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节化石之古人类化石
石斧

石锄

有文字刻痕的甲骨

磨制剐削器


     我们是一家人,都是化石爱好者,见大量化石被风化、打成砂、铺成路,十分心痛。为了挽救这些化石,将近二十年来几乎每个星期天、节假日都上山寻找,共找到50000多块,有人类、恐龙、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等化石,约1000多个物种。其中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所认证,有两处古人类遗址,一处是七星关区何官镇扒耳崖,一处是双山新区响水乡韦家坡穿洞。在扒耳崖发现的古人类遗迹有骨骼化石、石器、甲骨文。现将扒耳崖古人类化石介绍中如下。

     一、古人类骨骼化石

     十年前,我们路过扒耳崖,发现那儿有个采石场,在采石场发现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巨猿(巨型猿人)化石上臼齿1颗、下臼齿1颗、犬齿1颗、下门齿2颗。

     我们立即向省地文管部门和中科院作了汇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许春华、同号文、黄慰文博士,和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新金研究员、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研究员、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院张璞博士、广西自然博物馆馆长王危页博士多次到我家和扒耳崖考察。并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论文中说,“巨猿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属于人猿超科。”“巨猿与早期人类活动有密切相关性。”“贵州毕节巨猿化石的首次发现,在地史分布上有重要意义。”“毕节的巨猿化石属更新世早期。”“毕节巨猿化石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现点海拨比其他地方高,二是比其他地方年代早。毕节巨猿化石填补了巨猿在高海拨地区生存的空白。”“加强巨猿化石点的调查研究及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更新世早期是地质年代,时间在180万年前。也就是说巨猿在180万年前曾经生活在毕节。

     巨猿是人科的一个分支,又称巨型猿人,在贵州首次发现,因为没找到证据,科学界对它是猿还是人尚有争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主编的《人类进化足迹》一书中说,巨猿“大约从古到今200百万年前开始与人类共同生活存在于中国南部长达100多万年,它们是在中国生存过的与人类血缘很近的动物”。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西里尔·沃克和戴维·沃德所著《化石》一书中介绍:“巨型猿人,这是一种巨大的,类似猩猩生活于地面的猿人,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人。它的重量估计超过273千克。这种灵长目长有强壮的犬齿和巨大的臼齿,并有厚厚的珐琅层、高高的齿冠和矮牙尖。此属在中国至少生存于50万年前。”

     巨型猿人(巨猿)化石是研究人类发展的重要工具,我国只有4个省(市)、7个地方发现,扒耳崖占了一处。

     二、甲骨文

     甲骨文是在扒耳崖一个小洞中发现的。扒耳崖洞多,这个洞与我们有缘。自从在扒耳崖发现巨猿化石后,我们怕别的化石被采石场打成砂,在2003至2007年的六年中,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去寻找,久而久之和打砂工人成了熟人。我们经常到该洞休息、吃干粮、避风雨,打砂工人将该洞戏称为“赵家公馆”。

     扒耳崖发现巨猿化石后,引起专家重视,中科院及省地市专家对该地进行了发掘,并在该洞挖了几个探坑。一年后我们经过该洞,见探坑及周围有许多浮土,浮土里有不少骨片。这些骨片不是化石,非常一般,又小又脏,有的又朽又烂,残破不全,没人要。好奇使我们将骨片拾回家,清洗干净,见上面似乎有刻划痕迹,为了看清,买来放大镜,逐一观察,发现了甲骨文。骨片约3000多块,刻痕明显,呈“v”形,这是人工刻制的重要特症。若是虫蚀,蚀痕成“u”形。载体有犀、鹿、牛、羊、獐、麂、鸟、鼠以及其他啮齿类动物的骨头及零星牙齿。

     为了慎重,我们把甲骨文拿给地区检察院的痕迹专家鉴定,专家认为是人为刻划而成。又照成相片,把相片发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他们也认为是人为刻划而成。

     值得高兴的是,毕节不乏有识之士,原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吴学香同志听说我们找到化石和甲骨文后,专程到我们家考察,并想方设法帮助出版了一本书——《毕节化石》。毕节日报社副总编辑刘靖林,于2013年10月9日邀请我市著名彝文翻译家、贵州省管专家王继超同志到我们家考察甲骨文。经过一个多小时辨认,王继超用彝文对甲骨文上的一些字作出翻译,译出“头人”、“牲畜”、“绵羊”、“允许”、“婚姻”、“发展”、“好”、“储藏”、“收购”、“蜷缩”、“逃跑”、“土”、“母”等字,并译出“允许订婚”、“收购储藏牲畜发展绵羊”、“头人才能拥有的收入”等三句话。这说明我们发现的甲骨文可能与彝文有关,或许现在的彝文是由这些甲骨文演化而成。

     三、石器

     石器中有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

     一般来说,旧石器时代指11000年前,器形较大,打制而成;中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最晚的至青铜器时代,石铜并用,时间上和新石器时代有兼容性。制做方法虽是打制而成,但形体较小,是可以装在柄上的非常小的石器。新石器时代指11000年后至4000年,制做方法是磨制而成。

     这些石器除十数块旧石器是在离扒耳崖3公里的地方发现的外(如:石斧),其余的都是在扒耳崖发现的。

     中石器,发现在 “赵家公馆”,与甲骨文伴生,约200多块。其中的石锄,与其他石器伴生,长8厘米,宽4.8厘米,和现在的锄头几乎一样。锄刃向前有一定弯曲度,似乎磨过,也可能在使用中与泥土摩擦而成,石皮老重,也说明年代久远。“赵家公馆”没有发现新石器。其中的磨制剐削器,属新石器,硅质,是在“赵家公馆”外50公尺处的的堆积物中发现的,制作十分精美。

     石器原料多为燧石和灰质硅岩。燧石、灰质硅岩硬度为7,比玻璃还硬。我们找了一块新鲜骨头,分别用中石器和小刀在上面刻划,中石器的刻痕较浅,沟槽圆滑,与甲骨文上的刻痕相同。小刀的刻痕窄而且深,边缘有卷口,明显不同于我们发现的甲骨文的刻痕,且在“赵家公馆”没有发现金属物品,我们发现的甲骨文应是石器刻成。

     四、结论

     我们不是考古专家,不能对科学上的东西下定论。但以下几方面是可以确定的:一是毕节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的巨猿化石;二是毕节发现了甲骨文;三是这些甲骨文与彝文有关;四是这些甲骨文和中石器伴生;五是中石器时代在4000年——11000年。

     甲骨文具体形成年代需作碳14才能得出结论,鉴于我们的经济状况和各种条件,无法进行这一工作,待今后有机会鉴定。

     “赵家公馆”位于扒耳崖半腰,海拔高度1680公尺,地势较陡,人可攀援而上,但野兽不能,洞口西向,前方无物遮挡,隆冬阳光可以直射洞底,洞底受光时间约2小时,空气流通,地面干燥,占地约100平方米,周边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崖洞星罗棋布,溪水纵横,有千亩大田和数十座悬崖,易守难攻,是古人类群居的理想之地。我们觉得,古时候该地很可能成了重要的人居之地,并在此创造了丰厚文化。(来源:毕节晚报  作者:孙贵川  赵凤普  巩兰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人类文明
人类起源
人类来自非洲还是来自世界各地?
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理由和证据(二)
人类起源探索无止境 “北京人”的研究价值
人类源流——北京猿人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