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德之女朱敏,为保命从未泄露身份,晚年回忆:难以原谅母亲叛变

除了为信仰和事业能够抛头颅洒热血,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们最为让人敬仰的在于他们即使在身居高位之后,仍旧保持了朴素的作风和大公无私的廉洁,即使是他们的子女后代也不能靠着父辈的庇荫而谋求到比常人更多的东西。相反,这样的身份带给他们的却是对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这其中朱德元帅的亲生女儿朱敏便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朱敏的父亲朱德不仅在战争年代是我军的高级领导人,在建国之后也担任着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即使朱敏没有因为父亲的原因而去享受到更多的特权,至少在生活方面也是舒心和优渥。然而恰恰相反,朱敏在自己的前半生当中不仅没有拥有过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是因为父亲的身份而四处奔波流浪、差点丧命在德国纳粹军队的集中营当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甚至不敢以自己的真实姓名示人。多年之后谈及这一段经历,朱敏并没有觉得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委屈,也并没有因此而对父亲有所不满。但是在她的心中始终有着一根刺,这便是朱德的妻子、也就是朱敏的亲生母亲曾经背叛了自己的婚姻和信仰,这使得朱敏大半生都难以释怀。

谈及朱敏自然绕不开她的父亲朱德。1886年,朱德出生在四川仪陇的一个农民家庭,时值晚清时期,国内外局势风云激荡,孩童时代的朱德也就目睹了中国普通农民因为内忧外患而遭受的压迫和屈辱,他也就此萌生了改变这一切的想法,而在乱世当中参军则是普通人能够迅速获得跃迁以及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方式。

1909年,23岁的朱德报考了临省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讲武堂进行军事技能的学习之后,他也成为了当时滇军部队的一员。少年时代的务农经历让朱德的体格极为壮实,加之他吃苦耐劳的性格,所以朱德很快就从滇军部队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级别不低的军官。在滇军和当时盘踞在西南各势力的交锋当中立下了卓著的战功,年纪尚轻的他可谓已经“功成名就”。

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使得朱德感到开心,因为他目前所处的环境和他曾经的初衷相去甚远。青年时代的朱德之所以选择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投效滇军,除了有着靠军旅生涯改变命运的想法,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滇军的领袖是署名的蔡锷将军。作为晚清名将,蔡锷除了有着出众的指挥能力,更是一名心怀天下的爱国者,当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复辟帝制的时候,正是蔡锷打响了讨袁的第一枪,可以说他认为跟着蔡锷能够实现自己的一番拯救国家的宏愿。

然而在蔡锷将军逝世之后,他一手带领出来的滇军也没有了曾经报国救民的锐气,反而陷入了无休止的残杀和倾轧当中。在这段时间里朱德所打的仗无非只是不同派系间为了争抢地盘的相互残杀。在他看来,指挥这样的战争即使累积再多的功劳也是毫无意义的,心灰意冷的他逐渐萌生退意。

1922年,朱德选择了前赴德国留学,而这一决定对于他的人生和事业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双重的转折点。首先在欧洲期间,朱德接触到了马列主义,而这正于朱德曾经救国救民的志向一拍即合,这一年身在欧洲的朱德正式加入了我党。而另一方面,朱德也在这一年当中认识了不满20岁的年轻女子贺治华。

在得知了朱德曾经是一位率领千军万马的名将之后,贺治华毫不掩饰其对于朱德的崇敬仰慕之情。这种火热的态度也感染了朱德,他也决定将这位女子视为自己自己后半生人生道路上的相伴者,1922年两人在苏联的莫斯科正式结婚,婚后不久两人的女儿出生,这个女儿正是朱敏。

然而女儿的出生却并未能够将朱德和贺治华的这段婚姻关系存续得更为长久。当初贺治华之所以对朱德产生爱慕,主要还是基于他过往叱咤风云的傲人经历,然而一旦进入了婚姻生活,平淡和琐碎很快就会成为主旋律,可以说性格较为木讷和不善言辞的朱德并不善于讨妻子的欢心,而且两人之间十多岁的代沟也逐渐显现。在朱敏刚刚满月的时候,朱德便接到组织上的一纸调令回国工作,哪知贺治华却坚决地同丈夫提出了分手。面对去意已决的妻子,朱德也没有做出更多的挽留,一对伴侣也就此劳燕分飞。

如果问谁是这段失败婚姻的最大受害者,那么这个人非朱德和贺治华的孩子朱敏莫属。当父母的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朱敏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当中的孩子,按常理来说这么大的孩子最为离不开的人便是母亲,但旨在追求自身“浪漫”的贺治华却将这个自己的亲生孩子当成了负担和累赘,不愿意讲她带在身边抚养。于是在几个月过后她就将尚不满一周岁的朱敏送到了国内的妹妹手上,自己继续过上了潇洒的单身生活。贺治华不仅没有能够忠于自己的婚姻,更有甚者居然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在和朱德宣告分手之后,没有经济来源的她生活顿时陷入困窘,为了维持自己颇为铺张的生活,贺治华不惜出卖了自己做秘密情报工作的同志,导致了多人被捕和牺牲,这也成为了她这一生最大的污点。

朱敏在回国之后则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父亲朱德虽然身在国内,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根本无法将女儿带在身边抚养,她只得在老家跟随着外婆和姨妈生活,可以说在朱敏的童年记忆当中根本没有父母亲的身影。回到国内的朱德成为了红军的主要领导者,然而这给女儿朱敏带来的却是整日整夜地担惊受怕。由于朱敏生活的地方在反动派的势力范围之内,所以她的“朱德女儿”的身份如果暴露,很有可能会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杀身之祸。在这样恐怖的气氛当中,朱敏不仅将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从母姓的“贺飞飞”,还绝口不透露关于自己父亲的信息,也许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保守这样的秘密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这时候的朱敏不过是一个小孩子,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也让她的精神变得极度紧张,沉默寡言的她失去了本该有的童真,甚至很多天都不会主动开口和旁人说一句话。

到了三十年代中后期,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由于日本人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暂时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建立起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也意味着曾经在反动派“通缉令”上的我党人员以及家属可以公开自身的身份,而朱敏也在这个时候被接到了延安见到自己的父亲朱德,这也是她在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

在得知女儿这些年的遭遇后,作为父亲的朱德从内心感到了极大的愧疚,虽然他很想抽出更多时间陪在女儿身边,但一方面他的工作性质使其无法更多将精力放在家人上,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朱敏也到了上中学的年纪,为了女儿长大后能够有着一身报效国家的本领,朱德带着不舍之情做出了让女儿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的决定,就这样朱敏踏上了远赴异国的旅程。

说起来莫斯科也算是和朱敏有着不解之缘,十多年前她正是出生在这个异国的城市当中。然而莫斯科终年寒冷的气候却使得朱敏无法适应,在这里的她时常出现咳嗽和发烧的现象。无奈之下学校将她送到了莫斯科以西五百多公里的疗养院进行修养。相比于莫斯科,温暖和煦的疗养院使得朱敏的身体一天天恢复,正当她盼望着早日继续自己学业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战争再一次改变了她的命运。

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了之前的和平条约,向苏联发动了突袭,短时间之内就占领了攻陷了苏联西部大片的土地,而朱敏所在的疗养院也处于沦陷范围,成为了德军的俘虏。残忍的德军士兵对待俘虏并不讲人道主义精神,在被德国人关进集中营之后,朱敏每天目睹大批苏联军民惨遭屠戮。

在当时他们需要为德国人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换得可怜的食物和暂时的周全,一旦德军士兵发现俘虏当中有人因为饥饿和虚弱无法劳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些人处死。在这期间朱敏的旧病复发,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承担起繁重的工作,然而对于祖国和父亲的挂念还是支撑她不至于倒下,之后的数年当中朱敏就在德国人所设的集中营度过并随时有着死亡的风险。好在1945年朱敏最终等到了苏联红军的反攻,在她被救出集中营之后经过多方辗转终于回到了父亲朱德的身边,面对九死一生的女儿,年过六旬的朱德顿时老泪纵横。

回到祖国的朱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当中朱敏恪守着父亲的教诲,从不向人提起自己朱德女儿的身份。而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朱敏也从不因为自己父亲的原因而向组织提出任何的特殊要求。晚年的朱敏回忆起往昔,她表示自己虽然曾经因为与父亲长时间的分离而产生过抱怨的情绪,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明白了父亲的伟大和苦衷。但对于母亲贺治华,朱敏却始终难以原谅,朱敏对于母亲的心结并不在于她背叛了和父亲的婚姻以及对于自己的弃养,而在于母亲居然在危难时刻因为贪慕一时的利益和虚荣而做出了伤害组织的事情。

总结朱敏的一生,她虽然没有做出过太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作为伟人之后,她还是展现了一个党员的美好品质和闪光点,也让自己父亲的伟大的形象更增添了几分饱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德女儿朱敏:为生存装哑两年,对于当了叛徒的母亲一辈子不原谅
红色赤英:不原谅背叛革命的母亲,德军战俘营搞破坏,后葬八宝山
朱德女儿在苏联身处险境,化名“赤英”掩护身份,被主席儿子认出
朱德之女朱敏:为生存装2年哑巴,晚年称:一辈子都无法原谅母亲
她是朱德女儿,在苏联为生存装哑两年,对母亲成叛徒用一句话评价
朱德的女儿朱敏:曾在德国集中营服苦役,对母亲的叛变耿耿于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