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善后“不善”打消遗体捐献热情——中国青年网 触屏版

  三年前,四川宜宾筠连县镇舟镇云岭村村民杨家珊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生前,家庭贫困的杨家珊得到热心人士资助治病,感恩于此又无以为报,这位山区女子临终前决定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成都医学院接收了杨家珊的遗体用于教学,此后火化成骨灰。今年四月底,杨家珊父亲杨正贵与成都医学院取得联系,希望杨家珊入土为安让接收单位送回骨灰。但杨正贵得到的答复是“遗体捐献者的骨灰只能是亲属自行领取”。

  遗体的最高尊严是奉献——捐献后用于医学解剖,甘做“无语良师”,又称“大体老师”,这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情愿在我的身上划千刀万刀,也不愿在以后的病人身上划错一刀”,这就是伟大的献身精神。泰戈尔说,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无语良师”是医学生求知路上的启蒙之师,学生每次上解剖课前,都会向遗体鞠躬致敬。

  毫无疑问,杨家珊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教学,这种感恩回报与奉献精神值得人们尊敬。特别是在不少人难以认同遗体捐献的现实语境下,这种高尚的人格显然具有示范效应,从而激励更多人参与到这一公益事业中。但是,杨家珊的遭遇,诚如网友们热议的那样:捐赠的遗体包接不包送,使用完了烧成骨灰让亲属自己去领,是不是少了些人性关怀?保障不力、善后“不善”,又何尝不会稀释遗体捐献者的尊严、打消更多人参与遗体捐献事业的热情?的确如此,原本国内遗体捐献的大环境就不太好,对捐献者不做好善后工作,公众就会更有顾虑。

  遗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发展医学事业意义重大。可现实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死亡,也不是人人都有捐献遗体的勇气,目前愿意捐献的人和最终捐献的遗体的数量都太少,捐献的遗体数量与医学教学和研究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按照教学大纲,应该每4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而实际上,现在10名学生才有一具遗体可供解剖。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是遗体捐献的一大阻力;法律法规不健全,让捐献者及其家属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励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再就是保障不力、善后“不善”,导致捐献遭到冷遇。

  事实上,保障不力、善后“不善”,是最容易打消公众参与遗体捐献热情的。比如2013年,湖北枣阳小伙张琪患白血病,病危之际致电武汉市红十字会欲捐献遗体,却被告知不提供上门服务,想要捐献,自己上门来填表。此事被曝光后,引发强烈关注。此次宜宾女孩杨家珊患白血病去世捐献遗体用于教学,三年后魂归故“只能是亲属自行领取”,同样因此受到质疑。

  别让善后“不善”打消遗体捐献热情。这就督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明确诸如“是否负责送回家,由哪个机构负责”等方面的规定,让保障捐献者及其家属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价值获得感。完善好遗体捐献善后工作机制,才能以制度善意给遗体捐献者带来更多温暖。(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付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遗体管理,难留最后尊严
遗体捐献在南京:死则死矣,一把火烧了多可惜
94岁父亲惦念的4岁女儿 64年后终于团聚
老人病重时提醒医生:我是遗体捐献者
河南一大学生决定捐遗体 死后一月竟无单位接受
五岁女孩脑死亡父母强忍悲痛捐献女儿器官,墓园免费让小天使与花为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