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善若水,兵形“象”水:道家老子的道与兵家孙子的兵有哪些异同

我们都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强者总是比弱者有更多的生存之道,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弱者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依靠和被动服从,所以,便有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又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也正因如此,人才会往高处走。但是,强者的定义是唯一的吗?好像并不是,强者真的就是适合生存的人吗?或许也不是。

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很多思想者,他们都有弱者生存的思维,比如说,道家的老子,老子就曾经肯定过弱者生存的道理,以道家的思想来看,上善若水,虽然水往低处走,虽然水是最为柔弱的,但是万事万物却都可以被水所包容,而且万事万物的生存也都离不开水,这岂非是弱者生存的道理?

在《孙子兵法》当中,我们也能够找到如同与弱者生存的种种道理,那么,道家与兵家所谓的弱者生存的道理是如何诞生的呢?这是两个思想学派的主张。有哪些不谋而合的地方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物竞天择的适者,到底应该是弱还是强?

对于老子,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又是中国本土的教派,老子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道家的很多思想理念都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历经了2000多年的时间依旧是历久弥新。

可是,对于老子的老师却很多人并不知道,据说,老子的老师名叫商容,在商容病重的时候老子曾经去看望过他,商容见到老子之后张开了嘴巴,问老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又问,那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

于是,老子从这简单的对话当中感悟到,刚亡弱存,刚硬的有的时候并没有柔弱的存在的更加持久,这是老子的观点,或许也是商容的观点,只不过,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我们难以考究,因为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老子》一书真实的作者是谁。

对于这则故事也难辨真假,甚至于,对于“老子”,这可能是指的一个人,或者是指的一个人所形成的一个团队,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解释,无论这则故事真或假,甚至无论老子本人是否存在,贯穿在《老子》一书当中的思想就是刚亡弱存,这也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之一,讲究的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就如同我们上面提到的水,水作为天下最柔弱的事物,但同时也是最能攻坚胜强的事物,再坚固的城池,有洪水漫过来也会倒塌,再坚硬的石头,水不停的滴,也能滴穿。这就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最为典型的事例。

那么,弱为什么能胜强?柔为什么能克刚呢?老子的观点是,因为不争。不但不争,还会礼让。对于水来讲,它总是往低处流,把高处留给别人,人们想看到的地方、不想看到的地方都有它,所谓处众人之所恶,把好的东西都留给了他人,与此同时,还善利万物而不争,把大家想要的都送了出去,所以,上善若水。

因此,老子认为,大国就应该像江河的下游一样能够容纳百川,能够让百川汇聚,这就叫众望所归,而众望所归的人就是王,众望所归的国家就能够一统天下。

那么,为什么所有的水都会往江河湖海里流呢?那是因为以其善下之,放低身段,其虽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老子的生存之道,也是弱者的生存之道。

其实,老子会有这样的思想并不奇怪,因为他的治世理念就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小国寡民而又独立自主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虽然,物竞天择,但是弱者也能生存,既然要弱者生存,那就要求所有人都克制自己,不能贪得无厌,不能骄奢淫逸,不能飞扬跋扈,要仁慈,要勤俭,要敢为天下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存在的更加久远。这是老子对于弱者生存的解释,也是老子的生存之道。

那么,说完了老子,我们再来看孙子,这里指的孙子是孙武,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据说,孙武曾经当过吴王阖闾的军事顾问,甚至当过教官和将领,他所处的年代比《老子》一书的作者要早很多,所以,我们姑且看作老子像孙子。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而好巧不巧的是,孙子也很喜欢水,并且说兵形象水。什么意思呢?这里说的兵是用兵作战,形就是战略战术、方式方法,兵形也就是指的指挥战斗,象就是模仿和效仿,因此,所谓的兵形象水就是说,所有的用兵之道和行兵之法都需要向水学习。

怎么学习呢?也很简单,水避高而趋下,那么,要学习水的兵就要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那么,学习水的兵就要因敌而制胜,水不一定就要有固定的流动方式,同样的打仗也不一定非要有固定的战斗模式,这就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所以,孙子认为,战争的最高形态就应该像行云流水,顺其自然而又变幻莫测,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固定的方式,如此就能够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就能够用兵如神,这也就是所谓的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也就是说,行兵打仗、对抗敌人就要像水一样,哪里有空隙就往哪里去,具体什么意思就是说,还没有开始打仗就不畏惧牺牲的,这样的人不难让他去死,还没有开始杀敌就想着先活命的人,这样的人一抓一个准,最容易作为突破口,那些性子急,容易暴躁,容易愤怒的,就更容易被戏弄……总之就是要抓住空隙,抓住突破口,丝毫都不肯放过。

对此,老子也说过,真正善于当兵的人、善于作战的人,不愤怒,真正会致敌取胜的也不经常跟敌人正面交锋,虽然老子的话跟孙子的话是反过来说的,但是意思却是一样的。

所以说,对于孙子和老子,他们都认为生存之道就应该像水一样,虽然放低姿态,但是却可以天下万事万物相融合,同时也可以与天下万事万物相竞争,他们可以将看似弱势变成优势,也从来不畏惧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形势当中。

因此,做人也应该这样,想要生存就不能够一味地走一条路,而是要学习水,学会把握空隙,学会寻找突破口,学会真正的放低姿态。

那么,孙子与老子的观点有哪些不同呢?这就与学派的核心思想有关了,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观念是真的想要与世无争,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极端的与世无争,是真的想要放低姿态,想要与万事万物相融合,想要真正的消除天下万物之间的区别,将所有事物融合成一体,以不争来化解争的矛盾。

但是孙子不一样,孙子是兵家,兵家类似于法家,都是非常务实的学派,所以,孙子虽然也喜欢水,他的生存之道也是要像水一样,但最终的目标却不是与世无争,而是要在各类争端当中获取自己的利益。

按照孙子的思路,之所以要像水一样,那是因为要专挑敌人虚弱的地方下手,哪低就往哪去,哪有空隙就往哪钻,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不给自己任何犯错的机会,同时也不错失一丝一毫的机会。

也就是说,孙子之所以希望人能够像水一样低姿态,要做到不愤怒、不武断、不与人争锋,是因为这三个方面都会给人带来缺陷,而如果自己有缺陷就会被对方抓住把柄。

孙子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就是说一场战争失败还是不失败,看自己,胜利还是不胜利,要看敌人。

自己不犯错误就不会被对方抓住机会,也就不会失败,而如果在自己不犯错误的基础上敌人也不犯错误,那么,自己在不失败的前提下也不会胜利,双方只能够僵持在一起,所以,战争的胜或是败,并不是看谁的本事更高,而是看谁先犯错误。

换句话来讲,如何衡量本事的高低,就是要看犯错误的多少或者先后。

因此,孙子说要像水,是让人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要因为任何的情绪问题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不要因为任何错误的出现而导致战争的失败,这也是兵家的核心理念,所谓兵家,研究用兵之道,用于验证其道正确的唯一方法就是战争的胜利,所以,孙子的所有观点最终都会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对战争的应用。

因此,究其本源,孙子的主张是用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是用来为战争谋取胜利的,并不是想真的与世无争,也不是想真的放低姿态,反过来讲,如果高姿态更容易获得战争的胜利,那么,孙子就不会主张兵形象水,而是要主张刚强了。

和老子不一样,老子虽然说过,善为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但是他的根本观点并不在于如何牟利,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是在于如何看待战争上,在于如何看待勇敢上,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交战勇猛的一方更容易取得胜利,这是常识。

但老子想告诉人们的是,所谓的勇敢并不一定是勇于敢,也可能是勇于不敢,所谓,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就是说胆敢冲上去的就会死,不敢冲上去的可能就能活,再深入点来讲就是,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敢做什么,而是不敢做什么,用后来人的话讲就是大勇若怯。

因此,老子主张放低姿态,主张不愤怒,不武断,不与人争锋,究其原因是希望以正道辅佐君主,是希望人能够避免穷兵黩武,避免争强好胜,更加避免以武力争霸于天下,是真心的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以一个和平的方式相处。

他的目标不像孙子一样在于最终战争的胜利,也不是在于向哪一个国家谋取利益,而是真的站在了整体人类的角度上,希望人类能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所以,老子才会说弱者生存,希望人能够敢于不做,敢于不勇,如此才能够更好地避免战争,也才能更好的解决当时天下的矛盾和争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老子和孙子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但同时也有很多区别,在他们的观念当中,都希望生存之道要像水一样,所谓,上善若水,兵形象水,做人如果能够做到像水一样放低姿态、把握空隙,如此才能够保证自己没有任何的破绽,保证能够更好的生存。

但与此同时,老子和孙子最终的目标点却又是不一样的,老子的目的是真的希望实现大融合,希望人能够与世无争,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社会当中,人能够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竭尽全力地干涉他人的生活,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道家的观念才更加难以理解

而孙子相比于老子则更加的现实,试想一下,孙子处在春秋末年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天下已经非常的纷乱了,单纯的凭借空洞的思想很难真正的稳定社会,也很难真正的结束争端,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务实是一个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

因此,孙子的观点更加实际,也更加好用,虽然他也像老子一样,主张人要像水一样生存,主张用兵之道要向水的生存之道,但是,他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战争的胜利,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水是没有任何弱点的,虽然不与任何事物相争,但是也没有任何事物在争这个方面能够争得过它。

如此,人如果能够做到如水一样,那么就不会有任何敌人,不会犯任何错误,自然就不会有任何失败。

所以,总结而来就是,老子的人要像水,目的是针对一个整体来讲的,希望这个整体以不争来结束争,作用力不在个人身上,也不在保护个人身上,而且保护一种道,保护一种状态;孙子的人要像水,则是以个人角度出发,更加针对于具体的某一件事,可能是让人生活得更好,也可能是让战争更容易取得胜利,总之它的作用点在人,也在利益。

其实,我们很难讲哪一种观点是真的正确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对错,老子和孙子的观念虽然有些相似,但是,我们不妨也以两种态度和理解方式去对待。

事实上,把诸子百家的观念都应用在同一个事件上去争论对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是给予人们启发,让人们能够在特定的时间有着不同的感悟,在特定的事情里寻找到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法,能够完善人们的思想,也能够完善人们的认知。

如此,我们才能说对诸子百家的思想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所以,无论是对于孙子还是老子,他们的观念我们都应该进行深刻的思考,并且将其发扬和传承,同时要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致力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其后,我们也可以丰富他们留下来的思维,让我们的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让我们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何说老子才是中国兵家之祖,而不是孙武,看完这六条你就明白了
《老子》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老子》兵学思想新释
权谋、形势、阴阳、技巧-道教与兵家
【经典品读】《孙子兵法》十三篇题解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子》解读:道家的兵学韬略(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