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围猎的医械龙头急了?再融13.4亿,超总资产1.2倍,引发上交所三次问询!

完成IPO融资16个月后,骨科手术机器人龙头天智航再抛出13.4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市场有投资人注意到,天智航此次再融资规模是首发募资额(5.04亿元)的2.66倍。

由于此次再融资间歇期未满18个月,且公司募投项目预计收益远超报告期公司已实现的收入及利润规模,预测期间费用率远低于历史期间数据。天智航此次的融资合理性遭到质疑。

一、上交所连发三次问询

首轮问询,上交所要求天智航说明到目前为止IPO募资的资金的使用进度,是否出现闲置结余或者使用延期的情况;另外需要说明在持有大额货币资金、闲置募集资金的情况下,18个月内再次融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再次追问天智航再融资合理性。上交所指出,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存在数字及表述前后矛盾的情形,要求公司结合资产负债结构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情况,再次论证公司18个月内再次融资的合理性。

第三轮问询中,上交所再次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内已实现销量与收益测算中的预计销量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收入及销量大幅下滑等情况,进一步论证本次收益测算的可实现性及谨慎性。另外,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募投项目中购置办公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投资房地产的情形。

总结一下监管层对于天智航再融资的质疑:

1、按照正常规定,上市公司增发募资的时间距离前一次募资资金到位原则上不少于18个月,对于上次募资资金用完或者按计划投入的则可以不受限制,间隔上不少于6个月,所以上交所主要在确认天智航密集募资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募资滥用的行为。

2、募集说明书显示,公司募投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56%-15.15%,税后投资回收期在8年左右。公司测算: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市后,可实现年平均营业收入10.54亿元,实现年平均净利润2.60亿元。

而公司财报显示,2018-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2.30亿元、1.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60万元、-3095.78万元、-5447.09万元。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37.09%,净亏损6376.46万元,亏损同比扩大24.49%。

目前的现状与收益测算形成较大反差,所以也被上交所质疑测算的合理性。

3、公司拟投入6.62亿元募集资金建设新一代机器人项目,其中3.76亿元用于在北京购置及装修研发设计楼,该房产土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建筑面积8905平方,包含研发试验区3400平方以及其他面积5505平方;

天智航显然是个研发为导向的公司,上交所质疑新一代机器人项目中办公楼非研发试验区面积大于研发区域,是否存在变现扩大融资规模等不合理的情况。

二、被巨头盯上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

想当初,天智航是顶着“手术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来到科创板,首日飙涨600%,后股价一路上行至141.6元每股,一时风光无两。

能让资金如此疯狂炒作的原因无非是一个核心要素: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稀缺性/唯一性。

这一属性已经被微创机器人的IPO所打破,微创机器人旗下的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完成了上市前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第100例手术,成为国内首个完成上市前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入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据了解,相较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骨科关节手术中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更高、手术量也更多,从技术含量和稀缺性无疑更强。

国内已获批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集中在脊柱领域,包括美敦力的Renaissance(脊柱外科)、捷迈邦美的ROSA ONE(脑外科+脊柱外科)以及天智航的“天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史赛克的Mako(关节外科)。

与此同时,尚在一级市场的同行也因为风投资金的涌入愈发壮大,2021年前4个月,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就发生了至少5起融资事件,覆盖创伤、关节、脊柱等不同品类。


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愈发拥挤。

三、仍需完善升级的商业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价格昂贵,手术机器人推广较难。

据天智航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内代理商复星医药的2021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二者的销售量分别为17台、42台。

单看设备销售数量并不直观,直觉外科的独特“刮胡刀+刀片”商业模式堪称杀手级,其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四代,每一代机器人的升级都能给配件收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2009年开始,公司的配件及服务收入超过系统销售收入,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2020年,直觉外科仪器配件收入为24.56亿美元,营收占比约为56.34%。(直觉外科的手术系统营收占比从2004年56.77%下降至2020年的27.05%,)


反观天智航,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一是产品的保有量和覆盖医院的广度,其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

天智航2017-2020年分别销售机器人16、20、41、30台,实现营收0.73亿、1.27亿、2.3亿和1.36亿,对应净利润为0.21亿、-0.04亿、-0.34亿、-0.54亿。

拆解天智航2020年的营业收入,公司收入结构较为依赖设备销售,主要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主(1.116亿、82.11%), 其次是配套设备及耗材(929.2万、6.84%)、其他业务(1.76%)、技术服务(495.4万、3.65%)。

在医疗器械板块,“设备+耗材”或者“高附加值耗材”的模式无疑是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之一,为什么国家要集采高耗,就是因为它市场大、又暴利,如果单单靠卖设备,而且又不是比较短平快的产品,盈利较难,同时也不容易受市场待见。


好的一方面是,整体环境也在往有利于天智航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今年8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有利于公司产品的销售和提升患者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公司也积极向下游耗材企业进行投资并购,力图加强耗材业务与主业的协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雪藏5年,挑战达芬奇,市值400亿的国产手术机器人今日IPO
有关骨科脊柱手术!
国盛证券-天智航(688277)中国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领军企业
美敦力16.4亿美元收购骨科机器人公司Mazor ,以整合手术解决方案改变脊柱手术
我国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实现世界领先水平
推荐 | 2017年脊柱外科领域新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