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单 | 近期历史学新书推荐(17种)

阅读 × 新知 × 人文关怀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丝绸之路上的科学技术

作者: 王阳 / 陈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3-1
定价: 58.00

本书从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建筑学、机械等方面,选择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够展现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有趣案例和突出亮点,基于世界的视野,展示了古代科学技术随着时代、文化、地域环境的转变而发生的变化和差异,凸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永恒价值。

王 阳 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科学文化比较,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李约瑟与西方科学史观重构》,发表论文有《乳香之路:对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认知》等数十篇。

陈 巍 科学技术史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丝绸之路技术史、中国古代数学社会史,已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古代丝绸之路与技术知识传播》。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万里古道瀚海沙

作者:安成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环境考古视角下的中国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的人类活动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定价:169

沙漠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干旱少雨是其普遍特征。中国的12个沙漠(沙地)横亘在北方,构成了辽阔的沙漠带或者沙漠弧,显著地区别于农耕区和草原游牧区。这里的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的特征。本书从环境考古的角度,对中国沙漠带的人类活动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辨识,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变迁等内容也进行了讨论。沙漠就像是一个超级过滤器和缓冲器,把来自异域的狂风巨浪化作激越的溪流,使得东西方文明相通而没有相融。

安成邦,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考古与环境变化研究,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间冰期气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基础性专项调查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各类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进香

作者: [美]韩书瑞 / 于君方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历史上的朝圣之地
原作名: 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
译者: 孔祥文 / 孙昉
出版年: 2023-1
定价: 118.00元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认为山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赋予其宗教意义,加以崇拜。本书通过导论和八篇论文,以历代文人的游记、山志、石碑碑文为史料,讨论了泰山、五台山、嵩山和曹溪、黄山、普陀山、武当山、妙峰山作为朝圣之地的前世今生。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而关于朝圣的社会动力和文化价值,一直是通俗文学领域关注的议题。本书的出版对于深挖朝圣的社会动力、文化价值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韩书瑞(Susan Naqui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历史系教授。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唐代黠戛斯历史研究

作者: 王洁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2-12
页数: 301
定价: 59.00

黠戛斯是今天中国西北边陲柯尔克孜族,和中亚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与中原王朝直接交往不多,仅有的联系主要集中于唐代。特别是840年,黠戛斯攻破漠北回鹘帝国,终结了突厥语民族在蒙古高原的统治。黠戛斯在巅峰时刻急流勇退,并未称霸蒙古高原,而是退回到叶尼塞河上游故地,由此深刻地影响了亚洲内陆的历史进程:突厥、回鹘先后西迁南避,加快了中亚地区的突厥化进程,也让回鹘民族进入今天中国新疆地区,奠定了今天维吾尔族的分布基础;黠戛斯退出蒙古高原,让广阔的草原陷入短暂的政治真空,高原东南缘的契丹、室韦等蒙古语民族开始发展、扩张,最终成功统治了蒙古高原。

王洁,历史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曾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黠戛斯历史研究》,获优秀成果。系列论文《黠戛斯汗国形成时间考辩》,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2016)。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隋唐五代僧人塔铭研究

作者: 李谷乔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
页数: 288
定价: 88.00元

塔铭,是僧人的葬塔铭文,以撰述生平事迹为主,属于传记文学。本书以塔铭为研究对象,不仅整理、辑录了隋唐五代僧人塔铭文献400余篇,还对其中留有书家姓名的塔铭做了梳理与统计工作。本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塔铭的生成演进规律,研究隋唐五代塔铭的文体特色与文学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从社会文化、历史、书法美学等方面解析塔铭与社会风气、文化思想、价值取向之间的各种联系,窥探塔铭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事件,从而对隋唐五代僧人塔铭的文献价值、文学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史学线索价值予以深刻的分析与揭示。

李谷乔,文学博士,现为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佛教文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隋唐五代僧人塔铭研究”(项目编号:18FZWO18),省级科研规划项目“唐代佛教碑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验字[2017]277号),以及吉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远东共通文化视域下韩、日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出版专著《欧阳修小品》,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参编《唐诗精华注译评》。在《东疆学刊》《文艺评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信仰与习俗

副标题: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

作者:王永平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道教是唐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很好地认识和把握唐代历史,就应该深入地了解道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文化史是将社会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方法,它强调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实进行文化阐释,以此探求各个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本书选取了神仙道教与唐代社会,道教与唐代妇女,道士的宗教世俗生活,道教法术与民间习俗,道教神仙与民间信仰,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以及儒、释、道之间互动与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试图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透视唐代道教,对道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做出较为客观的解释。

王永平,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社会生活史、全球史等。曾经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著有《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道教与唐代社会》《唐代游艺》等著作多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文献》《全球史评论》《光明日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梆子皮黄戏源流考论

作者: 陈志勇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1
页数: 315
定价: 96.0

上世纪80年代,马彦祥、余从就声腔演进与戏曲史的关系指出:“中国戏曲的特征,寓于戏曲声腔之中;戏曲的历史,具体表现为声腔、剧种衍变发展、兴衰更替的历史,这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因此,戏曲声腔、剧种的研究,是戏曲史论研究的组成部分。它更具有综合研究性质,并与戏曲形式的变化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何脱离声腔史或剧种史的自身限制,将声腔的研究落实到戏曲史的重新书写上,这是本书尝试去探索的问题。在此理念的指引下,笔者选取了清代剧坛影响最大的两种声腔系统——梆子腔及其衍化声腔皮黄腔,通过厘清它们的源流问题,重新观照梆子皮黄腔的崛起对清代戏曲所产生的深层次影响,为书写清代声腔戏曲史奠定研究基础。本书分为绪论、十二章正文和三篇附录。正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关于梆子戏源流和声腔传播的专题研究,下编为皮黄戏源流与传播形态的集中讨论。

陈志勇,男,文学博士,历史学出站博士后,现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5项,在《文艺研究》、《中山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有《广东汉剧研究》等专著2部,参编《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汉剧研究资料汇编》等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抉择与书写

作者: 郑善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
出版年: 2022-12
页数: 254
定价: 88.00

世变愈急,则史学变得愈快;世变愈大,则史学变得愈新。在战火频仍、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群体在留守与南迁的抉择上,既有政治环境的潜在影响也有生存压力的现实考量。本书以抗战时期史家因不同地域、不同学术倾向而形成的“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留守”与“南迁”两大史家群体的组织、思想、学术活动及史学成就。地域抉择的矛盾心态影响了史家书写方式的转变,作者以此为视角探究史家当时幽微心态与日后卓越成就之间的细密联系,重塑抗战时期中国史学发展与流变的整体场景。

郑善庆,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共党史研究。编纂出版《翁心惠日记》《浙东革命根据地口述史》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省哲社规划课题项目等。在《南开学报》《史学月刊》《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现代国家与其边缘

作者: 邵彦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兰州城市发展研究(1872~1949)
出版年: 2023-1
页数: 396
定价: 128.00元

本书以1872~1949年为范围,以五章的篇幅,将兰州置于现代国家与其边缘关系的视域下,从发地理政治、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社会心态等五个方面对兰州城市发展进行了梳理。绪论部分立足于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理论方法的梳理,介绍了边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尤其是近代兰州城市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一章从长程史观出发,从地理、文化、政治变迁等维度考察了兰州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第二章论述了近代兰州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说明兰州是一座政治性很强的城市;第三章从兰州经济成长的脉络中探讨边缘发展的动因,并以毛纺织业为例探讨了兰州战时工业发展的动因;第四章通过对市政与国政、市政与寺庙、市政与林政等的考察,探讨了兰州市政现代化的进展;第五章通过分析“兰州中心说”与近代兰州社会心态,探讨了近代兰州城市社会防抗边缘化的努力。本书征引了大量官方典籍、档案文献、资料汇编、地方史志、报纸杂志及相关研究论著等资料,立论较为扎实,逻辑较为清晰,语言文字较为规范,具有出版价值。

邵彦涛,河南新郑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宗教学研究》《人文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湖北省2015年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科学

作者: 沈国威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188
定价: 38

19世纪中叶,西方“科学”(science)概念传入东亚,对东方传统学术体系造成强烈冲击。本书首先聚焦于“science”在日本被赋予“科学”这一词语形式并演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时代关键词的过程。接着,以严复这个人物的学术表现为切入口,讨论清末民初“科学”概念的形成、流变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沈国威,辽宁人。日本关西大学外语学部教授。长期从事近代新词、译词及概念史研究。近年出版有《严复与科学》(2017)、《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2020)等。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青铜时代晚期的东地中海世界

作者: 王欢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副标题: 以赫梯国家的引渡为中心
出版年: 2023-1

自公元前三千纪以来的埃卜拉时代和玛里时代之后,晚期青铜时代以来,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赫梯王国和北非的埃及帝国加入近东世界的国际交往俱乐部,东地中海世界各国交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初有,各古老文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一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赫梯国家对国与国之间引渡活动的记载尤为引人注目,在主流国际法引渡相关研究中居于首创地位。本书以公元前两千纪赫梯国家与周边各政治实体之间的引渡为研究对象,归纳赫梯文献中的引渡术语;从梳理文献中的引渡入手,探讨赫梯国家引渡的起始时间、演变过程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历史现象所涉诸多问题的复杂特性,研究引渡机制与引渡活动的关系,并将其置于晚期青铜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国际关系的整体历史语境之中,与之前和同时代的引渡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回应学术界关于引渡现象历史溯源的普遍观点,全面评价赫梯国家引渡现象的历史地位。

王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裂土称王

作者: [英]罗宾·沃特菲尔德(Robin Waterfield)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继业者战争与希腊化时代
原作名: Dividing the Spoils: The War for Alexander the Great’s Empire
译者: 袁鑫 / 拓永兴
出版年: 2023-1
页数: 360
定价: 72.00元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希腊本土延伸到印度次大陆,他的死引发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其间欧、亚、非三个大陆上充斥着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王朝联姻。当男人们在战场上厮杀时,以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奥林匹娅斯为代表的王室女性们却在深宫内院里策划阴谋。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野蛮的战乱时期,仍然不乏璀璨的文化成就,继业者不断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最终使其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阔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这便是所谓的“希腊化时代”。《裂土称王》一书通过快节奏的叙述,捕捉了这个动荡时代的光影,重现了一直身处亚历山大大帝阴影下的继业者们的历史。

[英]罗宾·沃特菲尔德(Robin Waterfield),英国古典学者,曾先后任职于剑桥国王学院、纽卡斯特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为独立作家,定居于希腊南部。译有超过25部古希腊典籍,著有The Making of a King: Antigonus Gonatas of Macedon and the Greeks (2021)、Olympia: The 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2018)、Creators, Conquerors, and Citizens: A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 (2018)、Taken at the Flood: The Roman Conquest of Greece (2014)等书。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神圣同盟

作者: [美]威廉姆·佩恩·克雷森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 华章同人
副标题: 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与门罗主义
译者: 李勤
出版年: 2023-3
页数: 216
定价: 49.8元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人们试图寻找一些办法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神圣同盟”应运而生。“神圣同盟”的主导者、“两面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自幼受启蒙思想影响,对内施行自由主义改革,但1812年打败拿破仑、挽救整个欧洲后,其执政理念陡然改变,成为镇压革命、维护君主专制的保守主义者。他提出了创建“神圣同盟”和“欧洲协调机制”的外交构想,试图称霸欧洲,甚至插手美洲事务。  本书以亚历山大一世缔造“神圣同盟”的过程为主线,辅以对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的政策描述,解读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分析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心态转变历程,以及美国、英国、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诠释了没有具体内容、仅凭兄弟友爱结盟的“神圣同盟”为何会遭到反对,以及美国为何从孤立主义转向扩张的门罗主义。

威廉姆·佩恩·克雷森(William Payne Cresson,1873—1932),美国历史学家,伦敦皇家地理协会会员,美国国际法协会会员。192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波斯:正在苏醒的东方》(Persia,The Awakening East)、《哥萨克人和他们的历史》(The Cossacks,Their History and Country)、《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神圣同盟: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与门罗主义》(The Holy Alliance,The European Background of the Monroe Doctrine)等作品。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加利西亚

作者: [美]拉里·沃尔夫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历史与想象(1772-1918)
原作名: The Idea of Galicia: History and Fantasy in Habsburg Political Culture
译者: 郑心鹤
页数: 632
定价: 118.00

加利西亚(Galici英,Galicja波)是在1772年“D一次瓜分波兰”的特殊乃史节点上哈布斯堡当局所创立的一个新省级行政区,坐落于今天的波兰东南部和乌克兰西部的交界处,在不同时期揽括了包括很多重要城市。这里汇聚了波兰人、德意志/奥地利人、卢森尼亚/乌克兰人、阿什肯 纳兹犹太人、高地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从1772年被创建到1918 年一战结束哈布斯堡覆灭,加利西亚这个现已灭亡的地理政治实体走过了近150年的历史沧桑和风风雨雨。  沃尔夫教授讲述了“加利西亚”作为一个新地理、民族、文化、身份概念的构建想象和思想传承史。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悲恸到归属,从热忱到执念,从幻想到堙灭,加利西亚承载了几代男女老少的生命和回忆。本属于不同民族、宗教、习俗的人们因为历史境遇被“加利西亚”和“加利西亚人”这个身份所暂时的融合和捆绑,构成了一种安德森式“想象的共同体”。  作者通过解析一系列的事例和文学艺术历史材料,为我们展现了加利西亚是如何从政治构想蜕变成一个实体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加利西亚的身份在一点点的被填充、塑造、修改、层次化。奥地利官僚、波兰政治家、犹太知识分子、乌克兰爱国民主人士,还有各种文学家、艺术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这个身份概念做着自己的注入和解读。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品读,不可否认的是,加利西亚的构念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在回忆里,在历史中,也许,还在幻想中。

拉里·沃尔夫 (Larry Wolff),1957 年生,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1997 年当选),纽约大学教授,杰出的欧洲思想文化史专家,东欧史学科带头人。1979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84 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有名东欧史学者Wayne Vucinich (1913-2005)。毕业后曾任教于波士顿学院 (1986-2006),现为纽约大学银色教授 (殊荣),历史系正教授,兼任纽约大学弗洛伦萨校区负责人,欧洲与地中海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方向集中于18-20 世纪中东欧思想文化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8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书单:2018年历史学新书(39)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4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6)
书单 | 2017年魏晋南北朝史新书
新书榜丨2017年6月,有哪些历史类新书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