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4(过敏、癌症、性别、精神病)
userphoto

2018.10.07

关注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04 来自琦记杂谈 20:59


人们对花粉过敏应该是不陌生的,每到春天有些人就开始很难过,因为他们有花粉过敏症。有一种花粉过敏症叫枯草热,很早就被发现了。1819年波斯托克首次在皇家学会报告了他自己的枯草热症状,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1830年以前的英国、1850年以前的北美压根就没有人听说过这种病,假如不是因为记录缺失的话,那只能证明枯草热是新冒出来的疾病。后来有一个研究是对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的6000个居民做的,在1973年,3%的人有过敏症,到了1992年已经上升到了15%,在这些年里,治疗寄生虫使得人体的免疫球蛋白失去了天然的攻击对象,于是免疫球蛋白就开始攻击那些原本无害的抗原,说白了就是没事找事。母乳喂养是可以降低过敏的发病率的,奶瓶喂养可能与过敏发病率的增加是有关系的,也许婴儿缺少来自母体的抗体,所以他们在自己识别抗原的过程里产生了很多免疫学错误,说白了就是认错了。当然了,现在的人都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中,不仅外界大气的环境污染控制不了,就连我们吃到嘴里的东西都很难控制,天知道我们吃进去一些什么东西。到底我们做了些什么事使得我们比一个世纪之前的人更容易过敏呢?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明确的答案。过敏在1840年前的工业化国家中只有1%不到的发病率,但是在150年后已经是10%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要引起重视。这本书里还引用了一句孔子的话,普通人注意到那些不常见的事情称之为奇迹,聪明人才会注意到那些常见的事情并发现其中的奥秘,反正查了半天论语也不知道这两句话是哪来的。 

 那么哪些常见的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奥秘呢?以肝细胞为例,肝细胞在发育的时候不停地分裂和生长,它能很精确的定量控制在正常肝功能需要的时候就停止分裂了,它受到伤害以后才会继续分裂生长直到人体需要的大小,一旦人体肝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变的任性,不受监督进行下去,最后就会变成肿瘤,因此人体就有多种监督机制防止错误发生,但是这种监督机制就算再严密也防不住另外一个问题,人体对异常细胞分裂的应对措施很像核弹发射问题,如果核弹被错误的点火,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等于是把自己给炸平了,所以我们就会设计出非常繁琐的系统来防止意外点火,但是这样的措施如果过多过严的话就会增加应该点火的时候点不着的风险,所以我们一切都要取平衡,纠错机制也就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是会有错误逃脱错误机制的管辖,万一弄出来一个癌细胞,这事是很难免的,癌细胞实际上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叛变导致的。如果说真想长生不老,那癌细胞就是最好的范本,它是可以无限分裂的,永远没完没了。只要人体的细胞是有复制有分裂那就无法避免会出错,只要有出错那就难免有逃脱监管的漏网之鱼,万一溜走的这个是癌细胞呢?所以这一切都是层层叠加的概率,只要人活的足够长,难免就会碰上这种事,因此基因的突变就是出错,这完全就是一码事,这也是生物演化的基本因素,所以说癌症是人体为了获得修复能力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预防癌症是可以的,首先要选好父母,因为癌症与遗传有关系,但这事也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婴儿出生了那就来不及了。第二种那就是尽量不要活在危险的环境之中,因为很大程度上癌症的发病率是与年龄正相关,如果因为其他原因死了那当然也就没机会得癌症了,不过这两招好像都不怎么管用,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电离辐射,比如说X光啊伽马射线啊,还有放射性元素也是最好离的远远的,尽量少接触各类致癌物质,比如黄曲霉素之类的,各种创伤和局部感染都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因为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有可能干扰癌的控制机制。 

 还有一个困惑人类很长时间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会有性别呢?很多单细胞生物并不需要两性生殖,它自己可以玩细胞分裂。对于大一点的动物有不少也是可以玩孤雌生殖的,只要雌性下个蛋那就可以孵化了,比如青蛙啦蝾螈啦它们都可以玩孤雌生殖,为什么人类就一定要采取有性生殖的办法呢,有些科学家就给出了一种解释。假如个体基因一致性太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下降,一场疾病袭来要么大家都能抵抗,要么大家都不能抵抗,那么不就是直接团灭了嘛,所以鸡蛋当然就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自然选择也就筛选出了有性繁殖这样的方式,这样可以保持基因的多样性,而且相互之间有性选择,互相有个筛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更好。达尔文最早发现了性选择,为什么雄性孔雀要长出非常大而且很不方便的大尾巴呢?为什么爱尔兰雄鹿要长出巨大的鹿角呢?实际上它们就是在告诉雌性,即使是带着如此累赘的装饰品,它们仍然活的好好的,仍然活蹦乱跳,可见它们有多么优秀。但是这东西也得搞平衡,孔雀尾巴要是太大了会导致它难以飞行使得它被捕猎者抓走的概率大大提高,毕竟作秀不能过头,否则会危害自身。我们人类也不能逃脱自然法则,人类的卵细胞是在母亲的体内受精的,目前就要承担所有的代价,但是这也给了她选择配偶的机会,而且婴儿可以在母体内得到保护直到最佳时期再生出来,所以男女在这个问题上就面临非常大的差异。孩子他爹倒是轻松,但是他不确定是不是他的,但是孩子母亲完全知道这孩子是否是自己的,但是她就要承担一切的困难、风险与痛苦。正因为母亲生孩子代价及其巨大,所以女性一辈子也生不了多少孩子,满打满算一般也就4-6个,当然也有例外了,英雄母亲也是有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记载18世纪有一位英雄母亲,俄罗斯人,一共生了69个子女,这不仅是母亲厉害,这父亲也很厉害。女性和男性相比依然是有差距的,传说中山靖王刘胜有120个儿子,这还没算女儿呢,所以这子孙后代都是一本烂账根本没法查,因此刘备刘玄德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别人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反驳。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说,明确记载子女最多的帝王是宋徽宗,他有38个儿子42个闺女啊,所以男女两性在生殖策略上是不一样的。女性期望找到一个愿意照顾她而且对孩子也很好的配偶,而且这位配偶一定要用情专一。男性也要遵循类似的策略,他也希望找一个用情专一的,而且有生儿育女的能力,而且非常愿意照顾孩子的女性,娶这样的当作配偶才是最合适的。正因为这样的相互选择的关系,使得人类男性和女性之间数量的比例大致上是均衡的。当然了,我们国家和印度出现了性别失衡的状况,印度被流产的孩子中大约有90%都是女孩,不过这本书里认为这种情况将来会被自然选择所调和,也就会自动纠正回到平衡的轨道,当然这是需要非常久的时间。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女孩是招商银行,生男孩是建设银行,大概这就是一种回归平衡的迹象。从全世界的调查结果来看,女性更注重对方的财富与经济基础,男性则更在乎女性的年龄和容貌,当然了,男女之间相互都期望对方能温柔体贴啦,能聪明啦,能善解人意啦,毕竟这是要抚养孩子的,单靠一方去抚养孩子会非常艰难,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应该努力让夫妻之间矛盾最小化,所以相互之间越匹配越好,所以这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两性之间既然存在这种博弈关系,存在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自然也就会出现假冒伪劣,渣男渣女就会层出不穷。男性假冒高帅富在新闻里是经常可见的,即便结了婚的也有扔下妻儿玩失踪的。女性就可能收了很多礼物,要很多钱,各种骗男的东西,这也是屡见不鲜的。几千年来这种有关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从来就没停过。博弈不仅仅发生在男女之间,其实孕妇与胎儿之间也存在博弈,对于胎儿来说,长的更大一点更成熟一点赖在妈妈肚子里时间更长一点他就会更加安全,但是这样母亲就倒了大霉了。人类的生育已经非常痛苦了,假如这孩子再大上一圈再出来,这母亲承受的痛苦恐怕是要加倍的,因此这也是一种博弈平衡,胎儿到了合适大小就必须出来了。母婴之间的博弈很早就被提出来了,但是一直到1993年才被人用来解释人类的妊娠。胎儿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叫做人胎盘催乳素,与母亲的胰岛素结合就会促使母亲的血糖升高,因为胎儿需要更多的营养嘛,但是这么做是对母亲不利的,那么母亲就会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一般来说这事是不会失控的,会博弈到一个平衡点,但是如果母亲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有可能引起妊娠糖尿病,对母亲是有致命危险的,对胎儿也不利。但毕竟胎儿嘛,又不能指望他站得高看得远揽全局,他只是单纯想要的更多而已。即便把孩子生出来,这场博弈仍然没完,母亲为了自己基因的利益打算再怀一个孩子,但是从婴儿的角度来说他当然会尽量阻止母亲怀另外一个婴儿,这就是所谓的断奶冲突,这婴儿就会哭啊闹啊,使母亲于心不忍,就要花更多的精神去照顾他,这样就没时间去怀下一个孩子了。等到婴儿能吃固体食物了,这个冲突也就自然消解了,因为他开始不依赖母亲的母乳了,他有了兄弟姐妹以后比独享母亲获得的利益是更大的。当然了,亲子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完结,他会以新的形式再次展现出来。十几岁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显得比较叛逆,但是一旦他搞砸了什么事他就会返回幼年状态显示出一副无助的样子,渴求父母给予帮助,这一点都不奇怪,基本上是成长过程中亲子矛盾的最后一幕。几年后这个少年就开始独立了,他也将上演自己的生育大戏。这本书认为亲子博弈到此就差不多该结束了,但是以中国特有的文化来说,子女将来还是要赡养父母的,因此这个博弈是一直要持续到终老,不过从最近流行的巨婴理论来看,好像这事还没完没了,人一旦不顺利自然而然就会束足于悲情,很多人就会大声喊出来,实际上就是渴求外界的帮助,自己亲娘搞不定那还是有祖国母亲兜底的。 

 现代的精神类疾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现代人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新闻里也经常听到抑郁症的消息,实际上不愉快的情绪也是一种预警,作用和疼痛和呕吐是一样的。焦虑使得我们能够避开将来的危险。情绪之于精神病学就相当于生理之于其他医学领域,大多数精神障碍就是情感障碍,在持续不断的专业争论之后大家逐渐达成了一致,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被自然选择塑造出来的。人类的情感能力是那些在演化过程中反复发生对适应生存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塑造的,比如说被猛兽袭击啦,被社会群体抛弃啦,遇见交配机会啦,这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就产生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式,比如说恐慌啊,社交恐惧啊。危险的情景会塑造出厌恶的情绪,充满机遇的情形会塑造出正面的情绪。人类描述负面情绪的词汇远比描述正面情绪的词汇数量要多很多,从这也能看得出所谓的正常的生活就是没有痛苦那是太理想化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人生在世,情感上的痛苦不仅不可避免反而是非常有用的,现代人经常会陷入到焦虑之中,焦虑实际上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警,因为自然选择只关心我们是不是能适应或者说能否应对周围的意外事件,对自然选择来说它不关心我们是不是舒服。当然了,我们处于焦虑状态的话我们的身体是要付出代价的,焦虑会消耗额外的能量,也会损害我们的组织,所以应激就像一个代价高昂的急救箱,只有在获益超过代价的时候才会启动,因此我们也有很长时间是处于舒服的状态,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焦虑的时候更多一点。平常要是遇到危险遇到麻烦是少数时间,那不是常态,为什么调节机制就不敢降低焦虑的门槛呢?这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演化。回想当年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草丛里听到了异样的声响,那这到底是一只老虎呢还是一只猴子呢,这是很难判断的,最佳策略那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就当它是一只老虎,如果这个人神经过于大条的话,如果他总是去做出乐观的判断,恐怕他早就被老虎狮子给吃掉了。有一个实验,把观赏鱼分成胆小、普通、胆大这三组,分别与鲈鱼放在一起,60个小时之后40%的胆小的和15%的普通观赏鱼仍然活着,但是胆大那组一条活着的都不剩,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自然选择并不是留下最勇敢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我们对很多事情都会有恐惧感,比如说对速度会有恐惧感,对高度也会有恐惧感,比如说有很多人都会有恐高症,这种恐高症是出于本能,是人类长时间日积月累形成的遗传,但是很多新的东西就不会引起这种恐惧感,比如说枪支、药物、高脂肪食物等等,即便某些个体有恐惧感那也是后天学习的,不是先天记录在基因里的。遗传因素在交流性疾病中占有一定的份量,多数的恐惧性的病例在亲属中都会有相同的病史,现在科学家们还在寻找这些基因持续存在的原因,它为什么就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呢? 

显然这哥们是没有恐高基因的

 抑郁症呢现在也算是一大瘟疫,抑郁症导致了很多人自杀,而且发病率在近几十年里一直在稳定增加,在许多工业化国家里几乎每10年都会增加一倍,现代社会的新环境造成抑郁自杀数量的增加可能是有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广泛影响的媒体,第二就是社区的解体。以前只要跟50个或者100个亲友进行竞争,那时候可能是这些人中跑的最快的钓鱼最快的唱歌最好的,很容易因为特长而受到尊重,但是现在全世界那些优秀的人自己都知道都认识啊,只不过对方不认识自己而已,所以他们的成就会让自己自叹不如,会让自身妒忌,但是妒忌本来是可以促使自身去努力的,不过现在传媒上出现的那些高大上的人物根本就没办法激起人的妒忌之心,因为差距太大了,自己每天挣的这几个铜板算个啥啊,别人随口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亿,所以大家对周围的人都不满意,对自己也不满意,可是又没什么办法,这种无力感难免引起沮丧,沮丧也是抑郁的重要来源。 

 有些精神类疾病就不是这种情感性的了,比如说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完全不同于焦虑也不同于抑郁,精神分裂是会引起幻觉的,耳边会听见某种声音啊,情感迟钝啊,还会坚持一下古怪的念头啊,这很可能是脑部损伤导致的多功能障碍,就跟心脏病引起心口疼那是一个道理。精神分裂破坏了感受认知情感动机系统的正常关系,大脑里还有很多东西我们是没有搞清楚的,这个精神分裂也具有遗传性。假如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分别被两个家庭领养,其中一个得了精神分裂症,那么另外一个也得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大概是50%。假如不是同卵双胞胎,是异卵双胞胎,那么就只剩下25%的概率了。另外有证据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殖成功率偏低,尤其是男性。既然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是相关的,那这种高发的疾病基因为什么就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呢?很可能是这些基因还会提供另外的某些好处,所以它就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当然了,现在各种证据还太零散,所以目前这方面的探索还只是开了个头。 

 精神病学最近极力模仿其他的医学分支,比如说努力设计明确的诊断分类,尽管人为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搞的也还比较勉强,但是现在精神病学也尽可能靠方法来度量症状,一切都是要量化的,但是精神病学领域时不时还是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就以焦虑症研究为例,现在把焦虑分成了9个类型,把它们看成是不同的病种,分别研究他们的流行病学啊遗传学啊以及治疗的反应,但是麻烦的是焦虑本身根本就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防御机制,和咳嗽是类似的,所以本书的作者之一尼斯就秉持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咳嗽是一种防御机制那么就不应该去治疗咳嗽而要看咳嗽是如何引起的,焦虑如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那么就不应该去治疗焦虑而是要看焦虑是如何引起的,当然了,焦虑远比咳嗽复杂的多,在功能上比较不明显而且个体差异也非常大。引起焦虑的原因很可能是纷繁复杂的,尽管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并不是意味着焦虑都是有用的,还有很多焦虑是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目前精神病学停留在现在这个阶段就只能治疗可以证实的确是由于大脑缺陷所引起的疾病,比如脑子被打了坏了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个是可以治的,这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就只好留给别的医生了,这对医生和病人都不是什么好事。医学的其他分支正在研究正常的防御反应,当然精神病医生也是可以这么做的,所以用演化论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花了100年以上的时间才把达尔文的学说系统运用到疾病的研究上呢?因为有关疾病的演化假说的提出和验证方面都存在困难,过去医学教育太过注重实验结果,但是很多理论都是首先提出某种假说,然后再去不断完善再去想办法验证,比如说地质学你也不可能把地球的历史重来一遍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提出种种理论来说明煤田和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和演化的假说一样,地质学的假说也是通过解释已经获得的资料和新的发现来进行验证的,天文学也只能依靠观测来了解宇宙嘛。实验和观测都是验证的手段,只是可靠性有差异罢了。假如碰到一个痛风的患者,那总不能跟他说这是你身为人类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人类的尿酸水平是灵长目动物里最高的,高尿酸对我们这种活的特别久的动物是特别有用的,说这话没用啊,患者脚指头该疼还是得疼啊,因此临床上还是要采取措施想办法把他尿酸水平降低才行,多说那些话顶多也就是安慰一下罢了。假如有无数个电话打过来问发烧是不是不用再吃退烧药啦,不对!对于每个病人来讲还是需要单独的诊断,不能笼统去回答吃还是不吃,毕竟引起发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就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利弊权衡得失也都不同,演化医学只是给了我们对于疾病的认知,增加了一个维度罢了,是不能生搬硬套的。 

 好,总结一下知识点。 

 第一条,过敏反应也和外界环境有关,当免疫系统失去了攻击对象,它们就开始攻击那些本来无害的抗原。 

 第二条,人体修复受损的细胞必定要分裂复制,次数多了难免出错,纠错机制又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癌症是组织能够自我修复的代价。 

 第三条,目前精神病学只能治疗确确实实由大脑缺损产生的疾病,对于焦虑、抑郁等情绪上的痛苦只能留给别的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病是不是疾病:对人类情绪的进化解释
坏运气vs癌症:不吸烟、抹防晒霜、多吃西兰花能改变命运吗?
健康的秘密---DER SPIEGEL
【如果有一种基因能够让你患上癌症的概率变低,你愿意拥有这个基因吗?】
朱建军谈——“回归疗法”(二)
男人的宿命,成长发育、交配、拼命生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