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点2022 | 古籍文献整理出版有哪些值得期待?①
2021年底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末出版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擘画目标,开列重点任务、重大工程。2022年开年,各出版机构积极落实,笃定方向,秉承出版传统,聚焦出版特色,发掘出版亮点。我们特邀部分出版机构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有关古籍文献整理出版的项目规划,希望透过他们对规划重点、出版成果等的构想和梳理,以及对行业的深度观察和思考,一道感受2022古籍文献出版“春的讯息”。

彰显艺术文献出版特色

启动海外文献整理项目

王立翔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


中国书画艺术与传统典籍渊源极深,故艺术文献的出版,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彰显特色的重要出版工作。“十四五”期间,上海书画出版社将会秉持出版传统,对标国家对古籍整理的新要求,从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出发,继续深化艺术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启动对海外中国艺术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

2022年,书画社将开启《中国艺术文献大典》编纂工作,力争以五年左右时间完成这一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专业出版具有重大意义的出版工程。

2022年,书画社还将继续把长期积累与不断拓展相结合,以骨干工程“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为重点,完成“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15卷,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第三辑)、“中国篆刻名品”(20种)、“中国碑帖名品二编”(计划出版100种)、《西周史墙盘全记录》等系列,进一步开掘资源,出版一批具有自身特色、重要积累意义的艺术文献。

 

以岭南文化为主体的

地方文献编纂出版

陈其伟

广东人民出版社

古籍文献分社社长

广东人民出版社在文献整理出版领域耕耘多年,植根于岭南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之中,在岭南古籍、档案文献、地方史料、华侨文献的整理出版方面先后出版了《叶名琛档案》《清代稿抄本》《清车五府藏戏曲全编》《时事画报》《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民国广州要闻录》《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藏同顺泰号文书》《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广东华侨文库》等众多项目,致力成为岭南文献整理出版的服务者与引领者。累土创新亭,广东人民出版社以岭南文化为主语,城市文献为载体,历史人物为线索,通过岭南古籍文献丛刊、岭南档案文献丛刊和岭南学术丛刊的出版矩阵,全面呈现出岭南文化的知识体系,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基础性文献。

202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在文献整理出版领域将推出一系列重点项目。

一是“岭南城市历史文献”。组织编纂出版地方历史文献,有助于延续地方文脉、弘扬地方文化,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提供地方经验。目前全国各省在做文脉工程,系统整理出版本省的历史文献,如《江苏文库》《湖湘文库》《浙江文丛》《巴蜀全书》《荆楚文库》《八闽文库》《贵州文库》《闽南文库》等,带动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热潮。自2015年《广州大典》启动以来,广东的地方历史文献编纂出版事业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时期。相对于其他省份全省一盘棋的编纂模式,广东呈现出以各地市独立整理本地的历史文献的局面,形成百花开放的“广东打法”。广东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看似分散,但给予了整理城市历史文献更大的自由,也更加全面,并更具城市的烟火气息,有助于充分与全面挖掘出各个城市的历史文献。这与广东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紧密相联,广州、中山、东莞、茂名、韶关等城市不甘人后,纷纷启动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2022年,《中山文献》将出版第三辑,《东莞历史文献》将出版第二辑,《茂名历史文献》《韶关历史文献》也将完成出版。编纂整理范围大多是1949年以前出版、刊行或形成的各种文献和著述,包括各类刊本、写本、稿本的大型文献集成著作。与此同时,大部分整理出版的历史文献已完成了数据化并实现上线,成为共享的资源。当然,经过前期的挖掘与整理出版,广东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需要有一个总结汇总的要求,即全省层面对历史文献进行编目归类以及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终期成果。

二是《全粤诗(清代)》(第一辑)。《全粤诗》是岭南有史最大规模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在编的大型区域诗歌总集,堪称广东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自唐代开始,岭南诗家迭出,创作渐兴,留下了大量诗作。粤籍诗人创作的为数众多的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是研究诗人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往来交游、创作活动与文学成就等的珍贵资料;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为研究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哲学、民生、宗教、风俗等提供丰富的材料。历代贤人雅士自觉担负起保护本地文学遗产的责任,采辑诗作纂为总集出版,如明张邦翼的《岭南文献》,清梁善长的《广东诗粹》、陈兰芝的《岭南风雅》、凌扬藻的《国朝岭海诗钞》,民国何藻翔的《岭南诗存》、邬庆时和屈向邦的《广东诗汇》、黄文宽的《岭南小雅集》等。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在前人的基础上,编纂一部超大规模的诗歌总集——《全粤诗》,把迄今存世的古近代粤人诗作悉数汇入集中,而不论时代、体裁、题材、内容与载体。这一策划获得有关方面的认可,课题被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确认为重点规划项目,位列“七全一海”(《全元文》《全宋文》《全宋诗》《全明戏曲》《全明文》《全明诗》《全粤诗》与《清文海》等八部大型总集的合称)。该书中所收诗作,在地域上覆盖今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全境及广西的部分地区;在时间上则自秦开始,至清末结束,并酌收部分民国大家的作品。至2008年,汉代至明代各卷的编纂工作由陈永正教授主持,并已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清代部分的编纂工作由权教授主持,已被整合到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之中,2022年底将完成清代部分第一辑的出版。《全粤诗(清代)》第一辑占整个清代全粤诗的1/3以上,主要收录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粤人的诗歌作品,总规模约1300万字,分成30册出版。它对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深入、保存岭南的诗歌文化遗产、提振本土士人的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

三是《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二辑)。东莞明伦堂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东莞最重要的地方组织之一,广泛参与地方各类公共事务,对东莞近代地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东莞明伦堂在晚清以后由国家教育机构逐渐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地方经济实体,并在此基础上衍变为有力的地方政治组织。《东莞明伦堂档案》是一批保存相对完整、记录较为详细的我国近现代民间组织东莞明伦堂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活动的珍贵档案文献,包括地契资料、收支账册、捐资教育卫生的会议原始记录、学生名册、与地方政府和学校等的来往文书等,记录了从1838年至1949年一百多年间东莞明伦堂机构沿革、经营管理、司法纠纷、慈善公益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东莞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域整合的历史上具有独特的角色,见证了当时省港澳核心城市广州、香港、澳门、东莞等以及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的历史事实,对于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由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主编,已于2020年出版,被中国历史研究院列为“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年度重大成果(2020—2021)”之一。第二辑将于2022年底出版,以东莞市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7号档案(353卷)的内容为基础文献进行整理,档案时间横跨19261949年,以19431949年东莞明伦堂董事会时期的档案居多,有大量的东莞明伦堂董事会机构档案,如组织办法、人事安排、会议提案、会议记录等,也有不少收发文稿,涉及各类公函、呈文、训令、指令、代电、译电等内容。此外,因东莞明伦堂经营了大批沙田事务并广泛参与到地方公共事业中,因此保存了许多表册、单据。《东莞明伦堂档案》的整理出版遵照档案文献的特点,坚持反映档案原貌,尊重原档案的编排顺序,并标注原档案的档案号,必要时对档案做注释说明,以便专家学者使用与查对原始文件。

四是《孙文全集》。自1925年以来,整理出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留给世人的文献一直在持续进行,关于孙中山的全集版本不下百种,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主要是台湾的《国父全集》和大陆北方的中华书局版、人民出版社版与南方的广东人民出版社版。广东人民出版社版《孙文全集》是众多全集版本中最迟出版的,历时十多年的整理出版,按文献类型进行分类编排,分为代表作、论著、杂著、译著、遗嘱、文告、规章、书信、电报、演说、谈话、公牍、人事任免、题辞以及著作年表、全面翔实可查的主题索引,共20册1400万字,将于2022年3月全国上架销售。它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不少机构和学者、友人的诸多帮助,是文献收集最齐全、考订最严密的全集版本。主编黄彦先生从中外文报刊和欧美国家的公私档案机构中搜集了大量有关孙中山的著作资料和报道,对部分外文文献做了重译与新译工作,如《伦敦蒙难记》《赤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等,虽然整体内容变化不大,但补译了之前出版物的漏译语句和修订了一些关键词组,还在文献底本的选择和内容的校勘、标题的拟定、著述时间的订正等方面着力尤多。然而,即使如此耗费时间精力,书中仍然有不少待解之谜与错漏之处。未来孙中山全集的整理出版,增补文献仍然需要,但更主要的应该是辨析、考订、注释,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孙文各个时间阶段的思想。孙中山全集的整理出版仍然在路上,需要孙中山研究者更加细心和耐心。总的来说,《孙文全集》的增补史料、订正考据之功,相信经过时间的考验,学界会给予它在孙学研究中应有的地位。

推荐图书

《中山文献》

《孙文全集》


珍稀文献类影印为主

兼及古籍类延伸选题

马艳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献图书出版分社副社长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献类图书的出版依旧坚持珍稀文献的基本定位,在保障珍稀文献类影印选题正常出版的同时,出版一些由古籍类选题延伸出来的社科类选题、古籍研究工具书类选题。全年计划推出古籍文献类图书60余种,主要分为文献影印类图书、古籍点校整理类图书和延伸出来的社科学术类图书,珍稀文献影印类图书仍为本社古籍文献类图书的重点。

2022年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继续致力于重点图书、重大出版项目、大套丛书类图书的出版。本年度重点图书有2018年度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成果《土默特历史档案汇编》(民国部分,21—40册)、2020年度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成果《清华大学图书馆档案资料汇编》;2019年度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目录解题全编》、2020年度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壮族师公经书影印译注》;“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第一辑·折片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第二辑·电报档》,等等。

在保持和延续既有古籍文献类图书品种的同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续加大了对其他影印文献相关图书选题方向的拓展,如著名藏书家韦力的《书心雕龙——古代书版寻踪》、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总编辑徐蜀的《古籍编辑手记》。同时,将加快对古籍影印类工具书的编校进度,如《中国古籍款识辞典》《〈古籍定级标准〉参考图录》《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钩沉》计划在本年度里完成出版。

2022年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古籍文献类图书的图书结构更趋合理,影印类、影印整理类、点校整理类、社科学术类等选题继续配合拓展。珍稀文献影印类仍居主体,点校整理类图书在既往基础上继续加力,不断积累底蕴,进一步扩大规模和体量,突出社会效益考量,坚持珍稀文献基本定位,并加大对学术类图书的关注。

2022年度重点推荐的古籍文献类图书有两部:

《锦屏文书(第二辑)》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锦屏县档案馆、锦屏文书研究中心合作,锦屏文书研究专家张应强、王宗勋先生领衔;原件高精度影印:力求保证文契内容和形制的完整,便于学术研究;归户性整理:尊重民间文书的保存和流转习惯,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切的现场感受;史料价值高:是研究区域经济史、市场贸易史、地方习俗史、民间法律史、语言文字史、社会变迁史等诸多学科的珍贵一手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第一辑·折片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第二辑·电报档》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第一、二、三、四辑)”系列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中国社科院近史所藏“张之洞档案”之一部分自2014年在大象出版社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二辑·张之洞档)规模刊布以来,不仅丰富了市面上可见的张之洞文献资料,更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有关张之洞研究及清末相关史事研究的进展。今由近史所虞和平研究员领导编辑团队承续前期未竟之业,将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部分编排整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名义分为四辑陆续出版,以期促成完璧,可以说是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术盛举,令人期待。本汇编系张之洞档案中最为珍稀的部分,较之已出版者更为珍贵,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具体而言,其档案类型包括:一、张之洞的重要奏折抄件和底稿、修改稿、编辑稿;二、张之洞收各方来电的译电底本及部分抄件;三、张之洞给各方电报的手书底稿和修改稿;四、张之洞与下属及各方官员的往来公文和书信;五、张之洞与家族成员的往来书信;六、湖北各种经济社会事业活动状况的统计、登记、账册、清单等;七、被民国时期所刊张之洞文集编辑者列为“删件”的奏稿和公牍。本汇编所辑资料不仅涉及张之洞自同治二年(1863)入仕之后40余年的为官经历,而且涉及晚清数十年间的内政、外交、军事、吏治、法制、科举、教育、经济、文化、社会、家族等各个方面。从中不仅可以显示晚清历史的各个面相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张之洞的作用和地位,也可以看到张之洞的个人性格、处事作风、人际关系、家族状况、情报网络等,从而显示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张之洞。

推荐图书

《锦屏文书(第二辑) 》

聚焦近代 兼顾古今

宋丽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人文分社历史文献中心编辑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四部影印类图书。其中,《亭林书院藏日本江户时代〈玉篇〉汇刊》是交大社几年前出版的《日本明治时代汉文辞书汇刊·玉篇卷》的姊妹卷,重点关注日本江户、明治时代的《玉篇》重要版本。《清代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汇编》《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石刻文献选编》两部影印图书分别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档案馆等专业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两馆的资源,汇编或选编重要文献。另外两部均与辞书有关,主编都是上海交通大学语言学教授王平先生。

晚清以来重要历史人物年谱长编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历史文献中心积累有年的品牌。此前已出版过曾国藩、翁同龢、林则徐、张元济、冰心等重要历史人物的年谱长编,并获得全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奖等多种奖项。2022年将要关注的重要人物是左宗棠、陈宝琛、袁世凯、陆费逵、章乃器。

“老科学家资料长编丛书”是晚清以来重要历史人物长编的支线产品,聚焦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2021年,出版了《盛彤笙资料长编》《赵尔宓资料长编》。2022年,将继续完成谢家荣、金善宝、周尧、冯之榴这四位科学家的长编出版。其中,《谢家荣年谱长编》由谢家荣的学生张立生撰写,考订精详,体例与前所述年谱长编一致,因题材关系,一并列入“老科学家资料长编丛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34种书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占总数1/4凸显学术重镇地位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营造书香社会 助力文化强国
网上查标准(附GB3792《文献著录》) ? 编目精灵III
东莞可园
清朝究竟销毁中国多少文献?据统计,蜻蜓毁进的图书达3100多种,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