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年味,赏年俗,典籍书画里过大年!
春节是中国传统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更是中国人寄托乡情亲情的重要载体。那些传承在百姓中的春节文化习俗 ,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那些留存在典籍和书画中的年俗记载,景象各异,趣味横生。这些习俗或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或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丰子恺漫画里过年

文 | 浙江 吴浩然

艺术大师丰子恺以漫画闻名于世,一生作品数量惊人。就创作历程而言,主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24年至1936年是艺术发轫走向创作旺盛的阶段;1937年至1948年是丰子恺漫画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画家逝世。这一时期画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之中,担任了众多的社会职务。他访问浙江、江苏、江西诸地,游历黄山名胜,每到一处,皆有灵思泉涌;他感念党阳光雨露般的恩泽,被大生产运动的热潮所浸染,心潮澎湃,也创作了一些新形势下的时代漫画。在此类漫画中和新年相关的作品风格鲜明,喜气洋洋,情趣盎然,极具时代特色,是特殊时期独有的标志性历史记录。

漫画《第一个炮仗放得响!》气氛浓郁,寓意深远。1960年正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砥砺奋进正当时,全力奋战“开门红”。此图设色淡雅,鼓舞人心,寓意祖国的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第一个炮仗放得响!”题句甚是响亮,振奋人心。

放鞭炮是每个孩子的最爱,《春节小景》就是孩子们欢乐时刻的真实记录。鞭炮有长有短,较长的可以达到五千甚至一万响,噼里啪啦可燃放许久。放鞭炮需要机智灵活,很锻炼人的胆量。待捻子点燃,必须要迅速撤离,不然会伤及自身。胆子大的点燃火线,年龄小的只能远远观望,不敢靠近。对于孩子来讲,春节的年味主要体现在穿新衣和放鞭炮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孩子们在这喜庆的爆竹声中慢慢长大。

▲《春节小景》

《堆雪人》这幅漫画现藏于丰子恺纪念馆,描写的是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场景,寓意瑞雪兆丰年。在一片空地里,孩子们疯狂地跑来跑去,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堆雪人需要集体的力量,先堆砌身体,安上圆圆的脑袋,再找些萝卜、围巾、帽子或者扫帚作些装饰,即大功告成。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画家有感而发,赋诗曰:“瑞雪映晴空,儿童塑雪翁。雪翁开口笑,预祝大年丰。”说起堆雪人,不觉想起了丰子恺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漫画《此为一时之雄也》,隐喻日本帝国主义如同雪人,太阳一旦升起,末日即刻来临。

▲《堆雪人》

新春佳节是一年中最流光溢彩的日子,傍晚时分家家户户迫不及待地开始张灯结彩。孩子们当然最是积极,每人提着自己的花灯笼,约了小伙伴,映照了厅堂再照大街,预祝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灯笼的形状五花八门,但每一盏都能照亮前行的路。这幅《除夜美景》即是当时过年放灯的真实写照,三个孩子步调一致,兴高采烈,灯笼上“庆昇平”三个大字异常醒目,道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丰子恺新年题材的漫画数量较多,内容宽泛,作品紧扣时代的脉搏,始终保持着一种可贵的平民意识。他关爱旧社会的民众疾苦,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描绘和平盛世。他曾篆刻过一方名为“速朽之作”的印章,加盖在旧作上,希望过去那些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场景不复再来,并作诗曰:“当年惨象画中收,曾刻图章曰速朽。盼到速朽人未老,欣将彩笔画新猷。”

春节说春联

文 | 北京 戴建华

楹联是汉语独有、独特的文学范式。说独有,其一,汉字无论笔划繁简,都独占一个方块位置,这是对偶的先决条件。在远古典籍中屡见不鲜,如《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其二,华夏建筑,每多对称,故堂宇、名胜、庙坛、亭榭等等,都为楹联提供了用武之地。说独特,楹联言简义周,俪偶巧成,极富艺术魅力。至于长联,当属别裁,亦见匠心。

楹联源远流长。关于楹联的专著,以清朝梁章钜所撰《楹联丛话》最为知名,有《丛话》十二卷,道光二十年(1840)桂林初刻;《续话》四卷,道光二十二年(1842)浦城初刻;《三话》二卷。《四话》六卷,是其子梁恭辰所编。《三话》《续话》有上海涵芬楼排印本。中华书局有合订点校本,并附清人朱应镐《楹联新话》。近人张伯驹先生有《素月楼联话》,可以看作是清人著作的补充。

▲《楹联丛话》

春联是楹联的一种。在古,立春日或除日、新正,要撰贴门联,称为春联。《楹联丛话·故事》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馀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后蜀归宋前,一年除日,蜀主孟昶自撰联云“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张伯驹先生认为纪晓岚所言不确,《古今联话汇集》载,惠山有唐张祜题壁联云“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莎”,较孟昶早出百馀年矣。孟昶联是否为最早楹联自可商量,但依目前所见所知,孟联确是最早的春联。至于纪晓岚所言春联“始于桃符”,则肯定无疑。桃符,谓古代除日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以为能压邪。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即为春联。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立春”日有“贴春字”“撰春帖”等事,周美成《内制春帖》云“夹辇司花百士人,绣楣琼璧写宜春”。制作力求精美,故须提前预备。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有“春联”条,云:“居人更换春帖,曰春联。先除夕一二十日,塾师与学书儿书写以卖,榜于门曰'春联处’。多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及家声、世泽等语为门联。或集《葩经》吉语、唐宋人诗句为楹帖。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可观风俗。

▲《岁时广记》

春联用于志庆、祝福、言志,也用于褒奖。正史亦有记载,《明史·陶安传》载,陶安字主敬,明太祖朱元璋起事,陶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称善。虽自谓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溢、叶琛,但屡建言献策,知制诰兼修国史,甚见信用,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

除日虽为佳节,但春联也有伤时感事之作。读黄季刚先生《寄勤闲室日记》,民国19年(1930)1月29日为己巳除日,先生集一联云“老去怕看新历日,门前不改旧山河。”《量守庐日记》民国24年(1935)2月4日为乙亥正月一日,撰门首春联云:“不知何世,亦爱吾庐。”时日人步步紧逼,山河破碎,先生忧时伤世,溢于言表。

至于春联格式,向又宽严之分。宽者如对偶,严者若对仗。可无赘述。

文献中的湖南年俗

文 |  湖南 迭 戈

关于湖南春节习俗最早的记载,莫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懔(502-565)所著《荆楚岁时记》。从书中看出,古人过年可讲规矩,视腊八为春之伊始。书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史记陈胜传有腊月之言,是谓此也。谚书,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这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民俗活动,而胡公头,就是多彩的帽子,像是跳大神装扮。

▲《荆楚岁时记》

“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请为送岁)。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孔子所以预以蜡宾一岁之出,盛于此节。”到了除夕这一天,要守岁,备好肴蔌(荤素菜),吃剩的要留下来送岁,到初十二才弃之。

而后此类记载多了起来,最为有名的是《齐民要术》。到了清朝,孔尚任辑有《节序同风录》,这书是集南北之大成,混为一体的民间习俗书,从此可见,春节习俗南北有异,亦有融合之处。生活在清末民初的名人谭延闿,其日记有首打油诗名曰《乙卯元日感旧怀人成徘体七十韵》,当是近代关于湖南春节最详细的记载。


▲《齐民要术》

说到长沙的新年习俗,出生在当地的王觉源先生(大学教授)在《忘机随笔》中,有篇文章《长沙的春节》记载最详:

长沙习俗,腊中(农历十二月中旬)即开始准备过年,家家大扫除,购买年货。小年刚过则贴春联,普通人家多为“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红联,丧家则书“吾门尚素”“天下皆春”蓝或褚色联。住宅前门分贴“文丞”“武尉”,或“神茶”“郁垒”。阶前为“天官赐福”,偏厦为“左右逢源”,甚至灶前、鸡窝上都贴红笺。市中售联小摊林立,潦倒文人多趁此机会收取笔润。

年初一出行,多按新历方位定行踪,拜佛求神。此谓“出行”,非“出天行”。

年初二商店多有开年之宴,用祭余食物招待店员,同时以此决店员去留,如店主亲敬店员一方鸡肉,俗称“无情鸡”,以示不再雇佣。

…………

儿童嬉戏多为戴加官(面具)、舞刀剑、抽地螺、燃炮竹(时有电光炮、花筒火箭等),而妇孺则参神拜佛,娼寮则打扮的花枝招展,顶礼城隍。

元宵节为年节之终,看花灯,吃元宵。百匠就业,商铺开市,一个热闹的新年节日画上句号。

这样的春节现已成历史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对联与对联创作
年年贴春联,却不知道为什么贴
桃符敦煌 || “阳关杯”春联作品展示(一)
浅谈对联写作知识(1)
话说楹联——楹联的发展
喜迎新年,春联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