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夫子”陈从周:大人物“外号”背后的写作范本
 2019-06-06 00:18:38 

2018 年是『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的百年诞辰。他一生兴趣广泛,对文史、绘画、昆曲、园林等皆有研究,并将中华文化融入古建园林中,对中国园林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每一件作品、每一篇文章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回顾陈从周生平,品味其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风采与神韵。

/人物素材/

陈从周把诗词、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园林糅合在一起,开辟了古典建筑和园林研究的新境界。然而,他却谦虚地自号“梓人”,“梓人”其实就是古代的木工。他还有一个雅号是“老夫子”,因为他尊师重道,执教半生,培养了大批建筑、规划园林的人才。透过这两个称号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人。

◆以“梓人自居”:声名水上书

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陈从周任职的同济园,却总有一些人对他存有偏见,笑话他不是所谓“科班”出身。有人说他设计园林叠砌假山,拿不出像样的设计图,只到现场乱点鸳鸯,这样堆,那般放,讥讽他是“匠理”工程师(工匠)。他听后一点也不介意,索性自称是“梓人”,书斋也取名“梓室”,还请教育家叶圣陶为之题签。这是取自《周礼·考工记》的词语,“梓人”即木匠,“梓室”即匠人所居也。他以木工自名,也以木工自居,而且闲暇时,还真的亲自动手用藤根树枝,经斧劈锯刨一番,制成精巧的手杖馈赠师友。陈从周辞世后,2001年在浙江海盐南北湖风景区建成的陈从周纪念馆,顺合他的意愿,被命名“梓园”。

范本速写:

人生在世,名声如一个无形的鬼魅,有欲求而不得者,有不欲而无法摆脱者,倘若没有声名于水上书的超然,是很难独善其身的。陈从周就严格继承了士大夫追求避去烦嚣,寄情山水的理念。他超凡的豁达,淡泊名利的品质,更像一位哲匠,一边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另一边如木匠一样勤奋制作,既能享受平凡的酸甜苦辣,也能体味艺术的雅俗同趣。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人朴实而不张扬的个性,可以看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曲高和寡中独立坚守的文化品格。

◆磕响头的“老夫子”:师道永流传

陈从周“老夫子”的外号体现在尊师重道方面。他曾在花甲之年出差金华,于是去探望一位中学时代的图画老师。经多方探寻,得知老师已辞世,只见到了师母;问明了葬地,又去祭扫老师的墓。他见老师的墓在丛葬中,一点标识也没有,生怕再过几年认不出来,就以自己和另外三个同学(叶浅予、申石伽、童友虞)的名义,为老师建造一碑,并书写了碑文,以作纪念。这件事在当地的教育界也产生了震动。还有一次,他的大学老师王遽常先生九十寿诞,恰逢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暴雨雷鸣,而陈从周的住处与王老师的寓所又相去甚远,对于已到古稀之年的他来说,完全可以免去出行。可是陈从周还是冒雨准时赶到,为老师祝寿。在祝寿会上陈从周坚持要向王先生行跪拜之礼,急得老寿星连说:“不可,不可!”而他已双膝跪地,认认真真地叩了三个响头。与会者都为之动容。

范本速写:

陈从周认为:“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学问也是如此。具体表现在他对给予他学问的老师的尊重与肯定,对于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宣扬。中国从孔子以降,历2000多年,都依靠师承传播文化, 师承就是继承、发扬、传递。陈从周执礼甚恭,尊敬前辈,目的在于表敬意,意义在于传师道。他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要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现代的发挥。由此可见,陈从周“三个响头”看似保守的表象,实则充满了现代的艺术意识。

/人物范本/

陈从周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学者。凭着深厚的文史功底,他对中国园林之理解擘肌分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他敦厚温雅的气质和广博的学术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对园林的解读与塑造。而在行动上,他更是以纯粹的深情,甘愿做着时代里园林的守望者。

<佳作示范>

诗情画意入溪山,一腔深情共守望

陈卫新

“三分工,七分主人”,可以说园林主人或主事人的审美决定了这些园林的气质。

陈先生早年曾师从张大千学画,后受刘敦桢先生影响,进入古建园林领域。早期积淀的美术、诗文方面的学养,使他对于中国古建筑、古园林的认识有别于他人,更有一种“融会贯通,化而为一”的高度。

对于园林立意,陈从周一直强调诗文在其中的“指示”作用。他在谈及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时说:“造园与做诗文无异,从诗文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作文讲究“得体”,造园亦如此。1978年,他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了园林“明轩”,是十分得体的,也是有所突破的。用他自评的话说:“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在这个项目中,可见他表达的造园理念中“因借”的另一种活用,“隔”恰恰成为一种视觉反差下的铺垫。

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的理解,陈从周常以散文笔墨信手写来。他的《说园》五篇,字字鲜活,令人赞叹。首篇“园有静观、动观之分”,仅此一句,便让人敬服。这些立论,并不是凭空而来,是“实中求虚,自信尚有所据者”。情以兴游,文以兴游,本来中国园林就是“文人园”的,是以诗情画意作为主导思想的。

对于中国古建筑、古园林的保护与发展,陈从周先生是有文化担当的。特别是在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美学的坚守与传承。他抨击许多没有历史脉络,没有意境,无病呻吟的强做之作。他反对园林改称公园的做法,反对大而空。他是一个时代中园林的守望者。他的著作准确而鲜活地传递着中国传统美学。

我读过他的《记徐志摩》、《含泪中的微笑》等纪念徐志摩及陆小曼的文字,《徐志摩年谱》的价值更不用说,陈从周对于感情的重视,那种对待友人的情怀令人尊重。那天,康河的“柔波”够凉,濯不了足,只能掬水听野鸭争食。因半仰在船上,所以视线低近水面,水波中多是曲折的倒影。

后人得仰大师之风釆,当然庆幸之甚。但我们更希望的是,这些行为所能激发而来的觉悟。正如陈先生喜欢并常用的清人江弢叔的诗:“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著,满眼溪山独去时。”让我们在此“满眼溪山”之中寻求奥妙吧。(有删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文说园,为情造园
园林之父陈从周
陈从周
【】西泠名家(19)--陈从周
陈从周题苏州园林联集
裱画师眼中的陈从周,缀秀轩中的老夫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