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郁氏文化】会仙崖的传说(文/郁光雷)
郁氏文化
会仙崖的传说

文/郁光雷

赵老太爷六十大寿,家里人十分的重视,宴席也办得确实隆重!老太爷的唯一闺女嫁给了邻村的刘生,刘家在邻村也算是家产殷实,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山林和田产也有上百亩。赵太爷闺女刚生产,不方便出门,所以只有女婿去给赵太爷祝寿,赵家人也是以礼相待,推杯换盏间,酒已至酣,眼看日头就要西斜,赵家老太爷再三挽留,女婿一再谢绝,只因明日家里还有重要的事,不敢留宿。赵家差人将女婿送出数里,刘生谢过来人后,执意不让再送,于是一人踏上归程。

虽说刘生与岳父家是临村,但中间是隔着一座山的,山势算不得险峻,但也是需要翻越山岭,才能回到家里,山间小路走起来是要花些力气的。赵老太爷家所在的位置是三面环山,山势绵延二三十里,村子就在这群山的山坳里。整个村子成东南西北分布,进出山的路也只有东南方的一条,夹在两山之间,两边的山坡山势较缓慢,犹如一匹马背上的马鞍,村里人给这条过山间的路口起了个称呼——“鞍担”。山势起自东南,过鞍担向西南方向成腾跃之势,犹如骏马昂首向天。村里人为了好分辨,就把村口地势较低的村落称为南山”,将村北依靠山脚下的村落称为北山”。刘生回家是要从赵老太爷住的北山,往西北去,翻过西北面的才能回家。刘生正值年轻气盛,自觉身强体壮,加上寿酒壮胆,一点山路也没太当回事,踏着夕阳余辉大步赶路。秋日夕照,炎热尚未退去,路途过半,上了酒劲,只觉心口燥热,行路有些摇晃了,自知不能前行,于是找了块平坦的山石,依着一颗山松树,想休息片刻,哪知酒劲上涌,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刘生在迷迷糊糊间听见不远处的山崖下有人在对话,心中不觉一惊,睁眼看了一下天,天空已是圆月高照,秋风乍起,心中不免暗暗叫苦,这是睡了多久啊!在这半夜的山崖上,听见有人对话,那是十分地渗人的,但刘生也不敢爬起来跑路,这夜里的山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于是继续闭上眼装睡,生怕弄出什么动静。虽说是闭着眼,但心里是清醒的,那对话声也能听的清楚。

“我们还是避避吧,你我这百年的道行,总不能毁在这里吧!

你莫要再劝了,我命中当有此劫,如能够度的过自是我的造化,度不过,那也是命中注定。此地都天大灵官镇守道观,会有300年的香火,如能在此修行,定能灵力大增,早日位列仙班!“

“我不管你了,你好自为之吧!若日后有缘你我再还会再见!就此别过吧!

刘生随不敢出声,但这两位之间的对话还是听得真切,心里暗自叫到:“听这两位对话,怎么都不像是我族类啊,难道都是有修行的山精野怪,不过好似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仙家!”正在心里盘算着,突然听见身边悉悉索索的有东西走过的声音,刘生心提到的嗓子眼,莫不是看见我了,要害我性命!心里恐惧,但又不敢起身逃走,只能硬着头皮闭眼咬牙,不敢发出半点动静。只听的那走路声由近及远,从刘生所躺青石板下方经过,并未停留,直到声音走远,刘生壮着胆子睁眼向远处望去,借着月光看去,只见一体型如家狗大小,满身披长刺的东西,四条腿伏在山路间,向山下摇摇晃晃走去,只留下了一个背影。刘生看这不知是何物的山精走远,提着的心在放了下来,不觉额下出了一层细细的白毛汗!刚想起身要走,突然记起对话的有两位仙家,也不知那位走没走,本来抬起的腿,又收了回来。

刘生咬着牙,硬是熬到东方破晓,山下的公鸡报晓的啼鸣声传到了山上,这才敢离开石板。刘生站定后伸了腰,活动了一下腿脚,这才往四周打量了一下,心里思量着昨天晚上的经历,这里有位仙家说都天大灵官不就是道教的王灵官护法神嘛,难道此地真的会有神仙显灵?记得老岳丈说过,这个山的崮的崖下,有一块凹进山体的平地,传说很有灵气,从南山那边看过来这个崖壁被左右山体环报,犹如龙椅宝坐,宽大威严,好不气派!刘生向这个崖下平地走去,心想“难道这个地方真的是块宝地吗?”站在崖下,向东望去,朝阳已有一半露出山脊,万丈金光从鞍担山口照射而来,耀的眼都睁不开,刘生连向旁边转头,奇怪!又不敢相信的朝左右上下看了一遍,朝阳金光只照到了崖下的这块地方,四周都还是雾蒙蒙的,刘生更加坚信这是块风水宝地!

刘生回家后一直回想这夜经历,这么神奇的事为什么让我听到,莫不是上天有什么借我之口,让我传达?想了几日也没想出个子丑寅卯来,于是这日又来到北山,想和老岳丈说说此事。刘生刚翻过山,就在山脚下的山坳里碰见了赵老太爷,刘生上前行礼,并把那夜的经历详细地和老岳丈说了一遍。赵老太也听罢,捻着胡须对刘生说:“贤婿啊!看来这的确是神仙要显灵了,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老人说过我们这个地方是很有灵气的地方,在太祖皇帝得了天下的时候,就有人来到我们这个地方立了村,太祖初定天下时,这里来了十几口马姓的人,看见这里山脚下有一眼清泉流出,山势藏风聚气,山坳里也算平坦,可以安身立命,于是就留了下来。传说这些个人是跟随朱洪武一起打天下的红巾军,只因朱家得了天下,杀戮功臣,将领被砍了头,手下的随从怕被一起连坐,就交出兵权,自己流放了。话说这些人里有懂风水堪舆的,看了这地方说是在这里扎根后,能保子孙后代平安稳定,再不受战乱之苦。说这是个风水局,叫什么饮马南山局,正适合马姓居住,于是他们就在“鞍担”这个地方,沿着山脚下修了一条路,就在现在“南山”这个地方,从太祖时到现在也有二百多年了,马家在这里也安稳繁衍了到二百多口人了。刘生听老岳丈聊得起劲,并未插言,赵老太爷说道这里顿了了一下,看看了刘生,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你一定纳闷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吧?”刘生道:“我也只知道马家人都住在南山,也没有在北山这边住的,原来还有这样的典故!还是岳父通晓古今啊!”赵老太爷点了点头,女婿的通晓古今这句话看来还是很受用的!赵老太爷接着说:“我赵家也是在百年前被马家请来当先生的,我家祖上据说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我祖上在给马家办了十多年乡学,虽然马家也没出过什么科举秀才,但也都能识文断字,后来马家人也算有情有义,让我家先生选块地,也在此地安身立命。我家祖上没留在南山这边,而是挑了西北面山下的这块地,建了宅子,经过百年的积累后来才有了我们赵家这份家业,北山就成了我们赵家的村落。”刘生接话道:“当年赵家祖上看中这块地方有什么深意吗?不会只是因为地势高吧?”赵老太爷也没卖关子,接着说:“其实当年他们马家看出了饮马南山局,也看出了西北这边的太平将军局,但是他们跟着朱家久历战事,早就厌倦了战场上的厮杀,并家传下训,马家后人不得习武,只能从文,永不保朱家江山!正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我赵家祖上对这个太平将军局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这个太平天下可以是将军打下来的,也可以在太平年代出守卫将军的!”刘生恍然大悟,“赵家祖上是想让家里出守卫太平天下的将军!那我这天也里听到仙家提到都天大灵官不就是道家守卫道门的护法,难不成和这太平将军局有什么关联?”赵老太爷神色凝重的向西北方的崖底看了一眼,郑重地对刘生说:“看来是要此地灵力要显现了,想必你也是有缘之人,上天要借你之口将此事昭示给我。自我寿辰之后,夜里我常听到这山坳里有鼓声传来,已有七八日有余了!我暗自揣摩,莫不是应了那个道人的话?十多年前有个游方道人经过此地,看完村里风水说,此地的风水局一直未发出来,是机缘未到,需日后在这风水局的中心有祥瑞之物来将此灵力发出来。我当时也没当回事,只给了点钱把他打发走了。今日看来这是到了时候了!”

  翁婿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在这北山的崖下平地上建座道观,向外说明是以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护佑这一方百姓平安,其实赵老太爷心里还是盼望家族里能出太平将军的,这事就不足与外人道了。赵老太爷出钱将崖下的平地及山林买下,并拿出部分田产当做道观修建资金,刘生也出了数十亩地来帮助赵太爷建立道观,后来附近乡民有善男信女也捐出不少财物来修建灵官殿。明朝年间是很崇尚道教的,官府得知民间自发筹资建立道观也是十分支持的,后来道观建成后还将此事上报朝廷,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并拨款加以修缮。道观是在明朝天启初年始建,到了天启五年基本建成,从到道观的外面就能看见王灵官立于山门,此都天大灵官为道教第一护法,镇守道观再合适不过了,中间有三大主殿,正中供奉三官大帝,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北侧殿供奉观音菩萨,南侧殿供奉龙王与二郎真君。自道观建成后,香火一直很旺,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来烧香祈福的是络绎不绝,更不用提上元、中元、下元等道教节日了,场面是非常壮观。因为有刘生夜遇仙人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被周围的百姓传的神乎其神,道观的香火一直鼎盛,想必与这传说不无关系。后来道观所在的山崖,也被人们叫作“会仙崖”,山里的百姓对庙宇和道观是不区分的,都是用道士庙和尚庙来称呼的,所以就这座山的山顶被称为“庙崖顶”。

关于这个太平将军的风水局,赵老太爷和刘生全都守口如瓶,本来关乎家族运势的风水之说都是讳莫如深,又生怕让别人抢先了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破坏了,那都是天机不可泄露的 。关于赵家在这片风水局里搞的什么操作,都是秘密进行的,鲜有外人知晓。究竟这个风水局起作用没起作用,这个外人也从查证,此后的二百多年里,赵家也没出什么大人物,依旧在这片山里安稳繁衍生息着。

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从明朝天启年间到清朝光绪年间,时间过去了有接近300年,在这山村里的山民们过着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山外纷纷扰扰的世界并未影响到这里。当年修观建庙的赵太爷和刘生都早已经被人们遗忘了,但是两家的后人都还在这山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当年刘家在会仙崖的十多亩山田,捐出来做了庙产,一直是由刘家佃户耕作,每年的佃租教给道观,用以供养道士的日常开支。耕作这块田地的佃户姓“衣”,祖上好几代都是刘家的佃户,衣佃户也是靠耕种这块田地养家糊口。

这日衣佃户路过道观,在观外墙下发现了一片何首乌的藤叶,长得非常茂盛,于是衣佃户就寻着藤蔓找了下去,一直在十多米开外的一处百日红树边找到了老本。衣佃户看了看何首乌这老本,知道下面的首乌一定不小,于是就想动手开挖,说是也怪,霎时间雷声四起,乌云压顶,衣佃户心中暗自揣摩,这下边的首乌莫非有灵性,为何我刚要动手,天象就突然变化,于是顺手从这百日红树上解下一根许愿的红布条,将这何首乌的老本捆住,然后就急匆匆的回了家。

这天夜里衣佃户梦见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头来到家里,老人说道:“我是来求情的,求你放过我的这的朋友吧,只要你能放了他,我必送一场富贵与你后代子孙!”衣佃户梦醒后寻思了半天,让我放过他的朋友,还要送我子孙富贵。这老头的朋友是谁?回想起前日的经历,猛然记起那道观墙外系着红绳的何首乌,难怪那日想挖它时,又打雷又刮风的。现在又来了个托梦求情的,我这肉体凡胎的可是得罪不起,于是次日一早便去把捆着首乌的红绳解了,还给这首乌磕了三个头,嘴里念着:“恕我无知,仙家莫怪!仙家莫怪!”到了夜里衣佃户觉着屋里来了了两个人,一个是上次穿蓑衣的老头,还有一个像小孩,但又长着八字胡的人,这个八字胡先开口了:“我就是那首乌,我已在此地修行400年了,这次被你捆了也是我当有此劫,承蒙我朋友求情搭救,才渡此劫难,我今日是来兑现承诺的。”衣佃户吓的一塌糊涂,慌忙跪在地上,连连乞求:“我得罪上仙,实在是无心,求上仙饶过!”穿蓑衣的老头说道:“我在这片山里也有五百年了,我早就让他离开,那时没听我的话。你与首乌这段纠葛也是定数,今日渡此劫后就要离开此地了,自此之后我保你后人百年平安!”那八字胡又开口道:“上天注定你后人当享此富贵,你将我旁边百日红树,移栽到庙西北角处,只要活了,就能保你后人富贵荣华!”衣佃户听罢,连连叩谢!突然身子一震,衣佃户睁开眼,回了半天神,原来又是一场梦。

次日,衣佃户路过道观墙外,看见百日红树下的何首乌藤叶开始枯萎了。衣佃户正看得出神,庙里的盛姓小道士看见他蹲在地上若有所思,疾步从观里朝他走了过来。衣佃户看见盛道士过来,连忙起身打招呼:“盛道长,这是要出去啊?”盛道士并没接他的话茬,而是直接问道:“你也看出有古怪了?”没等衣佃户回答,圣道士接着自顾自的说:“我昨天夜里起夜,听见这墙外有动静,我趴在墙头,看见月光下有一像獾的东在墙外挖地,说是像獾,身上有长了一身的长刺,就跟披着蓑衣似的,吓得我尿都憋回去了。你说莫不是下面有什么宝贝吧?”衣佃户正愁怎么把这百日红树挪到观里,这盛道士就来帮忙了,看来这仙家把事都安排好了!“想必这下面定是有什么宝贝啊!要不然怎么会有山精来挖呢?”衣佃户看着盛道士,心里的算盘已经打得劈啪作响了。这盛道士也是直人,指着衣佃户手里的锄头说:“那你赶紧挖,我去告诉我师父!”说完就跑回去找老道士去了。不一会老道士就急匆匆的出来了,看着衣佃户已经开挖,就开口道:“你好好挖,挖出宝贝来我必不会亏待你的。”衣佃户连连点头:“道长见外了,干这点活还得要工钱吗?”衣佃户心里知道,那首乌早就走了,哪还会有什么宝贝,他在挖土时一个劲往百日红的根上刨,就这样挖了半晌什么也没挖着,百日红树都快挖出来了。老道士看了半天什么也没挖着,也没了刚开始的劲头,失望的表情就写在脸上,这时衣佃户仰起脸看着道长:“这树都快刨出来了,也没见什么宝物,道长,我们还挖吧?”“罢了,罢了”老道挥挥手,接着就要走,衣佃户说:“道长,这百日红得挪地方了,再放在这里恐怕也活不了了。不行我拿回家去吧?”老道士本来没捞着什么东西,这衣佃户还想把这百日红顺手牵羊走,哪有这等便宜让他赚,老道心里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老衣啊,本来一棵小树,让你拿回去也没什么,可这来回的香客都在这树上系红绳,如要移走了我也不好和这信众交代!再辛苦你一下,直接挪到庙里吧。”说罢指了指盛道士,又指了指道观,头也不回的走了。这老道士不知道这正中了衣佃户的下怀,衣佃户知道这老道士平时吝啬的很,故意说要这棵百日红,知道这老道定是不给的,但老道又怕被衣佃户惦记了,就干脆把树移到道观里,这样就放心了。盛道士和衣佃户一块把百日红树挪到了道观的西北角的空地上,衣佃户自是悉心照料这棵保佑家族荣华富贵的百日红。后来这棵百日红树在庙里长得十分的茂盛,都成了庙里的一大景观!所以一切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就跟提前安排好的一样。其实这太平将军风水局的启动,就靠着这棵茂盛的百日红树,如果机缘不到,你再怎么处心积虑也享不了这个宝地的风水。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

值得一提的是,衣佃户有个孙子,小时身体比较孱弱,被家里“舍”到观里当了庙祝,后来就干脆在观里出了家,观里的教派是正一派,是可以结婚生子的,但衣道士终生未娶,也未留下子嗣。到文革时才从观里下到北山居住,后来是由他的徒弟养老送终的。衣道士的出家,是他爷爷衣佃户的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这就无从知晓了,我觉得这事肯定与他爷爷的经历,还有这百日红树脱不开关系的。

会仙崖下的道观历经明、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总共经历了340多年的时间,后因文革时破四旧的运动,神像被拆除,道士也下山还俗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道观后来荒废了,只剩下了几处残垣断壁,还有几座修缮道观时的功德碑立在那里,诉说着这座道观300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道观虽然没了,但那颗一百多岁的百日红树依然虬枝硕叶,粗壮的根深扎在山石里,树身如盘龙般交错蜿蜒,远处望去十分的高大雄伟,每年到了花期,红花开满整个树冠,在山下都能看到会仙崖这边通红一片。在十里八乡也都知道这棵百年的百日红树,村里人更是把这棵长在道观里的树视为神物!1949年建国后,衣佃户的孙辈里有个最小的孙子,在成年后参军了,后转到武警部队,仕途是一路扶摇直上,一直坐到了军区武警部队司令员的位置,军旅生涯未经历过什么战事,一直镇守祖国的西北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太平将军,也暗合了百日红树在道观的西北方向。

最后聊一下这棵在会仙崖下的百日红树的去向,2008年时村里来了几个南方人,说是搞苗木花卉的,看中了破庙里的那棵百日红,让村长出个价。村长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从小就知道这棵百日红已经被村里人看成是保佑一方平安的吉祥树,他是万万不敢做主卖掉的,村长对这几个南方人说:”这树已经上百年了,一直保佑我们平安,如果我做主卖了,万一村里有个什么闪失我也承担不起,再说了就是我愿意,村里老少爷们也不会愿意的。“这几个南方人见商量不成,就没再就缠,村里人以为就这样作罢了,但是过没多久,村里人上山时,发现百日红树不见了,应该是在夜里被人偷走了。后来经村里人分析,应该那几个南方人明买不成,只能暗盗了,但这桩偷盗案也没被重视,报案以后公安局派人来做了个笔录,就再没下文了。淳朴的山里人面对这种事,也只能在惋惜的同时唾骂一下这帮盗贼,剩下的也只能希望这在山里生长了一百多年的百日红能在其它的地方继续存活下去。过了两三年,有个在外谋生的北山人回村时说起,在北京某个奥运场馆的绿化景观里看到了一颗百日红树,他很确定的说就是当年长在会仙崖下的那棵百年百日红树。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这个消息对北山的家乡父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至少知道那棵吉祥树,依然的活着,而且是在祖国的首都活着。

我曾有幸登上望仙崖,看到了崖下的重修三官庙碑记,落款年号是宣统元年,我查了一下纪年,是1909年,村里人听衣道士说,百日红树是在重修道观的前一年移栽到观里的。从1908年至2008年百日红树被盗走整整一百的光景,在衣佃户的梦里,托梦的两位仙家说可保衣佃户子孙百年荣华富贵,看来两位仙家还是兑现的当初的承诺!这个传说故事里的大部分是由三官庙里最后下山的衣道士口述的,这个传说里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臆想的,估计衣老道自己也不一定能说的清楚,各位看官就全当饭后茶余的消遣故事就好,切勿当真,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事实!!!!

作者简介

郁光雷   1981生人,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人,大专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71573部队卫生员退役,现于沂水县综合执法局工作。曾参与临沂郁氏族谱修撰工作。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主管:郁旦斌

         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斋故事:谁是小偷
武当山百岁坤道李诚玉的逸事
宋太祖发迹前一道士称他为真龙天子,再相遇时竟定了他寿命
北藏龙,南卧虎,大足这两座山名居然来源于一位道士先生,你知道吗?
道教:唯一发源于我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
聊斋志异—郊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