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瑞士、奥地利游记(19)维也纳

游玩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维也纳是领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奥匈帝国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森林环抱着维也纳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间层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城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维也纳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潺潺小溪,葱葱绿意,给音乐家提供了不少灵感。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名垂千古。

就在写德国、瑞士、奥地利游记期间,我又去了一次维也纳,拍了一些新的照片。为了和朋友们分享,我把二次行程合并在一起介绍给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游览维也纳。第一个目的地是维也纳市民公园。旅行车在维也纳的街道上行驶。马路中间有一条下沉式的轨道交通线,很特别,我称之为半地铁。

街道两旁的建筑非常漂亮。

维也纳市民公园到了,可是吸引我们眼球的仍然是漂亮的建筑。

在奥匈帝国的末期,维也纳老城的城墙被拆除了。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下令要在新建的环城大街旁边建造第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1861年,城市公园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宫廷的风景画师约瑟夫·赛勒尼和维也纳市第一任城市公园管理局长鲁道夫·西贝克。1862年8月21日,城市公园正式向百姓开放。

这是公园入口处的景色。

沿着河边的路向前走,左拐进去,走一段路就看到一座宫廷式的建筑,这是1867年建成的库尔沙龙,这里是举办华尔兹音乐会的场所。每年从四月份复活节到十月底,每天都有免费的约翰·施特劳斯音乐会,并且有专业舞蹈演员示范标准的华尔兹舞。

这是公园花钟,背景就是库尔沙龙。

花钟的左侧不远,是约翰·施特劳斯镀金雕像。全身金色的施特劳斯站在一座刻有唯美人体浮雕的拱门之前,怡然自得地拉着提琴。而这座拱门亦有凯旋门的含义,凯旋门是古罗马人为迎接英雄凯旋而设计的,显然维也纳人把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也看作为当之无愧的英雄。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

离开城市公园,我们坐车来到玛丽亚·特雷莎广场。

这座广场是为了纪念奥地利唯一的女皇玛丽亚·特雷莎而建造的。广场中央是1888年用青铜铸造的一座玛丽亚·特雷莎女皇纪念碑。纪念碑是一座大型雕塑,有7层楼房那么高。广场的两侧是两栋一模一样、完全对称的建筑: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

这是玛丽亚.特雷莎女皇纪念碑,德国雕塑家“聪布施”的作品。

托坐女皇的是一亭式碑体,碑体为竖正方形,亭顶四周有浮雕的奥国鹰徽,四尊姿态优美的女神各据一角,顶下一圈上下均有工整浮雕的罗马柱挺立成廊,廊内四方四门洞开,门上均饰有整肃的浮雕图案,各门有3至6尊大臣模样的圆雕塑像伫立,这些大臣各有其名,正面门口最前面的一位据说是治国有方的首相考尼茨,而最受游人赞美的是群塑中有音乐神童莫扎特。亭下是两层梅花形平台,上层几位骑马的将军塑像绕立一周,将军个个威风凛凛,战马匹匹昂首扬蹄。平台下面是石柱护栏和花圃。纪念碑上的人物塑像多达30余尊,象征着“特雷莎”统治全盛时期的众多风云人物。

纪念碑的顶端是雍容华贵、仪态端庄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皇坐像。头戴皇冠、容貌清秀、面容慈祥的女皇一手握卷并肘挽权杖,一手向下平展,似向臣民告戒,似向臣民问候,没有权的威严,没有尊的高傲,没有神的诡秘,俨然一尊高尚圣洁、仁慈和善而平易近人的人母形象。

女皇的雕像高19.4米,从动工到完成长达14年。自1888年5月13日那天起,高高在上的女皇就坐在广场中央,女皇座椅下的四个形体分别表示她果断,公正,聪明,温柔的美德。

玛丽娅·特蕾莎(1717~1780)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的长女。1736年同洛林公爵弗兰茨·斯特凡(1745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弗兰茨一世)结婚。查理六世在1740年逝世,年方23岁的特蕾西亚就成为了奥地利前身“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兼任属国匈牙利女王、波西米亚女王、瓜斯塔拉女王、皮亚琴察女王和帕尔马女王。她美丽、聪明并具有超人的政治智慧,执政的40年,是奥地利历史上最辉煌的40年。1780年11月29日,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去世。

这是广场左侧的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之一,是世界上收藏鲁本斯、丢勒、伦勃朗、拉菲尔、提香等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作品最多的博物馆。

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美丽的巴洛克式的圆顶。

这是广场右侧的奥地利自然史博物馆,世界十大自然史博物馆之一。馆藏的珍品由玛利亚·特蕾莎女皇的丈夫弗兰茨一世皇帝开始收集,他以珍藏史前的动植物标本以及哈尔施塔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25000年前的维纳斯像、玛利亚·特蕾莎的宝石花束等而闻名。是青少年乐于流连并获得知识的好地方。

奥地利自然史博物馆美丽的巴洛克式的圆顶。

奥地利自然史博物馆的近景。

这是广场对面进入霍夫堡皇宫的一座大门。

这座大门又被称为英雄纪念碑,是在1821年至1824年建造的,并在1824年时专门选在莱比锡会战纪念日举行落成仪式,正是在那次大会战中奥地利与同盟国的联军首次击败拿破仑的军队。这座古典主义风格的大门出自建筑师彼得·冯·诺比勒之手,诺比勒为大门设计了5个通道,其中,中间通道以前只有皇室成员才能通过。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沿着环城大道步行,游览国会大厦—维也纳市政厅—奥地利国家剧院—人民公园—霍夫堡皇宫—圣斯蒂芬大教堂—奥地利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

这是奥地利国会大厦。为了避开飞驶的汽车,我在那里站了好久,拍了好几张,终于拍到了一张干净的气势磅礴的全景照。

这里是奥地利国民议会与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公元1874年由奥费尔·汉森(TheophilHansen)所设计,整栋建筑仿希腊式,素有“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的美称。

国会大厦近景。

大厦前沿的柱子采用科林斯式的柱头,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兰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

国会大厦前的雅典娜女神像。

雅典娜女神像高达4米,雅典娜女神的手中握着智慧女神像,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从国会大厦到维也纳市政厅途中,我拍了一张像大鸟笼一样的照片。

这是“总理的鸟笼”卡尔·雷纳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1945年苏联的坦克部队正向维也纳进军,4月4日那一天,一个七十四岁的奥地利老人来到占领军队伍,他向红军的前线指挥官提出请求:不要在维也纳打砸抢,给维也纳人民以人道主义的待遇。这个老人就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总理卡尔·雷纳。1945年11月卡尔·雷纳被选为战后奥地利的第一任总统。

这是维也纳市政厅。

维也纳市政厅从1872年开始建造直到1883年完成,出自建筑师冯·施密特之手。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豪华的雕刻都体现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风格。

正面看去跃入眼帘的是5座尖塔,中间的一座直入云端,两翼的4座不足其半,却高出一字拉开的3、4层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大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吉祥物。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于是设计者冯·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

维也纳市政厅的正对面就是维也纳国家剧院,也称城堡剧院。

城堡剧院原是特雷莎女皇于1741年所建,由哈森瑙尔(Hasenauer)和山柏(Semper)负责设计。原址在圣米歇尔广场,1888年后,改建为现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移址环城大道。入口上方的雕塑是《太阳神阿波罗与悲剧中的缪斯》。

这是剧院的正门。

这是剧院的侧门。

剧院的侧门正对着人民公园的大门。穿过人民公园就是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

剧院门口站着一位身着哈布斯堡王朝服装的剧院工作人员,似乎在为某个话剧作宣传。

这是环城大道上的马车。

孩子们在妈妈的带领下过马路。

太长了,分两篇吧!下一篇主要介绍霍夫堡皇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西欧11国金秋游(56)——维也纳掠影
【奥地利】走在奥匈帝国的环城大道上
奥地利维也纳戒指路
维也纳巴黎十一天之旅第四天:美泉宫,圣斯蒂芬大教堂,市政厅,霍夫堡皇宫
维也纳老城:一座欧洲古典建筑的博物馆。
【心晴周末】影像中的足迹•漫步维也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