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年第3、4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年第3期)



文献天地 / WEN XIAN TIAN DI 

《续谈助》版本流传考
作者:张卫香
摘要:晁载之《续谈助》一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以往对是书的利用远远多于研究。《续谈助》宋元间未见著录和引用,明《文渊阁书目》始著录于册,编成于明初的《永乐大典》引录二十余条材料,与世所行本有别。是书今所存本均为五卷本,其中以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姚咨手抄宋本为最早,存有较为完整的面貌,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今天所存诸本,除孙鋆抄本外,均出自明抄本。
 
周星诒校跋天启刻本《曹子建集》的文献意义及文学价值
作者:张廷银、于晓川
摘要: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星诒校跋天启刻本《曹子建集》是曹植集的重要版本,这一版本实际上是日本静嘉堂所藏之《陈思王集》。周星诒之跋语为《曹子建集》的版本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收录的王世贞等人的评点文字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卢文弨与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
作者:冯先思
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清佚名过录卢文弨校《周易兼义》,大体保存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之全貌,也是卢文弨校订《周易注疏》的原始资料。《周易释文考证》引录钱本《释文》之异文,部分与两种宋建刻《周易》附《释文》本独有的异文一致。国图藏清佚名过录惠栋等批注《周易兼义》保存了部分钱本“校语”,我们可据以复原钱钞本的形成过程。钱求赤将几种宋本异文校录在北监本上,再据以抄录,因此其文本混合了宋、明等版本的异文。
 
卢文弨校《周易注疏》所据版本补考
作者:樊宁
摘要:清人张尔耆曾过录一部卢文弨《周易注疏》校本,可谓弥足珍贵。依此校本可对卢氏校勘《周易注疏》所据的版本问题作进一步考述,所得有四:一是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的文本构成较为复杂,其性质非如清人所言影宋钞本,而是一个重构形成的新校定本;二是卢氏既肯定钱本、殿本的优点,又指出其讹误之处,择善而从,颇为严谨;三是卢氏参引的明神庙本文字讹误较少,优于今日常使用的明万历北监本;四是卢氏校本中的“卢本”是卢文弨从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转引而来,实指明人卢复辑《三经晋注》本《周易》,并不是卢文弨本人的校改。
 

文史新探 / WEN SHI XIN TAN

《毛传》《郑笺》对文训释的一致性差异——兼及二家的经学传统
作者:李林芳
摘要:“对文”在《诗经》中广泛存在,《毛传》《郑笺》对对文处字词的理解往往有异。本文全面统计了毛、郑对文训释的差异数量,发现毛、郑在对文训释一致性上有明显差异的计49例,其中47例郑比毛一致,而2例毛比郑一致。毛较郑不一致例的具体类型可分为“语法语义不统一”“缺乏递进”“对比不明显”“释义相涵盖”四类,郑较毛不一致例则与其引礼、引他书释经相关。毛、郑的这一差异可以从二家经学传统有别的角度加以解释。
 
北宋驸马升行考略
作者:黄承炳
摘要:北宋驸马升行做法的产生,源于当时维护皇室自身伦理辈分不紊的需求,同时也是唐五代以来儒家伦理道德失落的延续。除了史籍明确记载为驸马升行的案例外,本文认为福康公主的丈夫李玮也实行了升行,且因此导致他们的婚姻成为一场悲剧。正是考虑到这一前车之鉴,宋神宗下诏废除驸马升行“旧制”,命德宁公主驸马王师约不再升行。此外,驸马升行的兴废,也与北宋儒学复兴、道德重建与士大夫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
 
《书集传》不遵《尚书注疏》之现象的考察
作者:王篤堃
摘要:对名物、典章制度的认识不同,分节、断句不一致,及《书集传》以意解经,导致了《书集传》与《尚书注疏》在经文训解上出现大范围分歧。《书集传》更加强调文理脉络;更多引用《孟子》训解经文,将宋儒以为的《孟子》精神成功融入训解之中;部分经文训解追求对偶的特征,与宋代科举考试相关联。宋以后刻本时代和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得训诂精简和义理突出的《书集传》在与《尚书注疏》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最终完成文本的经典化历程。
 
范梈批选李杜诗辨伪
作者:唐宸
摘要:旧题元人范梈批选、郑鼐编刻的《杜工部诗范德机批选》《李翰林诗范德机批选》二种,在李杜诗接受史上曾产生较大影响,但其版本、真伪问题尚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在详细梳理二书版本源流的基础上纠正诸家著录失误,进而分析其书序跋、批语的诸多破绽,推断序跋皆出自元末书坊主伪托。范梈同乡周霆震亲见冠有虞序的范批杜诗,称其为伪托之作,这为郑鼐编刻范批李杜诗系伪书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广角  / WEN HUA GUANG JIAO 

纪念碑性:《吊比干碑》的文本价值探察
作者:李凯
摘要: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在由平城迁都洛阳的途中凭吊比干墓并撰文立碑。将吊文上石实属创举,一方面是看重比干的忠贞形象对鲜卑族的教化功能,明确以“汤武革命”为样板入主中原的国策,向南朝宣示正统立场;另一方面,碑文模拟屈骚,孝文帝藉此疏解因迁都延宕而导致的精神压力。此碑与孝文帝同期创作的一组“祭川岳文”旨趣类同,皆指向光宅中原的文化理想。此碑也为唐以降的比干拜祭树立了楷式,实具纪念碑意义。
 
敦煌本《辩意长者子经》整理与研究
作者:傅及斯
摘要:敦煌文献中保存《辩意长者子经》10号,其中8号可缀为3组。通过分析诸写本的文本样貌及字形特征,我们认为敦煌写本能够反映该经译出后在西域地区的流布情况,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合。通过与刻本大藏经对勘,我们发现存在于敦煌本中的不少异文材料,体现了早期写本时代的特殊的用字、用词现象。
 
《潜邱劄记》编刻与删定考论
作者:李寒光
摘要:阎若璩的《潜邱劄记》最早由阎学林刻于眷西堂,内容驳杂,后之学者多有批校。上海图书馆藏删定本经由吴玉搢、华玉淳、程晋芳、阮葵生等多人校订,是《四库》底本之底本。《四库》本删去了更多抄录原文或无关考证的条目,其实际分卷情况与删定本不同;对与钱谦益有关条目的删改,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此书的删定,是考据学繁荣的结果,又影响学者以专做考据的姿态及专收考据的方法编纂考证笔记,推动了考据学的发展。
 

学界纪事  / XUE JIE JI SHI

章培恒先生与明代文学研究
作者:李庆
摘要:章培恒(1934—2011),原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是我尊敬的老师。在他的生涯中,明代文学研究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而且还是明代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开拓了学术领域,组织了研究队伍,培养了学术人才。他的学术思想和生活态度,给人启迪,值得学习。在他去世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前言
作者:廖可斌


补白
姚范生卒年小考(温世亮)
《金楼子》标点献疑一则(江涛)
《金史》校勘商榷三则(李煜东)


英文要目

主编:安平秋
副主编:裘锡圭  杨忠  刘玉才
编委:马樟根  许嘉璐  孙钦善  严绍
 李修生  宗福邦  周勋初  姜小青  袁行霈  倪培翔  曹亦冰  曾枣庄  楼宇烈
编辑部主任:顾永新
(编委排序按姓名笔画)
本期责任编辑:吴琼
统一刊号:CN11-2992/G2
邮发代号:28-21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代号:ISSN1004-3241
国外代号:Q120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年第4期)



文史新探 / WEN SHI XIN TAN 

铜器铭文所见大宗干预小宗立嗣的现象
作者:贾海生
摘要:叔安父簋和孝簋是近年刊布的有铭铜器,叔安父簋铭文记载了器主人为其弟之宗人制作礼器,使其用于嫡宗室之祭祀;孝簋铭文记载了器主人孝以受于君父之赐金制作礼器,用于祭祀先父先母。以文献记载的礼制为依据,合观二器,相互参验,不仅可断叔安父与君父是同一人,其身份是大宗宗主,而且还可断宗人与孝亦是同一人,其身份是继祢宗主,二器铭文实际上反映了大宗干预小宗立嗣的历史事实。
 
汉大赋的观念与写作:一场文学政教实践的考察
作者:于迎春
在汉代文人的写作观念和实践中,文学还是一个不定型的事物,对文学的现实功能往往也认识不清。在汉代普遍的社会文化思想中,《诗经》被认为具有“美刺”“讽谏”的重要社会政治效用。汉代文人将赋这一种新兴的文体,视为《诗》的流变或后继,并选择其中的散体大赋,赋予以《诗》的“讽谏”精神和功用价值。扬雄、班固、张衡等重要的赋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以大赋讽谏皇帝和社会政治的努力,藉以兑现他们的政教责任。他们的赋作主张及政教实践的失败,对于确立、认识文学的边界、特性、功能,乃是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中古时期孝子形象的历史书写与传播——从正史到敦煌写本
作者:赵洋
摘要:中古纪传体正史中的“孝子传”,是官方对孝子形象的塑造,其立传标准与标示卷目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官方的政治需求。对史传与墓志历史书写的考察,可见唐初对于当朝孝子形象的建构,更侧重于“移孝为忠”的政治伦理。我们将敦煌文书中被误命名为“孝子传”的变文、类书,同日本所藏古《孝子传》比较后,再现了孝子故事从史传到杂传再到变文、类书,以及从长安到敦煌的传播过程,也展示了中古时期孝子形象的书写与传播。
 
宗主督护别解——以北朝墓志、碑记、造像记为中心
作者:姚立伟
摘要:受史料限制,学界关于宗主督护的解释各异,有较大分歧。北朝墓志、碑记、造像记等石刻资料中多有宗主、督护的记载。宗主督护实际是州郡佐吏督护郡县的制度,督护郡县的州郡佐吏被称为宗主。宗主督护的存在时间上限为西晋,下限是北齐、北周。北魏沿用宗主督护,是朝廷与地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三长制的推行并非代替宗主督护,而是匡正其所造成的统治难以深入乡里的弊端。三长制推行后,宗主督护依然存在。
 
论庄存与的《周官》学——以庄氏考补《冬官》为中心
作者:宋化玉
摘要:《周官》是庄存与经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他重视《周官》与其尊崇周公密切相关。庄存与特别重视《周官》中的《冬官》部分,他考查儒家原典,对《冬官》进行了补遗。庄氏明确了冬官系统中以大司空为首的主要官员的职责,并以此为中心,阐述了许多王国法度;他将《周官》设官分职的根本原则融合到所补的《冬官》之中,并借此表达若干政治理想。庄氏的《周官》学在其宗族后学之中未能很好地流传,当时主流学界对此的评价也以负面居多,这与当时以考据为尚的学林风气有关。但从学术史上来看,庄氏考补《冬官》的努力值得认可。庄氏的《周官》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有许多现实关怀。这种以考补典制表达政治理想的思路,启迪了凌曙、魏源等人。庄氏的《周官》学和《春秋》学体用相关、相辅相成,是其经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献天地 / WEN XIAN TIAN DI

书法史视域下的《陶渊明集》苏写本版本考察
作者:蔡丹君
摘要:所谓“北宋写刻苏东坡手书《陶渊明集》”(以下简称为“苏写本”),是基于苏陶关系的传说而制作的,并非苏轼亲写。王氏宣和本陶集,被认为是苏写本的北宋底本,但无法被证实。从宋至明,以手书上板为主要版刻特征的苏写本,从崇尚苏写大字体到摹写东坡行楷,书风不断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苏体书法的偏好。苏写本在目录与异文方面保留了宋庠本的若干特征,长期以来被视为宋本。经爬梳,真正与曾纮本(即汲古阁旧藏十卷本《陶渊明集》)有较大区别的校语异文有9处,它们在内容上反映了苏写本出于曾纮本之后而非它之前的版本。
 
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唐大诏令集》版本考辨
作者:马俊杰
摘要:铁琴铜剑楼旧藏《唐大诏令集》与涵芬楼旧藏《唐大诏令集》,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在《唐大诏令集》存世版本中甚为重要。1959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此书时将二者混淆。经笔者目验,不仅该误会的发生另有隐情,而且北京图书馆所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对二者的鉴定结论亦存在商榷之处。作为罕见的旧抄本,二者有其独特的版本和文物价值;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涵芬楼本对南宋祖本样式的忠实保留,亦为如今认识和鉴定旧抄本、影抄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路史》版本源流新探
作者:朱仙林
摘要:《路史》现存版本,宋刻本仅有残本存世,明刻本中洪楩刻本直接源自宋刻,余下诸本多直接或间接出自洪刻,清刻本则均以明刻本为祖本。明刻本中,洪楩刻本成书最早,保存宋刻面貌最完整,质量亦最高,但对后世影响不大。乔可传刻本以洪刻为底本刻成,未后出转精,因乾隆时被收入《四库全书》,民国间又被收入《四部备要》,故对后世影响更大。吴弘基刻本因被罗泌后人重刻及清人翻刻而广为人知,但吴刻本虽标榜“摹宋”,却因底本选择不统一,校勘不谨严,刊刻质量相对较低。

朝鲜钞本《永嘉八面锋》罗振常题识考实
作者:赵昱
摘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朝鲜钞本《永嘉八面锋》不分卷,卷首有罗振常题识,揭示该书的版本、内容价值。此后各种解题文字,几乎全部踵袭罗氏成说,缺乏翔实的校勘考证。而通过具体比对朝鲜钞本与《四库全书》本的目录及正文,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朝鲜钞本并没有多出《四库全书》本的文字内容,罗氏的识语既不准确,更不足取信,其说当予澄清、纠正,避免以讹传讹。

述古堂藏钞本《王常宗集》题跋考释
作者:李玉宝
摘要:上海图书馆藏有旧钞本《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此旧钞本曾藏于明末清初藏书家钱曾的述古堂(以下简称“述古堂藏本”)。该书上有清代藏书家张蓉镜题跋一则及今人黄裳先生题跋五则,另有藏书印十馀枚。文章对这六则题跋作了翔实考释,这对厘清《王常宗集》的版本及流变情况很有意义。
 
《三茅宝卷》的版本系统研究
作者:陈姵瑄
摘要:明清以来的民间宝卷,因不同信仰者的各种需求发展出不同的叙事系统,产生多样的版本内容。本文分析十三部《三茅宝卷》的版本内容,由基本叙事架构的差异分出“茅氏”与“金氏”两大系统,再由大系统进一步梳理其下的子系,从中探析每部《三茅宝卷》自身的特殊性,并考究子系宝卷之间的版本异同和出版关系。
 

文化广角  / WEN HUA GUANG JIAO 

雕版印刷“捺印起源说”献疑
作者:王传龙
摘要:辛德勇先生承沿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等人的论点,主张唐初自古印度传入中国的捺印佛像法才是中国印刷术的直接源头。本文针对“捺印起源说”的相关证据、逻辑进行辩驳,论证“玄奘以回锋纸刷印普贤像”之记载不实,而纵使实有此事,仍然与印刷术的起源无关。同时,排除“印章起源说”,其论证过程也不够充分,因为佛像捺印并没有提供比印章钤盖更多的信息与功能。最早的雕版工匠并非僧人,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应当是“历日”,由历日之板印催生出了雕版印刷行业,于是有了可供寺院等处雇佣的刻字工匠。民间写经与板印历日遭敕令禁止之后,才促使相关从业者转向了佛经印刷。
 
异域知音:研读苏诗的日本五山禅僧群
作者:王连旺
摘要:自日本室町初期的惟肖得岩(1360—1437)至江户初期的文英清韩(1568—1621),二百余年间,代表日本文化最高水平的五山禅僧群体世代传习苏轼诗歌,转益多师,切磋琢磨。在社会动荡与时代剧变下,五山禅僧始终没有放弃对苏诗的研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苏诗“抄物”(注释书)文献。文章以苏诗抄物集大成之作《四河入海》的编者笑云清三为界,分前后二期梳理研读苏诗的五山禅僧之谱系,呈现这一时期苏诗接受主体的概况与特征。
 
明清科举考试时间祛疑
作者:李鹤丽
摘要:关于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时间,久有“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之说。考察明清科举文献,发现此说有误。明代乡试、会试每场考试时间仅为一天,前期规定,黄昏未完卷者,给烛三支续考;中后期只许给烛一支,且仅限于已经完卷而誊写未毕者。清代乡试、会试则于正式考试前一天点名搜检入场,作好准备工作,正式考试仅有两天。清初,考试可至第二天夜晚,因此并不禁烛。乾隆二十三年(1758)规定,未时(下午1—3点)交卷,则自然结束了数百年的给烛传统。
 
《水浒全传》田王故事作者考辨——兼论《水浒全传》的刊刻时间
作者:邓雷
摘要:自傅承洲提出《水浒全传》田、王故事的增补者为冯梦龙之后,学界多有不同的声音。通过对《水浒全传》田、王故事与《新平妖传》批语的比对,发现田、王故事的增补者确为冯梦龙。同时,通过《水浒全传》田、王故事中一则批语的考证,得出《水浒全传》田、王故事的创作时间为崇祯七年(1634)八月至崇祯八年五月之间,此亦大致为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的刊刻时间。此外,袁无涯刊本《水浒传》的修订工作应该主要由冯梦龙所完成,《水浒全传》的修订者也为冯梦龙。
 
聊备《右台》一故事敢附《左传》三不朽——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研究三题
作者:王华宝
摘要:俞樾有《右台仙馆笔记》《春在堂随笔》《湖楼笔谈》等大量笔记作品行世,就《右台仙馆笔记》的文本内容来说,所记以男女婚俗及神鬼精怪事为多,而言事与人、记史、考据三者兼具,丰富而庞杂,或可称之为混合型笔记;就该书叙事者或人物籍贯或事件发生地等而言,多以晚清江南苏州、杭州、上海等为主,不少事与水关联,由此可探讨晚清江南的社会现状,或可藉以讨论晚清变局中知识阶层的一种时局观与文化观,题材上偏重晚清江南社会现状;进而对《右台仙馆笔记》的主旨加以讨论,其“消闲娱老”的表征外,劝善惩恶,似有“成一家言”之志。
 
我与《玉台新咏》
作者:穆克宏
 
从章培恒先生致顾廷龙先生的一封信说起
作者:郭时羽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历程与第三届评选方案公告
 
补白:
麟德宰相孙处约以字行世原因考
作者:黄文翰
 
英文要目

主编:安平秋
副主编:裘锡圭  杨忠  刘玉才
编委:马樟根  许嘉璐  孙钦善  严绍
 李修生  宗福邦  周勋初  姜小青  袁行霈  倪培翔  曹亦冰  曾枣庄  楼宇烈
编辑部主任:顾永新
(编委排序按姓名笔画)
本期责任编辑:吴琼
统一刊号:CN11-2992/G2
邮发代号:28-21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代号:ISSN1004-3241
国外代号:Q120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组稿:小孟

排版:小孟

统筹:凤凰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靖刻本《周易注疏》9卷 哈佛珍藏
馮先思丨盧文弨與錢求赤鈔本《周易注疏》
張麗娟丨​今存宋刻《周易》經注本四種略說——兼論十行本《周易兼義》的經注文本來源
周易正义
《论学绳尺》版本问题再探
杜泽逊:十三经注疏汇校缘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