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人必看的心理学入门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精华笔记

上周末花了两天时间,一气呵成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说来惭愧,没怎么看心理学书籍,这应该算是我认真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吧。这本书很吸引我,读完真的觉得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心理学入门读物。

故事概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名像是童话故事,但实际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写给成年人看的心灵疗愈书。

作者借用了英国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柳林风声》里的人物,模拟了病人与咨询师之间互动的全过程。以这个童话故事人物蛤蟆的角色,来讲述他去看心理医生的历程。

这个故事里的蛤蟆是一个热情、时尚、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他看上去似乎是那种和抑郁症绝缘的人,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蛤蟆,如今深陷抑郁,不能自拔。

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在和心理医生交流的过程中,蛤蟆先生慢慢找到自己不快乐和抑郁的原因,进行改变与重生。他的心情温度计从最开始的2-3度,到最后上升到8-9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参与到咨询过程,全程体会到蛤蟆的各种情绪:委屈,悲伤,歉疚,恐惧,依懒,愤怒,厌世到最后焕然新生。并且了解了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样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与职责,以及每个人儿童成长经历对成人阶段产生的影响,还有如何获得改变的勇气与方法等等,收获满满。两天的阅读过程,也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发现和自我疗愈。

作者背景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书中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实际上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罗伯特把自己二十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都融入到这本书里,包含了他在亨利管理学院期间所教授的主要心理咨询课程。

罗伯特一直是河岸生活的拥趸,小时候的罗伯特与童子军小伙伴们,一起在布里斯托的埃文河上划独木舟,成年后在泰晤士河上驾驶小运船的经历,都为他塑造书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原始素材。

这本书在英国出版了20多年,仍然长踞英国亚马逊的心理咨询图书榜单,是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书。英国的很多心理医生都在向大众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是最好读、最容易上手的心理咨询入门书,哪怕是心理学小白,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从1997年初版至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仍不断再版、加印,长销不衰。

书中的亮点精华

1、每个人都存在的三种自我状态

每个成年人都存在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第一种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一个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一般会有一种挑剔型的父母。挑剔型的父母状态总是把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他们都爱批评别人,容易表现得愤怒,而且特别严厉,特别挑剔,对别人评头论足。其实每个人都会有父母自我状态,父母状态的人更像是法官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并惩罚他们,对孩子十分严厉苛责。如果父母是严厉挑剔的,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学习如何应对他们,并很自然的把他的行为模式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所以孩子就会照父母说的去做,因为他没有力量去反抗,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他会特别依赖顺从,并同意父母的想法。

顺从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有些人就会把依赖当成生活的方式,他永远都没有真正的长大。一个人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打破依赖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第二种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是由幼年时候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为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幼年时间,我们具备最基本的情感,比如:快乐、深情、愤怒、悲伤等。

早期的经历塑造了我们人格的抽象图形。我们的父母不可避免的就会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就像他们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要看走不走运。

蛤蟆先生有现在这样的性格,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父亲从小对他严厉责备,他母亲把他当个小孩子,所以从小蛤蟆就学会了顺从压迫者,从来不争辩照着去做。

还有第三种状态是成人自我状态,它是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之间。这个成人自我状态是非常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为。他会有计划有考虑地决定后再行动,并且思考当下基于事实来决定。

处在这个状态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我们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并更好的了解自我,进行思考评估与倾听。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自我状态,没有高下之分,但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下,人会条件反射性地作出行为和情绪反应,无思考,因此也无法促进人成长。

书中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你只能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能决定怎么做。因为只有自己处在成人状态中,才能更好的了解自我,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

2、四类人生坐标

书中介绍了人生坐标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我好,你不好。第二类:我好,你也好。第三类:我不好,你好。第四类: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一类的人比较容易抑郁,主要原因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就像书中的蛤蟆先生。

这类人经常玩一个游戏。书中苍鹭对蛤蟆说: “我认为你在玩游戏,你很会玩一个叫'PLOM’的游戏。poor littlle old me——意思是'可怜弱小的我啊’。这个游戏你每局都赢了,也可以说是输了,这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这个游戏很危险。”另外还有“无论我做什么你们都要爱我。”这样的游戏也很危险。

第一类觉得自己不好的人,他们的极端行为会带来自杀。这类人一般处在悲伤的儿童自我状态。

第三类的人是:我好,你不好,这类人总是对别人产生愤怒,总是评头论足,占据权力的制高点。他们也爱玩一种游戏叫“NIGYYSOB”(英文: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bitch意思是我抓到你了,你这个坏蛋)。这类人总是证明别人无能,不可信,总是斥责和惩罚别人,总是把自己当作严厉的父母,把员工当作管理的小孩。他们总爱说:“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呢?”会让别人自责或者自卑,其实这类人极端的行为是谋杀。

最好的人生坐标是:我好,你也好。就是发自自己内心信念的行为,相信自己同时也相信他人。人本主义的信条,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别人展示,信自己、信他人。

我的收获

第一,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一个人的愤怒也是我们的必要组成部分,有的人会把这个阀门开到最大,选定一个目标然后去释放他的愤怒,再恢复正常的常态。但是这样的结果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对人际关系也很无力。但也不能将愤怒自我压抑,不管不顾。那如何不带攻击性的发火?

我们每个人要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要,要和自己的情绪做联接,并且理解这些情绪。理解自我情绪是自我的核心,只有情绪真正的得到理解,我们才有机会成长。

书中蛤蟆先生童年的行为模式就是呕气、撒泼、郁闷、厌烦。这样带来两个不好的负面后果,一个是容易被嘲笑,显得很幼稚很尴尬。第二个是他常常用他的行为告诉别人:我是个失败者。

书中说:人的角色都是自己选择的,所有的感受也是自己选择的。我们选择了愤怒或者选择悲伤,这些选择都是条件反射。人的痛苦折磨其实也都是自找的,因为一个人怎么能进入别人的脑袋强迫别人产生任何情绪呢?那是不可能的。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者说服你,但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读到这里时,我有一种顿悟。想想过去的自己,真的比较情绪化,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有时候急了还会嗓门变大。多么无知的表现。

从此刻起,作为成年人的我,对自己有自主权,也只有自己才有力量改变处境。过去不完美已过去,重要的是今后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啦。

第二,做一个高情商的人。

以前对什么是高情尚的概念比较模糊,以为只是会说好听的话就是高情尚,实则不然。

本书中对高情商的定义也作了完整的描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在自我控制方面。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好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另外一个是在对待他人方面。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能够对他人产生共情能力。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产生共生性,表现成熟与自我接纳,和别人求同存异。共生性可以让其在社交和工作中与他人有效连接协同合作。

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才是高情商的人,缺一不可。

第三,这本书浅显易懂,让我了解了心理学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心理医生和患者之间是相互平等合作的一个过程,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在倾听,引导患者自己找到答案。咨询师认真倾听别人,并不会摆出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

心理咨询师苍鹭说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第一次会面时就对蛤蟆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希望你对咨询师也全心投入。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归根结底这一切取决于你。”

的确,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自己本人,也不能是其他任何人,它是双方之间真正的合作。

第四,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去做改变,要不然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其实咨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概念,会让人觉得愚蠢不合逻辑。越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就越容易打破我们心里平衡,并最有可能带我们走向生存的蜕变。而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打破了我们心里平衡。当下的我要变成我们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勇气和决心。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复制品,都是独立的个体。的确,我们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做改变,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有幸看到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位从抑郁中走出来的读者这样说:“有没有一本书可以改变你的一生?有!是这本书把我从僵尸一般的抑郁状态中解救出来,让我找回缺失已久的勇气与希望。

推荐大家有空都来读一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书拯救了正处于迷茫的成年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何告别成年人的崩溃
202218:"我好;你也好"--《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因为“蛤蟆”是主角买来的一本书
蛤蟆先生走进新生活,你也可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