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斯飞丨道生万物 玄岳武当 (上)


五龙宫碑楼

道生万物 玄岳武当 

(上)

文/张利伟 于向勇   图/张利伟等




遇真

张三丰结庵处重获新生


遇真宫龙虎殿旧影




遇真宫真仙殿旧影 毁于2003年大火


遇真宫龙虎殿 2010年 刘拓摄影


遇真宫真仙殿被大火烧毁后 2010年 刘拓摄影



对武当山的了解最早是从山下的遇真宫开始,2003年1月19日,被武馆租用的遇真宫主殿真仙殿由于电线老化而毁于大火。十年后,当我真正站在遇真宫面前的时候,由于南北水调工程它正准备被原址抬升。


遇真宫建于永乐十年,其背靠凤凰山、面九龙山,枕山面水坐南朝北,原存八字琉璃宫门、龙虎殿、真仙殿以及东西两宫宫门、配殿及廊庑等建筑。2012年4月份到达遇真宫时,龙虎殿的木结构部分被拆解待建,现场只留下了八字宫门与东宫门、西宫门三座砖石建筑。


南北水调工程之后,丹江口水库水位要由157米上升到170米,遇真宫刚好在淹没线以下,遇真宫的保护被提上了日程,在“异地迁建”、“筑坝围堰”、“就地顶升”三个方案中,最终选择了“就地顶升”15米的方案。在遇真宫看到工人们在三座殿基下打入钢圈,并注入钢筋水泥从而形成混合结构,为抬升做准备。2013年1月16日武当山遇真宫顶升十五米工程正式结束。此后,遇真宫下的十多米高差已经被土填平,顶升后的山门基座比原旁侧公路高出5米左右。随后将进行遇真宫宫墙及龙虎殿的木结构与殿基拆解后的复原工作。 


遇真宫山门 2012年 张利伟摄影


遇真宫山门、东西宫门 2012年 张利伟摄影


遇真宫山门 2015年 梁颂摄影


遇真宫山门、东西宫门 2015年 梁颂摄影


遇真宫是幸运的,尽管其稍动筋骨,但众多原始文物毕竟被保留了下来,而六十年前的1958年,30公里外均州县城内的静乐宫却没有那么走运。永乐年间兴建的均县净乐宫与遇真宫、玉虚宫及武当山上的五龙宫、紫霄宫、南岩宫、太和宫以及明成化年间兴建的迎恩宫为武当山“八宫九观”中的“八宫”。


净乐宫是武当山朝拜路线上的起点。但丹江口水库的兴建彻底淹没了城墙完备的均州城与城内的净乐宫,净乐宫仅大石牌坊构件与两石碑赑屃被搬迁运走,而之后净乐宫、迎恩宫与均州城不幸长眠于丹江口水库之下。几近半个世纪之后的2000年,在省文物部门的主持下,被遗忘了多年的净乐宫于距离武当山东70公里外的金岗水库北岸重新选址进行重建,牌坊和碑亭相继利用原有构件复建完工,净乐宫重获生机。


经历了2003年大火的遇真宫与因水库搬迁复建的净乐宫这对难兄难弟以及武当山上的复真观,三者于2006年以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名义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此前,太和宫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1982、1988、1996、2001年被列入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武当山也正因为这些卓越的明初官式建筑遗存而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0多年前的均州城内净乐宫石牌坊



搬迁后的净乐宫现位于金岗水库北岸,采用原构件复建的牌坊与大石碑已被列入第六批“国保



1958年因丹江口水库,正搬运净乐宫神龟通过城门,均州城随后被淹没


玄武是龟蛇双身之像,早在先秦从武当山南麓登顶时就有人已经发现山势状如龟蛇之行。武当山居南且五行属火,便主供北方真武大帝水神镇之。历代不断有隐士前往武当山修道,至南朝梁武帝时已有数百人前往学道。唐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兼武当节度使姚简至武当山灵应峰祈雨得应验,太宗皇帝下旨建造五龙祠,这也是有记载以来武当山第一座皇家修建的宫观,之后五龙峰祈雨的传统就被世代流传下来。


宋真宗封玄武神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明代武当山达到鼎盛时期,山中修道者超过万人。朱棣于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一违背封建伦理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神话了皇权的取得是获到了武当山真武大帝的庇佑和支持。在夺得政权后,为表达对真武大帝的感激,开始了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的武当山道观建造。永乐十年(1412年)道士孙碧云奉旨前往武当山南岩办道修行,他亲自选址设计了武当山最重要的几处宫观,驸马都尉沐昕负责调集民工30万人建造。


600年的漫长岁月,这些建筑历经磨难保存下来,而不少建筑的损毁发生在近100年,五龙宫大殿元君殿毁于1932年国民党军队纵火,南岩宫大殿元君殿毁于1935年大火,玉虚宫大殿玄帝殿、父母殿毁于1935年的山洪泥石流。但现存建筑依旧能让我们勾勒出武当山昔日的盛况。




玉虚

内外罗城构筑下的武当山最大宫观


“治世玄岳”牌坊位于武当山的东麓,是明嘉靖三十四年兴建的三门四柱式牌坊,从这个门走起算是正式进入武当山地界了。不远处有元和观,这是一处不被多数人熟知的道观。元和观是处罚违反清规戒律道士的处所,殿内有当初净乐宫遗物六甲铜像,而山门的灵官像是早年从治世玄岳门外的灵官殿搬来。


“治世玄岳牌坊


元和观六甲铜像



玉虚宫全景 梁颂摄影


武当山下的玉虚宫是武当山道教建筑中规模最大的道观,高大的宫墙与宽敞的布局彰显着其曾经的辉煌,前有外罗城也叫外乐城、校兵场,其间有嘉靖时期的两座大碑亭,东侧为《重修太和山宫观圣旨碑》,西侧为《重修太和山宫观纪成碑》。


在早年兴建十汉铁路时,两碑之前嘉靖朝时期建筑都被拆掉。大宫门以里的紫禁城与内罗城建于永乐时期,其中大宫门与二宫门之间恢弘的部分称为紫禁城,内有永乐时期的两座大碑亭,紫禁城布局宽广,并不施建大型建筑,雄阔的气势将人的内心感受抬升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拾阶而上经过八字形的二宫门即龙虎殿,便进入了由十方堂、玄帝殿、父母殿所组成的内罗城。


玉虚宫永乐时期碑楼近年重新加顶


永乐十六年的《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


玉虚宫金水桥



玉虚宫通过在二宫门前营建玉带河配设金水桥来达到满足风水要求。玉虚宫坐南朝北,山上的泉水从宫观的西北处流经玉虚宫,并在二宫门前蜿蜒走过,最后从宫墙东侧流出,玉虚宫的玉带河均凿石砌沟,宫外入水口处一派优雅的田园气氛,与宫内这一本正经的庄严宗教气氛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内罗城现存的建筑遗址仍为永乐时期原物,已毁的玄帝殿正在兴建,基本完工的它矗立在高高的月台之上。玄帝殿前东西两侧有廊庑遗址,通过建筑基址可以看到,在随着地势抬升的过程中,殿基通过一斜坡过渡到较高位置,而廊庑在大殿两侧转向殿身,此时建筑基址再次形成斜坡。廊庑在随着地势抬升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纵向斜坡与横向斜坡的综合利用,这种转换由地势决定,与乐都瞿昙寺后院使用南北向斜廊和东西向抄手斜廊的布局类似。


玉虚宫内罗城的回廊形制


回廊遗址



永乐年间《玄天玉虚宫五色圆光图》

玉虚宫内罗城建筑格局是明初常见的回廊式院落形制,这在永乐年间《玄天玉虚宫五色圆光图》中得到了印证。在图中,武当山玉虚宫内罗城的十方堂和主殿玄帝殿形成一个廊院,十方堂后的背侧廊庑部分被墙遮挡住。《玄天玉虚宫五色圆光图》在玉带河金水桥前的紫禁城范围内只描绘出了西侧大碑亭,而对侧无碑。西侧碑是明永乐十一年的《下大岳太和山道士》碑,说明此图绘制之时东侧大碑未建。直至五年后的永乐十六年,才设置东碑亭《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五色圆光图》显示,在红墙外有部分道教建筑院落,这就是中轴线主体建筑两侧的东宫和西宫。


武当山大型道观在碑亭的设置上,除了玉虚宫外罗城部分的俩御碑亭为嘉靖时期遗物外,其余均为永乐时期建造。在玉虚宫、净乐宫、南岩宫、紫霄宫、五龙宫都设有二碑,并且均是左侧为明永乐十一年的《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圣旨碑,右侧为永乐十六年的《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在方位与碑文内容上全山保持一致,只是各碑高度有些差异,以玉虚宫最为高大。出于尊崇皇权的考虑,武当山大碑重复设置,碑文内容不断得到强化。





五龙

武当山西古道灵应峰下的祈雨圣地


西古道隐仙岩


西古道隐仙岩供案


西古道华阳岩

武当山西古道上五龙宫至南岩段石板路仍保存完好。武当山古道上除了布列有重要的宫观外,那些以“岩”命名的小型砖砌建筑巧妙地布落在古道旁的岩石下,作为路标引导向前,使朝圣者在路上可以不停祭拜神灵。五龙宫周边有隐仙岩、灵应岩、灵虚岩和华阳岩,在前往南岩的路旁有下元、中元、上元三岩。


隐仙岩有大小砖殿共六座,岩下建筑体量不大,殿身有仿木门扇,斗拱、飞椽真实仿木一丝不苟,殿前有一武当山现存最大的永乐时期石桌供案,沿袭了《五山十刹图》中记录的宋式供案风格,为明代道教器物提供了最直接真实的例证。桌案案面内卷翘头,案面之下刻有两层抽屉,上面五个、下面四个,桌腿较短有托泥,敦厚庄严的供案与砖殿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此类精美的大型石质供案在武当山以外的地方难得一见。



五龙宫全景 梁颂摄影


五龙宫九曲黄河墙遗址


五龙宫碑楼


五龙宫照壁


五龙宫碑楼


西古道上唯一大宫观就是五龙宫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已经使它快被遗忘。五龙宫一宫门遗址尚存,一宫门到二宫门之间有一略显蜿蜒的铺石路,路的一侧为山坡而另一侧是山谷,小路两侧尚有砖墙基址残存,这就是九曲黄河墙,在山坡上非建筑主体区域建造封闭式围墙。九曲黄河墙的筑造有利于隐去周边环境的乡野气氛,更能烘托出一种宫观氛围,告诉每一个参拜者抖擞一下精神,马上就要到达神灵所在的宫观了。墙内肃穆紧张,而墙外显然是山花烂漫、莺飞草长。


五龙宫坐西北朝东南,布局轮廓清晰,其中正面有一大型照壁,从东北角的二宫门进入五龙宫内,会见到两座高耸巍峨的大碑亭,拾阶折返才能登上碑亭。可惜由于雷击损毁及年久失修,重檐碑亭上的木结构部分均已无存,五龙宫两座大碑亭像两个年迈的老人述说着曾经的往事。目前五龙宫碑亭仅存四面墙体,碑顶彻底与天相接。武当山的十余座大碑亭中,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的几座大碑亭在清代失修导致徒见四壁,建国后逐步修复添加碑亭顶部。


五龙宫龙虎殿


五龙宫龙虎殿塑像


五龙宫 梁颂摄影

五龙宫两碑亭后是龙虎殿与八字琉璃壁墙,穿越龙虎殿中便到了后院,可见重建的大殿屹立在高大的原有崇台之上,崇台分三阶而出,随着地势的抬升逐步引上。武当山众多道观建筑巧妙利用地势烘托出巍峨的效果,除了五龙宫应用如此大的崇台外,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琼台中观也都根据地势抬升应用了高大的崇台。五龙宫大殿内有近两米的武当山最大的真武铜像,民国时大殿被毁但铜像幸运的留存下来。


站在大殿前的崇台之上,可见当初选址的精妙,五龙宫位于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的山凹内。在院落中有五口水井,一井打水五井连动,五龙宫之名由此得来,此外还有天池和地池。五龙宫曾经的繁荣使得先辈们在五龙宫村定居下来,而随着旅游深度开发,五龙宫村的全体村民都将被动迁下山,这种乡村与宫观和谐共生的局面将被打破,也许以后不会再有五龙宫村民每年举行仪式在灵应岩前求雨了。


离开五龙宫后,经过华阳岩小砖殿随即进入西古道,顺着石板路走了近四十分钟,下到谷底小溪旁,遇到一座已经被山洪冲垮的石桥,过小溪到对岸后择路上山,随后随山势上升一路徒步在古道上,走了三个小时,穿过幽静的林间与山涧上的小桥,猛然间看到远处一砖门,南岩的北天门到了,南岩宫两座高大的碑亭也相继映入眼帘。



西古道




南岩北天门


武当月夜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当山 玉虚宫遗址
道观大全之五龙宫
歷史文化古跡——湖北十堰丹江口玉虚宫遺址【圖文】
武当山下 玉虚宫
玉虚宫(武当山玉虚宫)
全国著名道教宫观——武当山玉虚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