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灯•续焰•6

仲景有说“六经辨证”吗?

传说中的“六经辨证”,真的是仲景本意吗?

或许,不尽然。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

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中摘录的伤寒部分来看,没有涉及“六经辨证”的东西。

从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摘录的伤寒部分来看,没有涉及到“六经辨证”的东西。

所谓的“六经辨证”一说,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说实话,我不知道。也没有试图去考证。

何以故?

不值。

如此,既然晋、唐,没有所谓的“六经辨证”的东西出现。

那么,我们既然要重整汉医,那么也就不用这种后世附会的东西,去阐释东汉时期的学术思想。

其实,仲景的伤寒杂病,或许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仲景自己说他宗的是《素问》、《九卷》,似乎也没有强调什么“六经辨证”的东西。不过,汗、吐、下、和的治疗方式,还是有阐述的。该用“汗法”的症状,就用“汗法”;该用“下法”的症状,就用“下法”;该吐的吐;该和解的和解。所以,或许仲景的论病,其实很简单也未可知?就是汗、吐、下、和的使用而已?

呵呵,原本就是如此的。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王叔和的《脉经》中抄录的伤寒部分内容,就是这种按照汗、下等排序的。

因为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抄录的伤寒部分,也是这样排序的。

而真正出现“六经辨证”排序方法的,是宋以后的本子了。

我们下面就根据病邪从浅入深,来看看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辨治。

在仲景的伤寒论中,汗法,有两个代表性的方药系列:一个是桂枝系列,一个是麻黄系列。

仲景把“中風”类型的症状,用“桂枝”系列来用汗法“和解”。

仲景把“伤寒”类型的症状,用“麻黄”系列来用汗法“表散”。

从这样的分类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仲景在对“風”和“寒”认识的根底,以及他对所学学识的一些梳理的痕迹。

我们前面说过了,在外感的实际发病中,“風”邪和“寒”邪往往都是相互夹杂、相互融合在一起同时出现的,很难在临床上绝对区分开哪些症状是由“風”邪导致的,哪些症状是由“寒”邪导致的。所以,我们也多习惯于并称“風寒”之邪。在这里,仲景虽然尽量想把这两者区分开,用“中风”和“伤寒”来加以区分。但其实,在仲景自身论述的时候,也经常出现“風寒”混合出现的情况。

典型的如“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都是治疗“風寒”按不同比例“合邪”的情况的。

这些情况,都说明仲景在当时对病因分解时,也是出现过一些勉强分开,却又不得不面对两者相互混合并见的情况。所以,才在经文中出现了这样看似有些抵触的情况。

而这些“抵触的情况”,如果结合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论風”的论治中,我们则不难看出两者在理法上的异同。

例如,孙真人记录的“大小续命汤”,就是用麻黄合并桂心,用以治疗诸風症的典型代表。

所以,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医圣”与“药王”在上古医道承袭上的“相同”和“差异”。也正是因为两人的“相同”和“差异”并存的传承,才能让我们今天还有可能再去逆向复原上古医道的影子。当然,这个已经超出“汉医经纬”的范畴了。我们暂且藏私,以后有机会再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变思维与六经辨证(二)
伤寒六经辨证法的唯物辨证思想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程序
《仲景心法探源》作者:姜廷洲
六合堂早课之六经辨证实战要领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50)|六经辨证的方书之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