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蚕的知识2

蚕的知识

 

蚕的一生

1.蚕的生活史

2.蚕卵

3.蚕(幼虫期)

4.蚁蚕

5.稚蚕

6.壮蚕

7.眠蚕

8.起蚕

9.熟蚕

10.眠性

11.蚕龄

12.结茧 

13.蚕茧

14.蚕蛹

5.蚕蛾(成虫)

16.化性

17.滞育

 

蚕的生活史 

   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其他蚕也类同,在一个世代中,须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正常的饲育、保护条件下,从卵中孵化摄入桑叶,到老熟上蔟开始吐丝作茧,也即幼虫4眠5龄期需要20-28d;吐丝营茧约需3d,再经1-2d化蛹,蛹期经过10-15d,然后即由蛹化蛾也就是成虫,雌雄成虫在化蛾当日交尾产卵,如果产下的是非滞育卵,那么再经10d左右即可孵化出下一代的蚁蚕。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桑蚕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40-60d。如果产下的是滞育卵,那就要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能孵化,或者采取人们的意愿提早进入下一个世代。

蚕卵 

  蚕以卵繁殖。蚕卵外观是一端稍尖一端稍钝的扁平状椭圆形,宽度约1mm,厚度约0.5mm,长约1.3mm,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一只雌蛾约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g。蚕卵的卵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d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d后转为固有色(或为灰绿色,或为紫褐色等)。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卵的稍尖的一端(前极)有卵孔,是受精时精子进入卵内的孔道。胚胎在交尾产卵后形成,裹在卵黄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渐次发育成蚁蚕。蚁蚕孵爬出来之后,卵壳呈同白色、淡黄色或白、淡黄色相间。

蚕(幼虫期) 

  幼虫期是蚕摄食成长的阶段,生产习惯上以孵化到老熟上蔟的时间作为幼虫期的经过时间。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去旧皮,长出较为宽大的新皮再继续摄食生长,这一过程称为眠。普通饲养的二化四眠蚕品种,其幼虫期需蜕皮进入第5龄后,再经过5-8d食桑才能老熟上蔟。幼虫期需长不足一个月,但生长速度极快,5龄极度成长时,体长达6-7cm,比刚孵化的蚁蚕增长25倍,体幅达0.8cm,比蚁蚕增长20倍,体重达5-7g比蚁蚕增长1万倍左右,体内丝腺的重量则要比蚁蚕增长16万倍,从蚁蚕到熟蚕,其形态不变,均为长园筒形,可分为头、胸、腹部三个体段,胸部3个节,每节着生一对胸足;腹部10个体节,第3-6腹节和第10腹节腹面各着生一对腹足(第10腹节的腹足又称尾足)。大部分体节间均有节间膜,可使蚕体伸缩。

蚁蚕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形似蚂蚁而得名。蚁蚕体长约2.5mm,体幅约0.5mm,2000-2300条蚁蚕体重仅1g,生产习惯上称其为克蚁头数。孵化后经2-3h即可进行收蚁给桑作业,开始养蚕。必要时也可将蚁蚕放到5--10℃温度中冷藏1-2d,过长则会影响其后的生长发育。

稚蚕 

  又称小蚕。孵化收蚁至第一次眠和蚕为1龄蚕,第一次眠起后至第二次眠的蚕称2龄蚕,第二次眠后至第三次眠的蚕则是3龄蚕。生产上一般将1-3龄蚕称作稚蚕或小蚕。小蚕期宜在适温适湿的范围适当提高温湿度,给予柔软适熟蛋白质水分含量较高的桑叶,精细饲养。一般1龄蚕体重较蚁蚕增长15.95倍,体面积增加5.11倍。2龄全蚕体重较蚁蚕增长106.38倍,体面积增加29倍,体重较1龄蚕增加6.67倍,体面积增加5.67倍。3龄全蚕体重较蚁蚕增加555.32倍,体面积增加88.32倍,体重较2龄蚕增加5.08倍,体面积增加5.67倍。

壮蚕 

  第三眠后至第四次眠的蚕称作4龄蚕,第四次眠也称为大眠后的蚕则称5龄蚕。习惯上称4--5 龄蚕为壮蚕或大蚕。大蚕期,体大食桑量多,关链是要做到良桑饱食。 一般4龄蚕体重较蚁蚕增加2553.32倍,体面极增加23l.86倍.体重较3龄蚕增加4.72倍,体面积增加2.62倍。5龄蚕体重较蚁蚕增加10425.53倍,体面积增加520倍, 体重较4龄蚕增加4.08倍,体面积增加2.24倍。

眠蚕 

  收蚁后蚕体因取食桑叶而迅速成长,体色也逐渐变谈、变白、变青,然后再逐渐转乳白、乳黄色。此时食欲减退及至完全停食,并吐少量蚕丝(俗称绊脚丝),把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这种状态称作眠。此时的蚕则为眠蚕。从收蚁到老熟,-般要眠四次,就眠的过程与眠蚕的状态基本一致,只是眠茧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眠的时间称眠中,在正常饲育条件下,眠中时间以第四次眠最长约2d,以第二次眠最短只需20h左右,第一、三两次眠各需1d左右。

起蚕 

  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蜕皮的准备,待脱去旧皮,换上新皮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刚蜕皮的蚕称为起蚕。刚起的蚕,其头部的口器较嫩,食欲尚未发动,一般要等半d左右待头部由乳白色渐转为灰褐色时才可给桑饷食。生产上为了操作方便.一般采取等同批蚕中95%乃至绝大部分眠蚕起齐后,再给桑饷食。

熟蚕 

  蚕到5龄末期,就逐步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粒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半透明状;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仅尾部可隐约见到尚残存2--3粒蚕粪,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到此时的蚕则称熟蚕或适熟蚕。与此相对.仅胸部呈透明状的蚕称未熟蚕;已经吐出较多丝缕,通体呈透明状的蚕叫过熟蚕。在群体饲养中,最早熟的蚕叫始熟蚕,数量不多;过半d或1d后大批老熟叫盛熟蚕;大批上蔟后尚有少量需继续食桑至次日才老熟的蚕叫终熟蚕。龄期经过一般以收蚁到盛熟时点计算。

眠性 

  从收蚁开始到老熟吐丝即整个幼虫期间,蚕眠的次数是一种特性,称眠性,眠性是遗传性状,现存蚕品种资源有眠二次的二眠蚕、眠三次的三眠蚕,眠四次的四眠蚕和眠五次的五眠蚕。眠性受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眠性主基因控制,同时也会因受温度、营养、光线等条件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中国现行普遍词育的属四眠性蚕品种,在实际饲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少量的三眠蚕或五眠蚕。眠数多的品种,幼虫期间长,食桑多,蚕茧大,丝粗量高;眠数少的品种则相反,综合二者的利弊,一般认为以养四眠性的蚕品种最为经济。

蚕龄 

  又称龄期。普通饲养的二化性四眠蚕品种有5个龄期,收蚁到第一次眠为第1龄,眠起后进入第2龄,再眠后进入第3龄,第三次眠后为第4龄,第四次眠即俗称大眠后进入5龄。一个龄期的长短叫龄期经过,它包括食桑时间与眠中两个部分。龄期经过以2龄最短约3d,5龄最长约6-8d,1龄和3龄各约3一4d,4龄约4-5d。以收蚁到上蔟作茧的时日称作全龄经过。在一个龄期之内又分龄初、龄中、龄末三个阶段,龄初食桑少称少食期,龄中食桑多称盛食期,龄末逐步减食称减食期,将近眠的时候叫将眠期,止桑入眠后称眠期或眠中。

结茧 

  熟蚕吐丝结茧又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即熟蚕上蔟后,寻找营茧场所,首光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联结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此时熟蚕将体内残余粪物全都排除,再继续吐丝结制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作为进一步结茧的支架。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以s型方式吐丝结制茧衣,开始出现茧形轮廓,茧衣的丝纤细而脆,d排列绝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方向与蚕体垂直,其长轴1-2mm,每15个∞形丝圈组成1组,称1个茧片。当1个茧片完成之后.又转到临近部位.继续营做第2茧片,第3茧片......,由许多茧片形成茧层。蚕由于大量吐丝以及吐丝中能量的消耗,体躯大大缩小,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节奏、∞形丝圈也失去原有的均匀性。吐丝显很凌乱,这样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最后也即结制蛹衬后,蚕头部向上,尾部向下,吐出最后留存在体内的丝物质,形成一团松软的茧顶。至此,营茧过程结束,蚕体进入化蛹阶段。 

蚕茧 

  蚕吐丝结成的茧,是缫制蚕丝的原料。杂交蚕种饲养出来的蚕茧,茧色白,茧形椭圆或浅柬腰形,茧的大小即茧长×茧幅大致为3-3.5×2-2.5cm。茧是由茧衣、茧层、蛹和蜕皮四个部分组成的,茧层厚而硬,茧的外表面有外被一层松乱的茧衣,茧衣与茧层间有较明显的界限,剥去茧衣后可见到茧层所特有的光泽与缩皱。把茧层剖开,里面有蚕蛹和化蛹时留下的蜕皮。一颗蚕茧的重量称全茧量,光是茧层的重量叫茧层量,茧层量占全茧重量的百分比叫茧层率。全茧量1.5-2.5g,茧层量约0.3一0.55g,茧层率约20%一25%。

蚕蛹 

  蚕上蔟后经4d左右化蛹,蚕蛹蛹体呈纺线形,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在其腹面长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3个体节和3对胸足、2对翅;腹部有9个体节,在第8腹节腹面正中有x形的线纹,第9腹节腹面正中有一个褐色小点,分别为蛹期雌雄性别的体表特征,蚕种繁育上往往以此为依据在蛹期鉴别区分雌雄。蚕刚化蛹时,蛹色淡黄,蛹体嫩软,随蛹龄推进逐步变为黄色、黄褐色和褐色、蛹皮也渐趋硬化。蛹期经过约12一15d,待蛹体再度受柔,蛹皮适度起皱呈土褐色,则已接近发蛾。蚕蛹富含营养,可作食品或饲料,也可提炼蛹油和蛹蛋白作化工或医药原料。

蚕蛾(成虫) 

  蚕蛾状似蝴蝶,但2对翅小,已失去飞翔能力,光会振动。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可明显地分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呈小球形,两侧有鼓起的复眼,夏眼前方有一对呈双栉状的触角;胸部3节,腹面各长l对胸足,背侧是2对翅.有些品种有淡淡的翅纹.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雄蛾体大,爬动慢,振超频率低;雄蛾体小,爬动较快,振翅频率高。一般交尾3-4h时,雌蛾就能产下受精卵。蚕种繁育中,雄蛾待交尾,制种结束后废弃;雌蛾待产卵结柬后按规定袋入蛾盒,送交进行母蛾微粒子检验。

化性 

  桑蚕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内发生几个世代的特性称为化性;一年内只发生一代即产下滞育卵的称一化性;发生二代,第一代产非滞育卵、第二代才产滞育卵的称二化性;发生三代以上者称多化性,其中有些品种最后一代产滞育卵,有些品种最后一代仍产非滞育卵。一化性品种茧大丝多,但幼虫期长、食桑多、体质较弱;多化性品种幼虫期短、食桑少、体质较强,但茧小丝少;二化性品种介于两者之间,综合经济效益以二化性品种为优,故目前生产上多使用二化性蚕品种。带有一化性或多化血统的二化性品种,其化性会受温度、光线、湿度、营养条件影响而改变,因此需按照品种特性及饲养注意事项饲养。 

滞育 

  滞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发育状态,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形成的遗传特性,其特点是代谢水平降低,形态发生暂停,实际上是昆虫对环境条件周期性变化的本能反应,即到了某一特定发育阶段就暂停生长发育,待自然环境条件周而复始达到其生长发育的状态时再继续生长发育。桑蚕以卵态滞育。滞育开始在自然条件下经过秋冬的低温,到翌春才能解除滞育;或者用人为的方法,或用5℃左右的低温冷藏,或用高温(46℃)盐酸处理,或用冷藏与浸酸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解除滞育、阻止滞育发生、促进滞育解除后孵化齐一。二化性品种的滞育性能,会受温度、光线、营养条件综合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蚕的品种

1.一化性蚕品种

2.二化性蚕品种

3.多化性蚕品种

4.中国种

5.日本种

6.欧洲种

7.热带种

8.白茧种 

9.黄茧种

10.其它有色茧种

11.三眠蚕品种

12.四眠蚕品种

13.春用蚕品种

14.夏秋用蚕品种

15.限性蚕品种

一化性蚕品种 

  桑蚕因品种不同,在一年内只发生一代就产下滞育卵的称一化性蚕品种。这种品种发育缓慢,经过日数多,幼虫期食桑量大,蚕体和茧形亦大,丝最多,但体质虚弱,对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不适应,适宜于温带地区饲养。

二化性蚕品种 

  在一年内发生二代,即第一代产非滞育卵,第二代产滞育卵的称二化性蚕品种。这种品种幼虫期经过比一化性品种短,体质强健,发育整齐,仅茧层量略逊于一化性品种。现行品种大都是二化性品种经过改良,导入了一化性品种优良的茧丝质性能而育成的品种,适于温暖地带和夏秋蚕期饲养。

多化性蚕品种 

  在一年内发生三代以上的,通称多化性蚕品种,而最后一代有的产滞育卵,有的仍产非滞育卵,前者称有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后者称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这种品种发育快,幼虫期经过时间极短.体质极强,茧形小,丝量少,茧丝纤度细,分离细纤维少,丝质稍差。

中国种 

  桑蚕由于长期处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又在地理隔离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特性和特征显著不同的蚕品种。在中国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形成的地理品种。中国幅员辽阔,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业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形成许多地方品种,也即地理品种。因此,又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形成的地理品种称为中国温带种,珠江流域形成的地理品种称为中国亚热带种。

  中国温带种包括-化性、二化性及有滞育期的多化性。眠性有三眠或四眠。其特点是一蛾产卵数多,幼虫行动活泼,发育齐-,体质强健,对微粒子病的抵抗力强。幼虫斑纹为素斑,亦有少数其它斑纹。茧形以椭图形为主,也有球形茧。营茧速度快,丝质优良,解舒良好,茧丝较长。茧层含胶率低,茧丝纤度较细,分离细纤维少,强伸力较好,净度较忧。但双宫茧较多。中国亚热带种是在我国珠江流域形成的地理品种,化性为二化性及有滞育期的多化性,眠性为四眠。其特点是一蛾产卵数少,卵形较小。蚕体小而结实,食桑快,全龄经过日数短,发育齐一,体质强健,抗高温能力强。茧色有黄绿、金黄和银白色。茧形多为纺锤形,茧层疏松带绵性、茧质较差。 茧丝长较短,茧丝纤度较细,净度较差。

  中国系蚕品种主要有余杭白皮、诸暨、桂圆、诸桂、辑里、大团圆、碧莲、锡圆、新昌、金黄、太湖、塘栖三眠,歪沟子、大毛、二毛、紫花、笔尖、鲁黄、沔阳红、大造、轮月、海南、桂夏、诸夏、新圆、新桂、中五、中八、华一、华三、华五、华六、华七、化桂、翰桂、洽桂。4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推广的中系品种主要有华3、华9、华10、兰溪5、苏17、华合、306、东34、苏蚕3、秋3、蜀13、苏13、苏蚕5、杭7、浙农l、新9、672等品种。在日本推广的中系品种主要有长安、中122(粗)、宝钟、中124、研白、龙白、新白、钟月、中13l、中132、红白、绫宝、秋宝、东、海、旭、阳、中137、中140等品种。其中不少是杂交固定种,不过主要性状仍保留中系品种特征。

日本种 

  在日本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而逐步形成的地理品种。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也有极少数的四化性和多化性。均为四眠蚕。其特点是一蛾产卵数较少,蚁蚕和各龄起蚕的行动活泼,发育欠齐一,体质尚强健,全龄经过日数较长。对微粒子病的抵抗力介于中国种与欧洲种之间。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给桑后蚕的食桑行动从上底至下层,一次的食桑持续时间较短。幼虫的斑纹均为普通斑。茧色以白色为主,也有金黄色和绿色。茧形束腰形,茧丝长较短。解舒较差,茧层含胶率较高,茧丝纤度较粗,分离细纤维多,强伸力较差。

  日本系蚕品种主要有赤熟、青熟、又昔、小石丸、世界一 、飞白、大草、鬼缩、日本锦、白龙、中巢、龙田姬、东武姬及富贵姬等。1934年日本实行原种国家管理制度以后,新培育的普及率在10%以上的日系蚕品种有日9、日115新、日12、太平、丰光、白马、日122、春月、瑞光、日124、富、国、研光、共荣、春岭、长、光、秋花、秀峰、丰年、锦秋、秋光、神辉、同荣、千春、神铃、朝、日、芙、蓉等。4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推广的日系蚕品种主要有瀛翰,瀛文、苏16、东肥、603、苏12、苏蚕6、南6、杭8、朝霞、671等。育成品种中许多都是杂交固定种,含有其他系统的血缘,但基本性状保留日本系统的特性,故统称日系品种。

欧洲种 

  在欧洲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而逐步形成的地理品种。地处北温带的西亚和欧洲地区大部分国家所形成的蚕品种均属一化性,眠性为四眠。欧洲种的特点是一蛾产卵数较多,蚕蛾的产卵速度慢,卵的胶着力差或无胶着性,卵形大。卵色灰褐带绿,卵壳色呈白色,卵期的耐冷藏能力差。蚁蚕孵化不齐,逸散性强,幼虫行动不活泼,蚕体大。全龄经过日数较长,发育不太齐一,体质虚弱,易感染微粒子病。对不良环境特别是对高温的抵抗力差。熟蚕的营茧速度慢,茧色多为肉色茧,也有黄色和白色,茧形大,多浅束腰形,双宫茧少,丝量多,茧丝长较长,解舒好,茧丝纤度较粗,分离细纤维少。 

  欧洲系蚕品种主要有土耳其的巴格达特(Bagdad),法国的法白(Blance pur),意大利的阿司可里(Ascoli)和奥地利的斯格拉特(Sze-grad)等。此外还合原苏联的苏联1(COBETCKAR1)、苏联2(COBETCKaR2)、查立甫(3aPNB)、阿撒特(A3a)、乌斯1(ycl)、中亚细亚蚕业科学研究所8、11、15、17、18、21、22、24(CAHNNIII8、11、15、17、18、21、22、24)、苏斯卡亚12〔Cychar12〕以及依米罗里(Nmepyjin)等品种。

热带种 

  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和广西南部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该地带属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多湿,因此其化性均为无滞育期的多化性,眠性均为四眠。热带种的特点是一蛾产卵较少,卵形小,卵的胶力较弱、卵期不耐冷藏。幼虫期食桑快且行动活泼,但也有时停有时吃,行动迟缓的。大蚕体形细长,全龄经过日数较短。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能力强,饲养容易,对硬化病较易感染。茧色有白、金黄、锈、淡绿等色,茧层疏松带绵性。茧形多为纺锤形。茧丝量少,茧丝长较短、茧丝纤度细,分离细纤维少,净度较差。 

  热带蚕品种主要有钦金、九白海、琼山海南、防1、防3、防4、白连洲、 加木王、演金黄、白眉蚕等。

白茧种 

  蚕茧的茧色为白色,并能遗传的蚕品种,称为白茧种。中国温带种、日本种以白茧种为主,欧洲种和热带种中亦有少数白茧种。我国现在生产中采用的全部为白茧种。由于白茧缫制的生丝均为白色,精练后光泽洁白优美。因此,全国推广白茧种是蚕桑生产中一大技术进步的表现。 

黄茧种 

  饲养蚕的血液为黄色,茧色也为黄色,并能遗传的蚕品种,称为黄茧种。中国种和日本种中有少数地方品种为黄茧种,欧洲种和热带种中有较多的地方品种为黄茧种。此外,还有一种限性黄茧种,即同一品种内,雌个体的茧色为黄茧,雄个体的茧色为白茧,这种品种可以实现雌雄茧分别缫丝。黄茧缫黄丝,黄丝精练后虽可练去黄色,但其洁白度不及白丝的洁白优美。

其它有色茧种 

  在蚕品种中,除大多数的白茧种和少量的黄茧种以外,尚有其它少量的绿茧。桃红色茧、肉色茧、锈色茧等蚕品种,统称其它有色茧种。欧洲种和热带种中有较多的其它茧种。这些有色茧种,现在已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只作为品种资源而被人们保存起来。 

三眠蚕品种 

   在幼虫期3次停止食桑就眠蜕皮,经过4个龄期即止蔟结茧的称为三眠蚕品种。三眠蚕品种的幼虫期经过 短,食桑量少,蚕茧的茧形小,丝量少,茧丝纤度细。应用这种蚕品种可以生产细纤度的生丝。

四眠蚕品种 

  在幼虫期4次停止食桑就眠蜕皮,经过5个龄期即上蔟结茧的称为四眠蚕品种。蚕业生产中采用的蚕品种均不四眠蚕品种。但在实际饲养中,也常出现3眠蚕和5眠蚕。如果在催青时用20℃左右低温、干燥和黑暗,小蚕期28--30℃高温、多湿;1d内12h时光照,喂饲嫩叶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桑叶,则容易出现3眠蚕。反之,如果催青中高温多湿,1d内17-18h光照;小蚕期低温干燥,喂饲老硬叶或营养价值低劣的桑叶,则容易出现5眠蚕。5眠蚕品种的幼虫期经过长于3眠蚕品种,食桑亦多,茧形大,丝量丰富,茧丝纤度较3眠品种粗。

春用蚕品种 

  这是适宜于桑叶叶质优良、气候条件好的春期饲养的蚕品种,称为春用蚕品种。春用蚕品种在春期饲养,蚕体大,体质较强,茧形大,丝量多,出丝率高。但是在叶质较差,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期饲养,生命力低,不易饲养成功。我国的北方蚕区,由于气候条件好,全年使用春用蚕品种;长江流域蚕区的春期均使用春用蚕品种;珠江流域蚕区全年很少使用春用蚕品种。现行使用的主要春用蚕品种有菁松×皓月、春蕾×镇珠、浙蕾×春晓、绫3.4×锦5.6、苏5×苏6等。

夏秋用蚕品种 

  我国夏秋季的气候变化较大,前期高温闷热,后期有低温、多湿、干燥、昼夜温差大等多种复杂情况。桑叶的叶质老嫩开差大,病虫害比较多。为适应这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必须选用体质强健、饲养容易的品种进行饲育。凡适宜于夏秋季饲养的蚕品种,称为夏秋用蚕品种。这种蚕品种的特点是蚕体较小,幼虫期的经过较短,抗病力较强,对高温的抵抗性较好,但茧形小,丝最少。茧丝长较短,出丝率较低。长江流域蚕区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一般均饲养夏秋用蚕品种,珠江流域蚕区全年饲养夏秋用蚕品种。现行使用的主要夏秋用蚕品种有丰一×54A、秋丰×白玉、苏3·秋3×苏4、薪杭×科明、芳山×星明、芙蓉×湘晖、黄鹤×朝霞、研菁×日桂、75新×7532、新菁×朝霞等。

限性蚕品种 

  桑蚕中的某种形态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中出现,并能代代继续传递的蚕品种,称为限性蚕品种。桑蚕中的W染色体具有决定雌性的绝对功能。在W染色体上,除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外,还没有发现能表现其它性状的基因,但人们可以利用χ、γ等物理射线的照射处理,能使带有标志基因的某个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从而获得好几种限性遗传的类型,这主要有煤灰色斑、普通斑、暗色斑、黑色斑、虎斑、黄茧、卵色、蚁体色等限性遗传蚕品种。幼虫斑纹限性蚕品种的特点是能在幼虫体皮上清楚地看出有斑纹的蚕为雌,无斑纹的蚕为雄。这对蚕种场繁育一代杂交蚕种有利,根据斑纹的有无,能正确、迅速地鉴别雌雄,提高生产杂交种的效率。现行使用的品种中有:中新1号、日新1号、75新、秋丰等。限性黄茧系统结黄茧的蚕为雌体,结白茧的蚕体为雄体,这种按茧色不同来区分雌雄的系统,可以减少对蚕体和蛹体进行雌雄鉴别所带不的缺点,并能延长鉴别工作时间,且鉴别速度快。在大量生产的原料茧时,可以将雌雄茧分别缫丝,进一步提高生丝品质。限性卵色系统黑卵为雌,白卵为雄,这对蚕种场繁育蚕种有利,并可用于饲养单一雄蚕的缫丝原料茧生产。蚁蚕体色限性品种黑蚁为雌,红蚁为雄。 
 

蚕的品种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quot;eri", 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天蚕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榷辈亢桶⑷钒畹挠炅掷铩K茄钍饰露任?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黄色,能缫丝。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些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樟蚕 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天蚕、枫蚕、渔丝蚕等。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 Westwood。樟蚕主要食樟树叶,丝质较优,也蛾食枫树叶、柜柳叶、野蔷薇、沙梨、蕃石榴、紫壳木及柯树叶等,但丝质较差。主要区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产量最多的是中国的海南岛。樟蚕每年一代,蛹态滞育。成虫羽化最适温度为16--17℃.樟蚕共经8个龄期,全龄约经80d。成熟时雌蚕体重16g,雄蚕10g。饲养樟蚕者一般不让其结茧,而是在其成熟期时,先将熟蚕浸死在水中,然后用手工将其第2-3腹脚间撕破蚕腹,取出两条丝腺浸入冰醋酸(浓度2.5%)中,5-7min后,即进行拉丝,可拉长至200cm左右,经水洗后光滑透明,坚韧耐水,在水中透明无影,是最佳的钓鱼台。约1000条可拉丝500g,除供钓鱼台外,还可精制成外科用的优质缝合线。樟蚕茧也可缫丝,但数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国生产樟蚕丝。 栗蚕 以核桃叶、板栗叶为主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桷、枥、樟、榆等树叶。食核桃叶的茧重,茧层厚,食棣及板栗叶者较差。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况下,幼虫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于6月下旬成熟,经50d左右老熟结茧,茧外观呈灯笼状,有大小不等的网眼。结成茧需时2d左右,经3-5d后化蛹,茧可缫丝,也可作绢纺原料,丝质优良。栗蚕也可以从熟蚕腹中取出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或医疗用丝。 樗蚕 主食樗树叶(臭椿),兼食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叶等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 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椿蚕、小乌桕蚕。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区为1化性、台湾为4化性。蚕期30-40d。熟蚕集结2-3片叶吐丝结茧。茧灰褐色、纺锤形、顶端有孔,有细长茧柄,茧重约3g,茧层重约0.3g,茧层率10%--12%。农村一般均缫土丝,织成的绸称椿绸。 乌桕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ttacus a tlas Linnaeus。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中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2化或3化,蛹态越冬。4-11月为饲养季节。食珊瑚树叶,也食乌桕叶,、牛耳枫、冬青叶等。幼虫期6龄或7龄,春夏蚕全龄35d左右,秋蚕40d左右。全茧重6.5-10g,茧层重0.9-1.1g,茧层率约10%,。茧可纺绢丝,强伸力好,织绸称"水紬"绢绸。 柳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称大青天蛾蚕、中桕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各地都有。柳蚕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枫杨、乌桕、樟、泡桐等树叶。熟蚕在叶片间结茧,茧形大,暗褐色,能缫丝300m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蚕养殖网
春蚕到死丝方尽
真·变态·生活史
蓖麻蚕
蓖麻蚕养殖技术
高效养蚕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