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

原创 三只眼老鲤 三只眼老鲤 2022-04-28 17:45 发表于福建


如同船棺揭示出的闽文明让人猝不及防一样,像神铙这般重要的国宝怎么会出现在闽江源头的土地上?它的猝然敲响,也让学界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中国史籍向来对中国东南记载缺如,既没人纂辑过古闽世系之类,又错误地理解“闽,蛮夷也”,因此都认定上古闽地文化落后。而铙是王权的象征,它标志的文明与蛮夷严重对立。于是有人提出“铙非闽地所有,可能是北方带入”的观点,似乎觉得这样的国宝,闽江不配。

▲阳泽村口塑的大铙

它究竟是不是

中原的输入性器皿?

我们稍作论辩一下:

其一

历史记载上,商周时期未曾有外来王者入闽的史书文字,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外来王者入闽的一丝半缕的传闻,如有中原王者受封入闽,这在当时应是“中央人事调配”的“重大事件”,不是中国史书少不了记载,就是闽地民间也会有传说留痕,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有人认为或是这些王者流散入闽或客死于闽或战死于闽,所以留下了这批“王器”,我们讲这些情形都是历史重大事件,史上一定会有类似于“重耳亡郑”这样的脉络或者战争史篇,哪个朝代哪个史官敢让一个国王这么来无影去无踪,除非他项上人头不想要了,所以“王者入闽说”是毫无根据的。

其二

我们之所以猜测他是什么国王,就在于大铙没有铭文。华夏族自古创造出文字,所以中原器皿无论陶无论铜,特别是重器都镌有铭文,而古闽族呢他们虽有语言却未创造出文字,故出土的古闽族陶器青铜器都没有铭文,阳泽这口铙一字也没有,所以显见得为古闽族之物。

其三

阳泽铙铸造精细,通体纹饰以商周流行的云雷纹为母样,鼓部组成变体饕餮纹,它的纹饰与中原同类器有很大不同,而与闽江流域远古闽族岩画以及印纹硬陶器的纹饰是一路的,显示出很强的闽江流域特色。

因此一辈子行走于闽江源头、被誉为“闽北考古王”的原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林忠干,在其所著的《闽北五千年》里如是说:“像这样的国之重器,一般都是由当地铸造并使用。”那么,史前闽江源头谁有权铸造并使用这样的“国之重器”?史籍上只有《周礼》记载的闽方国!

代表着赫赫王权,

那么

史前海内东南陬

有这样的王国吗?

闽江流域

有这样的国君吗?

▲村中随拍


上一讲里我们曾经说过

1978年阳泽大铙出土后,在黄窠山和它的山脚下又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后二三十年间,以阳泽为中心的周边村庄又先后发现了周初青铜编钟、青铜觚等等。

这些器物都属于“国之重器”,只有君主国和分封国才能享用。只有东周后天下“礼崩乐坏”,像觚这样的国器贵族们也敢僭制乱用,才让孔子在《论语》里急得大喊“觚不觚,不觚哉”,促使孔先生下决心“克己复礼”恢复礼制。西周以前是没有这种情况的,那就一个字“严”,“国之重器”岂可逾制乱用,僭制就是“人人可得而诛之”的天下大逆,所以遵礼它们的拥有者非王侯莫属!


那么我们联想一下《周礼》

《周礼》记职方氏掌闽,说明闽是被周王室承认的;同时《周礼》还记闽地每年还要纳贡“闽隶百二十名”给周王室打杂役、看宫殿和养鸟,这就意味着周王室和闽地有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

再进一步,《周礼》又确确切切记“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当然这个“国”我们曾说明它有两指,一就是实质政体国度,一是个小范围的特殊人群居住地,比如“矮人国”“女人国”之类。

而记入周礼中的闽国,我们知道它是和蛮夷貉戎狄一样的大地域,不是那种“土著部落”(如此小部落也享用不了这样的国器),这就意味着海内东南陬那时已如《周礼》所记,是被周王接纳的实质政体制附属国。

这番破案太烧脑了。

好,咱现在歇一歇,

放放松

到阳泽村去走两步。

▲阳泽村口

这个村很牛逼,2014年它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2015年被评为“中国旅游重点扶持村”,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一年一个号拿到手软,还敌不过一个大响头,它叫“百官村”!这个村山水田园很蕴秀,这一带的农人除了挖出青铜器外,什么红陶灰陶夹砂陶,什么印纹陶原始瓷等等高古陶,时常会从田园山林里冷不丁地有斩获。

▲登云桥

这个牛逼村以桥头亭为中心、以阴阳四象来组构。横跨村中南才溪上的“登云桥”有故事,起先是简易木桥被叫做“矮桥”;后来桥南人家高中进士官居高位了,出资改建成廊桥也就改名成“南桥”;再后来村中出了个中国古代有名的文曲星叫袁枢,他跨过此桥进京赶考登科及第,一路平步青云从国史院编修直做到大理寺少卿,成为大史学家,于是这桥改叫成了“登云桥”。

▲阳泽郑氏百官彩绘画像



牛逼村的袁枢很牛逼,又牛逼不过郑氏一家族。

郑氏在村头有个“养蒙书院”,宋高祖曾亲笔诏谕书院八个字“忠穆阁楼,官林学家”,以旌彰郑氏家族才俊辈出。什么宋代大学士郑珏、宋代太常博士郑存、明代刑部尚书太子少保郑赐、清代刑部左侍郎郑重等先后从这儿走出,如今养蒙书院正厅和左右廊挂着郑氏194位历代朝官的彩绘画像,这就是“百官村”的来历。

▲宋代大学士郑珏



郑姓牛逼?可又VS不过黄氏。

村中的垂髫老人总角小儿都很内秀,走在村中街上他们会娓娓告诉你:“本村故地始居黄姓,村名几千年来俗称'黄宅’,唐僖宗后改称'阳泽’”。“黄宅”和“阳泽”,乍一听字意和语音都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用当地方言一读,马上就让你流鼻血:“黄宅”方言读音和“王殿”方言同音。

▲村中的“坝畲”通德里门


“黄宅”=“王殿”?这,这这太超出我们的脑容量了吧?难道大铙敲响了一个古王国的洪钟?……几千年风过雨往,史前的古闽族和古闽文明已被遗忘和扭曲,《周礼》记载的古闽方国,今天走向了我们眼前:史前夏商周时闽江流域曾经有个文明古国,而阳泽是古国王殿之所在。大这个古闽王国的宝物,在地下沉埋数千年后,终于再现于世间,默默地诉说着它的前世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都文化源头
中国古村-----唐县今村,闽江畔的文雅村落,到福州不应错过
侯官古村: 秋雨寒 岁月长|闽江|古村|秋雨
福建·闽侯·永丰村·闽越王庙
探村福州闽侯|侯官古村,闽江之畔文雅地,唐县今村古风长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闽安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