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扬 | 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 | 为什么“有”存在而“无”不存在?

【編者按】2012年10月,《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开设啟示與理性欄目,邀請張志揚教授主持。該欄目每年三期,其主旨與題域同步於《啟示與理性》學刊。根據主題(分古典學專題、現代哲學專題、中學專題),張老師每期寫一篇導語,迄今已得17篇。本公號漸次推送,以饗同心同德者。本期推送第15篇: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



2017年第5期:古典學專題

張志揚: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

顏清輝:顯隱之間——論老子的身份結構與《道德經》的語境

張文濤:柏拉圖筆下的“自然狀態”問題

曹  聰:尼采的表面與核心——以施特勞斯《尼采<善惡的彼岸>講疏》為中心


 

“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

為什‘有’存在而‘無’不存在?

——八十五年後科學家與哲學家聚焦如斯

                                      

 

【資料一:“暗物質”】

 

HARRY CLIFF

Have we reached the end of physics?

 

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Why does so much interesting stuff exist in the universe?Particle physicist Harry Cliff works on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at CERN, andhe has some potentially bad news for people who seek answers to thesequestions. Despite the best efforts of scientists (and the help of the biggestmachine on the planet), we may never be able to explain all the weird featuresof nature. Is this the end of physics? Learn more in this fascinating talkabout the latest research into the secret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哈利·克里夫

我們是不是走到了物理學的盡頭?

 

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為什麼這麼多有趣的東西,在宇宙中存在?粒子物理學家Harry Cliff講解了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工作情況。在這個迷人的演講中介紹了最新研究的宇宙秘密圖景。對那些尋求這類問題答案的人來說他有一些潜在的壞消息。儘管科學家們盡了最大努力(在地球上最大的機器的幫助下),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解釋所有怪異的自然景象。這是物理學的終結嗎?


附錄:馬丁·海德格爾同樣問過:Warumist ueberhaupt Seiendes und  nicht vielmehr Nichts?(為什麼總是存在者在而無反倒不在?)


 HARRY CLIFF 演讲

    【資料二:“太極粒子”】

 

華人科學家、中國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或應叫“太極粒子

 

王康隆  加利福利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張首晟  斯坦福大學

寇煦豐  上海科技大學

《科學》雜誌通訊作者何慶林、寇煦豐、張首晟、王康隆

 

最重要的後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馬約拉納費米子(天使粒子,即神秘的正反同體粒子);

基本粒子分為兩種:費米子與玻色子(以美國物理學家費米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命名);

費米子屬正粒子。遇上反粒子,相互碰撞就會相互湮滅,粒子的質量就會消失並轉化為能量。 

會不會有“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存在?或者“正反同體的粒子”?

意大利物理學家埃托雷·馬約拉納在論文中猜測有這樣一種神奇粒子存在,中微子可能就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但只是猜想。


張首晟最先提出轉向聚態物理,“既然馬約拉納費米子只有粒子,沒有反粒子,那麼它就相當於傳統粒子的一半。他很快意識到,‘一半’的概念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通常的粒子按整數跳,馬約拉納費米子或許就是按半整數跳,即1/2台階”。2010—2015年連續發表三篇論文提出精確實驗方案。 

王康隆實驗團隊依照其方案,成功發現了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2017年7月21日報道)。 

張首晟將其命名為“天使粒子”(來源於布朗小說《天使與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最初動機:沒有反粒子的粒子,那它就相當於傳統粒子的一半。於是想到“一半”概念是關鍵。 

被清華大學薛其坤領銜的團隊證實:量子世界的電阻是量子化的,它只能整數倍地跳台階。 

王康隆實驗完全看見了“1/2台階”。

何慶林、王康隆實驗團隊與張首晟理論團隊合作,完成了實驗證實。

王康隆:“‘天使粒子’這個名字我也是昨天才聽說,我認為不太適合,我覺得‘太極粒子’更貼切。馬約拉納費米子正反同體,就像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一樣。”

 

王康隆教授团队

【解讀資料一與資料二】

 

中國的“暗物質”研究

仍籠罩在西方思想的陰影中

 

提要:主標題“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發生在2015年由一位青年科學家哈利·克里夫說出來,力圖借提出“粒子物理學終結”的可能而指出“無”的科學盲點;副標題“為什‘有’存在而‘無’不存在?”發生在1930年由一位青年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說出來[1],力圖“把形而上學帶到其邊緣狀態”而敞現“無”的哲學盲點;八十五年後,科學家與哲學家居然“聚焦”於“無”——同氣相求;八十七年後,再由一位中國古稀老者回歸其本位《德道經》“知其白守其黑”地解讀。

意欲何往?

       

 



一、由哲學而來的前提質疑

 

    1

    由一本書《尋找暗物質》[2]串起“資料一”與“資料二”。

所謂尋找“暗物質”,說的就是尋找“暗物質粒子”。這就先驗地認定了“暗物質”仍是物質,所謂“暗”表示目前感覺到還沒尋找到,即判其為“有”但不能名其為“有”。仍然沿襲了傳統物理學“實體”理論,其根源就是西方“形而上學本體論”。所謂“本體”乃指宇宙萬物的始基,也就是後來物理學家尋找的“原子”[3]、“電子”、“量子”等“基本粒子”,它們構成宇宙的“本體”;再利用“相對論”把宇宙設想為有開端——“大爆炸”,有消亡——“黑洞”,由此展開一層一層的“星雲系”,以此獲得“宇宙整體結構”。於是,科學家們據此認定:“人掌握了宇宙”。就像形而上學家掌握了“形而上學”一樣。所以,西方科學家,如同西方哲學家:歷來“崇有”且固執其“有”。

然而事實上,西方哲學史上的“形而上學本體論”從來沒有成立過,從來都是失敗的。同樣道理,西方科學家也從來沒有“掌握宇宙”,充其量,只不過是知道自己所能知道的那一點而已,例如今天承認,僅僅靠了5%的可知物質建構“整全宇宙”,而95%的“暗宇宙”尚在無知中。(按:5%與95%,僅作比例有參考意義,但其底數按“M理論”究竟是10的480次方,還是10的500次方,不過是一個假想的數字運算而已。)

現在,又故技重施,想當然地把“暗物質”當作“物質粒子”去尋找。

可否換一種思路?

 

2

年輕科學家哈利·克里夫,還意識到Why is there somethingrather than nothing?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明確提出“粒子物理學的終結”,而進入的“暗宇宙”屬於“無”的可能性,並說明它出奇地像“開關”:開了,豐富多彩;關了,“什麼都沒有”。這表明,它不屬於“物質粒子”式的實體範疇,而屬於“無”——至少這種“無”的可能性提出來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些尋找“暗物質粒子”的科學家,豈不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了嗎?

 

3

科學家們為什麼如此固執地認定“暗物質”就是“實體粒子”?原因就在於,以古希臘“自然理性-形而上學”作為開端的西方科學,只能按自然之光呈現實體的樣子想像“本體”、“有”,而且還是沒有任何陰影的“有”,置自身“雙重遮蔽”于不顧[4],造成“本體論”如“白色神話”一般。然而,“通天塔”總是倒塌了。致使虛無主義伴隨著形而上學,如影隨形。

 

4

實際上,“形而上學”找到的“本體”都是具體的“替代物”。比如,肉分解成碳氮氫,然後再把碳氮氫合成“肉”,於是以為“本體”成立了。連19世紀的黑格爾都知道,這個碳氮氫合成的“肉”,“已經不是原來的肉了”。以“肉”代肉,我把它叫做“以像代是”。

 

5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本來說的就是這個“以像代是”事實:因“自在之物”與“二律背反”形成的兩端絕對界限規定了知性認識的“有限性”,由此決定了人的“純粹理性”只能“以像代是”地“為自然立法”(不得已而為之,其“底線”仍是“有限性”)。

 

6

到了“新康德主義”,把認識兩端的界限拆除了,其結果就是拆除了“以像代是”的“像”,變成了“像就是是”的“真理”而掩蓋了“替代物”假象。所有西方科學理論如“萬有引力論”、“廣義相對論”、“大爆炸”理論,等等,都屬於這種“新康德主義”式的“以像代是”之“替代物”,并以此“為自然立法”——隨機“實證法”而已。“超人工智能”之“機器人第三型文明”也應作“如是觀”。

 

7

其所以能如此,因為自古希臘以來,西方人的“人性”就逐漸“德性知識化”即智能功能化了。只有功能化的“人”才能造就功能化的“機器人”。古希臘自然理性“形而上學”之“去人化”開端可謂“始作俑者”,故“開端即沒落”、“進化論即末世論”的“機器人”就落入了“其無後乎”的反諷。

 

8

再回到“暗物質”。“尋找暗物質”仍然走的是“本體論”路線,還是尋找“新粒子”,還是沒有“陰影”,還是沒有“無”!它只能在一定實用的限度內有效。如英國的牛頓力學,一旦跨界解釋就崩潰了。同樣道理,如猶太人的相對論與量子論,一旦跨界解釋又崩潰了。進入到今天作為宇宙第三層級的“暗物質”——我寧可叫“暗宇宙”——難道還要再三重演“只知其有,不知其無”?

 

9

說到“萬有引力”,曾一度好像能夠解釋銀河系星雲運動的規律,再加上“相對論”,以致科學家們都覺得宇宙現象已解釋得“完整無缺”了,整個宇宙“了如指掌”。

問題根本不在於科學家“發現的天體知識”多麼重要,而在於“滄海一粟”的發現怎麼敢斷言“無限宇宙盡收眼底”。換句話說,即便西方哲學已經意識到“感知即存在”或“我知道的只是我能知道的”,也不應該動輒把“經驗命題”轉化為“普遍命題”:“我知道的就是整全的宇宙普遍真理”。事實上,牛頓“萬有引力”不過就像碳氮氫合成的“肉”這樣一個“以像代是”的“替代物”而已。

 

10

一生住在柯尼斯堡的康德,提出了哲學上的“哥白尼革命”——以人為中心:“人為自然立法”。但有一個前提限制:“自在之物”不可知至少不可徹底知,理性受制于“二律背反”不能越界,從而為“信仰”留下地盤,以此敬畏“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

但也就是他,畢竟首先提出了“僭越性”的“為自然立法”,給“純粹理性”即“自然理性”留下了暗度陳倉的幽徑,致使“新康德主義”猖獗於科學界。“新康德主義”科學家豈止“為自然立法”,簡直就是在建構“人造宇宙”。看看史蒂夫·霍金的《大設計》就夠了。


 

二、外行問道,不足為據

 

11

再聽聽跟著西方人腳步走的華人科學家的話。

(2017年7月21日報道:王康隆實驗團隊依照張首晟方案,成功發現了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張首晟將其命名為“天使粒子”(來源於布朗小說《天使與魔鬼》)

張首晟結論說:“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12

比較一下,另一個華人科學家王康隆同時另有一種說法:“‘天使粒子’這個名字我也是昨天才聽說,我認為不太適合,我覺得‘太極粒子’更貼切。馬約拉納費米子正反同體,就像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一樣。”


13

這不僅是有古老文化背景的華人科學家應有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天體科學第三層級“暗宇宙”的事實。那就是,我們面臨的不應單純是“只知其有不知其無”傳統粒子物理學了,而是面臨真實的“宇宙乾坤”,即“陰陽、黑白、無有之顯隱宇宙”。其中成為當前難點的應該是:“無”即“暗宇宙”是存在的、但它是如何“非粒子”存在的?

有了這個嶄新的背景,下面就不應該再是單純的“粒子”圖景了。

 

14

“資料二”中“粒子概念”疑點:

    (1)正粒子(費米子)、反粒子。成對但分開存在;它們可相互碰撞湮滅而轉化成“暗能量”的來源?可以叫“對性粒子”或“相對粒子”。

(2)“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亦即“正反同體粒子”。“正反同體”但不湮滅、不是能量,仍是“粒子”類型(馬約拉納費米子)。那麼,“粒子”事實上就有兩大類:有“對性單一粒子”和“正反同體粒子”。

(3)據說,“正反同體粒子”發現的靈感來源於“它是傳統粒子的一半”這個邏輯直觀。報道轉述張首晟的推斷:“既然馬約拉納費米子只有粒子,沒有反粒子,那麼它就相當於傳統粒子的一半。他很快意識到,‘一半’的概念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按:著重號引者加),“通常的粒子按整數跳,馬約拉納費米子或許就是按半整數跳,即1/2台階”。這就是說,正是“一半”即“1/2台階”成為發現“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特征標誌。因為“一半”或“1/2台階”成為沒有“反粒子”的證據。那麼,“馬約拉納費米子”就不應該叫“正反同體粒子”,而應該叫“無對性單一粒子”才合理。畢竟“無對性單一粒子”與“正反同體粒子”是兩個概念。按照相同邏輯,“正反同體粒子”就應該是“傳統粒子”的“一倍”即“2/1台階”。所以,目前證明可能隱藏著更深的例外,因為真正能證明“正反同體粒子”的,必須排除它不是“正粒子”也不是“反粒子”即不是“對性單一粒子”,因而還必須看它不會遭遇“對性單一粒子”的撞擊而湮滅。所以,現在斷言它是“馬約拉納費米子”猶可說也,要說是“正反同體粒子”還為時過早。

綜合上述——

    “對性單一粒子”: 正 、反粒子分開但必成對;衝撞而湮滅(即中和)

    “無對性單一粒子”:沒有“反粒子”,且是“傳統粒子”的一半(1/2台階)

“正反同體粒子”: 沒有“反粒子”,且是“傳統粒子”的一倍(2/1台階)    

    “暗  能  量”  :  非“粒子”但有物質特性

    “暗  宇  宙”  :  與物質類型的“粒子”、“能量”沒關係的另類(“無”)。


 

三、總起來說幾句

 

     15             

總起來說幾句。

如果牛頓力學是“正置”(第一層級),那麼愛因斯坦等相對論與量子論就是“倒置”(第二層級),走到今天人工智能階段,其科學極端化偏執凸顯的“否定性”已昭然若揭:從“原子彈”到“機器人”。以致猶太人暗示了“進化論即末世論”的末日審判。這是猶太人的權利,他們遭民主歐洲的驅趕與屠殺幾近毀滅。提示:非西方民族幾乎都要被西方人“置之死地而後生”!

本來,中國古代智慧《德道經》,已經說出了“知其白守其黑”,宇宙乾坤豈止於“有”?而是“陰-陽”、“無-有”、“黑-白”之“大化無極以致中和”地相輔相成。我們能夠而且應該擺脫西方形而上學“只知其有,不知其無”的獨斷論偏狹狀態。

於是,前述的“正置(驕狂)”—“倒置(詛咒)”過後,才能“合置”(虔敬)即歸根復命“大化無極以致中和”地復興人之為人的“中和之德”。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16

於是竊問:“暗宇宙”的“開關”可否為人“以體制用”,挽“機器人第三型文明”之狂瀾于既倒?

 

17

若能,過此“開關”,人在“暗宇宙”中才算完成了一次真正壯麗的日出。

                                         

                                           2017年7月23日 海甸島




[1]友人王慶節讀此文后提醒我:“這樣的問法最早來自萊布尼茨。海是重問這個問題。”好極了!萊布尼茨不僅得益于中國《易經》的二進制,還從中感悟到“有生於無”。前者變現“微積分”,後者超出想象,只好發問留給後來者。——謹謝!

[2]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新華社對外部中國特稿社編著:《尋找暗物質》,喻菲執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3]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提出了“原子”與“虛空”。黑格爾解釋,“虛空”不僅是“原子”活動的外部空間,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原子”內部的驅動性。參見《哲學史講演錄》。

[4]“雙重遮蔽”乃海德格爾“存在哲學”術語,意即如光,遮蔽了黑暗,又把遮蔽黑暗的遮蔽這比起來。


攝影:賈冬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反物质浅谈
反物质浅谈 (下)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
根据物理定律,为什么我们的宇宙是不存在的?
科学交响曲乐章25:物质、暗物质与反物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