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按照默尔索的方式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局外人》不是先锋小说,正如对《局外人》的风格把握的最好的电影并不叫《局外人》一样自然。我们今天来谈谈加缪的《局外人》和科恩兄弟的《缺席的人》。

 

虽说《局外人》这本小书并不是先锋派小说,但我在阅读过程中却不断的感觉到在文本叙述的方式上和先锋小说有着种种相似,《局外人》像是用“零度写作”的方式写出来的,而这也是先锋小说常用的技巧。作者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及其客观冷静,理性,用似乎是旁观者的口吻去描写一切,故事中发生的一切是如此的理所当然,自然而不容置疑,似乎是自热规律一样,一切都仿佛与作为主角的“我”无关。而这也恰恰是“局外人”这一名称的由来。

 


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而《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却并不能用传统的当局者和旁观者来划分。对于默尔索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有关存在主义的哲学倾向由于篇幅和作者水平有限我们暂不过多探讨。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默尔索身上的反叛精神,他是一个“局外人”并非因为他表面上的对一切漠不关心。他对自己的生活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他对这个世界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他对庸常的伦理道德体系感到厌倦,他看似冷淡的态度其实是对常理的反叛,但他反叛者的形象和坚持自由主义的行为方式显然不能被现有的制度所容纳。

 


他说:“这并不能说是我的过错”他将自己从生活中抽离出来去观察这个世界,也因此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理性的认识。在此时,他和审判他的众人完成了身份上的置换,默尔索成为了局外人,观察着众人混乱不清的认知和荒谬的审判。

 


在科恩兄弟的《缺席的人》中,借助影像,默尔索所代表的一类少数派的形象得以更加清晰有力。影片本质上是对加缪《局外人》文本的改编和影像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上了悬疑元素——影片的港台译名《绿帽离奇勒索》虽然又是槽点多多但却概括精妙。而从剧情上来看影片的结构不免有些老套,而且结尾最终似乎还是落到了天网恢恢,因果报应的政治正确上。难免让人觉得一丝遗憾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缺席的人》是一部黑白影片,而在黑白色调中光线对于情绪表达的作用便更加凸显出来。此外在原书中大量的冷静客观的叙述,通过男主低沉悠远略带沙哑的嗓音念出的旁白被恰到好处的展现出来。而原书中作者多次写到默尔索看着街道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一样,在影片中则巧妙的给了男主一个全知视角,在雨中的车上,在窗前,在法庭上他看着茫然无知的人们穿梭,交谈有如神明,却仿佛是放空了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意识状态。无疑将这种客观冷静到淡漠的情绪展现到极致。

 


且在片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质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男主也多次自问:”我是谁?“律师说:你只是一个理发师,什么也不懂。”男主自己说:“我是一个理发师,我只是一个理发师。”似乎男主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自己只是一个理发师,而男主丢黑函的目的也是为了抓住干洗业崛起的商机从而改变自己庸常的现状。从此,我们也可以发掘出影片对战后美国社会状况的影射:荒谬到可以颠倒黑白的司法制度;虚假的情谊与中产阶级的迷茫;以及人们之间的冷漠与孤立。

 


视听的结合填补了文本中需要我们去自行想象的空白,正如片中律师所提到的“测不准”原理——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就改变了事物,因此我们观察得越多,我们对事物的原貌知道的越少。多文本字里行间提供给我们的是抽象的画面感,我们在想象的过程中理解它,同时这种想象也无形中丰富并改变了我们对文字最初的排列组合所带来的涵义。这可以说是文字记载相对于亲历者的局限,也可以说是文学的魅力,文字带给我们的情感张力是影像所无法达到的。

 


但《缺席的人》的精妙在于它并没有照搬原著情节,而是把小说中那种非常匮乏淡薄难以捕捉却又绝对理性的情感通过画面把它具象的展现给我们,《缺席的人》缺席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缺席了所谓的人之常情,缺席了常理,缺席了社会这架大机器的运转,而在这些看似冷淡散漫的默尔索和理发师身上,也许包含着人类精神世界最本初的模样。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局外人》:他如何以“人渣”表象,豁出性命对抗人世虚伪
“男神”加缪: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今日头条
《局外人》:生活在于选择
不要把我当做怪物,我只是一个局外人
《局外人》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品书鉴书 | 这本书有着小说史上最杰出的开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