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桃树八种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一、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该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发生范围广泛。主要危害核桃的果实,也危害核桃的叶片、嫩梢和枝条。感病后引起果实变黑、早落、核仁腐烂或核仁干瘪,果实感病率为10%~40%。在核桃各产区均有发生。叶片和嫩梢的受害率达70%~100%。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核桃果实。果实受害时,受害的绿色幼果初期青皮上产生褐色油浸状小斑点,无明显边缘,后期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凹陷,深入内果皮,在雨天,病斑周围有水浸状晕圈,此病导致全果变黑腐烂,果仁千瘪,早落。

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的病斑较小,黑褐色,近圆形或多角形,外缘呈半透明油浸状晕圈,感病后期,病斑中央呈灰色或穿孔。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整个叶片发黑,枯焦。叶柄、嫩梢和枝条上的病斑呈黑色长梭形或不规则形,下陷。严重时,可引起整个枝条枯死

2、发生规律

(1)侵染特点:病原菌残留在病果、病叶、病枝或病苗顶梢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借风、雨水、昆虫等传播到果实或叶片上,经伤口或气孔侵入树体。花期也可侵染花粉后随花粉传播病菌举肢蛾危害严重的核桃园或产区,此病易大量发生。

(2)发生条件: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发生,雨后病害迅蔓延;当核桃园密度较大,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时,有利于病菌侵染。

(3)侵染和发病时间:核桃展叶期和花期易感此病,5月中下包开始侵染果实、枝条叶片和幼嫩组织。潜育期10~15天。

3、防治方法

(1)选栽丰产优质抗病品种选栽抗病性好的优良核桃品种:是防治细菌性黑斑病的重要环节。核桃楸较抗黑斑病,以此作砧木嫁接的核桃抗病性也较好。

(2)加强树体管理:重视深翻改土,加强中耕除草,采用科学配方施肥,使树体保持营养平衡,可以减轻发病率。合理修剪,调节树势,对豳植园,应注意加强管理,使园内和树冠内通风透光好,可减轻发病率。

(3)及时清理果园:采收后,及时清除残留病果、病枝和病叶集中销毁,减少翌年病原菌。

(4)药剂防治:5月中下旬开始,每20~30天喷1次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均佳。

二、核桃溃疡病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主要危害幼树主千、嫩枝和果实,一般植株被害率为20%~40%,严重时可达70%~100%。可引起植株生长衰弱、枯枝甚至死亡,果实感病后,引起果实干缩、变黑腐烂,进而早落,降低品质影响产量。在国内的南北核桃产区均有发生。

1、危害症状

在树干及主侧枝的基部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呈现直径为0.1~2厘米的褐色或黑色近圆形病斑,有的扩展成梭形或长条形病斑。

幼嫩的枝干感病时,病斑呈水渍状或形成明显的水疱,水疱破裂后流出褐色黏液从而形成圆形病斑,之后病斑呈黑褐色,发病后期病斑干缩下陷,中央裂开,病部处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扩展或数个相连,形成梭形或长条形病斑。若病部不断扩大,环绕枝干一周时,会形成枯梢、枯枝或整株死亡。

成龄树或较老化的树枝干感病后,病斑呈水渍状,中心黑褐色,四周浅褐色,但无明显的边缘,病皮下的韧皮部和内皮层组织腐烂,呈褐色或黑褐色,有时深达木质部,病斑扩展或数个联合时,可引起树势衰弱或整株死亡。

果实受害初期,果面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褐色至黑褐色的圆形病斑,可引起早期落果,干缩或变黑腐烂,果面产生许多突起的褐色至黑色粒状物。

2、发生规律

(1)侵染特点:病菌在病斑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气雨量适宜时,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传播,从枝干的皮孔或受伤部位侵入,形成新的溃疡病斑。新病斑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再次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2)侵染条件:早春低温干旱、大风,幼嫩枝梢失水较多,生长衰弱的植株,易发生此病。另外植株受到冻害、日灼时易引发此病。

(3)侵染和发病时间:2~3月份低温干旱、大风时侵入树体,4月上中旬病害逐渐发生,5~6月份为发病高峰,7~8月份病害基本停止,9~10月份病害略有发展,11月份停止扩展。潜育期为1~2个月。

3、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新疆核桃品种较抗此病。

(2)加强树体管理:结合深翻改土,多施有机肥,间作绿肥作物。尤其要加强土壤水分管理,除注意及时灌水外,可利用高吸水性树脂施于田间植株周围,能明显提高土壤保水性,并增加树皮含水量,以减少发病率。

(3)冬季清园:结合冬季修剪,清除园内病叶、枯枝,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病原。

(4)树干涂白:冬夏对树干涂白,防止日灼和冻害。涂白剂为生石灰5千克,食盐2千克,油0.1千克,豆面0.1千克,水20升混匀。

(5)刮治病斑:用刀刮除病部达木质部,或将病斑纵横划几道口子,然后涂刷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硫酸铜液,或10%碱水或1:3:15的波尔多液,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三、核桃炭疽病

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真菌分为2类:贝丝壳菌和球针壳菌,主要危害核桃的果实,也危害核桃叶片、芽和嫩梢部位感病后易引起早期落果或果仁干瘪,果实的感病率为20%-40%,严重时可达90%以上,导致丰产不丰收。在华北、华东核桃产区发生较重,在新疆核桃上主要危害果实。该病除危害核桃树外,还危害苹果、梨、葡萄、李、樱桃、山楂和柿等果树。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核桃果实。果实受害初期,青皮表面上产生黑色或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后期病斑扩大至皮内,中央凹陷并散生或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许多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会出现粉红色的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被侵染的病果上可产生1~10个不等的病斑,病斑扩大或数个病融合导致全果发黑腐烂或果仁干瘪。

核桃叶片的感病率较低,病斑呈不规则的黄色或黄褐色长条形,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出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引起整个叶片枯黄。

2、发生规律

(1)侵染特点: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果、病芽、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天气转暖后产生的大量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危害,从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团可以发生多次侵染。

(2)发生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雨水早且多,湿度大的年份或地区,发病会早且重。平地或地下水位高的河滩地。植株密度过大,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等均易感染此病。举肢蛾发生较多的核桃园,易引发此病。

3、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枯枝、落叶、残桩、死树等,集中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源。

(2)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后喷1:1:2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以后每隔半月或20天左右喷一次,效果也很好。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保持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重视修剪,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控制病害。

(4)栽培优质、抗病的新品种。

四、核桃腐烂病

核桃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黑水病,在我国核桃产区均有发生。2010年4月上中旬持续低温、降雪,陕西渭南北核桃普遍受冻,导致腐烂病大面积发生。据宜君县核桃办5月上旬调查,核桃树腐烂病核溃疡病感病株率平均25%,部分园地达90%,约10%的感病树全株枯死。

1、危害症状

核桃树腐烂病主要危害枝干树皮,因树龄和感病部位不同,病害症状也不同。大树主干感病后,病斑初期隐藏在皮层内(即在韧皮部腐烂),俗称“湿囊皮”。有时许多病斑呈小岛状互相串联,周围聚集大量白色菌丝体,从皮层内溢出黑色液。发病后期病斑扩展到长达20~30厘米,树皮纵裂,沿树皮裂缝流出(故称黑水病),干后发亮,好似刷了一层黑漆。

幼树主干和侧枝受害后,病斑初期近梭形,呈暗灰色、水浸状,微肿起,用手指按压病部,流出带泡沫的液体,有酒糟味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空气湿度大时,从小黑点内涌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病斑沿树干纵横方向发展,后期病斑皮层纵向开裂,流出大量黑水。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常会导致幼树侧枝或全株枯死。营养枝或2~3年生侧枝感病后,枝条逐渐失绿,皮层与木质剥离失水,皮下密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呈枯枝状。修剪伤口感染发病后,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并向下蔓延引起枝条枯死。

核桃树腐烂病在同一株树上的发病部位,以枝干的阳面、树干分杈处、剪(锯)口和其他伤口处较多,在同一果园中,挂果树比不挂果树发病多,弱树比旺树发病多,早实品种比晚实品种发病严重。

2、发病规律

核桃树腐烂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埋于木栓层下,多腔,形状不规则,黑褐色,有长颈。分生孢子为单孢,无色,香蕉形。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树上越冬。翌年早春树液流动时,病菌孢子借雨水、风力、昆虫等传播,从各类伤口侵入,逐渐扩展蔓延危害。4~9月份成熟的分生孢子器,每当空气湿度大时,陆续泌出分生孢子角,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危害,直至越冬前停止侵染。春、秋两季为一年的发病高峰期,特别是4月中甸至5月下句危害最重。核桃树腐烂病是典型的潜伏侵染病菌,一般在管理粗放、土壤瘠薄、排水不良、肥水不足或遭受冻害时,均可造成树势衰弱,导致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1)农艺措施通过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科学修剪,保护伤口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物理措施在病疤上涂抹大蒜液(将大蒜捣成蒜泥,按1:1的比例加入10%的食盐水配制成蒜液)或盐水液(用食盐1千克、水40千克配成1:40的淡盐水,烧开并晾凉)、碱水液(食用碱和水按1:5的比例配制),周围应超出病疤3~5厘米,外敷新鲜泥土(湿润程度为手捏成团,能黏附在树皮上),再裹塑料薄膜。

(3)化学措施发病盛期要先刮治病斑,刮治范围可控制在比变色组织大出1厘米,略刮去一点好皮即可。突击刮治,并坚持常年治疗。树皮没有烂透的部位,只需要将表层病皮削除,病变达到木质部的要刮到木质部。刮后用2%农抗120水剂30倍液或4~6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2次,消毒杀菌,也可直接在病斑上用大蒜擦后,再敷3~4厘米厚的稀泥,用塑料纸裹紧。刮下的病皮集中烧毁。

(4)预防措施树木落叶后,对主干、主枝刷涂白剂(配方为水:生石灰:食盐:硫黄粉:动物油=100:30:2:1:1),以降低树皮温差,减少冻害和日灼。开春发芽前,6~7月和9月份,在主干和主枝的中部和下部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

五、核桃枝枯病

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江苏等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核桃枝干,造成枝干枯死,树冠逐年缩小,严重影响树势产量。此病还危害野核桃、核桃楸和枫杨。

1、病害特征

1-2年生的枝梢或侧枝受害后,先从顶端开始,逐渐蔓延至主干。受害枝上的叶变黄脱落。发病初期,枝条病部失绿呈灰绿色,后变红褐色或灰色,大枝病部稍下陷。当病斑绕枝一周时,出现枯枝或整株死亡,并在枯枝上产生密集、群生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大量分生孢子和黏液从盘中央涌出,在盘口形成黑色瘤状突起。

2、发病规律

真菌病害,真菌在病枝上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源。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皮层,逐渐蔓延。5~6月开始发病,初期病斑不明显,随着病斑不断扩大,皮层枯死开裂,病部表面分生孢子盘不断散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7~8月为发病盛期核桃枝枯病为弱寄生菌,腐生性强,发病轻重与舒适强弱有密切关系。老龄树、生长衰弱的树或枝条,或者遭受冻害或春旱的核桃树,以及空气湿度大或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一般立地条件好、栽培管理水平高、生长旺盛的树很少发病。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的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清理果园,树干涂白:病菌在枯枝上越冬,应于冬季扫除园内枯枝、落叶、病果,并带出园外烧毁。用生石灰12.5千克、硫黄粉0.5千克、食盐1.5千克、植物油0.25千克、水50千克配制成涂白剂,于冬季进行树干涂白。

(2)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加强土、肥、水和树体管理,增强树势,提高其抗病力。一是深翻土壤,当核桃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土壤深翻,熟化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收功能,深翻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二是施足肥料,结合深翻每株成年大树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200千克,6~7月份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料。三是及时灌水,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夏秋管理,及时修剪,培壮树势: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带出园外烧毁,以减少病菌,再用40%福美砷50~100倍药液或5~10波美度石硫合剂涂刷伤口消毒。同时,搞好夏剪疏除密蔽枝、病虫枝、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发病率。

(4)加强化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在6~8月份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0~500倍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同时,要及时防治云斑天牛、核桃小吉丁虫等蛙干害虫,防止病菌由蛀孔侵入。

六、核桃苗木菌核性根腐病

核桃苗木菌核性根腐病又叫白绢病,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大理地区)时有发生。多危害一年生幼苗,使其主根及侧根皮层腐烂,地上部枯死,甚至全树死亡。

1、病害特征

通常发生在苗木的根颈部或颈基部。在高温、潮湿条件下苗木颈基部和周围土壤及落叶表面先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体,菌丝可逐渐向下延伸至根部。随后在菌丝体上产生白色或褐色油菜籽状的粒状物,即病原菌的小菌核。苗木根颈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严重的皮层腐烂。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营养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条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颈一周后导致全株枯死。有些树种叶片也能感病,在病叶上出现轮纹状褐色病斑,病斑上长出小菌核,叶片逐渐凋萎脱落。

2、发病规律

真菌病害,白绢病菌为根部习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被害苗木及被害杂草上越冬,翌年土壤温、湿度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病菌在土壤中可随地表水流传播依靠生长在土中蔓延,侵染苗木根部和颈部。病菌以菌丝在土壤中蔓延传播。病菌喜高温,病害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份气温上升至30℃左右时为发病盛期,9月末停止发病,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气温30~38℃经3天菌核即可萌发,再经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在酸性至中性、排水不良、肥力不足的黏重土壤中容易发病,土壤有机质丰富、含氮量高及偏碱性土壤中则发病少;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增加对寄主侵染的机会;连坐地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多,苗木也易感病圃地管理措施不当,整地质量差,播种过密,排水不畅,杂草多,品种品性差,耕作粗放,均能引起或加重核桃根腐病的发生。根颈部受日灼伤的苗木也易感病。

3、防治办法

(1)选好圃地,避免病圃连作:选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为圃地,在多雨区采用高苗床育

(2)晾土或客沙换土:换土可每年一次,一般1~2次见效。

(3)种子消毒及土壤处理:播前用50%多菌灵粉剂0.3%拌种,对酸性土适当加入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酸度,可减少发病。此外,用1%硫酸铜或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病树根部,再用消石灰撒入苗颈基部及根部土壤,或用代森铵水剂100倍液浇灌土壤,对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七、核桃褐斑病

主要发生在陕西、河北、吉林、四川、河南、山东等地。危害叶、嫩梢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枯梢,影响树势和产量。

1、病害症状

受害叶上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斑块,直径0.3~0.7厘米,中间灰褐色,边缘不明显且黄绿至紫色,病斑上有黑褐色小点,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严重时病斑连接,致使早期落叶。嫩梢上病斑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边缘褐色,中间有纵裂纹,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严重时梢枯。果实病斑比叶片病斑小,凹陷,扩展后果实变黑腐烂。

2、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叶或病枝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叶、枝或幼果。5月中旬到6月初开始发病,7-8月份为发病盛期。多雨年份或雨后高温、高湿发病迅速,造成苗木大量枯梢。

3、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清除病叶、病梢,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6月上中旬或7月上旬各喷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效果良好。

八、核桃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幼芽和新梢,引起早起落叶和死亡。在干旱季节和年份发病率高。

1、病害症状

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正、反面形成薄片状白粉层,秋季在白粉层中生出褐色至黑色小颗粒。发病初期叶片上呈黄白色斑块,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提早脱落,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幼苗受害后,植株矮小,顶端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2、发病规律

病菌在脱落的病叶上越冬,7~8月份发病,从气孔多次侵染。温暖而干旱,氮肥多,钾肥少,枝条生长不充实时易发病,幼树比大树易受害。

3、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与灌水,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

(2)消除病源,及时消灭病叶,以减少初次侵染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雾,尤以25%粉锈宁500~800倍液防治效果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桃在快成熟的时候容易变黑是怎么回事?
核桃常见病虫害
桃树腐烂病
桃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花椒【第一季】当下时节病虫害防治技术
旱半夏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