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元光自粤入闽说

  一、关于陈元光籍贯的几种说法

陈元光是唐初今粤闽交界地区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曾平定该地区的“蛮獠”动乱,对于漳州的设置与开发有重大贡献。陈元光其人、其事,两《唐书》不载。唐人著作涉及陈元光的记述有两条:一是与陈元光大体同时的张鷟的《朝野佥载》称陈元光为“岭南首领”;二是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卷三“诸郡陈氏”条载:“司农卿陈思门、左豹韬将军陈集原、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中少尹兼御史中丞陈雄,河东人;凤州司马陈怀古,安阳人;尚药奉御陈行修,江陵人;礼部员外郎陈谠言,京兆人;太常博士陈章甫,江陵人;殿中侍御史陈憎,河内人;京兆功曹陈仲雍,河内人”。林宝的《元和姓纂》说的显然是郡望,不能说明陈元光是否由河东到粤闽。宋人著作也有一些提到陈元光,但都没提及其籍贯。

弘治(14881505)《八闽通志》卷一《地理·漳州府》多次提到陈元光,但皆未言其籍贯。隆庆(15671572)《潮阳县志》卷一《建置沿革纪》记:“按潮州旧志载:唐仪凤间崖山贼陷潮阳,命闽帅陈元光讨之。元光刊木通道,大小百余战,俘馘万计,岭表以平,后潮人以其有功于潮,立庙于州城,名曰威惠,今废”,亦未提到陈元光籍贯。但隆庆《潮阳县志》称陈元光为“闽帅”,似可说明他不是从北方万里提兵入闽的。

清雍正九年(1731)修成的《广东通志》卷四四《人物志·忠烈》载:“陈元光,先世家颍川。祖洪,丞义安,因留居为揭阳人。父政,以武功隶广州扬威府”,明确提出陈政、陈元光为揭阳人。清乾隆廿七年周硕勋《潮州府志》卷廿九《人物·武功》亦记:“陈元光,揭阳人,父政,以武功隶广州扬威府”。

现存最早提出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人的是明崇祯(16281644)初刊印的何乔远《闽书》。何乔远《闽书》卷四○《君长志》载:“陈元光 字廷炬,固始人。祖克耕,从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父政,以从征功,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总章二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佥乞镇帅,以靖边方。高宗敕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故地。……仪凤二年卒。元光通儒术,习韬钤,年十三则已领乡荐第一。及代领父众,会广寇陈谦连结诸蛮苗自成、雷万兴年攻陷潮阳,守帅不能制,元光以轻骑讨平之。”何乔远所述与《颍川陈氏开漳族》大体相同,可见,何乔远的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本于《颍川陈氏开漳族》。此后清代的漳州地方志大体上均取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

但清乾隆年间编成的《清一统志》却兼取广东揭扬说与光州固始说。《大清一统志》卷一七六《光州》载:“陈元光字廷炬,光州人,博覧经书。总章间,从其父政领将卒五十八姓以戍闽,政卒,元光代领其众”。《大清一统志》卷三二九《漳州府·名宦》亦载“唐陈元光,固始人,总章二年随父政领军入闽,父卒,代领其众”。而《大清一统志》卷三四四《潮州府》则载:“唐陈元光,广揭阳人。仪鳯中随父征戍闽中,父死,代为将”。而此前的《明一统志》卷三一《汝宁府·光州》的“名宦”、“人物”等志又皆无陈元光其人。现存最早的固始县志――嘉靖《固始县志》以及后来的清乾隆《重修固始县志》也都只字不提陈元光及其先人。

由于《颍川陈氏开漳族》与闽粤方志关于陈元光的籍贯有不同说法,所以今人关于陈元光的入“泉潮间”也有自光州入与自粤入两种说法。两说孰是孰非,应从“泉潮间蛮獠啸乱”的时空背景、唐代兵制、官制诸方面加以辨析。

二、陈政、陈元光平叛的时空背景

“泉潮间”发生“蛮獠啸乱”的时间是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时中原无大的战事,可以说是相对和平时期。但东北边境,因刚战胜高丽,仍需重兵屯守。西北边境,唐军接连受挫于吐蕃,正需调兵遣将对付吐蕃。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蛮獠啸乱”的地点是在今泉潮间。唐初,今福建地区的开发程度远不及北邻的浙江,也不及西邻的江西、南邻的广东[①]。而今福建,唐高祖武德四年,仅有建安郡一郡,辖闽县(郡治所在)、建安、南安、莆田、龙溪等县。总章二年(669),今福建地设长乐郡(后改名为闽州、福州),辖闽县、长乐、连江等县;建安郡(后改名建州)辖建安、邵武、沙县等县。长乐郡、建安郡属江南道;今两广地则属岭南道。

当时,今福建地区的开发,仍限于闽北山区与沿海地区,这应与此前的移民路线有关,北方居民从陆路南下的,多经过闽北;从海路南下的,与从陆路入闽后沿江而下的,多分布在沿海。时南安、潮州之间的地区,未设郡、县,其归属关系不详。从历史看,晋安帝隆安元年曾分东官郡揭阳县立义安郡,辖绥安、海宁、海阳、昭义、潮阳等县。至南郡萧梁时,又拆海宁置龙溪县,至唐代,龙溪县又改属闽州长乐郡,而义安郡则改称潮州,绥安县几经置、废,后即成为漳浦县[②],可见泉潮间的故绥安地与潮州有很深的渊源[③]。

总章二年(669)之后,垂拱二年(686)建漳州之前,陈元光参加了二次较大的战役。第一次是“仪凤二年(677),崖山剧贼陈谦陷潮阳。潮州刺史常怀德檄光讨之”[④]。这一次,“崖山剧贼陈谦”虽然攻占了潮州的一个县城,但也并未惊动朝廷,潮州刺史就已自行解决。第二次是“永隆二年(681),盗起,攻南海边鄙”,直接威胁到岭南的中心地广州,这次事变惊动到朝廷,但朝廷也并未不是万里提兵南下,而是就近命岭南道的循州(循州的州治在今广东惠州附近)司马高琔统兵平叛,陈元光受其节制[⑤]。总章二年的“泉潮间蛮獠啸乱”,既不曾进攻某一郡治,也不曾进攻某一县城,其规模与影响的程度都不及仪凤二年与永隆二年两次战役,只能说是小的事变[⑥],更不可能由朝廷命将,提兵万里南下。

再说,总章二年的“蛮獠啸乱”既然发生在龙溪以南的沿海地带,唐中央政府如果要派兵平叛,按理说也应该走便捷的水路[⑦],而不会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穿越“蛮獠啸乱”地区到龙溪以南沿海的故绥安地[⑧]。实际情况是,总章二年“蛮獠啸乱”前,泉潮间原即有军队戍守,“蛮獠”乱起,“以武功隶广州扬威府”的陈政便被调去戍守[⑨]。说明建漳州前,陈政、陈元光是岭南的将领。

《闽书·君长志》载,时“(唐)高宗敕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故地”,显然不合史实[⑩]。康熙《漳浦县志》卷一七《艺文志》所录《诏陈政镇故绥安县地》:“泉潮据闽广之交,岭南为獠蛮之薮。玉铃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谋猷克慎,其进尔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批新铸印符,率府兵三千六百名,将士自副将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从其号令,前往七闽百粤交界绥安地方,相视山原,开屯建堡。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筮辰佥吉,明发斯征。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斯誓斯言,爰及苗裔。尔往,钦哉。”言辞鄙俚,不合唐朝诏令格式规范,其官称、地名皆不合唐总章年间实际,显然是伪作[11]。其所收录《请建州县表》与《谢准请表》亦为伪作[12]。《颍川陈氏开漳族谱》收录的,据说是记述陈政、陈元光提兵南下的《龙湖集》等,也都是伪作[13]。

三、从唐初兵制、官制看,陈政、陈元光不可能从光州率府兵入闽

唐初实行府兵制,最多时全国有600多个军府,为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14],于关内道置了占总数近半的军府。其次是李唐起家的河东道,也设置了占总数近1/4的军府。其他地方的军府就很少,江淮以南总共才有40多个军府。其时,光州时属淮南道,淮南道共有7个军府,其中4个在扬州,3个分别在安州、和州、寿州。扬、安、和、寿等州,时称“军府州”。光州无军府,时称“无军府州”。“无军府州”自然没有府兵[15]。

唐初每个军府,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唐朝惯例,军府别将以上将领(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别将)都不由本地人担任。这就使陈政、陈元光率光州府兵入闽说陷于无论如何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因为按府兵制的惯例,即使光州有军府,而陈政、陈元光又确是府兵将领,那么,陈政、陈元光就必不是光州人;反之,如果陈政、陈元光果是光州人,而光州也有军府,那么,陈政、陈元光所率的部队也必不是光州府兵。

唐代府兵,兵农合一。“府兵不是职业兵”,“平时只是后备军”[16],府兵的本职仍是务农。常年在本乡,耕田种地、婚娶、生男育女,同于一般农民。府兵免纳本人的租庸调,代价是定期上番宿卫或防戍。到京师宿卫,“百里外五番(分五批轮换),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各一月上。二千里外九番,倍其月上”[17],二千里内每次宿卫一个月(不含路途时间),二千里外每次宿卫二个月。防戍为数年一次,每次一年,番代皆在每年的十月一日。

征伐则多临时募兵,有时也用府兵。府兵征行,自然不可能定期轮换,但事后可按征行时间的长短,免今后若干次的上番[18]。府兵征行属临时性质,即如《新唐书》卷五○《兵志》所说:“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唐代边地或冲要地方则设都督府、军、镇。都督府、军、镇则有常备兵。

唐代光州既无军府,陈政、陈元光就不可能从光州率府兵南下。从陈政、陈元光长期领兵的情况看,其所率的军队当为都督府、军、镇常备兵。总章年间,长乐郡、建安郡皆不设都督府,而岭南的广州则设中都督府。从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人物志·忠烈》与乾隆《潮州府志》卷廿九《人物·武功》以及康熙《漳浦县志》卷一九引《白石丁氏古谱》等记载可知,陈政、陈元光正是广州都督府属下的将领。

唐代受命出征的将领,常临时带有某某道行军大总管衔头,成为某战区指挥官。这里所说的某某道,多为具体的州郡山川地名,而不是岭南道、江南道这样的“道”。任行军总管者多为宿将。如贞观三年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任城郡王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营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以伐突厥[19]。战争结束,领兵将各还就原职,行军总管之名便自然消失。

《颍川陈氏开漳族谱》与晚近福建方志常说总章二年,泉潮间蛮獠啸乱,高宗敕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永隆二年陈元光讨平广寇后,陈元光进岭南行军总管。这显然不合唐制。翊府左郎将仅为正五品官,当行军总管显然不够格。岭表悉平后,更不可能有行军总管之设。不过,《颍川陈氏开漳族谱》此说虽属虚构,但却无意间透露了出陈政、陈元光与岭南关系极为密切的信息。

《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载:“怀化大将军,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归德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查唐史,得怀化大将军、归德将军衔头者,也的确无一例外都是少数民族酋长。《颍川陈氏开漳族谱》与晚近福建方志都说陈政为归德将军,陈元光为怀化大将军。(广东方志则无此说。)如果陈政、陈元光果有“归德将军”、“怀化大将军”衔头,反倒证明了陈政、陈元光确为岭南首领,而且是少数民族首领。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曾设想置世袭刺史以安置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开国元勋,后因长孙无忌等激烈反对而作罢。不过,唐代偶然仍有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刺史者,如《新唐书》卷一七一《李光进传》载:“李光进,其先河曲诸部,姓阿跌氏。贞观中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世袭刺史,隶朔方军”;《新唐书》卷三九《地理志·幽州范阳郡》:“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武德……六年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领世袭刺史。……天宝元年曰归德郡”。《颍川陈氏开漳族谱》曾提到陈元光子孙世袭刺史。陈元光子孙是否世袭刺史,已不可考,若果然世袭刺史,那也表明陈元光确为岭南少数民族首领。

四、《颍川陈氏开漳族谱》所说的陈元光先祖皆非光州固始人

《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说陈元光之父“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之浮光山”。

其近几世为:陈显逊→陈庆之→陈霸汉→陈果仁→陈克耕(克荆)。

《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说陈庆之“为武威将军,生二子:长昕,次宣”。加上陈霸汉,实际上是生三子。

陈庆之,《梁史》有传。《梁书》卷三二《陈庆之传》载:“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庆之为武威将军”。可见,陈庆之绝非光州固始人,而是义兴人。《梁书·陈庆之传》未言陈庆之父祖为谁,可见其先世不显。祯祥本《颍川陈氏开漳族谱》称陈庆之之父为显逊,山美本《颍川陈氏开漳族谱》称陈庆之之父为陈景文,显然都是附会。《梁书·陈庆之传》未言陈庆之有子陈霸汉,而《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却说陈庆之传陈大宗正陈霸汉。

陈霸汉,正史无传。然据祯祥本《颍川陈氏开漳族谱》,陈霸汉与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同高祖。《陈书》卷一《高祖纪》载:“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也,世居颍川。实玄孙准,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达生康,复为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高,高生怀安令咏,咏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赞”。据此可见,陈霸先的高祖为陈咏。至陈咏,陈氏已六世定居于吴兴长城县。如果有陈霸汉其人,他也应是吴兴长城县人,而非光州固始人。

陈果仁,《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说他是隋朝司徒。司徒为三公之一,品位显赫。如果陈果仁确为隋司徒,《隋书》定无不载之理。但遍查《隋书》却完全不见陈果仁的踪迹。《旧唐书》卷五六《沈法兴传》载:“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郡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俄而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于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南道总管。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已南可指挥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沈法兴灭亡后,陈果仁不知所终。可见,陈果仁是隋末割据势力沈法兴的“司徒”。陈果仁籍贯虽不详,但不大可能是光州固始人。

《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又说陈果仁之子、陈政之父陈克耕(或曰)克荆,为“(唐)开国元勋,封左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怀化大将军”。如前所述,陈果仁于武德三年(620)还是江淮割势力沈法兴的司徒,那么,其子又怎么可能在此之前的隋大业十三年(617)参加李渊的太原起兵,并成为开国元勋?查两《唐书》,唐开国元勋中也并无陈克耕或陈克荆者。由此可见,《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说陈政“从父克耕攻克临汾等郡”,为唐朝开国元勋等等,也是子虚乌有之事,没有丝毫的可信度。

要言之,《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开列的陈政、陈元光的先祖世系,无一人是光州固始人[20]。而且,他们与陈元光是否有直系的血缘关系,也非常可疑。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曾说:“谱系之法,不掌于官,则家自为书,人自为说,子孙或过誉其祖父,是非或颇谬于国史。其不肖者流,或谬托贤哲,或私鬻宗谱,以伪乱真,悠谬恍惚,不可胜言”;“今大江以南,人文称盛,习尚或近浮华。私门谱牒,往往附会名贤,侈陈德业,其失则诬”。《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就是典型实例之一。

那么,陈元光籍贯光州固始人之说又是从何而来呢?方大琮引宋代福建史学家郑樵的一段精彩评说可供参考。方大琮《铁庵集》卷三二《题跋·跋叙长官迁莆事始》说:“曩见乡人凡诸姓志墓者,佥曰自光州固始来,则从王氏入闽似矣。又见旧姓在王氏之前者,亦曰来自固始。诘其说,则曰固始之来有二:唐光启(885-888)中,王审知兄弟自固始,诸同姓入闽,此光启之固始也;前此晋永嘉(307-313)乱,林、王、陈、郑、丘、黄、胡、何八姓入闽,亦自固始,此永嘉之固始也。非独莆也,凡闽人之说亦然。且闽之有长材秀民,旧矣。借曰衣冠避地远来,岂必一处,而必曰固始哉!况永嘉距光启相望五百四十余年,而来自固始,前后吻合,心窃疑之。及观郑夹漈先生集[21],谓王绪举光、寿二州以附秦宗权,王潮兄弟以固始之众从之,后绪拔二州之众南走入闽,王审知因其众以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人,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云固始,以当审知之时尚固始人,其实非也。然后疑始释,知凡闽人所以牵合固始之由”。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


[①]唐初,闽、粤、赣或福建、广东、江西都还不是明确的地理概念。唐初,今浙江地区设置有余杭、会稽、遂安、东阳、永嘉等郡,今江西地区设置有九江、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等郡,今广东地区设有义安、龙川、南海、信安、永熙、高凉、合浦等郡。其郡县数都比今福建地区多得多。

[②]参见隆庆《潮阳县志》卷一《建置沿革》。

[③]或即因此,垂拱二年建漳州后一段时间,漳州时归江南道,时归岭南道。

[④]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二九《人物·武功》。何乔远《闽书》卷四○《君长志》记:“会广寇陈谦连结诸蛮苗自成、雷万兴年攻陷潮阳,守帅不能制,元光以轻骑讨平之”。

[⑤]何乔远《闽书》卷四○《君长志》记:“永隆二年(681),盗起,攻南海边鄙。循州司马高琔受命专征,令元光提兵入潮,伐山开道,潜袭寇垒,俘获万计,岭表率平”。《广东通志》卷四四《人物志·忠烈》所记略同。关于高琔受命专征事,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六《唐故循州司馬申國公髙君墓誌》亦载:“永隆二年,有盗攻南海,广州边鄙被其灾,皇帝哀洛越之人罹其凶害,以公名家之子,才足理戎,乃命専征,且令招讨(慰)”。

[⑥]正因为如此,史书皆不载总章二年“泉潮间蛮獠啸乱”事。

[⑦]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破南粤吕嘉于番禺,元鼎六年遣横海将军韩说、楼船将军杨仆等破东粤余善(据泉州南)走的就是水路。

[⑧]南北朝时的南齐,义安郡下曾置绥安县。《南齐书》卷一四《州郡志》载:“义安郡:绥安、海宁、海阳、义招、潮阳、程乡”。以此看来,绥安不设县后,其地很可能仍与潮阳等县一样,归义安郡管辖。

[⑨]康熙陈汝箴《漳浦县志》卷一九《杂志·丛谭》引《白石丁氏古谱》即记:“唐自高宗朝有曾镇府者以将军镇闽。丁之先有丁儒者,曾赘婿也。及将军陈政与曾镇府更代,而遂留寓龙溪。政没,子元光代”。

[⑩]《旧唐书》根据唐各朝实录编纂,如果有唐高宗亲自任命陈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实录不可能不载。《旧唐书》也不可能不载。

[11]总章年间尚无“玉钤卫”之名,翊卫左郎将为正五品上的武职事官,归德将军为从三品下的武散阶,而朝议大夫只是从五品下的文散阶。若果真从高阶的翊卫左郎将、归德将军改为低阶的文散阶朝议大夫,那就是罢为文散官,而不是“进”为统兵将领。

[12]参见谢重光《〈全唐文〉所收陈元光表文两篇系伪作考》,《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辑。按:此两表亦误被收入清人汇编的《全唐文》

[13]参见谢重光《〈龙湖集〉的真伪与陈元光的家世和生平》,《福建论坛》1989年第5期。按《龙湖集》在康熙陈汝箴《漳浦县志》称为《玉铃集》。

[14]《唐会要》卷七二《京城诸军》。

[15]关于各国各地军府设置的情况,见两《唐书·地理志》。

[16]参见唐长孺《吐鲁番文书所见的西州府兵》,《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

[17]《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

[18]《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即载:“若征行及使经两番已上者,免两番,两番已上者并二番。其不免番,还日即当番者,免上番”。

[19]《新唐书》卷二《太宗纪》。

[20]参见杨际平《从〈颍川陈氏开漳族谱〉看陈元光的籍贯家世——兼谈如何利用族谱研究地方史》,《福建史志》1995年第1期。

[21]郑樵,学者号夹漈先生。

阅读 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开漳圣王陈元光的艰苦历程
全球华人陈氏宗亲总会分享:明清时期陈姓迁台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开漳圣王家族分布及其对开漳圣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陈氏迁徙綜述
朗诵||云霄将军山公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