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诊治痤疮经验
userphoto

2022.09.30 福建

关注
一、朱仁康从肺风和痰瘀论治痤疮
著名皮外科专家朱仁康把痤疮分为两型。
肺风型:过食油腻,脾胃积热,上熏于肺,外受于风。症见面起红色丘疹,挤之有粉渣。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滑。治宜清理肺胃积热。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牡丹皮、赤芍、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各9克,生甘草6克。加减:大便干燥加大黄(后下)6克、大青叶9克,或配服栀子金花丸或大黄䗪虫丸。
痰瘀型:囊肿性同时有疤痕疙瘩损害。证属痰瘀交结。治宜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方用化痰散结丸:当归尾、赤芍、夏枯草、陈皮、制半夏各60克,桃仁、红花、昆布、海藻、炒三棱、炒莪术各30克。上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每日2次。
外治法:①颠倒散每晚茶水调后搽1次,白天洗掉。②去斑膏(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克,三仁同捣极细,加红粉、樟脑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每日外搽1次。
二、庄国康以热毒立论,分型论治
庄国康主任医师认为,青年阳盛之体,阳常有余,加之进食发物或精神紧张等,则易出现热毒袭于上部而发生痤疮。发病过程中热毒贯穿始终,热毒阻滞经络,生瘀生痰,热痰瘀结而致囊肿、结节等。庄医师将痤疮分为以下四型。
肺胃蕴热型:用轻清之剂清肺降火,泻胃除热。方用七叶汤化裁(七叶汤:枇杷叶、桑白皮、侧柏叶、荷叶、竹叶、大青叶)。若炎症明显加金银花、连翘、重楼;便秘加玄明粉、大黄;皮脂多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热盛加寒水石、生石膏。
热毒夹瘀型:热毒入里,壅遏气血而成瘀血。重用清热解毒,佐以活血化瘀。方选三黄石膏汤或五味消毒饮加减。可用当归尾、桃仁、红花活血通络。
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清热,活血化瘀,但热易清而痰难消,且瘀阻日久,故其用药重在化痰开瘀通络。药用全瓜蒌、胆南星、陈皮、半夏、昆布、生牡蛎化痰软坚;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通络逐瘀。
脾虚湿热型:治宜健脾清热利湿,方用四君子汤加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等。若有结节、囊肿者加活血祛痰药。

三、徐宜厚以“四辨”“十法”诊治痤疮
徐教授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
四辨是指:①辨部位:皮损发生于前额与胃有关,在口周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与肝有关,发于胸部与任脉有关,督脉发病见于背部。②辨皮损:黑头粉刺为湿重于热,白头粉刺为热重于湿,结节多为血瘀气滞,囊肿多为痰湿血瘀互结,脓疱则为热毒炽盛。③辨体质:形弱体瘦多为阴虚燥热,皮损以丘疹、粉刺为主;湿热体质则肥瘦均见,皮肤油腻,以脓疱、结节为主。④辨兼症:主要辨大便和月经。须辨明是阳明燥热便秘还是阴亏便结。生育期妇女出现痤疮,多伴月经不调、痛经、乳胀、附件炎等痼疾,辨证中除注意“热”“瘀”之外,尚须重视一个“郁”字。月经不调兼乳胀者,治从肝;兼有腹痛者,治从肾或冲任入手。
治痤疮十法
1.清泻肺胃法
用于丘疹性痤疮。方选白虎汤合枇杷清肺饮化裁:生石膏30克,知母、黄芩各6克,枇杷叶、地骨皮、桑白皮、金银花、连翘各12克,赤芍、栀子、熟大黄各10克,生地黄15克,甘草3克。
2.解毒散结法
适用于脓疱性和结节性痤疮。方选验方痤疮平: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夏枯草、桃仁、赤芍、浙贝母、玄参、黄芪各10克,生石膏30克。
3.调理冲任法
适用于月经前痤疮,即经前皮损加剧或诱发。方选益母胜金丹合二仙汤化裁:仙茅、仙灵脾、乌药、香附、黄柏各6克,生地黄、益母草、延胡索、当归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
4.疏肝清解法
适用于脓疱性或月经前痤疮。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炒丹皮、炒栀子、黄芩、山楂、苏梗各6克,当归、生地黄、茯苓、白术各10克,白花蛇舌草、茵陈、蒲公英各12克。
5.活血散瘀法
适用于聚合性痤疮和痤疮愈后遗留色素沉着和疤痕。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各6克,当归尾、赤芍、桔梗、蒲公英、玄参各10克,虎杖12克,蜈蚣2条。
6.湿敷除痤法
①清热解毒类:槐花、蒲公英、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等。②消肿散结类:芒硝、马齿苋、芫花、凌霄花、陈皮等。③减少皮脂类:芦荟、地榆、山楂、荷叶。④减轻色素沉着类:僵蚕、杏仁、天冬、冬瓜仁、白蔹、食醋、白扁豆等。以上各方煎水湿敷。
7.面膜洁肤法
白蔹、杏仁、菟丝子、白及、穿心莲各40克,白芷10克,冰片、薄荷各3克。按常规面膜法操作。
8.毫针法
①辨证取穴:肺经风热证取大椎、肺俞;脾胃湿热证取足三里、合谷;冲任失调证取三阴交、肾俞。②循经取穴:曲池、合谷、三阴交、迎香、攒竹。③临近取穴:太阳、攒竹、迎香、颧髎、印堂、颊车。方法: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9.耳针法
主穴:肺(双)、肾(双)。加减:脓疱者加刺心;皮脂溢出较重者加刺脾;大便秘结者加刺大肠;痛经者加刺肝、内分泌区;皮损集中在某一区域时加刺其表面投影反应点。方法:快速刺入反应点,留针15~30分钟,其间轻巧捻转3~6次,隔日针1次,7—10次为1疗程。以炎症性、丘疹性、脓疱性痤疮的疗效最佳。
10.挑刺法
主穴:大椎。配穴:委中。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放血或挤血少许。随之用消毒棉球拭干污血,5天1次,7次为1疗程。对于聚合性痤疮,效验恒多。体质虚弱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四、禤国维从肾论治,平衡阴阳
禤国维教授遵古训而不拘泥,衷中参西,对痤疮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痤疮的产生主要是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此为痤疮发病的根本原因,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郁滞而脸生粉刺。采用滋肾育阴、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药用女贞子、旱莲草、桑椹、生地、土茯苓、丹参、桑白皮、侧柏叶、白花蛇舌草、甘草等。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桑椹滋肾阴,使肾水足而相火平,此为“调理阴阳,以平为期”;桑白皮、侧柏叶清肺热;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生地、丹参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禤教授重视现代医学研究,既然痤疮的发病与性腺内分泌的功能失调、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故所选的治疗药物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滋肾育阴的中药可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减少皮脂溢出,而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中药有抑菌消炎的作用;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及甘草中的甘草甜素都有雌激素的作用,如此遴选药物,精当配伍,标本兼顾,自然疗效颇佳。

五、陆德铭以养阴清热为痤疮治本之法
陆德铭教授精研医籍,结合临床,认为阴虚火旺为痤疮最基本最关键的病理机制,为发病之本,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故临证以养阴清热为治病求本之大法,配合清热活血、化痰软坚、清泻肺胃等祛邪治标之法治疗痤疮,疗效颇佳。
常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首乌等养阴清热,促使肺胃积热清肃下行;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等清热解毒、活血祛脂药组成基本方,并随症加减。
临证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灵活选用药物,以提高疗效。如白花蛇舌草、鹿衔草、丹参、橘叶有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腺活性的作用;丹参、黄芩、银花、当归可抗痤疮丙酸杆菌;生山楂、侧柏叶、虎杖、薏苡仁可抑制皮脂腺分泌。常重用丹参、白花蛇舌草、生山楂,认为三药合用既可调节内分泌,又可抑制皮脂腺分泌,尚可抗痤疮杆菌。

六、唐汉钧辨证辨病相结合,从肺、脾、肾三脏论治痤疮
唐汉钧教授认为,肺胃郁热、冲任失调是痤疮发病的内因;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痰瘀互结是其外因。据此结合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把痤疮分为四型。唐教授认为20岁左右以肺经风热为主,30岁左右以胃肠湿热或肺胃郁热为主,40岁左右以肝肾阴亏为主。但临床各型常交叉出现,对肺、脾、肾症状兼有者,从三脏论治。
经验方为:枇杷叶、桑白皮、淫羊藿、女贞子各12克,黄芩、菊花、陈皮、姜半夏、生山楂各9克,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鹿衔草各15克。
加减:如肺热偏重可加金银花、蒲公英、侧柏叶、地骨皮等;胃火盛加黄连、栀子、生石膏、寒水石等;冲任失调明显加黄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

七、范瑞强以阴虚内热为主,分三型论治痤疮
范教授认为,痤疮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肾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则肺阴不足;饮食不节,湿热上蒸致肺胃血热。肾阴不足,肺胃血热,炼津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故又致痰瘀为患。另外,肾阴不足,肝失疏泄使女子冲任不调,导致痤疮随月经周期而发。故阴虚火旺实为发病之根本。根据肾阴不足、相火偏旺之病机,立滋肾泻火、清肺解毒之法,以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组成消痤汤(知母12克,墨旱莲、女贞子、鱼腥草各20克,生地黄、蒲公英、连翘各15克,丹参25克,甘草5克)为基础方,用于以下各型痤疮的治疗。
阴虚内热型:发病时间较短,面部以红色或皮色丘疹为主,伴有小脓疱、小结节,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治以滋阴泻火,清肺凉血,方以消痤汤为主。
瘀热痰结型:发病时间较长,面部皮损以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和凹凸不平的疤痕为主,或伴有小脓疱、粉刺和色素沉着,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或细弦。治以养阴清热,化瘀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消痤汤加减:生地黄、丹参、墨旱莲各20克,赤芍、鱼腥草、蒲公英、郁金各15克,红花、甘草各5克。
冲任不调型:月经前痤疮明显加重,月经后皮疹减少减轻,或伴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不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以养阴清热,调理冲任,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汤加减:柴胡12克,女贞子、山楂、墨旱莲各20克,郁金、白芍、鱼腥草、蒲公英、丹参各15克,甘草5克。
治疗重症痤疮,着重化瘀清热,消痰散结,常选用桃仁、红花、牡丹皮、丹参、蒲公英、连翘、郁金、浙贝母、玄参、海藻、昆布等内服,外用四黄膏、金黄膏、痤灵酊(连翘、丹参、玄明粉等)。临床重用丹参,对囊肿、结节、疤痕者,每次30~50克配药治疗较佳,经期不用或少用;伴痛经,辨为瘀热内结,冲任不调者,以丹参配柴胡、郁金、益母草、香附应用。另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曲池穴。还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茵陈、白花蛇舌草、甘草,三药联用能加强滋阴泻火、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而达标本兼顾。实验研究证实,三药联用既可调节内分泌,抑制皮脂腺分泌,也可抗痤疮杆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阴消痤汤治疗痤疮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粉刺的中医治疗
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经验 组成:白花蛇舌草...
自拟方治痤疮
痤疮屡试屡效方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寻常痤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