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易
(原标题:读诗经看大河:“两河文明”传千秋 诗意生活回今朝)
溱水洧水汇流处
记者张丛博实习生甘珊珊文记者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西亚最早的文明诞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史称“两河流域文明”。在东亚的中原,亦有被誉为华夏“两河流域”的地方,那就是溱水和洧水。这两条古老名河孕育了久远的上古文明,她们以“溱洧”的合称频繁出现在先秦文献中,《诗经·郑风》里诸多爱情诗篇便唱于二水之畔。
世间万物流转,溱水、洧水依然流淌在今日新密的土地上。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洗去数十年来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尘垢”,《诗经》中的“爱情河”重新清澈起来,潺潺的水声叙述着千古不绝的情思。
“爱情河”畔的溱洧姑娘性子直
时值盛夏,新密市溱水河张湾水库的浅滩边,附近的居民们在水中徜徉消暑,少年们撩水嬉戏,欢声笑语在青山绿水间回荡。这样天真烂漫的欢笑,对溱洧二水来说并不陌生。
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仲春季节,杨柳依依,桃花灼灼,解冻后的溱水和洧水奔腾而下。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陪我再去看看吧!”于是,两人结伴到溱水洧水河边游玩。他们手执兰草,谈心说笑,又互赠芍药永结情好。
每次在课堂上讲到《诗经·郑风·溱洧》描绘的场景,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建生都会对诗里的女子充满遐想。“在人们眼中,内向温柔是东方女性的特征,但在当时的郑国,不乏泼辣可爱的女性,她们直率坦诚,一点也不扭捏作态,多么像当今追求独立自由的新时代女性!”
在另一篇名为《褰裳》的诗中,这样性格的女子形象更加鲜明。溱洧河畔一位辣妹子向着河对岸的小伙子发动了“攻势”。姑娘不说自己想别人,却说“子惠思我”,是别人心里有她。后边的话更直接,“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意思是“你若不爱我,我再追别人”,姑娘摆出一副挑战者的架势,活脱脱一个“辣妹子”。
也许你身边这样的女子并不少见,然而在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孔子“郑声淫'的说法影响,人们的评价却多是负面之词。朱熹在《诗集传》更是说“郑皆为女惑男之语……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翻阅清代和民国的《密县志》,序中提及《溱洧》诸诗,还是“上与下奢淫怠惰”“政俗颓靡”的否定字眼。在王建生看来,孔子提到《诗经》还用过“思无邪”一言蔽之,“这些诗句没有伪饰,没有做作,淳朴无邪,正是人们纯真情感的表达。”
溱洧二水汇流处有个古都群
溱水发源于新密市白寨镇牌坊沟村鸡络坞,洧水发源于登封市马岭山,二水横贯新密东西,在曲梁乡大樊庄村交流寨交汇后流入新郑市,称双洎河。在当地,人们习惯将洧水主干流也叫成双洎河。尽管见证了数千年的文明演变,但溱水、洧水的基本河道位置并没有大的改变,这可以从古文化遗迹中看出。
作为中华先祖较早开发的地方,溱洧两岸古文化遗址密布,特别是溱洧二水交汇处的中心区域内,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就有11处,形成一个备受瞩目的古都群。在交流寨,一位老人自豪地对大河报记者说:“我们这儿可是黄帝住过的地方!”
佐证老人的是古城寨遗址,它位于溱洧交汇处北一点五公里处的溱水东岸台地上,被认为是黄帝时期的都城轩辕丘。再向北数百米是郐国故城遗址,郐国本为西周一个小的封国,后来被郑国吞并,能名留青史,盖与《诗经》中保留的四篇《郐风》诗篇有关。郑国也曾在此建都,《诗经·郑风》中的那句“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便指的是这座城池的东门。《诗经》里的“国风”是采集来的民间歌谣,足见溱洧大地的先民们有很高的音乐天赋。
溱洧二水并称可勾起忆古之念,寻找溱水、洧水汇流处是此行的最大期待。在没有明路可寻的情况下,记者一行不得不经过反复试错摸索,最终在穿越一个小冲积扇平原后如愿抵达。河道保留了原生态面貌,草木丰茂,蝉鸣林幽,溱水细流涓涓,洧水水势较大,冲刷河岸泥土显得浑浊,刚好与史料上记载的溱水汇入洧水相吻合。
站立在溱洧汇流处,仿佛能闻听到先人的鼻息,久远的两千多年前恍若昨日。王建生不禁在岸边朗读起《溱洧》来:“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诵罢,他试图寻觅诗里提到的兰草,可惜未果。
河道综合治理激活乡村旅游
新密有很多关于黄帝的遗迹,洧水的支流平陌河所环绕着的灵崖山天爷洞风景区便是其中之一。传说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战胜蚩尤后,曾在灵崖山拜天。这里本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却一度因为河道环境不佳而游客寥寥。2014年开始的平陌河综合治理,让这里迎来了转机。
“在我童年记忆里,这条河水量充沛,鱼肥蟹美,但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工业发展,逐渐变成了惹人嫌的臭水沟。”新密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副主任刘军伟介绍说,通过疏浚河道,新砌河堤,河道防洪标准已由治理前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除涝标准也由治理前的两年一遇提高到了5年一遇,河堤两岸还采用草皮植被护坡,现在已经达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效果。
如今平陌河水流淙淙,山上松柏苍郁,秀丽幽静。在龙泉村段,望着刚能没过脚踝的河水,王建生忽然想起“褰裳涉洧”的画面,古人身着传统长裙,提起衣裳趟过浅浅的洧水向对岸走去。现在的人们不用再涉水过河,不过新的交通方式并不妨碍感受《诗经》里的风景。河道治理工程中,为方便群众生活,特意沿着河堤新修了一条水泥路,部分跨河原有简易桥也进行拆除重建。
大河报采访车沿着岸边蜿蜒的水泥路行驶,两岸青山绵延,河谷鸟语花香,每一个转弯都会发现一片新风景,穿梭在幽静的山谷中,都市的喧嚣渐渐远离。路过的村庄能看到很多新开的农家乐,它们多以溱洧命名。
与河流亲近让诗意生活回归
7月19日午后,新密市来集镇苏寨村,一位牧羊老伯躺在洧水河堤的树下乘凉,羊群在河道里吃草,渴了便低头喝上几口,鸭子、白鹅从一旁游过,水鸟不时低空掠过。好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
老人叫虎青坡,这是他与洧水亲密相处方式的回归。曾经,家门口那条清清的河可以用手捧着直接喝,但过去二三十年却避之不及,“别说喝了,洗个手都会发痒”。他很高兴终于等到了水质好转的这天,现在每天的乐事就是围着河边溜达,村民们也已经习惯沿着河堤晨练。
听完老人述说,王建生的心头泛起一丝感动:“河流是人们寄托情感的地方,优美的诗句背后是人和水的和谐交融,当人们和河流的亲近感回来了,生活的诗意也就回来了。”
刘军伟介绍,从2010年开始对主河道实施分段治理以来,截至目前,共治理河道长度约43公里,其中双洎河干流治理长度24公里。双洎河李湾至下庄河段治理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力争用二至三年时间完成双洎河主河道全段治理任务。
溱水河的综合治理也已经提上日程,前期规划正在进行。从规划鸟瞰图上看,上游依然保持原有自然生态,下游则会建设滨河湿地公园,并将当地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溱洧之风”被作为单独篇章来规划,设置有溱洧文化广场、亲水休闲场地,以让市民感受溱洧大地的浪漫唯美。
(原标题:读诗经看大河:“两河文明”传千秋 诗意生活回今朝)

0

不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水绕长安
解放后宋河的河道治理
情思北汝河
【视频档案】 |【看历史】黄河治理,是怎样拖垮古代王朝的?
洨河因横跨其上的赵州桥而闻名于世,它的源头在哪里,还有水源吗
浅析西汉黄河瓠子决口的成因及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