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人一个红楼梦——走进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记载着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是一个'讲故事'的文化空间,

全球博物馆,开阔你的视野!

和大多数博物馆相比,北京大观园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似乎跳脱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固定印象:现代化的高楼建筑,雄伟,庄严,而是京城一处极富特色的古典园林。在占地11公顷的范围内,30余处亭台楼阁、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繁花名木、鹤鸣鹿啼,宛若人间仙境,再现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场景。

1996年正式成立的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展馆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元妃省亲馆”、“文物精品馆”、“大观园馆”、“曹雪芹家世生平馆”、“红学著作研究馆”。

常年开展馆藏征集活动,颁发收藏证书。红学界认为它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建筑学认为它把红楼学术、古典建筑、传统造园艺术融为一体;文学家认为它创造了影视置景和园林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园林界认为它开创了“名著园”的先河;文物界认为它造就了潜在的文化遗产——既是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百年后的真文物。大观园的艺术魅力和深远价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公认。

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而建的,一座再现《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文化名园。它坐落于二环西南,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

从建设至今,大观园走过了三十年,挂牌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也已二十年整。几十年间,这一块土地上的草木几度荣枯,内容日渐丰富,运作也在不改变其教育功能的大前提下几度调整。这是一家公立博物馆面对市场经济的自我求变,也是当今文化大繁荣时代的一个缩影。

依书建园,由园建馆

追根溯源,大观园建立于1984年。当时,为了拍摄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经过红学家、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学家的共同商讨,按名著《红楼梦》中描绘的场景建造了该园。同时,也为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增添了一处新颖的主题公园。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大观园和红学研究场地,大观园是完全按照书中内容所建“名著园”,笔墨纸砚的摆放、怡红院石头的位置等,都是经过红学家仔细考证、推敲确定的。

1986年大观园正式对外开放,尽管一元的票价在当时来说算是高昂(故宫门票为5角),但依然游人如织。开园一年后共接待游客200余万次,创收400余万,不但还清了建园初期的150万借款,并将其余收入全部投入后期工程的滚动开发。电视剧《红楼梦》开播后,更是创造了一天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红楼迷们从各地而来,欣赏这座“从书上走出来的园林”。园内的每处景点都与原著中的大观园高度吻合,每一处别院都独具特色。贾宝玉的怡红院,富丽堂皇,脂粉气浓;林黛玉的潇湘馆,翠竹千竿,幽窗指凉;元妃省亲下榻的顾恩思义殿,皇家气派,雍容华贵。园内的亭台楼榭、佛庵庭院、湖光山色,都令人心旷神怡。各自的房间里还摆放着与日本蜡像专家共同研制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10余组人物蜡像,静中寓动,更添意趣。除却门票收益,大观园的另一收益主要来自于拍摄基地费。自1986至1996的十年间,在大观园拍摄的电视剧、电影有两百多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北京周边各种旅游休闲项目的引入和开发,大观园“人造景观”的局限性开始慢慢浮现,开始陷入萧条。大观园积极调整思路,将市场定位由古典园林调整为主题园林博物馆。博物馆主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主题园林博物馆在中国算是首创:它有主题的限定,有园林空间的约束,还要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经过反复的研讨,大观园的领导理清思路,在红楼文化上下功夫,让园林成为红楼人物、《红楼梦》经典桥段的展示空间;让游客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在亲身体验中地解读《红楼梦》,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博物致知,红学殿堂

1996年,大观园正式挂牌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红学研究毫无疑问是博物馆的重中之重。作为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自《红楼梦》面世起,红学研究就开始了。这部小说里,有家庭琐事、闺阁闲情,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有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批判等等。如此种种,内涵丰富,引发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百多年来,红学经历了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产生了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等四大学派,对《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文本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得到了日益深细的探讨、解析。

2001年9月起,大观园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手,邀请著名红学家、学者举办“新世纪红学论坛”讲座四十余场,听众达8500余人,成为红学家们进行学术交流、与游客及红学爱好者互动的平台。以大观园、红楼为主题的博物馆,还注重在红楼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方面下功夫:第一部分“元妃省亲馆”,展出了“省亲”活动时的红木宝座、屏风及红楼人物服饰等。第二部分“文物精品馆”,展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以《红楼梦》为题材所演出的各种影视戏剧。第三部分“大观园馆”,展示了大观园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沙盘模型演示着大观园从梦幻到现实的仙境。第四部分“曹雪芹家世与生平”,展示了这位伟大的古典文学家坎坷的一生。第五部分 “红学学术研究馆”,介绍红学研究领域的几大流派。博物馆还长设《红楼文化艺术展》,力图通过大量实物、资料、模型向游客展示红楼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

从1996年到2005年,是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构建文化体系的十年。博物馆投资建设了大戏楼,每日京剧、相声等文化专场循环表演;后又建造了绛云轩、聚锦阁等作为餐饮住宿配套楼;并建立太虚幻境4D动感影院,带游人走进似真似幻的红楼梦;开发了大型水幕喷泉电影“梦幻红楼”,以神奇梦幻的“红楼之夜”展现红楼文化,至今已表演千余场。大观园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打造集吃、住、游玩一体的新型旅游经济带,扩大了经济规模。

开启文化创意产业道路

2006年,以现任馆长马俊潼为首的新一任领导上任。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借着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势,开始了一条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道路。

当年8月的“红楼梦中人”海选,引起了社会对红学研究演绎的又一轮新浪潮。海选演员的全国首个报名点就设在大观园。大观园随即推出了“试穿古装——体验红楼梦中人”的活动,再一次成为焦点。截至11月底,门票收入同比增长一倍多。2007年元宵节,大观园与商家合作,共同举办了“首届大观园——稻香村红楼灯谜会”活动,不仅满足了大家的感情和文化诉求,倡导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归,还横向联通了各种社会资源,取得了大观园红楼文化名牌经济的多赢。在“品牌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大观园尝试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打开“破冰”渠道,建立了“九九桃王”桃园基地,注册了“刘姥姥”商标,此外,还开发了红楼宴酒,古典婚庆等。每年春节的红楼庙会是博物馆的金字招牌,每年庙会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丰富的表演,突出了红楼文化内涵。“元妃省亲”大型古装表演是红楼庙会的重头戏,“宝黛成婚”、“双玉相会”等诸多主题演出,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当然,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公益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是博物馆的社会职责。馆长马俊潼说:“大观园要有经济收益,但是一定要在保证公益的前提下完成。”自2006年初加入北京市公园年票以来,大观园对持年票的游人免费开放。在庙会、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实行票价优惠,为举办活动的社区、中小学等提供免费场地。2013年春节前夕,大观园为白纸坊地区的劳模、特困家庭以及不能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等,免费赠送红楼庙会的门票,邀请到北京大观园里过年。庙会上,大观园还为非遗传人提供了20个免费摊位。几年的努力,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的经营收入从2005年的年收入1000万元翻了近一番,走出了一条园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博物馆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足够明晰。一个目标:发展文化创意,打造百年经典文化园林。两个转变:首先是思想高度的转变,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不能看成北京的,应该看成中国的,世界的,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它。再者就是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博物馆转变为经营博物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大观园将全力打造文化大观,科技大观,时尚大观。积极举办活动,将系列的活动产业化,文化产业资本化,资本收益权益化,权益收益市场化,市场融资证劵化。马俊潼说:“这是红楼博物馆融入市场经济,将红楼品牌做大做强的必然过程。”

藏品赏析

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以87版《红楼梦》的道具为主,包括屏风,演员穿过的服装,用过的轿子等。为了纪念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还收集了其诗集、拍摄《红楼梦》、《家春秋》的剧照、拍摄花絮照片、生活照及排戏时她所用过的各种物品。此外还收集了新版红楼梦的服装道具,用于展览和对比。

在发展的过程中,博物馆还收藏了红学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以及一些与红楼梦有关的国画、彩盘、纤维玉雕等艺术品。其中包括河北美院90后学生专门用牡丹表现的十二钗和元妃的国画。他依据人物性格画牡丹,林黛玉的素雅,元妃的雍容华贵。以一个年轻人的角度,诠释这一古典小说的人物特征。《十二金钗彩盘》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秦锡麟等历时三年的创作的,被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首次收藏,并在全国正式发行。该藏品绘画精细,布局饱满,色彩鲜艳,立体感强,最大程度还原了经典名著。在绘画技术和烧制工艺方面均达到了最高制作水准,堪称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红楼梦》纤维玉雕,是“纤维玉雕第一人”邵忠田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的。整套作品共计230块玉石,总长约230米,十分精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石缘、诗缘与红楼缘
【原创】美丽的大观园风光(二)红楼艺术博大精深
《红楼梦》之十四【北京大观园】
大觀園與清代園林藝術 TXT
红楼梦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簡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