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原来出自这本书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首诗歌出自传统典籍《尚书大传》,据说是大舜在与群臣宴会时所唱。所谓“卿云”,据说它的特点是“若烟非烟,若云非云”。这种云彩萦绕在天空,古人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此时的大舜正准备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禹,就像当初帝尧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自己一样。一位又一位圣贤接过治理天下的重担,用他们的美德与智慧指引黎民百姓,就像是太阳与月亮的光辉在天空上交相辉映。

这首诗歌,以它高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在千百年间备受赞誉。南朝著名诗论家钟嵘在《诗品》中说:“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明朝著名诗人徐祯卿也说:“诗理宏渊,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江水》,开《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上个世纪初,教育界的先驱们就是从这首诗歌中得到灵感,将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命名为“复旦大学”。

《诗品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然而,这样一首流传千年的诗歌,在近代却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但以文学史的眼光仔细观察,这诗的字法、句法、音节不独非三代前所有,也还不是春秋战国时所有,显然是汉人作品。”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指出:“辞仅达意,颇有古风,而汉魏始传,殆亦后人拟作。”

学者们之所以会对这首诗歌产生怀疑,除了近代以来“疑古思潮”的影响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尚书大传》这部书的性质。

我们知道,秦始皇为了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暴政,从而导致很多儒家典籍几乎失传,《尚书》正是其中之一。汉朝建立之后,为了发展国家的文化事业,鼓励民众积极献书,并且希望以国家的力量组织学者研究儒家经典,从而设立了“官学”。然而经过暴政与战火的摧残,硕儒耆老零落殆尽,大汉朝廷竟一时难以寻找到一位研究《尚书》的专家。

所幸经多方探访,终于在济南发现了一位名叫伏生的老先生,他曾在秦朝担任“博士”之职,毕生以《尚书》为业。于是汉文帝派遣晁错向这位年过九十的老先生请教,最终将《尚书》列为官学。

 

《汉书》


《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流传的与《尚书》相关的书籍中,有“《传》四十一篇”。所谓“传”,当时专指解释儒家经书的著作。有学者认为,这四十一篇《传》,即伏生所作的《尚书大传》,是伏生对于《尚书》的解说。到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又为《尚书大传》做注。因此《尚书大传》一书具有极高的思想与文献价值。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尚书大传》的命运却十分坎坷。到了宋代,学者们已经很难见到此书的完整本。到了清初,大学者朱彝尊编撰《经义考》之时,此书已经被著录为“佚”,所以一般认为《尚书大传》全书在明末已经失传。

不过,这样一部重要的文献,古代的学者们又岂会任由它烟消云散呢?所以从清初开始,学者们就前赴后继地开展起对《尚书大传》的辑佚工作。所谓“辑佚”,就是从依旧在世间流传的文献中,将那些已经失传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来。假设某一本书已经失传了,但是还有一些存世的书籍,曾经引用过这本书的内容。这样,学者们就可以通过各种严密的考证,将这本失传的书“复活”。

《尚书大传疏证》

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尚书大传》,实际上是前代学者们辑佚的成果。换言之,包括这首脍炙人口的《卿云歌》,实际上是从各种其他的传世文献中摘录出来的。因此,这些内容并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甚至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记载,几本古书中的文字内容会有很大差别,尽管他们都声称自己引用的是《尚书大传》中的记载。

比如这首《卿云歌》,关于这首歌是何时创作、舜是在何种场合吟咏这首歌、群臣作何反应,各种文献在记载上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清代辑佚之学的名家陈寿祺也感叹,这一段记载:“书籍征引,阙佚不全,又先后乖舛。”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梁启超等近代著名学者会对这首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了。

《饮冰室合集》(全四十册)

虽则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尚书大传》中蕴含的思想、记载的故事以及对《尚书》文本的解释,都在历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它仍然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材料。

有清一代,如朱彝尊、孙之騄、孔广林、陈寿祺等学者,都进行过《尚书大传》的辑佚工作,相关成果达二十余种。其中,以陈寿祺的《尚书大传辑校》最称善本。陈寿祺在孙之騄、孔广林等人的基础上,“覆加稽核,揭所据依,稍参愚管而为之案”,案语精当,辩证精细,改正前人辑校的阙失与讹误,对复原《尚书大传》极有裨益。

在陈氏之后,集成《尚书大传》搜辑、校订与考证、阐发之大功者,则必推皮锡瑞的成名作《尚书大传疏证》。皮锡瑞在陈寿祺辑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遗漏、广异文、正讹误,搜辑更完备,考订更精确,编排更合理,形成更完善的《尚书大传》文本。同时,他从文字、史事、制度、说义等入手,对《尚书大传》全面疏证、阐发,征引详明,疏解透彻,议论精当。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皮氏此书更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

清代《尚书大传》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尚书大传疏证》

[清]皮锡瑞 撰  吴仰湘 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631-7

46.00元

内容简介

《尚书大传》是西汉初年今文经师解说《尚书》的名作,又由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作注,其中备载古代礼制与史事,“皆唐、虞、三代遗文,往往六经所不备,诸子百家所不详”,具有极高的思想与文献价值。《尚书大传疏证》是皮锡瑞的代表作,其书依据陈寿祺所辑《尚书大传》,结合各种传世文献,对《尚书大传》的内容进行疏证。《疏证》或证陈辑本之是,或辨陈辑本之非,同时发明《大传》之旨义,在文献学和经学方面均有极高的成就。本书据师伏堂刻本进行整理,其中陈寿祺辑校文字参校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本,采用新式标点。

内页展示

【赠笺纸】《尚书大传疏证》(赠点校者吴仰湘先生签名笺纸一枚)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有一部奇书,打假打了一千多年,最后反倒打成了珍贵古籍
复旦燕园
中国最早的诗歌
《卿云歌》:禅让中的复旦光华
杨威威:《书》中自有周六福,《书》中自有98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