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卷书坊 | 光福的梅事

王稼句,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曾任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他自称是依恋故土的“小人”(泛指平常百姓)。他认为人生“写意”的事很多,比如早春探梅,深秋看枫,檐下听雨,楼台赏雪,去沧浪亭喝清茶,去黄天源吃点心……最“写意”的是随意读点闲书,随意写点文章。他已随意撰写文化随笔六十多种。

《怀土小集》是他的一部关于苏州地方文化的随笔集。此书继承了古代文人笔记散文以及晚近文化随笔的优秀传统,缕述风土,考订古迹。书中可见苏州古城历史的厚重悠久,吴下风光的细腻婉转,而姑苏山川之明秀,礼俗掌故之丰富多彩,读者从中亦可稍稍领略一番。

在春光明媚的季节,赏花是一件非常写意的事。苏州光福素以梅花著称。光福之梅,可与杭州超山、广东大庾岭罗浮山、武汉东湖梅岭比匹。今天就请小伙伴欣赏一下王稼句《光福的梅事》。

《怀土小集》

王稼句  著

2016-8,定价:38.00元

光福的梅事(节选)

光福这个地名,最早见晚唐陆龟蒙《送小鸡山人序》,说是“出吴胥门,背朝日行四十里,得一野步市,曰光福”。光福者,乃萧梁时所建光福寺也,建寺以后,人烟渐密,聚落渐盛,遂以光福名其地。关于光福的形胜风物,徐傅在《光福志自序》里作了介绍:“光福僻处郡西,隶于吴治,蕞尔一隅,然湖山之秀、物产之饶、风俗之纯朴、人性之敦厚及乎琳宫佛刹、池馆台榭,冠绝吴中。其山有穹窿、西碛、铜井、邓尉之挺秀;其水有具区、游湖、东西崦之浩淼,七宝、法雨、象泉之甘洌。地则东南平夷,宜蔬谷,西南多山,艺花木桑麻,遍处播植,渔罟樵斤,终年不废。民庐栉比,倚山而居,滨水而田,朴者安于畎亩,秀者泽以诗书。至幅员之广袤也,五十馀里陂塘崦渠足资灌溉,山村水市,直尽太湖。而物产之佳,则稻有红莲,藕有伤花,卢橘、杨梅、菰蒲、菱芡皆美于他产,更有著名当世,阅千载而独擅者,梅也。”

光福诸山,物产丰饶,向有“山家十八熟”之说,“十八熟”起首即梅,不仅第一花信故也。汪琬《游马驾山记》说:“山中人率树梅、艺茶、条桑为业,梅五之,茶三之,桑视茶而又减其一。”光福广被植梅,相传始于南宋淳祐间休宁人查莘,他来此隐居后,在山坞植梅,当地人见了,纷纷效法,于是蔚然成观,恩泽一方。《光福志》卷四说:“迨宋元之交,范村荒芜,而梅之名擅于光福。光福山中栽梅为业者,恒十之七。”就时间推论,也正契合。可见光福之梅,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由来已久了。植梅并非为了观赏,因为梅子既可生食,又可做蜜饯果酱,或糖渍,或盐腌,或浸酒,均得佳味,未熟果加工成的乌梅则可入药。在旧时日常生活中,梅子用途广泛,经济收益与地产的桃子、柿子、枣子、石榴相当。再说植梅不择地,即使荒山贫壤,也能开花结实。每当立夏过后,采摘梅子,山中一片忙碌景象,潘遵祁《四时山家杂兴》就咏道:“立夏才过梅市嚣,腰钱估客聚轻舠。枝头尚有消梅绽,价比青梅一倍高。”

然而也有梅不敌桑的时候,当吴江、湖州一带丝绸业鼎盛之际,桑叶不敷足用,便纷纷来光福、洞庭两山等地采购桑叶,当地不少山农就砍梅栽桑。道光年间,歙人程恩泽来游香雪海,“不见梅,登高眺之,则数十株厕桑林间”,不由感慨,“惜哉,易梅以桑,使数百年旧柯寥落,不及十一也”(《游香雪海记》)。再说,光福本是蚕乡,《光福志》卷一就说:“光福艺桑,随处皆植,蚕事又勤于他处。”桑叶既可卖钱,又能供自家所需,更何况桑叶效益较梅子为高,栽培管理也较梅子为易,故只能让士大夫作伤逝之叹了。 

植梅初衷,固然不是为了观赏,但既有了梅,观赏也就是自然的事了。乾隆时人张諴《光福里探梅》有云:“居人为我言,山中绝尘俗。望衡千馀家,种梅如种谷。梅熟子可沽,梅开香不鬻。不鬻当如何,客来恣所欲。”自古以来,士大夫就赋予梅花独特的精神境界,早春探梅也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项内容。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为第一,冰肌玉骨,花香袭人,透露了春天的消息。就苏州来说,光福之梅,比他处更胜,姚希孟《梅花杂咏序》就说:“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无穷际,犹儿童野老之见也。梅得山水而色扬,天平一带,非不奇邃,独恨无水。光福诸山乃太湖之雉堞也,观者一舸至馆娃山下,或纡迤从穹窿坞入,或径从青芝山入,皆盘折香林。转入邓尉,梅花愈盛,波容水态愈媚。”故前人认为,光福之梅,可与杭州超山、广东大庾岭罗浮山、武汉东湖梅岭比匹。

探梅光福,乃是一大胜游,也是苏州旧时风俗盛观。梅花以惊蛰为候,每当花时,红英绿萼,相间万重,攒枝布柎,玲珑璀璨,合匝缤纷,弥望不绝。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二说:“二月中旬,郡人艤舟虎山桥,襆被遨游,舆者,骑者,屣而步者,提壶担榼者,相属于路。率取道费家湖、马家山、蟠螭山、铜坑、石壁、弹山,而以石楼为投最。”亢树滋《邓尉探梅诗序》也说:“邓尉为城西胜区,四时景物咸备,梅花尤擅其名。商丘宋公抚吴时采风至此,手镌'香雪海’三字于崖壁,名益著。惟距城稍远,不若灵岩、支硎之可晨往而夕返也。故必届探春时,游者始乘画舫,驾篮舆,提壶挈榼,褰裳联袂而来,穿花丛,叩山房,登佛阁,徘徊瞻眺,以荡涤其烦襟,消融其尘虑,信可乐也。其地幽僻清旷,梅花万树,连村蔽谷,映带于桑畦萝径、竹篱茅舍之间,弥望一白,玉映缤纷,芗气蓊葧,十数里不断,而又具区临其前,米堆、柴庄、铜井、石壁旋绕其左右,遥望洞庭诸山,烟鬟雾鬓,若隐若现于沧波杳霭中。”

光福的梅花,实在是天下的胜观,即不说诸山的梅花,即是院落里或山道上的梅花,也足以让人流连。归庄《观梅日记》记葛氏家中的梅花:“庭中垒石为丘,前临小池,梅三五株,红白绿萼相间。酌罢坐月下,芳气袭人不止,花影零乱,如水中藻荇交横也。后庭有白梅一株,花甚繁,云其实至十月始熟,盖是异种。”又记惊鱼涧的梅花:“道旁一古梅,苔藓斑驳,殆百馀年物,而花甚繁,婆娑其下者久之。路出花林中,早梅之将残者,以杖微叩之,落英缤纷,惹人襟袖。复前,则梅杏相半,杏素后于梅,春寒积雨,梅信迟,遂同时发花,红白间杂如绣。”这样的景致,比之香雪如海的繁盛,另有一种清旷的意境。

实体书

去护封

作者以其高情远致和对故乡诚挚的热爱写就此书,使读者恍如置身园林泉石、烟水沧浪之间,感受到苏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优雅魅力。然而作为一位深深根植于苏州文化沃土中的作家,王稼句先生的笔触不仅探寻了艺苑图籍、园林山水、文人才士、故旧风华的传递与播迁,更把苏州这片土地上普通百姓真实而温暖的生活日常也展现给读者,举凡闾巷歌谣、饮食装扮、祭祀信仰,民间生活的许多侧面,时间跨越千百年,一一钩沉考证,娓娓道来,贯穿其中的是思古之幽情、怀土之温情,抑或更多的人生与历史的感喟与思索,留待读者细细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邓尉山
邓尉探梅
苏州邓尉山香雪海,这里的梅花盛开时如雪花覆盖
苏州香雪海,赏梅好去处
苏州邓尉“香雪海”研究
梅花冷艳香雪海—品味姑苏之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