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长之《鲁迅批判》简略笔记

1.人得要生存,这是他的基本观念。因为这,他才不能忘怀于人们的死。他见到的,感到的,甚或受到的,关于生命的压迫和伤害是太多了,他在血痕的悲伤之中,有时竟不能不装作麻痹起来。然而这仍是为生物所采取的一种适应的方策,也就是为生存。生存这观念,使他的精神永远反抗着,使他对于青年永远同情着,又过分的原宥着,这也就是他换得青年的爱戴的根由。在生活上,我们有时麻木,或者妥协,拯救了我们的,就是鲁迅的那枝笔。(P4)
 
2.执拗的农民性,是鲁迅所特别了解深刻的所在。模糊,惮于改革,愚騃和奴性,是鲁迅所刻画得最入骨的所在。他的故事,惯于以农村为背景,而且在他的故事中,也往往以农村为背景的为最出色。(P5)
 
3.执拗的农民性,不但惮于改革,还给改革者以无穷的迫害。鲁迅的攻击,也仍是以资本主义下的思想和文明施向封建的农村社会的传统和习俗的攻击。(P5)

4.然而,那点执拗性,或者又可以叫韧性吧,在另一机会,是鲁迅所劝告于人的:“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那要义就是韧性。”(P6)
——这种紧握而不轻易弃置的持久性是根深蒂固的一种来自农民的精神的赐予。
 
5.进化论的,生物学的,人得要生存的人生观,在奚落和讽嘲的刺戟下的感情,加上坚持的简直有些执拗的反抗性,这是鲁迅之所以为鲁迅的地方,环境把他的性格和思想的轮廓给绘就了,然而他自己,在环境里却找到他的出路了,负荷起了使命。无疑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期间的人物中最煊赫的一个代表者,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他大踏着步向前走。他像高尔基一样,他的遭遇是完成了他的准备,前此的经历,几乎对他后来都留下一种颇可咀嚼的意义,这是多末奇异呢,然而我不能马上叫出名目。(P7)
 
6.鲁迅之生活及其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
(P8-11)
(1)自一八八一至一九一七年,就是他从一岁到三十六岁的时间,这是一个成长和准备的时期。这一个时期包括的大事件是不少的,有甲午之战(一八九四年),有戊戌变法(一八九八年),有庚子事件(一九00年),终至于还有似乎总结这一切事情的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国外则有日俄的战争(一九0三年)。鲁迅在这期间,熟悉了农村的生活,受到了科学的洗礼,拿定了以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志愿。这时期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一个阶段。
 
(2)自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年,他从三十七岁到四十三岁,是他实践了作“精神界战士”,开始向封建文化攻击的时期。这时期的开始,是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以及《热风》里头一部分杂感的时候。他的攻击,在这时还比较空洞,敌对的东西也多半不在身旁。但他已经抓住了国民性,不过终于比较后来是笼统的,不大具体。这时的大事件,国外是欧战,国内就是五四运动。这时期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二个阶段。
 
(3)自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底,到他四十五岁,时代背景是“五卅”、“三一八”,北方的军阀段棋瑞在北京还支持着残局,广州国民政府已经成立,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离开北京,把攻击《现代评论》派的工作,告一段落。这时期的开始,是女师大的校长事件。人情世故,作了鲁迅斗争的目标。所以这回是较为具体了,而且更切身些了。这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三个阶段。
 
(4)自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九月,是他生活上感受了异常不安定与压迫的时期,他赴厦门,又赴广东,这种变动使他对人生的体验更深刻了;虽然使他沉默,然而在他是一个次一阶段的潜伏期,酝酿期。时代背景就是宁汉分裂,国民党党内实行一种清党运动。鲁迅在感情上当然异常激动,可是这时他的“爱的问题”也得到解决,所以他已是在有人抚爱之中,而慢慢度入他的次一个阶段的进展了,而这短短的一年乃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四个阶段。
 
(5)自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三一年,他从四十六岁到五十岁,这是他精神进展上达于顶点的一个时期。他在一九二七年九月回到上海,在“革命文学家”的笑骂和奚落中,他先以同样的态度回敬,终于慢慢地吸收了那种新的方向的理论,从理解和同情,他作了最忠实的一员。这一个时期,是表现他最健康、最有生气的时代。这时的大事,就是一九三0年三月二日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这是鲁迅精神进展上的第五个阶段。
 
(6)自一九三一年到现在,鲁迅的精神进展,入了第六个阶段。他重又攻击国民性了,但是比前此所了解的更深刻些了,这是他从新的理论里而加以应用的时期,同时,他的反封建文化的使命,已更明显地表现为反帝国主义的抗争了,不过,他在有些地方已显出了困乏,现在却不知道这是一个衰歇的结束呢,还是一个更新的酝酿。这时的大事件,不用说,就是“九一八”和“一·二八”。国家之感激动他,这时时见于他这期的作品中。
 
7.在他这精神进展的第一个阶段里,因为他熟悉农村,所以后来才有那许多以鲁镇、咸亨酒店为背景的小说;因为他恨中国的医药,所以后来才扩大了而向那以旧医药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猛烈攻击;他接受了科学,所以他确定了人得求生存的人生观;他被刺戟于国家之感,所以他愿意献身于文艺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早年所受的奚落、侮蔑,是使他永远锐感着,而同情于被迫害的弱者了;他在日本电影里看到的被示众和鉴赏示众的同胞,是使他永远不能忘却那些模糊而残忍的群愚了,这里已经有了阿Q及其周围的人物的影子;他在会馆的寂寞和无聊,就又使他有一种似乎驱除不净的哀感,表现为类似《伤逝》之类的创作。所有这一切,在这时却只是感受、储蓄,并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成长和准备期。(P19)
 
8.鲁迅的笔是抒情的,大凡他抒情的文章特别好。(P56)

9.倘若让我只举最完整的创作的话,则我觉得在这一共二十五篇创作的两个结集里,有八篇东西是我愿意指出来的,这是:《孔乙己》、《风波》、《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伤逝》、《离婚》。这八篇东西,都是完整的艺术,到了完整的艺术的,就是不能再分高下的了,所以这八篇东西可说有永久的价值,我敢说在任何国外的大作家之群里,也可以毫无愧色。这八篇东西里,透露了作者对于农村社会之深切的了解,对于愚昧、执拗、冷酷、奴性的农民之极大的憎恶和同情,并且那诗意的、情绪的笔,以及那求生存的信念和思想,统统活活泼泼地渲染到纸上了。(P62)
 
10.鲁迅在文艺创作上的失败之作:(P102-109)
我觉得鲁迅有几篇东西,却写得特别坏,坏到不可原谅的地步。在《呐喊》里,是《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和《端午节》,在《彷徨》里,是《在酒楼上》、《肥皂》和《弟兄》。
——这些作品之所以坏,是有缘故的,虽然不必是相同的缘故。
——有的是因为故事太简单,称之为小说呢,当然看着空洞;散文吧,又并不美,也不亲切,即便派作是杂感,也觉得松弛不紧凑,结果就成了“嘛也不是”的光景,《一件小事》和《头发的故事》都属之。
——有的是因为利用一个人的独白,述说一个人的经历,结果就往往落单调,典型的例是《在酒楼上》;而上面说的《头发的故事》也是的。
——在鲁迅写农民时所有的文字的优长,是从容,幽默,带着抒情的笔调,转到写都市的小市民,就只剩下沉闷、松弱和驳杂了。《端午节》、《肥皂》和《弟兄》,都是的。《端午节》沉闷又平庸,文字先不起劲,让人懒得看下去。《肥皂》的毛病则在故意陈列复古派的罪过,条款固然不差,却不能活泼起来。《弟兄》则写得毫无意思。
——失败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坏的作品,正相反,它有些坏处,却又有些好处。艺术得要求完整,这类作品却是必不能完整的,所以称之为失败之作。如《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
——又有的作品,坏处似乎很少了,然而通体上平凡,当然不是好作品,在《彷徨》里的《幸福的家庭》;《呐喊》里的《白光》、《兔和猫》。
——好的作品是不能比较的。好的作品是彼此平等的。《兔和猫》与《鸭的喜剧》,就同是写生命的伤亡。而前者不及后者的松散,含蓄,而有诗趣,其中有一种等级之差,所以《兔和猫》不是最好的艺术品。
——《白光》:不从容,文字太简,几乎陷入晦涩。
——《药》是一篇没有毛病的好作品,假如结束不那么潦草。总之,我认为这些都失败了。
 
11.他的杂感文的长处,是在常有所激动,思想常快而有趣,比喻每随手即来,话往往比常人深一层,又多是因小见大,随路攻击,加之以清晰的记忆,寂寞的哀感,浓烈的热情,所以文章就越发可爱了。有时他的杂感文却也很失败,其原故之一,就是因为他执笔于情感太盛之际,遂一无含蓄。太生气了,便破坏了文字的美。(P142-143)
 
12.鲁迅,惯用转折字/段落后总要紧缩一下,“总之”……/读者之一张一弛的快感/幽默,往往是用现成的观念或名词,在人冷不防的时候忽然冒出来的,使人恢复一种在潜意识里的同感。或是十分生气的时候,而故意不露主观的字样,却在那里冷冷地刻画。(P143-147)
 
13.我说鲁迅是一个诗人,却丝毫没有把他派作是吟风弄月的雅士的意思,因为,他在灵魂的深处,是没有那么消闲,没有那么优美,也没有那么从容;他所有的,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和一种粗暴的力。(P149)
 
14.他在情感上病态是病态了,人格上全然无缺的。(P166)(……这句hhhh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作者:许寿裳
鲁迅的精神遗产
名家论鲁迅
能抵御枯燥感的,不是兴趣和情怀,而是工匠精神
乡村与城市的灵魂书写——鲁迅与张爱玲的小说比较分析
浅谈鲁迅的反封建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