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艺课的“质”&“量”
 

01

陶艺课的

大卫·贝尔斯和泰德·奥兰德在2001年合著了一本成功励志方面的书,名为《开启创作自信之旅:走在创作路上难免害怕,只有不放弃的人才能不断成长》(Art & Fear)。书中,他俩就这个问题分享了一段趣闻:


在陶艺课新班开课的第一天,老师把班级分为两个小组,坐在教室左边的同学为第一小组,右边的为第二小组。紧接着,老师宣布评分标准。第一小组,以“量”为评分依据,即制作的陶艺作品数量越多,分数越高;第二小组以“质”为评分依据,即作品质量越好,分数越高。


整个评分过程很简单:在最后一刻烫伤,老师会带一个磅秤来称第一个小组的陶罐子,55磅获得A,40磅获得B,然后以此类推。第二小组的同学只需要制作一个陶罐子。只要做的完美就可以获得A。


最后的结果无不让人惊奇:质量最好的陶罐子全都出自以“量”为评分标准的第一小组。这似乎让人明白一个道理:第一小组制作量大,他们得以在无数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而精心雕琢出一个个精美的陶艺作品。第二组重视“质量”,力求完美。他们傻坐着,满脑子想着“如何完美”,到头来除了制造出一套浮夸的理论和一堆没用的陶土,实在看不出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实质性的努力。


02

我的青涩的青春

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曾陷入追求完美的陷阱之中。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就读本科期间,我选了一门书法选修课。我到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当初教授书法课的老师长的非常消瘦,瘦骨嶙峋那种。而我在这个选修课上唯一还记得的事情,就是当初我握着毛笔,写的非常仔细认真,同时也是非常非常缓慢,就跟上面故事当中的第二组的同学一样。每一笔我都追求完美,而不是大量的练习。结果你也能猜到啦,我从书法选修课上几乎没有任何收获,毛笔书法到最后也没有任何进步。哈哈,唯一留给我的美好的记忆就是我还清晰的记得在大学书法课上,当初那个所谓追求完美的中二青年在课堂上的滑稽的表现。


03

20小时学会任何技能

美国作家乔希·考夫曼在《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The First 20 Hours: How to Learn Anything… Fast!)一书中,把数量与速度作为快速习得技能的第10个方法。原文写到:

“刚开始习得新技能时,人们往往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但力求完美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因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别去设想有完美的表现,保持良好的状态的同时,保证训练量和训练速度才是最应该考虑的。”


上面那个陶艺课的故事,也是这本书里分享的。这本书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而乔希·考夫曼的这本《关键20小时》则试图向人们展示如何快速习得一个技能,而不是试图解释天才的终极秘密。作为普通人,我的觉得这两本书结合着阅读学习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破除了部分人所信奉的天才基因论,通过对世界级选手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成为天才的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和关键性。那么《关键20小时》则破除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带来的天才效应,让人们了解到,要学会而非学精技能,只要掌握了好的练习方法,你可以只需要花最少20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做到。


所以,如果你打算学习一项技能,而并不想成为这个领域里面的世界级选手,那么,不妨看看这本书。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术教研记录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9-10)
『宿州学院』2020级书法学1班陶艺书法结课作品展
大爱这座城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评分细则
燎原镇小学音体美技能教学考核方案(试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