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名中药师自用《伤寒论》几个经方的体会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中药师!我身边有许许多多学验俱丰的专家老师,其中有妙手回春的中医专家,有学识渊博的中药老师,我永远都在向他们学习,永远难以望其项背!

我虽然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但是也必须承认,我哪样也没有学好!我也自知浅薄!

写此文的目的,我只是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只是想说,经方太有魅力,中医太神奇,中医药文化太博大精深!我只是想散发自己的微光,让更多人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

我自己曾经考中医学,把该背的书背了个大概,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却真真儿的没有想过用经方看病的事儿!因为,身边那么多优秀的中医大夫呢!看病是他们的事儿啊!

虽然在工作中,看到同事的处方,还经常和同事分析:这就是小柴胡汤加减,桂枝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还记得某同事一直漏下(就是月经不停),从外面拿了处方我看,一下子还有点懵,和同事一起再学习原来是温经汤。

自己幸运的参加国家中药传承班的学习,由于学习任务的要求,开始重新踏实认真的学习《伤寒论》等四大经典。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半吊子”的自己居然用经方给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健康指导,还小有所得,不禁窃喜。

第一次给身边 的人用经方是同事董姐于去年冬天久咳不已,用了些许成药,但是仍旧咳嗽,少痰,苔腻,兼见胸闷,后背有巴掌大部分冷痛。我断定她是“小青龙汤”证,因为是第一次用经方,反复斟酌,确定无疑。老师们不是说“有是证,用是方”吗?三副药后果然不咳,但是胸闷,后背冷仍旧在。我束手无策,嘱其找本院医生看,她说不碍事。我便做罢。

后来又读书,看到刘渡舟先生用五苓散治疗类似病症,皆是水湿上犯,依《伤寒论》法,必须啜热饮,出汗。我又嘱咐她用五苓散,服药后必须喝热水至微微出汗。她用第一副药后没有喝水,也没有效果;再用第二幅药,我要求她必须喝热水。我再问她症状,她说效果有点,但是不明显。我就觉得自己给人家用药错了,不禁赧颜,也不再好意思询问。(后来再读《伤寒论》和听中医老师讲课,真心觉得服药后的将息法至关重要!)

及至有一天,随意聊天时她说我给她用的药好了,只后来又吃了一副药!她说,是真的很好!我真心的,只有高兴!后来我又陆陆续续读完“四小经典”,总算,囫囵吞枣的把四大经典、四小经典全部读完,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反复读了几遍。

后来给母亲用过半夏厚朴汤。她是咽炎,一直嗓子干疼,并没有“咽之不下,咯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但是用了很多诸如咽炎片、清喉利咽颗粒等,却久不见效。我想,试着用半夏厚朴汤吧,也许是痰气互结的梅核气呢!记得,母亲熬第一副药时我还忘了嘱咐放生姜,打电话过去说好像好点!哦,好像!第二副,第三副,果然,三副就好了!母亲说嗓子里有霍然开朗的感觉,也不干疼了!(*^__^*) 嘻嘻……

虽然,我以前也知道半夏厚朴汤治疗咽炎,但是这可是自己辩证治疗哦!心里不免很有些小得意!很羡慕那些中医同事,岂不是每天都有治愈病人的满足感哦!顺带说下,看某老师用细辛研末贴涌泉穴治疗梅核气也有效,也想给同事试试!呵呵!

后来又给一个护士妹妹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效果竟然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是一起出去学习,她是劳累过度,头晕心悸,失眠,手腕疼的拿不住笔。我们只是聊天,我断定她是虚劳,气血不荣,建议她用黄芪建中汤,考虑她失眠用了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她后来告诉我,只吃两幅药后手腕竟然不疼了,但是疲乏无力和心慌还是没有改变!我这个半吊子虽然没有给她治愈,但是仍旧很高兴,毕竟困扰她的手腕不疼了!哈哈!

偶然看到朋友圈中研究生院的老师说失眠,痛苦啊!我感念那个老师对我的好,又大胆给她咨询用药。老公还提醒我,不要瞎给人用药,你毕竟不是大夫!但是我很想老师能健康,我记得我一个人在异乡奔波无助时,老师给我的温暖!我确定,确定老师肯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会有效!呵呵!

最终想写此文是因为自己。自己其实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黄煌教授总结),素体禀赋虚弱,又兼做事追求完美,好胜心强,年龄愈长,身体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近些年一直断断续续看中医,吃中药,近两年又是添了些许毛病,逼得自己也潜心学习中医,学习养生保健之法。

近两天后背疼,先是按摩,收效甚微,于是针灸。只针灸一天就感觉不疼了,也得感谢俺的同事针灸科刘主任!自己想巩固下疗效,于是第二天上午仍旧去针灸。当时自己后背出了很多汗,针灸过程自己还自得其乐的听张火丁的“锁麟囊”。

【京剧】锁麟囊·春秋亭 1/2

 张火丁演唱专集

张火丁 

00:00/03:00

但是,针灸过程中就觉得右乳左下方处“突突”的跳,是那种有气自下而上的突突跳,只在那一个地方。没有理会!下午,自感那个部位突突跳的次数频繁了,还有点心慌,自想“莫不是奔豚证吧?

《伤寒论》曰: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属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又,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者,欲得按者,属桂枝甘草汤。于是,自用桂枝12克,炙甘草6克,加大枣10枚煮水,想到《伤寒论》中桂枝其实是今天的肉桂,后又加肉桂2克,自己煎煮1副,果然不再悸动不安。更加笃信中医之深奥!

想起一个中医同事曾经说:有人说我看病看的好,不是我看的好,而是中医好;有人说我看病看的不好,不是中医不好,而是我学的不好!

我相信每一个医生都有悬壶济世之心,想解除每一个病人的病痛。我只是自学初入中医门径,相信中医大夫既研究中医经典,又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会更好!清代柯韵伯云:“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我愿意更多的人学中医,信中医,爱中医!

我并不会看病,我只是读书的一点体会,和对身边朋友的健康指导。我相信,中医大夫对我所遇到的病症肯定会妙手回春。我写小文的目的,无它,只在于分享我的个人体会。

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拍砖指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的治病案例18
学中医: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首,大家会用桂枝汤吗?
作为伤寒第一方的桂枝汤,中医为什么却说对这两种人坚决不能用!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别乱用!中医如何凭脉论治?伤寒论为你揭秘
会用桂枝,才够中医
伤寒论第三条,与很多中医对麻黄汤和桂枝汤的运用有新的一些辨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