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春季节大棚的管理

     大棚蔬菜种植时最好选在春季前后,此时正值早春茬,管理得当能保证稳产,也是效益最高期。种植之前要施加足够多的基肥,保证地块松软,肥沃,这样利于后期的萌发。但同时也面临着温度低、通风差、湿度大等不良因素。因此,相对于其他茬口,冬春茬蔬菜的管理有很大差异性。换茬需要注意什么?

一、苗期注意防寒炼苗

     蔬菜幼苗期,要注意温度调控。既要防止温度过低引起幼苗寒害,又要防止温度过高引起幼苗陡长。在温度调控时,一般夜晚温度较白天低5-7度,阴天和雨天的温度比晴天低,土温略高于气温,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在用培养土在苗床中育苗时,可不施或少施追肥。在出苗和分苗以后的缓苗阶段,空气中水分含量应高一些为宜。在分苗成活以后或定植前,要适当控制水分。注意炼苗,在定植前7天左右,应逐渐降温,减少浇水,使苗子适应定植后的外界环境。


二、科学调控大棚温度

       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进行温度调控非常重要,方法有三:保温、加温和降温。保温办法:

一全地膜覆盖,即在大棚内加盖地膜,这也叫双膜保温,能防止水分蒸发,保持棚温,且能使地温增加2—3度;

二设置小拱棚,即在大棚内再搭建小拱棚,也称双棚保温,可使小拱棚内温度保持在10度以上;

三盖草帘,即在棚上或棚内加盖草帘,也能起到保温作用,但缺点是有水分,往往使室内湿度偏高,影响蔬菜生长,故要注意因时因地使用。

       为防止棚内温度过低造成冷害或伤害,还必须采取加温措施。方法有四,

一在棚内生火加温,

二在棚内照明加温,

三通电取暖,即用电热线加温,

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安装蒸汽管,用蒸汽提高棚内温度。

       如何科学调控温度呢?在寒冬季节,重在加温;早春季节注意保温,春季气温上升后,要注意降温。降温的办法较多,

首先洒水,即在棚内洒水,使棚内温度降低;

其次揭膜,即揭开部分或全部棚膜,靠通风来使棚内温度降下来;

三敞开棚门,把大棚门打开,散发棚内温度,使棚内降温。

三、实施调控光照湿度

      现在由于蔬菜种植收益较高,农民朋友也舍得投入,在建大棚时,普遍选用优质棚膜。

       如何进行光照调节,让蔬菜生长得更好呢?对有水滴的膜,可采取涂擦大棚灭滴灵,这是一种使用简便、成本低廉、不伤膜质、兼有杀菌作用的粉状高凝水剂,能有效改善棚内的光照条件,也能防止水滴染病之患。设置银色反光膜,增强大棚北侧直射光强度,并提高棚温,据测试,一般可增强光照度9-40%,提高棚温1.5-3度。在保温许可的条件下,可部分或全部揭去棚膜,提高光照。在夏季光照强烈时,可罩遮阳网,减少直射光强度,防止暴雨直淋。

       大棚内湿度过大,蔬菜容易染病,因此做好湿度调节非常重要。可采用膜下滴灌、地下渗透等设施,不仅节水省工,还减少蒸发,降低棚内湿度,破坏病菌侵染和生存条件,抑制和减轻蔬菜病害的发生。在棚内覆盖地膜,可大大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效降低早春棚内湿度。揭膜、敞开棚膜,适当加强通风换气,也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

四、预防大棚常见病害

      大棚蔬菜属于保护地栽培,是在一个独特的小环境里进行生产。因此,一些常见病害,农民朋友必须了解并进行预防。在常见病害中,氨害首当其冲。大棚内一次施用尿素或其它氮肥过多,或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都极易产生大量氨气,对蔬菜造成危害。

蔬菜氨害的症状是在叶片边缘产生渍状斑,进而变褐枯死。如何防治?

首先严格掌握用量,少用或不用尿素;

其次,不施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三严格按用量标准施用,每次氮肥0.4-0.6公斤/平方米,碳氨每平方米小于0.8公斤。如用量不够,可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由于大棚蔬菜施用化肥相对较多,时间一长,土壤里积累的盐分就会超过蔬菜适应的范围,出现盐害,就会表现出植株矮小、叶色较浓,严重时叶缘开始枯干或变褐,落花落果的症状。

     韶丰水溶肥根无忧一肥三用:既解决土壤板结、盐碱,又能解决根系问题,促根生根,同时起到追肥、补肥的作用。达到增产增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塑料大棚种蔬菜,气候调控是关键,高产种植技术
掌握种植技术 种好大棚蔬菜
去除温室大棚雾气小妙招
冬春低温管理:豆粉洗衣粉,两粉助力大棚蔬菜度过寒冬!
育苗期间小拱棚温度,湿度如何调控
怎样预防冬季“大棚逆温”冻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