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芍药栽培技术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又名白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栽培3-4年方能采挖使用。以根入药,主含芍药试、羟基芍药戒、芍药内脂戒等成分。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柔肝、敛阴、镇痉、止痛的功效。用于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眩晕、胸肋疼痛、手足痉挛疼痛、泄泻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及冠心病等病症。

1,繁殖方法

芍药可用种子、分根、芍头三种繁殖方法。生产上一般用分根和芍头繁殖。

(1)芍头繁殖

芍药收获时,将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成药材。选取形状粗大、不空芯、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芍头,顺其自然生长情况,用刀切开,使每块有粗壮芽孢2-3个,作种苗用。芽头最好随收,随切,随种植。如不能马上栽种,可将切去根以后的整个芽头,暂不切成单株芽头,选室外阴凉干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树荫或室内屋角堆放贮藏,厚度以10cm左右,其上加盖7-10cm的湿润细沙土,上盖玉米秆即可。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和洒水,保持湿润。待裁种时取出,再行分切成单株。收获每亩芍药所得芽头可种植2-4.05亩。

(2)分根繁殖

本法是将切去芽头以后余下的无芽老芽头,经过培育成苗后,再行作种移栽。收获芍药时,将较粗芍根从芍根着生处切下,切下芽头的部分,剩下部分按其芽和根自然分布,将芍头劈成2-4株,每株留壮芽1-2个及根1-2个,根长留18-22cm,阴干1-3天栽种,不易折断,容易成活。

(3)种子繁殖

生产于8月上、中旬采下健壮植株所结种子,随即播种,或用细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种子用赤霉素1000ppm浸泡48小时,可提高发芽率。每亩用种量3.5~4kg,育苗2-3年后,可进行定栽移植。

2.选地、整地

通常选择地势高燥、或倾斜的阳坡地,以土质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加沙黄土及冲积壤土为好。整地前先施足底肥,在9月选晴天深翻30cm以上,整细耙平。透水性好,排水方便的地,采用平畦,土质较黏,排水较差,则采用高畦,水面宽约110-120cm,高17~20cm,畦沟宽30~4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3,播种移栽

种植芍药根据繁殖方法的不同,播种时间略有差异。种子播种于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时采集健壮植株上的种子,随采随播。条播,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0-25cm,深5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施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再盖细土3cm,最后覆草。第二年3月出苗。每亩播种量3.5-4kg。育苗2-3年后,进行定栽移植。种子繁殖生长期长,除种苗缺少时采用外,一般无须采用。用芍头种,在畦上按株距60cm x40cm,穴径20cm,穴深13cm开浅平穴,先在穴底施以腐熟的厩肥和一层薄土,再每穴芍头2个,相距4cm,芽头向上,以芽头在地表下3-5cm为宜,栽后施人畜粪水后覆土8-10cm,作为馒头状或垄状。将芍头直接种到本田,可缩短种植年限,有利于土地周转,但收获芍根较细,品质较差。可采用芍头先育苗2年,然后起土再分根种植,这样生长年限长,不利土地周转,但根粗大,品质较佳。分根下种,用锄头或二齿耙开穴,穴开成350-450的斜面,深约20cm,每穴种2条根,栽于斜面上,芽与畦面平,将两根栽成外“八”字形,根要栽直,用少量土固定芍根,施入底肥,覆土成馒头状或垄状。其上盖栏肥,适当培土。翌年春季发芽,较芽头出芽晚,育苗2年后移栽移栽时间一般宜在10月,但以早栽种为好,不论平畦或高畦,均按行距50-60cm、株距40cm、每亩2.5-3万株密度栽种。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出苗至封垄前应多次除草,芍药栽后1-2年,植株长势不旺,且行株距较大,容易滋生杂草。最好能在畦面铺放1层未完全腐烂的落叶杂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并增加土壤肥力。栽种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以幼苗尚弱,不宜深锄。第三年除草宜在苗枯后进行。第四年春季苗出齐后及夏季杂草多时各中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宜浅锄,以表土疏松、杂草除净、不伤根为准。每年冬季割去地上茎叶,全面中耕和整理畦沟,并培土越冬。栽后第2-4年春季,将根部周围的土扒开,使根露出一部分,晾5-7天,称“亮根',使根部分须根萎蔫,养分集中于主根。

(2)追肥

芍药栽种当年一般不施追肥,栽后第二、三年,每年应追肥3次。第一次在3-4月,中耕除草后,每亩施淡人畜粪水1200kg;第二次在6-7月,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kg和油籽饼20-25kg;第三次在10-11月,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kg及过磷酸钙20~25kg。第四年春季,每亩2000kg、过磷酸钙25kg。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放。每年5-6月,除正常的施肥外,还要用5%过磷酸钙溶液作根外追肥。注意,在用粪水时,切忌用牛粪。据产区经验,施用牛类后,植株根部易生黑斑和根部害虫,影响产量和质量。

(3)摘除花蕾

每年春季出现花蕾时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根的生长发育。摘后可喷1:1:150波尔多液,以减少病菌感染。第四年按种植发展计划留下适当种株留种。

(4)间套作 芍药栽种1-2年内,植株矮小,可适当套种其他作物,如冬季间作洋葱、等,夏秋季间作玉米、豆类等。

(5)排水灌溉 芍药一般不需灌溉,入夏时在株旁培土或行间盖草即可。但严重干旱时要一次灌透。雨季及时排水,根部积水6-10小时,可引起全株死亡。

5,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灰霉病又名花腐病。危害茎、叶、花部。阴雨连绵、湿度较大时易发病。叶上病斑近圆形,紫褐色或褐色,具不明显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状物,产生黑色颗粒,为病原菌的子实体。茎上病斑梭形,紫褐色,往往软腐使植株折倒。影响生长和产量。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株残枝枯叶,集中烧毁;执行轮作;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加0.2%洗衣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②叶斑病危害叶片。夏秋季发生。叶正面为灰褐色近圆形病斑,有轮纹,上有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发病前即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数次。

③锈病又名刺绣病。5月初开始发生,6-7月份较重,病叶背面有黄色至黄褐色的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叶面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灰褐色斑,叶背在夏孢子堆里长出暗褐色的刺毛状物,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芍药锈病的性孢子器和锈子腔阶段,常发生在松柏类植物上。防治方法:种植地远离松柏类植物;冬季清除残留病株,集中烧毁或沤肥;发病初期喷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

(2)虫害

①娇增5-9月份危害严重。幼虫咬食芍药根部,只是芍根表面形成许多斑点,影响产量和质量,并使加工刨皮时费工。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石蒜浸泡液灌穴;以灯诱杀成虫。②蚂蚁危害芍药根部,咬死皮层,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500-800倍液进行根际灌穴。

6.采收加工

1,采收方法 芍药栽后3-4年收获,收获季节为7-8月。选择晴天,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切下芍根。

2,加工方法 将芍根修去凹面,剪去侧根,切去头尾,分为大、中、小三级,分别放入沸水中煮5-20分钟(细小芍根煮5-10分钟,中等的煮10-15分钟,大的煮15-20分钟),上下翻动。待芍根表皮发白,有香气时,用竹签可轻易插进时为已煮透。然后,迅速捞起放入冷水内浸泡,同时用竹刀刮去褐色表皮。最后,将芍根切齐,按粗细分别出晒。细小芍根不需刮皮的,可直接煮后晒干。以多晒干少暴晒为原则。一般早上出晒,中午太阳过大时,应将芍药根堆至晒席一端,以另一端折盖,晾干,下午3时后再出晒,这样芍根才不会裂口,干后表皮才不会皱缩。晚上堆放于室内一角用麻袋覆盖,使其“发汗”,让芍根内部水分外渗,次日早上再出晒,反复进行几天直至里外干透为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芍药庄园】芍药怎样繁殖
芍药、牡丹的种植季节马上要到了,快速了解最佳繁殖方法
牡丹繁殖方式
丹参栽培技术
玄参高产栽培技术
芍药种植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