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秀之美:隋代白瓷

白瓷的出现可追溯到北朝晚期,但那时白瓷数量少,质量欠佳。到了隋代,白瓷生产迅猛发展,烧造窑场以河南巩义窑与河北邢窑为代表,不仅产品数量增多,且白瓷品质提升,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基本克服了釉色不稳定、胎质不致密的缺陷,显示出高超的烧造工艺水平。下面就以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唐风一脉:巩义窑陶瓷艺术展》和《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术展》上的文物为例,品味一下隋代的白瓷之美。



《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术展》上的隋代邢窑白瓷展品


隋代的巩义窑和邢窑白瓷,烧造规模都很大。目前发现的邢窑白瓷遗址就已多达十几处,规模远远超过了同期的青瓷产品。从遗址出土的匣钵、窑柱、垫圈、支架、支圈和支钉等窑具可知,隋代白瓷的装烧工艺程序较为完备,整体的烧造技术处于快速提升时期。其中,匣钵的使用尤为重要,既节约了窑位空间,提高了装烧量,又确保了白瓷品质。


隋代白瓷造型较为丰富,除了碗、杯、钵、高足盘、罐等日常生活器皿外,还有长颈瓶、盘口瓶、龙柄壶、砚台、玩具、动物雕塑和人物雕塑等用品。典型器物的情况——


碗,为尖唇,深腹,饼状实足,足心微凹,足底部削棱一周。施白色透明釉,釉下施化妆土。釉面光亮,有开片。因使用叠烧方法,产品之间放置支钉,使器物之间留有间隔,故除最上面产品外,碗内底均留有支烧痕迹。



隋代邢窑普通白瓷深腹碗,邢台市顺德路出土,邢台文管处藏


杯,整体形制与碗相似,但口径在10厘米以下,敞口或侈口,深腹,腹部下收,呈喇叭状,饼状实足,胎壁较薄。胎色较白,胎质细密坚硬。器里外均施有白釉,釉色温润均匀,大多带有开片纹。高足杯是仿金银器的典型器物。造型为下承托高足,玲珑秀美,高贵典雅。鹦鹉形杯,器为鹦鹉仰身状,钩状嘴,尖锐有力。尾部下置孔,通向杯内。胎细白,通体施白色透明釉,釉面光亮有开片,釉色白中泛浅绿。颈部粘有仰烧用的三叉支钉,底部亦有支烧痕迹。眼点黑彩,身和翅膀为模印而成。颈周刻划短线纹以象征羽毛,细细的羽毛整齐清晰,生动别致。



隋代邢窑白瓷鹦鹉形杯,河北省内丘县西关北窑址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长颈瓶,为平沿敞口,束长颈,鼓腹,平底。肩部有一弦纹,通身施以白釉,胎质灰白。



隋代巩义窑白瓷长颈瓶,巩义市夹津口镇采集,巩义市博物馆藏


高足盘,为圆唇,斜直口,弧腹,平底,高圈足,细白胎,胎质坚硬,通体施玻璃透明釉,釉色白中泛青,釉面滑润明亮,由于坯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较多冰裂纹。


盘口瓶,为长颈,溜肩,鼓腹,饼状实足。灰白胎,器外施釉不及底。釉色白中泛青,有细小开片。


罐,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实足,足部外撇,肩置三个双泥条系,系下装饰有两道旋纹,下腹部凸起一道旋纹,灰白胎,器内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及底,釉色白中泛青,有冰裂纹。


多足砚,因生产窑场不同造型也各具特色。巩义窑典型形制为圆盘式,砚心外突,未施釉。周围一圈施白釉,积釉处泛青色,其下有18个滴珠状足。而邢窑典型形制为砚面内微凹,外为一周凹槽,下置等距离排列的27个兽蹄组成的圈足。胎质坚硬,胎色灰白,施化妆土。通体施白釉,外底未施满釉。釉面洁净,釉色透明,有开片,积釉处白中泛黄,底内显露圆形支烧痕。


侍女俑头挽侧髻,面目清瘦。两手相握垂于腹部,穿圆领衫,腰高束,着间色裙。白胎,身施白釉,施釉不到底,露胎处红彩绘条带纹,釉有细小开片。



隋代巩义窑白瓷侍女俑,1981年巩义市夹津口砖厂出土,巩义市博物馆藏


上述隋代白瓷,均制作讲究,线条流畅,风格秀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隋代白瓷为了适应社会不同阶层的需求而烧造了不同档次的产品。产品档次不同,则质量与观感也存在较大差异。粗略地分,隋代白瓷可分为“粗”与“精”两大系列,即通常所说的“粗白瓷”和“细白瓷”。

粗白瓷,为粗胎白瓷的简称,胎质稍粗,胎色稍深,均施化妆土,化妆土层略厚些,故也称粗胎化妆白瓷。这是为了遮盖胎体瑕疵而采取的一种工艺方法,它非常类似人们化妆时脸上所施的粉底,其目的是要提高胎体的白度,增强胎体的细腻度。这类白瓷虽釉色温润,但因釉结合不紧密而往往大面积地出现开片纹。


细白瓷,为细胎白瓷的简称,胎质细腻,釉色浅淡,白度较高,微微泛黄,釉面透明度高。因绝大多数器物在胎上也施有薄薄的一层白色化妆土,故也常常伴有细密的开片纹。从目前根据考古材料看,隋代细白瓷使用者主要为社会上层。如陕西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墓主李静训虽为9岁小孩,但因是皇室的亲属,地位很高,故墓中出土瓷器的质量非常好,其中细白瓷就有6件,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外,隋代还发明了一种极为罕见的透光白瓷。所谓透光白瓷,也称透影白瓷,是因它的胎料和釉料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钾,故胎质和釉质细腻洁白,不仅具有玲珑透彻的特点,而且遮光而视,无论液体或物体均能透影可见。以透影白瓷杯为典型代表,胎体坚致,口沿壁薄如纸,近底处渐渐加厚,约为口沿处的3倍厚。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如雪。胎釉完全熔融,分不出胎釉界限。白中微微闪青。断面有蜡样光泽。从内侧打光,可迎光见影。品质极高,胎釉细腻,工艺超前,是隋代令世人瞩目的烧造成就之一。由于烧造难度极大,故而产量极低,目前也只发现数例,因此成为令人叹为观止、极为特殊而又珍奇的稀世珍宝。



隋代邢窑透光白瓷杯,内丘县西关北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隋代白瓷,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新格局,虽生产时间不长,却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为唐代白瓷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白,到底是哪个窑口出的?
故宫陶瓷馆北朝、隋代陶瓷
唐风一脉︱巩义窑出土的陶瓷艺术精品
北京故宫馆藏(隋唐五代 )陶瓷器赏析
古陶器欣赏
邢窑各个朝代造型特点及装饰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