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风老师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四)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律诗的拗救,从上节的内容,我们看出:

律诗,在出句上,要求的并不是十分严格
在出局上

可以小拗第三字

甚至也可以大拗第四字
只要能在后边,予以拗救
就算合理的了
那么,就出句而言

就等于,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都没了

从上一节的内容,我们看到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
那就是,也不是一点规矩都不讲了

如,我们上节课说过的
无论怎么拗
除出句的第二字
是不能拗的
因为拗了第二字

这一句,和上下句的关系
就失去了粘对
我们知道,每句的第二字,是代表着这句的  起式

因此,这个字是不允许拗的
这是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我们学过
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

如果按尾部来区分
无论五言,七言
这四种基本格式,分别为
一,平平脚,仄仄仄平平

二,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
三,仄仄脚,平平平仄仄
四,仄平脚 ,平平仄仄平

在仄仄脚的句式中
还有两种变格形式
也就是,才出句 仄仄脚中,有两种常见的变格格式
第一种

在 仄仄脚  平平平仄仄 的句式中
古人常把 第三字,第四字,换位使用
写成  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
属于律诗的一种常用的变格格式
比如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正格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都是采用的这种变格
大家注意,
这种格式,是律诗的一种变格
不属于拗句
因此,也谈不上拗救的问题

我们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句,是正常  平平脚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一旦采用了这种变格形式
前边第一字

就再也不是可平可仄了
我们知道,在 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式中
可以写成  仄平平仄仄
把第一个字换成仄声,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采用了这种 第三,四字换位的变格
那么,前边第一字,就再也不是可平可仄了
只能是 平平
不允许写成 仄平,后边在换位 
这是五言

同样,延伸到七言句中
这种变格就是 第五六字 换位

如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平仄平平仄平仄  
正格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五六字,换位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仄仄平平仄平仄
也是出句,五六字换位
那么就和五言一样

采用了这种第五六字换位的变格后

前边第三字,也就再也不能换声了
第三四字,必须是 平平
在五言中,就是第一二字

第一,这种变格,必须是在 仄仄脚的句式中

第二,一旦采用这种变格
也就是,五言第三。四字,七言的第五、六字相互换位

那么,五言的前边,七言的第三四字
只能是 平平
这点,大家记住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平平仄平仄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如坠楼人
    平平仄平仄
这种变格,古人经常采用

而且,应用的相当普遍
甚至我们在毛主席的律诗中
也能看到这种变格形式
如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仄仄平平仄平仄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平平仄平仄
都是采用的这种变格形式

那么,这种变格的合理性
也说明了一点
在律诗的出句上
甚至宽到了
连平仄交替都不严谨了

平平 仄平 仄
从仄仄脚的特殊句式中,我们的确可以这样认为

还有一种变格


也是在 仄仄脚的出句中
甚至直接把第三字改成仄
如,把 平平平仄仄  
直接写成 平平仄仄仄

这也是仄仄脚中的一种变格格式
比如

单于莫进寨,都护欲临边 
出句,平平仄仄仄

这种变格,在古人的作品中
也常常被采用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平平仄仄仄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平平仄仄仄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家看
都是采用的这种变格

潮平两岸阔,方正一帆悬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出句,全部 三仄尾

和前一种变格格式一样
一旦采用了这种变格


第一字,就再也不可以换声了
前边,也只能是 平平
但是,和前一种变格不同的是,这种变格

往往都在都是在 对句的第一字上
补了一个平

从上边我们举过的例子中
我们就能看到
对句,所有的句子

都是由 仄仄仄平平,写成了 平仄仄平平
如,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潮平两岸阔,方正一帆悬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延伸到七言中

就是,把第五字直接换成仄声
写成 仄仄平平仄仄仄

如  怅望千秋一洒酒 
        平平仄仄仄
秦女峰头雪未尽
    平平仄仄仄

秋水才深三五尺 
    平平仄仄仄
按五言的规律
就是
在七言的第三字上,只能保持用平

从出句,仄仄脚的这两种变格
我们可以看到
律诗,对于出句的要求
是相当宽松的

什么二四六分明
什么 三连声
仿佛在出句中,全没了
应该说,事实上,是这样的

因此,在港台的教科书中
就只有三平尾的禁忌
并没有三连仄的忌讳和提法

那么
我们可以看出
律诗的所有要求,和规矩
对出句,都很宽松
但是,韵句中

却是非常的严格
不允许随意的换声
比如
在 仄平脚  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式中

拗救后 ,
可以写成  仄平平仄平 
我们知道,这样拗救后的句子,就算是合理的了
为什么合理呢?

因为,这种句式,就是 仄平脚变格中的一种
因此,才被视为允许的
并不是随意可以改动韵句

那么,仄平脚中的另一种变格

就是 可以把 平平仄仄平
写成 平平平仄平 
大家看
这种变格格式
其实,就是出句拗了,对句救后的句式

如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或者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这种拗救后的句子
在韵句中,也是以一种变格的格式
才可以的。
简单的说,就是

在韵句中,并不是让你随意的去写

让,是因为有了变格的身份。
以上,是律诗的变格
同上节课一样
掌握了这些
便于我们在读古人的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格律十讲 第五讲 七言律诗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
近体诗平仄与拗救
学诗笔记之: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
古诗词分题概要
古诗的写作要点
诗词知识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