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武则天为什么就不是母仪天下?
武则天为什么就不是母仪天下?
文/随意[原创]
用了很长的时间阅读唐史及有关书籍,这是因为这个时代有武则天,她使得这段中国历史变得神秘,也是因为有武则天才使这段历史变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中不免有技术问题,但重要的人为因素。因为人们把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变成了传奇和神话,于是唐代的历史武则天时代就变得越发的扑朔迷离,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就被描述成了披着羊皮的狼或是披着狼皮的羊,那么武则天是“羊”还是“狼”?或者两者兼备?其实史学家给出了一个基本的答案。
以前也读过日本原百代的《武则天》,虽然不好说有多大的史学价值,但接受的是她没有把武则天妖魔化,毕竟是小说所以也没有必要追究其中存在的瑕疵。但她没向国人遵循中国伦理道德几乎一边倒的贬损武则天,包括现在热得不得了的《百家讲坛》,我们不难看出人们所表现出的一种矛盾的心态,对武则天即敬畏但是可也没忘记贬损,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与主流合拍。可见历史文化中的迂腐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现代人。
要说权威性的还是《资治通鉴》尽管其中也存在前后矛盾的记述,如武则天怕猫和爱猫,几乎南辕北辙的描述,还算是史料完整。可是司马光老先生在笔墨之间依然表现出了对武则天的偏见,武则天以周代唐女主天下与儒家伦理传统道理相悖,这一点在中国以男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里所不容的。
关注这一千多年的风烟留下来的这位青史中的女子,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武则天温柔、慈善的一面,可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历史为现实政治服务这一史学观是挥之不去的,尽管一直在反对,但是又无法根除的用现代意识心态评估历史根深蒂固。当下唐史文献资料不少,近代和现代作家学者著书特别是对于武则天著书立传也不乏发起人,媒体的发达也再一次次地把武则天推到了浪尖,但是你能看到或听到武则天人格化的东西还是武则天的残忍,凶残和不择手段,记得《百家讲坛》早些时间就开讲了《武则天》,其中有一章为《母仪天下》其中讲了武则天当上皇后后衣锦还乡对乡亲们的无微不至,还讲到了武则天是如何处理好婆家与娘家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亲生和不是亲生儿女们之间关系,应当说武则天把家庭与事业两者关系处理的的妥妥当当,这原本作为妻子、媳妇、母亲本分,但节目传递给我们的是这一切不过是欺世盗名,是披上了温柔贤良外衣的武则天,丝毫没有“母仪天下”之感,何为“母仪天下”就是以慈母般的宽厚博爱胸怀来关爱天下臣民,以维护江山社稷的和谐稳定。不知是因为武则天本身不配,还是后来成了君王难以定论?天晓得。
其实,在许多人眼中武则天就是一个怪胎,就连父亲在世时女儿说的一句励志的话,也成了定义武则天具有野心的风向标。武则天14岁进宫立为才人这个“职称”一守就是14年,随着太宗驾崩武则天一班人也到感业寺出家为尼,28岁那年才再次入宫。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这时的武则天已32岁,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这个年纪也是应当相夫教子的时候了,那么贵为皇后的武则天更该是辅佐老公维护李唐江山,但是历史在一次把她推到了前台,武则天37岁那年,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在此期间武则天的能力再次显现,也由此招来高宗皇帝的不爽,不知天高地厚的书呆子上官仪建议废了皇后,结果失败。41岁时武则天索性高宗视朝,自己垂帘“二圣临朝”就此开始。
武则天敏锐的思路,果敢的措施远胜高宗皇帝,得到朝野上下一致好评,从此她也确立了政治核心地位。由于高宗皇帝身体不好,再加之决断问题优柔寡断,武则天迅速完成了自己向政治家这一角色的转变。高宗皇帝驾崩后李显即位,可是中宗比高宗更为庸柔无能,继位后不到两个月就被太后武则天废了。接替哥哥的李旦也属无能,但他看出自己的母亲的掌控能力和政治手段确实无人能及,索性让出皇位,也不找事后没趣。67岁的武则天,载初元年(690年)正式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由此诞生,如果包括辅佐皇帝在内武则天在历史的政治舞台上驰骋渐近半个世纪。
有人说她大逆不道,是篡权夺去了李唐江山,我到觉得这话未必正确,如果没有武则天李唐江山不会姓武,也一定不会再姓李,因为高宗和他的两儿子的智慧远不具备治国安邦之能。也不会又“顺利”的由周交换到李家。只是由于年迈的张柬之想着闭眼前能够看到李唐江山重现,使得武则天最后的一幕没做漂亮,因为武则天的嵩山会议--石淙会饮,已经对权力移交做了安排,可惜没有如愿。也正是这样的收尾,后来成了人们谈资和编排的笑柄。
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一生实属不易,67岁的老太太称帝一统江山,这种胸襟和胆识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是史学家为什么无法包容这位女性皇帝?在他们眼中武则天除了凶残就没有一点一点温柔可言,把武则天写成荒淫无度,残暴恶毒的女魔头;卑鄙和阴狠,贬损之词一箩筐的倒在武则天的身上。即便是称她为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妇女解放的先驱也免不了贬损一番,为她的所作所为都会被毫不留情打上篡权、谋位的烙印,她的温柔贤良荡然无存。我真的不知这样是否公平,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武则天以周代唐女主天下所作所为,与儒家伦理传统道理相悖,使得那些以维护礼教道德卫士无地自容。
其二、封建史家对于她的描述很可能是不公平的。删繁就简,忽略了证实,臆断她的行为处事。
其三、现代人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仍然是变化无常的表现出了不严肃。五十年代,史学界对武则天是基本否定的,六十年代,情势为之一变,武则天成为儒法斗争推动历史发展中进步的法家的代表,其历史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又该如何?
或许不仅仅是这些,说到底还是武则天有先见之明,武则天的遗愿: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述。无字碑无论是自己所立还是他人所为,倒也应了武则天“功过是非任人说”这番豪气之语。
人们希望历史学家的责任在于认识历史而不是做道德法官——道德不能解释历史。道德是另一种事情,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是专断的,是最高权威,一旦把某件事用道德来判断了,则对这件事的讨论应该就此打住,因为道德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但是,无论怎样评说,历史都无法抹杀中国历史上这位非凡的女子----武则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则天死前为何把江山还给李家?200年后才发现她有多聪明!
武则天究竟有多「牛」!不看你会后悔!(下)
有的贤良淑德,有的野心勃勃,细数李世民背后的女人们
武则天死前,为何没把江山留给“娘家人”?因为她察觉出1个秘密
武则天其人其事
皇帝割下胡须给他做药,脱下龙袍为他驱寒,此人一句话断送江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