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诺 | 你敢让孩子接受“不完美”的教育吗?



写在前面:

昨天一土学校和北京八十学校合作的北京枣营校区开放 2017-2018 学年报名申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到学校网站etuschool.org,报名通道在网站首页最下方。另外我们今年有可能(注意是仅仅是有可能哈!)在北京、深圳、广州和成都开设一土合作校或实验班,如果确认,也会第一时间在奴隶社会、一土教育公众号和大家沟通。如果这些城市的读者朋友希望在这些城市入学一土, 烦请填一个调查表(见文末)。

但不要着急,看完文章,觉得这是你想要的教育,且全家通力支持,再申请。

“最好的教育”

在一土网站上,我们说,一土的愿景,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中国,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一定程度上,是针对我们的教育一直有的一种崇洋媚外的情结,就是外国的就是好的。国际的当然有很多好的方面可以学习,我自己也是切实的受益者。但好的教育,从根本上,应该都是相通的,就是成就人的教育。不论在哪个国家和文化里,对好教育的定义里,这一点一定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教育又是有文化性的,对于十几亿中国人来讲,最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当然应该是根植中国的。

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精英们都在考虑把孩子从小就开始送国际学校,长大送到国外去的时候,那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但这句话并没有解释, 什么叫“好”? 

我现在渐渐意识到, 在中国的大语境里,“好教育”的定义,是很有些扭曲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把“好教育”,定义为“虚假的完美”教育。

为什么这么讲?

现在一个典型的“完美”学校的形象一般是这样的 :耗资数亿建成的,自带着贵族气息的,封闭的学校。一块圈起来的地,一张炫目的效果图,有钱的话,砸一个高的师生比,再加一个十几年一贯制的方案,让家长觉得,把孩子送进这片圈起来的地里,十几年后就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上一篇文章(一诺 | 我的老师苏旭勇)里提过:只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就会觉得这套逻辑漏洞百出。

大家回顾自己的成长或者成功历程,有多少今天的成就,是靠在封闭的学校里学的?如果不多,那为什么相信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会培养“成功”的孩子?高的师生比,那老师从哪里来?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哪里找这么多能力出众、内心充盈的老师?如果没有内心充盈的老师,何来内心充盈的孩子?答案也许是,有钱总能雇到好老师,但这后面的理念,是老师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工具。一个把老师当工具的地方,又怎么可能做好教育?

而我们的现实,相比这个虚假的完美教育的幻象, 就更像一个黑色幽默了。

孩子们,一方面早出晚归,练就一身“武艺”,但眼里无光,内心空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家长们,一方面无比爱孩子,一方面无比焦虑,并把这些焦虑不知不觉,几乎毫无损耗地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呢, 一方面好像有层出不穷的创新,但另一方面,一线教师最普遍的状态,是职业倦怠,疲惫,没有职业幸福感。

像刘长铭校长说过的,大家都在忙着炫耀车技,但没人在乎车开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上说, 一土绝对不是一个“好”学校,提供的也绝对不是“好”教育。

害人的路径

我也是家长,我当然也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对优秀的定义,表面上,大概也和很多家长差不多,那就是:文武双全。懂人文,懂科学,中英俱佳。艺术好,体育好,还有社会责任感。先不说这个目的其实是表面的,我原来文章也写过(一诺 | 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就算我们要达到这个表面的“目的”,那下一个问题来了:如何到达这个“目的地”。

大多数人的逻辑和路径,是以这个表面的“目标”来简单直接的指导每一天的行为,把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周排满,每天都做上面所有的,一样都不能落下。(当然这条路径后面的巨大推手,是专业化大规模的培训机构)

由于这个指导,出生就要双语了,三岁才学就没有了希望。

但真是这样么?

就以英语为例,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初中才开始学26个字母,但英语优秀的大有人在。最近圈粉无数的傅莹,1953年出生,到大学才学英语。英语水平怎样就更不必我啰嗦了。

而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上学英语最大的人口,已经是中国了(三亿人,超过了美国学龄后的人口),英语好,很快也不是什么竞争力了。

那为这个这么焦虑呢?就是我们这种害人的“路径” 理论,就是要学好一个东西,就要早开始,不停地学。但人不是机器,人的成长比这个复杂得多,也远非线性。

我最近看到毕加索的经历,他17岁的时候,由于健康原因,有8个月在乡下一个叫 Manuel Palleres的朋友家里,什么也没'干',但多年以后说 “Everything I know, I learned in Pallares's home town“ 。他大艺术家的成就,就不必说了。如果放在今天,我们的家长,有多少敢让孩子在这个年纪8个月“啥也不干”的?

我们的路径,根本不允许这种另类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节课,都要达到教学目标,达不到就教师焦虑,家长焦虑。

发呆是不允许的,是浪费时间,我们要把每一分钟塞满。一会看不到“结果”我们就焦虑,就要变着法地尽快看到“结果” 。

而这忽视儿童的发展规律,也忽视了学习者为中心,忽视了“学习”最重要的要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内驱力。  

我们都在忙忙碌碌地赶羊群,把孩子们培养成一模一样的庸才。

上面这一套路径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假设,就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他们最好的,所以我们成年人要尽心尽力,规划这个道路。

但其实就像可汗学院的可汗说的 'Young people are capable of far more than the society current recognizes.'  读现在这篇文章的成人,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哪一个觉得当时是自己啥也不懂,“天真烂漫”,得要靠成年人规划的?至少我完全不是,6岁的时候我就体会过焦虑,7岁就有自己喜欢的男生,小学整个过程,都知道那个老师好哪个是装的,中学就更是了,12岁我就理解什么是好的婚姻,成年人在我们面前演戏会一眼看穿,觉得无比可笑。

怎么等我们自己长大做了家长,就忘了这些,觉得孩子是“天真无邪”,需要被我们按照缜密的计划,灌满放在容器里呢? 

八十中田树林校长也说过,只注重升学,升学率反而上不去。因为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学知识、丰富自己,他还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同时学生来学校还有一种需要,就是他希望在学校交到朋友,需要快乐。其实学生的需要和我们成人理解的学生来学校的需要是有差异的,我们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来学知识、本领、技能的,然后为了未来适应社会发展,为他将来生活做准备。在孩子回答里,得分最高的需要是交朋友、寻求友谊和快乐,这就是青少年和成人的差异。

所以一土的教育,会等,会允许孩子“不听讲”,“发呆”,“跟不上”,允许孩子可能做他们真实可爱,经常让人哭笑不得的自己, 允许他们看起来“不灵光”。我们的定义,是符合孩子生长规律的,关注孩子内心的教育。

如果这样一条“路径” 让你感到焦虑,着急和不安,那最好还是不要来一土。 

内心充盈,有可能么?

一土的教育目标,是希望孩子成为内心充盈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但这是一个太大的目标,学校教育本身,是远远达不到的,如果家长也深度认同,并在家里家庭教育里,有一致的目标,这才有可能。如果不是,那大家都拧巴, 也还是不来这样的学校为好。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个性化的定义,不是每个孩子一套进度,而是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内生动力。这当然有方法,我在上一篇文章(一诺 | 我的老师苏旭勇)里讲过。

内生动力,是终身学习和人生幸福的根本。 我也说过,作为一个前学霸,从学习者的角度,其实学好一样东西,无非两个条件,一个是自己有强烈的动力,一个是有方法,无他。但我们太多所谓教育,却流于让人眼花缭乱的形式,没有关注这些根本的问题。

如何实现?靠教师。

一土工作的核心,是一套全面赋能教师的体系。

就像八十中田树林校长说过的,校长的工作就是为了教师成功。

没有内心充盈的教师,何来内心充盈的孩子。我们讲全人教育,教师都不是全人,何来全人教育?

有一个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说过,我们的教育,大家都有三套东西,就是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一方面当然有体系的桎梏,这个我们尚且不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对教师的全面素质模型的定义。所以一方面给老师提了很多要求,另一方面缺乏职业发展的支持,让老师做到。所以最后就是自欺欺人,大家一起演戏。

小月校长最近介绍过我们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也就是昨天一土教育发的这篇文章——小月校长|建立全面的教师支持体系,探索教育创新之路

最后,一土其实没那么创新

我们讲的教育理念,百年前的杜威,陶行知,就说过了,再早,千年前的大师,说的也是一样的话。 

但现实却是,理念大家都认同,但有太多的“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一土希望做的,无非是把这些理念,尽量保真地通过行动落地。

这落地的保障,始于理念和价值观,落脚于每人每刻的言行,而后面需要体系的支持—课程体系给教师提供方向,学校运营体系把教师从不必要的行政琐事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创造者,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支持教师全面的职业发展。

更扩大一些,这个体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希望学校回到社会和社区的中心,最终教育的进步, 需要生态体系的改变。 教师需要不断成长,家长也需要不断成长。和教师一样, 希望孩子成为全人, 我们首先要努力的成为全人。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定义一土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不是一个服务机构。所以不是花钱买服务,你要什么我给什么,而是要求大家一起成长,成为终身学习者。如果你觉得孩子送来,交了学费,自己就成为顾客,随便提提意见,要求“完美的教育”, 那也最好不要来。

如果看了这些,还希望和我们同行,那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我们也会很快推出线上的资源,让更多的朋友能参与进来。

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孩子们,和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不可预测,我们该如何培养心有笃定的娃?
李一诺:社会企业+教育,是否成为未来变革的力量?
增强为家长服务的意识
心灵的觉醒才是真正的成长
怎样才是一所好学校
只为彼此的抵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