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国六卿之先氏,晋国军功第一,辉煌于城濮之战,邲之战败光家业

晋国六卿之先氏,先氏为姬姓,乃晋国宗室的一个分支。在晋献公时,已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自晋献公起,先氏多为武官,以勇武闻名于晋国。

先氏传承

第一代先氏先祖叫先丹木,还有一位叫先友。先丹木在晋献公时期曾经担任下军统帅罕夷的车右,而先友则当过太子申生的车右。车右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武官,一乘兵车(君王或主帅的指挥车)的组成一般是: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称为车右,任务是执干戈以御敌,并且负责战争中的力役之事(如地势险阻需下车助推等),还有就是保护主帅的安全。从这一点来看,先氏是一个武官世家,而且和公室关系相当密切。

先丹木的儿子(据推测),就是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神:先轸。

先轸是晋国名将、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因采邑在原邑,故又称原轸。公元前656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带着追随者逃出晋国,其中就有先轸。他和狐偃、赵衰、贾佗、魏犨被合称为晋文公的“五贤”,虽前期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经历了一些磨难,但最终重耳回国继位,这些“难兄难弟”们终于迎来了春天。晋文公回国即位后为了和诸侯争霸,将晋军扩编为三军,于是先轸迎来了机会,开始担任下军佐(最后一位),但对于足可成为春秋战神的先轸来说,这起点就足够了。

晋文公与五贤

先轸

公元前633年,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宋派人向晋求救。晋是否救宋是建立霸权的关键问题。如果不救宋,不仅失去宋国,也将失去其他小国对晋的信任。救宋,楚国实力比晋国强;而且晋国距离宋国较远。先轸向文公进言,认为必须出兵援救宋国,这关系着晋国的前途,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于是晋文公下定决心,出兵援宋。晋国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先轸为下军佐,辅佐下军主将栾枝。

公元前632年,晋军借道不成之后绕路渡河,侵曹,伐卫。晋军用先轸的计谋,在几天内攻陷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二月,晋国中军主将郤縠去世,文公任命先轸为新的中军将。晋文公想要与楚交战,却为身后的齐、秦两国态度不明而感到进退两难。先轸提出建议:可以指使宋国贿赂齐国、秦国,让齐、秦替宋求情,劝楚撤兵;同时晋国再扣住曹国国君,将曹、卫的部分土地划分给宋国,以此激怒楚国,迫使其拒绝齐、秦的调停。这样齐、秦二国既接受宋国贿赂,又被楚国驳了面子,必定会与晋国合作,共同讨伐楚国。文公很高兴,采纳实行了先轸的建议。一切都按先轸的计划进行着。晋文公听从狐偃的建议,遵守当年与楚王的诺言,让军队后撤九十里,暂时避开楚军锋芒,同时也为了取得有利的地理位置。(即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

在晋军一系列操作下,楚国统帅子玉违背楚成王之意,不顾众人意见,执意要追击晋军。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就此展开。晋下军佐胥臣用虎皮蒙马,率先攻击楚军战力较弱的右军,右军溃败退却。同时晋上军将狐毛竖起将、佐两面大旗向后退去,下军将栾枝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造出撤退的假象。楚左军果然步步紧逼,导致孤军突出,暴露了侧翼。先轸便率领中军拦腰袭击楚左军,伪退的晋上军也迅速折回,向楚左军发起反击。楚左军也溃退了。楚军全部遭遇惨败,子玉立即收回败退的军队,撤出了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城濮之战一改自古以来固定的战争模式,创造了战场机动用兵,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先例。

城濮之战

前628年冬,晋文公逝世,晋襄公继位。秦国乘其霸业动摇的时机,发兵私越晋国国境,长途奔袭郑国,没料想在半路上被郑国发觉,于是秦军临时改变计划,灭掉了晋的邻国滑国后便返回了。晋文公还没下葬,晋国的霸权便遭重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先轸当机立断,率先主张阻击秦军。于是晋国紧急动员军队,把丧服染成黑色,用先轸的意见在崤(今河南陕县东南)的狭路设伏,拦截秦军。秦军经过崤,遭到晋军伏击而惨败。这一战,秦军孟明视等三名主将被俘虏,军队也全军覆没,甚至有记载称秦军没有一个人逃脱。史称“崤之战”。崤之战是历史记载中第一场伏击战,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干净漂亮的歼灭战战例。从此之后战争基本改变了约期阵列而战的运动会形式,进入了战争艺术时代。又一次显示了先轸的战争指挥艺术。

崤之战

晋襄公的嫡母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请求将崤之战俘获的三名秦将释放回国,让秦国去惩罚、杀死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答应了,随即将三人释放。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囚犯,襄公告诉他已经释放了。先轸勃然大怒:将士们不知多少花费力气和生命才擒获的敌军主将,却因为妇人的几句巧言而在转眼间被轻易赦免!像这样毁伤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先轸越说越气,头也不回,狠狠啐一口唾沫就离开了。襄公醒悟了,急忙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秦将已经渡河。先轸一时盛怒,不顾尊卑而口不择言,又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然而襄公却没有责怪先轸,甚至还反过来为了释放战俘的事向先轸道歉。先轸越发自责。

同一年,狄人攻打晋国,晋国出兵抗击。八月,晋军在箕(今山西蒲县东北)击败狄军,俘获一名狄军首领,史称“箕之战”。战后,先轸脱下头盔铠甲,冲进狄军中战死,以此讨伐自己冒犯襄公的罪过。一代战神就此落幕。先轸善于接受前人经验并加以创新,能够运用多样化谋略,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战略战术,对军事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先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箕之战,先轸免胄殉狄

先轸之弟,名蔑,一作眛,曾任晋国左行将和下军将。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建立了三行来抵御狄人,荀林父为中行将,屠击为右行将,先蔑为左行将。公元前629年,晋国在清原举行蒐礼阅兵,废除三个步兵师,建立新上军和新下军,先蔑失去了职务。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晋国人打算立年长的国君,正卿赵盾派先蔑和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前620年,因为赵盾和大夫们背弃了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为君,发兵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赵盾为中军将,先克为中军佐,荀林父为上军佐,先蔑为下军将,先都为下军佐。四月初一,晋军在令狐打败秦军,一直追到刳首。次日,先蔑逃亡到秦国,士会跟着他逃亡。士会在秦国待了三年,没有和先蔑见面,一直到士会返回晋国,都没有见过先蔑。

先轸死后,其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将,成为晋国主帅。先且居封于蒲城,称蒲城伯;后封于霍,称霍伯。城濮之战是先氏父子的辉煌一笔,先且居在这一战崭露头角。而后,赵衰推荐,晋文公遂以先且居将上军。先轸牺牲后,襄公为了嘉奖先轸以死明志,让先轸之子、已经“将上军”的先且居继任先轸的职位,“将中军”。襄公初立,诸侯朝觐霸主晋国,而卫国不来,于是先且居伐卫,俘虏卫大夫昭子,夺占卫国戚田,壮晋国声威。晋襄公三年,先且居帅师,会同宋、陈、郑诸侯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晋襄公六年,先且居卒,史称“霍伯”。

公元前622年,先且居英年早逝,与之同时去世的还有元老赵衰、胥臣、栾枝。晋国内阁面临大洗牌,这群烈士的后人先克、赵盾、胥甲、栾盾正等待着国君的加封。公元前621年,晋襄公阅兵,欲重整三军,心里已有安排,即以士縠做中军将,梁益耳为中军佐;箕郑父做上军主将,先都做上军佐。这样以来,先克、赵盾等人就没有机会跻身六卿行列。年轻的先克进言曰:“狐(即狐偃)、赵(即赵衰)之功不可忘。”其言下之意也在提醒晋襄公:先轸、先且居的功勋也不能被遗忘。晋襄公欣然领会:狐射姑(亦称贾季)、赵盾分别成为了中军将与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先蔑为下将、荀林父为下军佐。

赵盾为正卿,先克与赵盾交好。不久晋襄公死后,赵盾与贾季在拥立国君的立场上发生矛盾,贾季被赵盾所驱逐。先克成为了中军佐,晋国的二把手。但是先克所表现出的贪婪与霸道,却为他带来了祸患。

公元前620年,晋灵公即位,赵盾为中军将,先克为中军佐。公元前619年,先克在堇阴夺蒯得之田。蒯得和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对先克年轻任要职不满。公元前618年正月,晋襄公阅兵时的失落者们,如箕郑父、先都、梁益耳、士毂等人发动叛变。先克在这次事变中被族人先都派人刺杀,先克不幸身亡。后箕郑父五人被赵盾杀死。先氏一族在这次内斗中损失惨重。尤其是身为先克叔辈的先都与先克同室操戈,令人扼腕。先克在先且居英年早逝不足五年就被杀,直接导致先氏的境遇在六卿中处于下风。

先榖是先克之子,先榖得彘地为封邑,故又称彘子。公元前618年,先克为族人先都所刺杀,执政赵盾与先氏交厚,故对幼年的先榖多加照度。后赵氏家臣臾骈猝死,赵盾将年纪轻轻的先榖拉入六卿,佐郤缺将上军,出道的地位非常高。公元前601年,赵盾崩逝,郤缺执政,先榖将上军。公元前597年,郤缺也死了,接替郤缺执政的是刚正却又木讷的荀林父。按例先榖佐中军,六卿当中仅居荀林父之下。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楚军再次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晋楚争霸中至关重要的邲之战爆发。晋三军六卿悉数出征,与楚庄王会猎于黄河。晋军中诸卿建议撤退,不宜与楚军争锋,先榖因平日就与荀林父政见不合,对于退兵他嗤之以鼻,并率领所部擅自渡河,荀林父闻讯后,无奈率全军跟进,晋军被先榖毫无准备的拖入战场。邲之战中,晋军兵败如山倒,荀林父回国后,请求国君赐死,尚且为先榖遮祸。躲过一劫的先榖没有过多的反省,只是担心将来国君会找他算账,为防不测,竟于公元前596年率领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后阴谋失败,晋景公大怒,杀先榖,族灭其家。至此,晋文公继位之后,晋国的第一军功家族--先氏,彻底退出了晋国的朝堂。

可惜先轸当年用命换回来的家业,就此败落在不肖子孙的手里。

邲之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濮之战和秦晋殽之战
晋世家(九)
一纸寻常的任命,却为晋国的分裂埋下祸根,晋文公为何被权臣欺骗
五三、晋灵公之立
《左传·文公》精选译注
“华而不实”,一位大帅哥却成了晋国分裂的祸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