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郁氏文化】代办所与船码头( 文/郁强)
郁氏文化

代办所与船码头

文/郁强



童年的时候,在老家那条长不足百米,宽仅四五米的街道还很热闹,西头有一所“邮电局”,很小,是两间朝南门面的瓦房,房屋后半部分为主人一家生活起居所用,只是原先应为客厅的部分设为了“邮电局”。小归小,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它却为乡里带来了那么多的繁华、荣耀,那曾经门庭若市的景致至今还常被乡人引以自豪。拐过“邮电局”向南三四十米就是轮船码头,在那个年代,“邮电局”和船码头是家乡信息沟通及人员进出的主要平台,是乡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但使我真正对“邮电局”全面了解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了,它正确的称谓应该是“郁家桥邮政代办所”。可那时候只知道它就是邮电局,是寄信的地方。

代办所靠东的一间有排高高的柜台,很高,有点像旧时当铺里的。上面摆着一些用具:一把托盘称、一盏美孚灯、日戳、扎绳、封袋用的火漆等等。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把大号的算盘,红木的框子,中间档位特别的多,足足是普通的两把有余,四角用黄铜皮包裹,在阳光的照映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高贵;另一件是一把青铜材质的做工精致的水烟筒,筒身是扁圆的,上面镌刻着花鸟的图纹,使用时需灌装一定量的水,筒身上方前后各斜伸出两根纤细的管子,一头装烟丝一头吸,一吸便会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响,及富韵味;侧面看过去更像一只静立的水鸟,如果放到现在我想必定已是件价格不菲的古玩了。柜台后面靠墙是整排的柜子,深红色的,下面装有柜门,上半部分则是类似现在分拣上用的格眼,很高,几乎快到房顶,格眼里时常塞满着各种信件、报纸、包裹等。在格眼正中间镶嵌着一口古色古香的摆钟,显得格外醒目,每过一段时间便送出一阵悠扬的钟声,即使在隔壁的小酒馆,街对门的茶馆里也能听的一清二楚,这在当时贫瘠的乡村绝对算得上一件高档的饰品了。

西边那间便是大厅,中间放置一张“四仙台”,供顾客书写或小息之用,清晨,卸下排门,阳光照射进来显得明亮而温暖;靠墙是一排木椅,上方张贴着一些“文革画报”,使整个厅堂既显古雅,又不乏时代气息。

代办所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徐湘庭的老先生,他既是房屋的主人也是唯一的员工。个子不高,瘦瘦的,戴一付老花眼镜,留一撮山羊胡子,平时很少言语,但显得精神矍铄。闲时常拿起身边的水烟筒狠狠地抽上几口,透过那薄簿的烟雾你感到的是一束威严与精炼的目光。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放学路过,经常要进去光顾一翻:古色古香的摆钟、做工精致水烟筒、红木框子的大算盘……有时甚至还在中间那张“四仙台”上玩一会儿“拍香烟壳壳”的游戏,玩到忘情时不免放肆,但只要老先生的一声咳嗽声或一道威严的目光,小伙伴们便立刻安静下来,从此对老先生也就一直保持着敬畏。

 代办所兴于何时,我不得而知。前几年和徐老先生的孙子——如今已是江阴市邮政局某支局负责人的徐忠群先生谈及此事,他也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只是说:他现在还珍藏着一张民国时期有关部门颁发给他祖父的委任状,前几年一位退休的邮电局老领导在编写相关资料也还曾向他借用过,这足以说明它在当时是何等庄重和荣耀。那时写信回家署名很简单,“无锡北外郁家桥”即可,即使是邻乡的华士、陆桥、长泾的部分村庄也只需在“北外郁家桥”后添上转某村,既快捷又方便。

另外,代办所还兼容侯船室的功能,有轮船是必定要有侯船室的。那时,无锡至乡里的班船是乡人出门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进出的邮件也都是通过轮船搭载,两船对开,朝发午至。有了轮船与码头,家乡毅然成为了交通“巨港”, 并惠及周边临近的村镇。


轮船码头在代办所的南首,清晨,天还只是蒙蒙亮,一声悠长的“呜呜”汽笛声把家乡从睡梦中叫醒,班船快到了。大人们立即起床,或做饭洗衣、或下地干活,母亲们顺便也把熟睡中的孩子们摇醒:“轮船也来了,还不起床……”而此刻的徐老先生早已挑着邮袋领着一帮即将登船远行的乡人从代办所出发了,正快步朝码头走去。

接住从船上抛过的缆绳,往铁桩上套好,接着开始紧张的邮件交接,一切妥当,登船的乡人也已在船舱坐稳,船工一声哨响,徐老先生解开缆绳抛向空中,站在岸边目送着他的邮件和远行的乡人。

班船通常在中午快放学的时候到达。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航行,从无锡开来的班船终于靠岸,这时无疑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光。远归的亲人和迎客的乡人早在班船尚未靠稳时就已在招手问候,而徐老先生依旧是那样熟练而敏捷地套好缆绳、交接邮件。此时从船上下来的邮件通常会很多,徐老先生一担挑不完,淳朴的乡人便会上来帮忙,或手提,或肩扛,与刚下船的客人汇成一股沸腾的人流,一路谈笑缓步向代办所走去。

临街附近的信件通常是老先生一个人走着投送的。偏远或周边临近村镇的则通过放学的孩子们和隔壁茶馆的茶客稍带过去,孩子们你完全可以放心,能被老先生看中的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孩子们也早已把能得到此项任务当作一份崇高的荣誉,他们宁可把书包弄丢了,信件是不可能出错的。
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往返于老家和无锡间的班船早在八十年代就停航,那曾给家乡带来无比欢乐与荣耀的代办所也随着徐老先生的过世也在很多年以前关门停业了。上次回老家特意去那里走了走,轮船码头已踪迹全无,代办所也早已废弃成残垣断壁,一脚踏进那曾经喧闹的厅堂,只有那在墙缝长出的小草在默默地告诉给偶尔的来访者,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然而,这不是我们刻意的废弃,废弃它,代表的却却是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徐老先生:当年,您一天两次迎来送往的班船已被村后的高速公路所替代;您曾经的背着挎包徒步送信,如今也已由摩托车邮路来完成;您也不必为那废弃而去伤感了,镇上也早已建起了五层高的现代化邮政大楼了。您应该摘下您的老花镜,收起您那“威严”的目光畅怀地笑一笑吧,如今,您一生忠诚与热爱的邮政事业后继有人,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正在步入一个空前的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

此文得到了好友徐忠群先生的校正,在此深表感谢!
   20125

作者简介

郁强:澄江郁氏38世孙,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郁桥村(澄江郁氏发源地)人, 19667月出生。1986年至1990年在海军部队服役,历任通信报务员、连队文书。1991年至今在江阴市邮政局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正林:盐城轮船码头印象记
世展八十讲34、邮政发展(6)——建国初期的湖北邮政(上)
轮船公司(码头、港口)对联
铁路行业对联
轮船原来是这样“刹车”的,真长见识了
十八、轮船码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