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身

近日读哲学简史及几本心理学著作,始知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把修身作为人生的必修课。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人生有四个境界: 

自然境界:人做的任何事,像儿童,像原始人,只知道这件事对自己的感受,感受不到这件事对别人的意义。无私无欲,纯然而行。 

功利境界:人有私欲,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自己,但他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但他不会不讲道德,因为讲道德也是为了自己,必须用法律来约束。为功利所指引和牵绊。 

道德境界:懂得世界上并不只有自己,还存在着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做任何事情,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行事为人,是为义,而不是为利,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合乎道德,具有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有这样一种认知,知道在这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宇宙。人类不仅是社会一员,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是公民,同时也是天民。

我以为这四种境界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在一生的成长中可全部经历这四个层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四境可以是修身的阶段标尺。

民国时期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个境界的集句论述,则用诗的语言阐明了修身的途径,因精彩绝伦被成为格言而传诵。

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生主要须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其中最难处的是人与内心的关系。人常叹识世难、识人难,却不知道认识自己难上加难。。先哲们留下许多识人处世的名言,而能准确正视自身者也没有几人。

《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引导。

人要与时俱进,需把学习当作终生的习惯和修养。无论是满足生存,还是提升境界,修身是一生的功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要有三种境界
功利是人生的低级境界
【哲学课堂】听冯友兰说人生四境界
人生四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道德形成于习惯
人生的四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