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天最后20天,这样做,化开你身体里囤积的风寒湿,还可暖脾胃、疏气机
userphoto

2023.10.18 福建

关注

几个实用的驱寒防寒小方法。

入秋后,冷空气一轮一轮地来袭,体质稍差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寒邪入侵。

一时受寒看似不严重,但若放任不管,却会祸害无穷。

寒邪入体,第一容易伤害阳气。

有时吹了凉风,喝了凉水,脾阳受损,就会出现呕吐或腹泻、腹部发冷疼痛的现象。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肺脾同时受寒,就有可能出现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

如果寒伤了脾与肾,则会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腰背冷痛、大便溏、小便清等。

这种寒冷,是坐在办公室里,寒气从脚底直窜而上,穿比别人更多的衣服也止不住的冷,甚至冷到手脚僵硬如冰如石。

很多女性,宫寒、痛经的情况也会加重。

第二主收引有凝滞气血的作用。

冬天一到,风寒入侵体表,人还会感到身体沉重,肌肉酸痛;入侵关节,筋脉收缩拘急,就容易诱发老寒腿,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第三,寒邪还容易直接引发风寒感冒。

上班族通勤,或是中老年人晨起锻炼,早晚气温相对较低,在公园,山间,路上吸了一肚子冷气,一到温暖的室内就容易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注意,不是黄色的鼻涕),身上感觉麻冷,怕风

这些都是风寒感冒初起时的表现,且这时寒邪只是在肌表,还没有深入内里。

如果你不慎中招了,千万记得,必须趁早干预,越快越好。在一开始,就要把寒邪扼杀在萌芽里,不然任其发展,那消耗的都是我们的阳气。

有不少中老年人,风寒感冒后调理不当,就会一直咳嗽,咳痰,咳久了甚至心脏隐隐不舒服,这些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这里,也推荐大家几个秋冬天驱寒暖身的小方法,且都适合在风寒感冒初起时使用,能帮你避免感冒加重。

艾灸大椎穴

不论是驱赶身体深处的寒邪,或者是新受的风寒,都推荐艾灸大椎穴

为什么是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这一容易受外邪入侵的薄弱之处上,同时又是阳脉之海——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

这个穴位是大脑通向全身的第一道桥梁,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

通过艾灸大椎穴(也可辅助其他穴位,如脾俞,胃俞,阳陵泉等),能刺激穴位经气,加速气血运行,激发卫阳循行,振奋一身阳气。

如果没有条件艾灸,受了风寒,也可以取生姜蘸点醋擦拭大椎穴,擦至微微肌肤发红为止。

巧用生姜

在一些古装剧里,常常看到有人淋了雨,或是从风雪中归来,长辈立刻要人准备一碗姜茶给回家的人喝。

这是非常重要的常识,一个人淋了雨,或受了风寒,无论他自己或旁人都知道他受了寒,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喝姜茶,驱除寒气,而不是等到身体出现了感冒症状再行处理。

这里我们要注意,煮姜茶时不要去皮,要带皮煮保留整体药性。

也不用拘泥晚上能不能吃姜,吃姜是根据身体状况,符合当下需要。若是只守着天气时辰吃,忽略自身实际,那就是舍本求末了。

生姜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温中止呕。除了可以做姜茶,绞姜汁,冬季早上出门的时候也可以含一片,在嘴里含着姜片,慢慢地吮吸姜汁,能保持胸中一股热气,抵御清晨湿漉漉的雾气冷气。

这个方法还是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生姜也是历代医家赞誉的止呕圣药

呕就是胃气上逆,而生姜有下胃气之用,于是就可以止呕,并且其性温,尤其针对寒性的呕逆非常合适。也可以用来治晕车的呕吐。

紫苏姜茶

如果是风寒感冒初起,刚有了鼻塞,清涕,甚至有胃寒,冷痛,想吐等肠胃不适等情况,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是,拿几片生姜和一把紫苏叶一起煮来喝

这是一对经典对搭配,用起来有1+1>2的效果,可以马上扭转截断体表的风寒邪气,把盘踞在体表的寒邪打出去。

听说以前的一些药师清晨上山采药,回来以后就会煮些紫苏姜茶祛寒喝。

生姜的作用我们已经知道,而紫苏叶日常多用于厨房,解鱼蟹腥毒,其实它用在这里主要有两个作用:

《本草正义》:紫苏,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1)发散风寒,解肌发表。紫苏辛温,能与生姜共奏行气血之功,可以通过发汗,往外带走发散风寒邪气。

2)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纲目)紫苏芳香能通窍通经络,有时候我们因气机不畅而感到胸口总被什么东西堵着似的,甚至感觉闷痛胀痛,这个时候吃一点紫苏,打几个嗝把体内的浊气疏散出去,人会舒畅很多。仲景名方半夏厚朴汤里就用到了紫苏,专治咽喉痰气,梅核气。

所以既有受寒,又有气滞冷痛,呕逆等肠胃不适等情况,用紫苏➕姜的组合就非常好。

另外,紫苏还有一个优点是,作为食物,它的驱寒方式很温和,不会因发汗过猛伤正气。少用,可以不发汗也能把邪气从肌表发散出去。

《祁振华临床经验集》一书就写道:「苏叶性温入血分,少用不发汗而能解肌散风。若表证兼胃寒者,用苏叶可起宣肺散风寒、芳香止呕、温中和胃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风老师(济幼堂)案例分析一风寒感冒(香苏饮)
3.紫 苏3
风寒感冒可用紫苏叶
廿四节气 | 小暑:三伏即将开启,抓住冬病夏治黄金期,以“姜”温养补虚邪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