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专家、品种简介
                              专家介绍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左远志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水稻育种
联系电话:13804563652
工作简历:现任育种所所长。1979年10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截止2006年3月,先后主持参与农业部、省市级科研项目14项,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表论文11篇。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焦少杰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高梁遗传育种
联系电话:13904503925
简历:现任育种所副所长,先后主持了农业部现代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多项课题,并在各级刊物主笔或独笔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审定推广了 “龙杂”5-9号高粱新杂交种。其中“龙杂5号”、“龙杂6号”分别获省农业科技进步2等奖、1等奖。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辛文利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小麦遗传育种
联系电话:13804593446
简历:现任育种所副所长,参加选育和推广了龙麦12-30等19个小麦新品种。“九五”以来,曾主持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等20多项;2003年获得了第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单    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姓    名:张亚芝
职    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遗传育种及资源保存
联系电话:045186668644
简历:一直承担、主持国家及省科技厅的重点攻关项目。担任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杂粮专业组审定委员。参加龙黍20~23号,龙小豆1号,龙饭豆1号等新品种选育。主持选育推广龙绿豆1号,龙小豆2号,品芸1号、2号,龙芸豆3号、4号等新品种。先后荣获国家科委、农业部、省科委成果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单    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姓    名:魏淑红
职    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遗传育种及资源保存
联系电话:045186668644
简历:从参加工作至今承担国家攻关课题、省科委项目“食用豆类资源创新与利用”、“黑龙江省食用豆类资源保种、创新与利用”、“黑龙江省大豆资源创新与利用”等多项课题共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政府、省农科院科技进步奖5项。
单    位:作物育种所   
姓    名:齐 宁  
职    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0451-86668740   13766819731
专业特长:大豆遗传育种  
齐宁同志现任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大豆研究室主任。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等各级课题多项,参加或主持育成“合丰号”“龙字号”大豆新品种30余个。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重大科技效益奖、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
单    位:农科院育种所  
姓    名:林红  
职    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0451-86668740 
专业特长:多年从事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及利用,开展利用野生大豆种间杂交创新种质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九项,研究成果在全国居先进(领先)水平。审定推广五个特用大豆及两个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申报专利2项,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02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张宏纪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从事小麦诱变育种和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小麦辐射诱变及抗病遗传机理、航天诱变与细胞筛选技术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小麦染色体工程及基因工程的育种技术等。选育推广龙辐号小麦新品种10个,累计种植面积2000余万亩,为本单位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创造社会效益近20亿元。作为主持人或副主持人,参加了20多项国家、省部级各项科研课题研究。已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农科院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
联系电话:0451-86668741,13766812758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张延滨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省农科院育种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在小麦品质遗传研究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基金及攻关六项。发表主笔文章37篇。获国家及省科技进步5项。主选品种1个、参选品种12个。电话0451-86668739。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张春利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省农科院育种所研究员、博士。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主持国家及省各级课题4项,发表主笔文章30余篇、获国家及省各级奖励20余项。参加选育小麦品种15个。电话0451-86668739。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王黎明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高梁遗传育种
联系电话:13903650302
简历: 1990年7月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梁的遗传育种研究,现为高梁室主任。在高梁的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及品质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持、参加国家、省级等课题10余项,推广高梁杂交种12个,获各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王绍滨
职称:研究员
专业特长:现任省农科院育种所谷子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1975年至今一直从事谷子新品种选育工作。在“七五”—“十一五””期间主持了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共育成和推广了龙谷25—龙谷33等十几个谷子新品种。多年来,获得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10余篇。
联系电话:13796161596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李延东
职称:副研究员
专业特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谷子研究室主任,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试验站站长。从事谷子遗传育种研究20多年,自“八五”以来曾主持和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级谷子攻关课题,参加了多个谷子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推广品种有:龙谷25、龙谷26、龙谷27、龙谷28、龙谷29、龙谷30、龙谷31、龙谷32、龙谷33等。为我省谷子科技进步和谷子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联系电话:0451—86668742   13304515271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赵海滨
职称:副研究员
专业特长: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副研究员、博士,从事春小麦遗传育种及品质改良工作。参加选育和推广了龙麦23-龙麦33小麦新品种11个,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主持国家、省各级课题各4项,发表文章20余篇,获国家及省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电话0451-86668739
单位:黑龙江省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名:宋庆杰
职称:副研究员
专业特长: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春小麦遗传育种及品质改良工作。参加选育和推广了龙麦23-龙麦33小麦新品种11个,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各1项,发表主笔文章10余篇,获国家及省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电话0451-86668739
单    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姓    名:刘广阳
职    称:高级农艺师
联系电话:0154-86668740,13766881336
专业特长:大豆遗传育种
刘广阳同志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课题30余项,主持或参加选育大豆优良新品种20余个,其中丰收24号、25号和27号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市级以上奖励10余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单    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姓    名:丛万彪
职    称:副研究员
专业特长: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品种资源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13845106178
简历: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行业支撑项目等国家、国际协作等课题或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或共同主持国家级项目或课题3项,参加6项。育成水稻新品种12个。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取得获奖科研成果11项。
单    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姓    名:刁艳玲
职称:高级农艺师
专业特长:啤酒大麦的遗传育种
联系电话:13945041336,18946053361。
简历:大麦研究室主任,1988年毕业于北安农校农学专业,现主要从事专用啤酒大麦的遗传育种工作,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优质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
                              品种推荐
1、高产抗病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
采用辐射与组织培养技术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东北大区审定。
该品种的主要植物学特征:中晚熟,生育日数90天左右。株高100cm左右,杆强、耐密抗倒伏。有芒、红粒、角质,千粒重38-40克、容重800克/升以上。品质中强筋:蛋白质含量16.6%,湿面筋含量35.8%,稳定时间6.5min。产量高:2003省区试比对照新克旱九增产8.7%。2004年继试比对照新克旱九增产10.51%。2006年全国春小麦东北大区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9.84%,2008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9.5%(极显著)。产量潜力大:2006年黑龙江省垦区小麦超高产品种筛选试验中,龙辐麦16在750万株/公顷密度条件下产量达978斤/亩,是一个理想的耐密高产品种。抗病抗逆性强:赤霉病抗性好,对叶锈病、秆锈病免疫,白粉病,根腐病较轻。苗期匍匐,后期落黄快,抗旱、耐湿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选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机械条播,公顷保苗株数600-650万株。公倾施肥量300公斤左右,以N:P:k=1.1:1.0:0.3的比例秋施总肥的2/3,春施总肥的1/3,机械施用。秋翻秋耙秋整地,适时播种,播后镇压,三叶期压青苗1-2次,及时防病灭虫,适时收获。
适宜地区:适宜黑龙江省东部、北部和内蒙东部种植。
联系人:张宏纪   联系电话:0451-86668741,13766812758
2、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8
该品种利用返回式卫星航天搭载纯系小麦龙94-4083的风干种子,从第6代(SP6)中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黑龙江省品种委员会审定推广。
主要特征:该品种生育日数86天左右,株高80~85cm,长芒,方型穗。红粒,角质。千粒重40克左右,容重827.7克/升。主要特性:品质优良:该品种具有强筋面包HMW-GS组成,蛋白质含量 17.09%,湿面筋 38.2%,稳定时间 18.5分钟。该品种在保持原亲本优异的品质特性基础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抗延阻力和延伸性又有显著提高。2009年省麦豆轮作项目实施的前期省内主栽小麦品种品质调查结果显示,龙辐麦18品质综合指标名列第一,被列为备用主栽品种。抗性强:对秆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其赤霉病表现中感;根腐病表现中抗。苗期抗旱,后期耐湿。产量高:2005-2006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578.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137.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0%。具有亩产800斤以上的产量潜力,2007-2008年,在嫩江县大面积鉴定试验,公顷产量在10000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机械条播,公顷保苗株数600-650万株。公倾施肥量300公斤左右,以N:P:k=1.1:1.0:0.3的比例秋施总肥的2/3,春施总肥的1/3,机械施用。秋翻秋耙秋整地,适时播种,播后镇压,三叶期压青苗1-2次,及时防病灭虫,适时收获。适宜地区:适宜黑龙江省东部、北部和内蒙东部种植。
联系人:张宏纪     联系电话:0451-86668741
3、龙麦26小麦品系简介
特征特性:中晚熟旱肥类型。秆强抗倒 、 高抗秆、叶锈和根腐病、中抗赤霉病和穗发芽;后期耐湿性突出,熟相好、有芒,红粒,角质率高,千粒重35-38克,容重800-820克/公升。成穗率高,产量潜力350-400公斤/亩。 品质优良,属强筋或超强筋面包麦品种,HMW-GS为2*;7+9;5+10。蛋白含量17.0%;湿面筋含量43.2%,面团稳定时间超过25 min.,面团延伸性大于20CM;最大抗延阻力610EU;面包体积850cm3。
适应区域与栽培要点:

适宜黑龙江省、内蒙东四盟和吉林北部等地种植 。以公顷保苗600-650万株,亩施纯氮5.0公斤,纯磷4.0公斤,纯钾2.0公斤为宜。结合化学除草喷施少量氮、钾肥效果更好。

4、龙麦31小麦品系简介
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日数80天左右,株高80—85厘米。抗旱性较好。秆强不倒,耐肥力强,成穗率高。对秆、叶锈病免疫,抗根腐,中抗赤霉病。一般条件下产量水平在300-350公斤。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达400公斤以上。品质优良,属强筋面包麦品种,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7+8、5+10,蛋白质含量16.29%,湿面筋含量为38%,沉降值35-45毫升,稳定时间20-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00-600B.U。
适应区域与栽培要点:
适宜我省沿江低洼地、二洼地及麦菜复种地种植。要求肥力较高,公顷保苗650万株左右为宜。
5、龙麦33小麦品系简介
特征特性:晚熟,旱肥类型。生育期95天。前期发育较慢。抗旱性突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株高95-100厘米,秆强抗倒伏。穗层整齐,抗多种病害。灌浆速度快,后期熟期好,籽粒饱满。产量水平较高,具有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潜力。品质优良,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适应区域与栽培要点:
该品种适应面较广,尤以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及内蒙呼盟等地更为适宜。以公顷保苗600-650万株,亩施纯氮5.0公斤,纯磷4.0公斤,纯钾2.0公斤为宜。结合化学除草喷施少量氮、钾肥效果更好。
6、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龙豆1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201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已申报品种权专利保护。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厘米左右,紫花,尖叶,灰白色茸毛,节间短,结荚密,三、四粒荚多,顶荚丰富,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4.44%,脂肪含量18.41%。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生育日数11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产量表现:2008年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增产11.4%。大面积生产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适于平川漫岗地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垄作栽培方式,公顷保苗株数22万株左右。秋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20-150公斤,尿素30公斤左右,钾肥50公斤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省部分地区种植。
7、高产大豆新品种-龙豆2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201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已申报品种权专利保护。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厘米左右,紫花,圆叶,灰白色茸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1-22克。蛋白质含量38.6%,脂肪含量21.0%。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生育日数11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70℃左右。
产量表现: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23.2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和绥农28号增产15.4%。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高产地块可达25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上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如土壤肥沃,更能发挥增产潜力。采用垄作栽培方式,公顷保苗株数22-25万株。秋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左右,尿素30公斤左右,钾肥30公斤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省部分地区种植。
8、特用大豆新品种-龙小粒豆2号
龙小粒豆2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2008年审定推广,是适于制作芽豆和纳豆的特用小粒大豆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秆强不倒,节间短,每节荚数多,顶荚丰富,丰产性好,成熟时不炸荚等突出特点。
特征特性: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 80 厘米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灰白色茸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11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2.65%,脂肪含量18.27%,可溶糖含量8.73%。田间表现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霜霉病,中抗灰斑病。生育日数 116 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3.1℃左右。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种植。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上旬 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垄作栽培方式,公顷保苗株数25-28万株。秋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20-150公斤,尿素40公斤左右,钾肥50公斤左右。
9、龙黑大豆1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2007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菜用、加工酿造、医疗保健兼用的特用大豆品种。
该品种黑种皮绿子叶,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0cm左右,秆强,分枝多,白花、圆叶,茸毛棕色,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56%,脂肪含量20.61%, 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为早熟品种。中抗灰斑病,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第二积温带下限大面积种植。
10、龙黑大豆2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高蛋白龙黑大豆2号200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菜用、加工酿造、医疗保健兼用的特用大豆品种。
该品种黑种皮黄子叶,无限结荚习性,高大繁茂,株高95cm,秆强,分枝2-3个,白花、圆叶,结荚均匀,丰产性较好。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5%,脂肪含量18.34%,生育日数123-125天,需活动积温2600℃左右,抗灰斑病。产量与普通大豆相近,一般亩产180kg左右,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及吉林省部分地区种植。
11、龙青大豆1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是2007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特用双青大豆品种。
该品种无限结荚习性,植株繁茂,株高90cm左右,秆强,有分枝,紫花、尖叶,茸毛灰白色,种皮及子叶碧绿色,籽粒圆形,百粒重20g左右,蛋白质含量42.32%,脂肪含量19.67%,生育日数122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520℃,中抗灰斑病。一般亩产180-200kg。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12、龙小豆3号:红小豆品种,中熟,生育日数105天左右,株高65~70cm,半蔓生长。花黄色。籽粒柱形,种皮红色,脐白色,百粒重13.0~15.0g。粗蛋白25.38%,粗脂肪0.69%,粗淀粉49.23%。公顷产量2500kg左右。适应黑龙江省第二、三、四积温带种植。栽培要点:适宜播期5月15~25日。于子叶展开时间苗,1~2片复叶时定苗。垄上穴播或条播,穴播穴距20~30cm,穴保苗3~4株;条播:垄上单行或双行。保苗13.0万株/hm2~15.0万株/hm2。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化肥在播种前一次施入,施入量为纯氮10kg/hm2~20kg/hm2,五氧化二磷20kg/hm2~50kg/hm2,氧化钾10kg/hm2~15 kg/hm2。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2~3次,生育后期拔出大草;生育期间防治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成熟后选择晴天及时收获,以防影响商品质量,种子含水量在14.5%以下即可入库。
13、品芸2号:小白芸豆品种,中早熟,生育日数93d。株高58.5cm,半蔓生长。花白色,百粒重20g。粒卵圆形,种皮白色。粗蛋白质含量25.58%,粗淀粉含量46.60%,粗脂肪含量1.6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四积温带种植。200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512.5kg/hm2。
14、龙芸豆4号:小黑芸豆品种,早熟,生育期90~95d,直立生长。幼茎紫色,春播株高50~55cm。花紫色。籽粒椭圆,种皮黑无光泽,白脐,百粒重20~22g。籽粒蛋白质含量24.89%,脂肪含量2.58%,淀粉含量36.95%。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四积温带种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034.20kg。
龙芸豆5号:小白芸豆品种,中熟,生育日数90~95天。株高60厘米左右,直立型。白花。子粒白色,椭圆形,百粒重20克左右。粗蛋白27.73%,粗脂肪1.22%,粗淀粉38.32%。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204.8kg。
15、恩威:小白芸豆品种,早熟,春播生育期80d。半蔓生长,株高75~85cm。花白色。籽粒椭圆形,种皮白色,脐白色,百粒重18.0~20.0g。粗蛋白21.24%,粗脂肪1.86%,粗淀粉41.55%。适应黑龙江省第三、四、五积温带种植。公顷产量2400kg左右。
Nary ROG:早熟小白芸豆,生育日数82天。株高70~80厘米,半蔓生型,白花,子粒白色,椭圆形,百粒重18克左右。粗蛋白24.14%,粗脂肪1.62%,粗淀粉40.9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四、五积温带种植。公顷产量2500kg左右。
芸豆栽培要点:选用中等肥力以上的禾本科作物为前茬,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5月中、下旬适宜播种,垄上双行,株距10-12cm,单粒种植,播种量37.5-45.0kg/hm2,保苗18万株-22万株/hm2。一般化肥使用量纯氮20.0-30.0kg/hm2,五氧化二磷50.0-75.0kg/hm2,氧化钾20.0-30.0kg/hm2,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在播种前一次施入。子叶展开时间苗,第一片复叶时定苗。中耕除草2-3次,生育后期拔出大草。田间植株80%以上荚皮变成黄白色,即可选择晴天及时收获,要避开雨水天,以免籽粒出现水浸粒或变乌、变黑,影响种子质量。水分降至14%以下,即可入库。
食用豆品种联系人:王强            联系电话:13204513946
16、最新推广的早熟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龙粳29(原品系代号:龙品02011-2)       
特征特性:主茎11片叶,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7 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株高89.4厘米左右,千粒重26.2克左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性强,抗冷性强,抗倒伏性强。一般公顷产量8000-900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10000公斤以上。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和第四积温带上限区域种植。
此外,受广大稻农欢迎的品种还有东农425、松粳9号和松粳10号等长粒型优质米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种植。
联系人:丛万彪      联系电话:13845106178
17、品种名称:龙啤麦1号
特征特性:多棱啤酒大麦品种,幼苗匍匐,株型披散,株高95-100厘米,闭颖开花,小穗数一般为45-50个穗为纺锤型,有芒,千粒重38克左右,发芽势95.6%,发芽率97.0%,籽粒蛋白质含量12.29%,麦芽无水浸出率79.8%,糖化力354WK,库尔巴哈值40.0%。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田间鉴定结果:抗赤霉病、条纹病、网纹病、和根腐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8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1300℃左右。
适应地区:黑龙江省东部区种植。
联 系 人:刁艳玲
联系电话:13945041336,18946053361。
18、龙草1号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龙草1号是高粱与苏丹草杂交后选育而成的饲料高粱新品种,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可以青饲、晒干草、青贮和加工成各种草产品。鲜草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牛羊免的优质青饲料,特别是养殖奶牛、肉牛的首选饲草。分蘖力强,每株有4-6个分蘖,刈割后再生能力极强。亩产鲜草5000--6000公斤。每年的7月上旬即可割第一茬,直接进行青饲。割后可再生,9月份下霜前进行最后一次刈割,可直接青饲,也可进行青贮。在黑龙江省每年可割23茬。
饲喂注意事项:不能直接放牧,当植株达到1.2米以上才能刈割。收割的鲜草应晾晒半天后饲喂,初次使用时先少量饲喂,试喂成功后再逐渐增加到正常量,对营养不良和过度饥饿的牲畜应特别注意。龙草1号与其它饲料搭配饲喂效果更佳。
19、龙甜1号品种简介
株高280cm,散穗,一级分枝长,穗长27cm,单穗重46g。椭圆形深褐色粒,千粒重23g,黑壳。叶脉绿色,叶部病害轻,茎秆多汁,含糖量(锤度)18%~20%。髓质甜脆,口味纯正。成熟时籽粒可做商品高粱,茎秆可食用或青贮。出苗至成熟115天。
20、龙甜2号品种简介
株高300cm,紧穗,穗长22cm,单穗重65g。深褐色粒,千粒重21g,紫壳。叶脉绿色,无叶部病害,茎秆多汁,含糖量(锤度)18%~20%。甜味纯正。成熟时籽粒可做商品高粱,茎秆可食用或青贮。出苗至成熟120天。
21、龙杂5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170cm左右,穗长27cm,植株繁茂、健壮,秆强不倒伏,耐蚜虫,叶部病害轻,抗黑穗病。纺锤形中紧穗,倒卵形红褐色粒,千粒重20g左右。出苗至成熟105天左右,活动积温2250℃,属中、早熟杂交种。籽粒含粗蛋白9.35%,单宁1.21%,淀粉73.89%,是优质酿造型高粱。适宜地区: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
22、龙杂6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2.0m左右,穗长32cm,植株繁茂、健壮,耐蚜虫,高抗各种叶部病害, 抗黑穗病。中紧穗,浅褐色大粒,千粒重27g左右,出苗至成熟122-125天左右,活动积温2550℃。
适宜地区: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和吉林省北部地区种植。
23、龙杂7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140cm左右,穗长32cm,纺锤形散穗,穗柄细而较长,穗柄长约40cm,可用于编制盖帘。深褐色圆形粒,千粒重19g,株型收敛,耐密植,适于机械化收获。出苗至成熟95天左右,活动积温2150℃。适宜地区:属早熟杂交种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和四积温带上限种植。
24龙杂8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135cm左右,穗长28cm,纺锤形中紧穗。红褐色圆形粒,千粒重28g。耐密植,抗倒伏,抗叶部病害,无黑穗病。出苗至成熟123天左右,生育积温2550℃,籽粒含淀粉74.31%,单宁1.07%,粗蛋白10.27%,适于酿造。适宜地区: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25、龙杂9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196cm左右,穗长28cm。长筒型中紧穗;植株繁茂,活秆成熟;圆形红褐粒,千粒重23g左右;抗病、抗倒伏,适于密植;需活动积温2400℃,属中熟杂交种,是替代同杂2号的理想品种。
适宜地区: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
26、龙杂10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135cm左右,穗长33cm,单穗重88g,长纺锤形中紧穗,芽鞘绿色。叶色深绿,红壳,红褐色圆形粒,千粒重28g。耐密植,抗倒伏,高抗黑穗病和叶部病害。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7天左右,生育积温2450℃,为中晚熟杂交种。适宜区域: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27、龙杂11号高粱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高160cm,穗长35cm,长纺锤形中紧穗,红褐色圆形粒,千粒重28g,抗叶部病害,抗倒伏,适于密植。出苗至成熟125天左右,生育积温2550℃。
适宜地区: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28、龙帚1号品种简介
株高280cm,穗长55cm,红壳,椭圆形深褐色粒。秆较强,叶部病害较轻。出苗至成熟110天。亩保苗7000-8000株的条件下籽粒产量可达400斤,糜子产量可达350斤。
29、龙帚2号品种简介
株高200cm,穗长69cm,红壳,椭圆形深褐色粒。秆强,抗倒伏,叶部病害较轻。出苗至成熟110-115天。亩保苗9000-10000株的条件下籽粒产量可达350-400斤,糜子产量可达450斤。
30、优质富硒谷子良种“龙谷25”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采用杂交方法育成。1986年经省品审会审定推广。生育期117天,秆高145-150cm,穗长15-18 cm,穗为纺锤形,千粒重3.2g,该品种抗旱、耐冷凉,抗倒伏,适应性强。常年子实亩产300kg左右,最高亩产在400 kg以上。含硒量为49-65ppb,蛋白质含量为12.4%,脂肪含量为4.17%。米色黄、品质好、适口性强。一般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为宜。可采用垄上三条或双条播的方法。播后要做到及时镇压,出苗后要早间苗、早定苗,一般亩留苗4.0万株左右为宜。结合趟二遍地每亩追施尿素15-20kg,做好田间管理。
适宜在我省第一,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各县市种植。
联系人:李延东 13304515271       王绍滨 13796161596
31、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龙谷30”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采用辐射诱变方法育成, 1999年2月通过省品审会审定推广。生育期125天,秆高175-185 cm,穗长25-29 cm,苗期生长势强,喜肥水、抗倒伏、抗风不落粒。抗白发病兼抗黑穗病,一般子实亩产400 kg左右,最高亩产达510 kg,千粒重2.8 g,蛋白质含量为10.48%,脂肪含量为5.03%,米色鲜黄、米质好。一般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为宜。播种方法可采用垄上三条或双条播。播后要做到及时镇压,出苗后要早间苗、早定苗,一般亩留苗4.0万株左右为宜。结合趟二遍地每亩追施尿素15-20kg,做好田间管理。
适宜在我省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各市县种植。
联系人:李延东 13304515271    王绍滨 13796161596
32、优质谷子新品种“龙谷31”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育成。2003年2月经省品审会认定为推广品种。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50-160 cm,穗长19-21 cm,穗为圆筒形。秆强抗倒伏,抗白发病和黑穗病。千粒重3.0 g,蛋白质含量为11.98%,脂肪含量为4.18%,直链淀粉含量为27.08%,胶稠度为122.8mm,碱消值为2.3,一般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为宜。播种方法可采用垄上三条或双条播。播后要做到及时镇压,出苗后要早间苗、早定苗,一般亩留苗4.0万株左右为宜。结合趟二遍地每亩追施尿素15-20kg,做好田间管理。
适宜在我省第一、二积温带各市县种植。
联系人:李延东 13304515271     王绍滨 13796161596
33、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龙谷32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育成。2006年2月经省品审会认定为推广品种。生育期为123天。秆高150-160cm,穗长20-25 cm,穗为纺锤型。幼苗生长势强、苗期抗旱,秆强抗倒伏,千粒重3.6 g,蛋白质含量为12.1%,脂肪含量为5.16%,直链淀粉含量为19.47%。常年子实亩产320kg左右,最高亩产在500 kg以上。一般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为宜。可采用垄上三条或双条播的方法。播后要做到及时镇压,出苗后要早间苗、早定苗,一般亩留苗4.0万株左右为宜。结合趟二遍地每亩追施尿素15-20kg,做好田间管理。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联系人:李延东 13304515271     王绍滨 13796161596
34、高产优质糜子良种龙黍23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1989年经省品审会审定推广。生育期120天。株高175cm,穗长44cm,茎杆韧性强,抗病。分枝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千粒重6.8g,黑褐籽粒、黄米。乌米率100%,米质好。一般亩产350kg以上。
在我省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亩播种量0.4-0.6kg,亩保苗4万株左右。播种方法可采用垄上三条、双条播。苗期要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产量。6月中旬至7月上旬如有粘虫及玉米螟危害时,每亩可用75mL~100mL 50%马拉硫磷乳剂配1000倍液喷雾,促进高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各县种植 。
联系人:李延东 13304515271     王绍滨 13796161596
35、优质糜子良种龙黍21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方法育成。1984年经省审定推广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株高170cm左右,穗长40厘米。分枝侧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千粒重6.4 g,黄色籽粒。一般亩产量为300kg左右。在我省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亩播量0.4-0.6kg,亩保苗4万株左右。播种方法可采用垄上三条、双条播。苗期要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产量。6月中旬至7月上旬如有粘虫及玉米螟危害时,每亩可用75mL~100mL 50%马拉硫磷乳剂配1000倍液喷雾,促进高产。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各县种植。
联系人:李延东 13304515271     王绍滨 1379616159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大豆“零”点标识碑“定”在黑河
【京旗牌五常大米为啥好吃系列】崔冰:育种人薪火相传 优质稻致富五常
黑龙江玉米品种的演化趋势
省农科院5个“黑农”大豆品种续写丰收
水稻品种简介
小站稻:重拾昔日荣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