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
“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8月19日上午在北京达园宾馆隆重举行。第一位作学术报告的是马承源先生,他介绍了上海博物馆收藏楚简中有关“孔子论诗”的部分及其研究成果,引起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当场裘锡圭先生就提出“孔子”可能是“卜子”的意见,与会学者为之振奋。在8月22日下午会议结束之前,李学勤先生也发表了与裘先生同样的看法。以后再没有听到与会学者对此发表不同的意见,似乎默认了“孔子”应释读为“卜子”。 
笔者非常感谢艾兰、李学勤、李伯谦诸位先生邀请我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会议,使我有机会向大会及与会学者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看到了上博带来的楚简照片,受益良多。会间,我也看到了上海博物馆于会前(8月16日)在《文汇报》上公布的两条(不全)所谓“孔子论诗”的楚简。我对所谓“孔子”是否就一定是“卜子”有点疑问,打算在会议结束的那一天发表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由于会上希望发言的学者较多,又多是讨论哲学方面的问题,故未发言。会议结束前,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文字室主任林素清先生邀请我在她主持的《简帛研究座谈》栏目中发表意见,于是,我就将对这一问题的想法简要的传真给她(8月31日)。现在,大会要求出席会议的学者每人写一篇二千字左右的发言摘要,所以借此机会,将未能在大会发表的意见予以阐述。 
见到的上博藏楚简所谓“孔子论诗”中的“孔子”,主要有两种写法:一作    ,一作    。而楚简中出现的“孔子”作      (《孔子閒居》),楚金文孔作    (王孙诰钟)。    、   与      及 
 区别比较明显。所以将   、   释为“孔子”,从文字构形方面考虑,可能有些困难。 
如果将其释为“卜子”,卜子即卜商,字子夏,就是孔子的学生,相传《左传》及《诗》就是经他继承和传播才得以流传下来的,这一说法,言之成理,但有以下三点疑问: 
   1、郭店楚简《缁衣》简“卜筮也,其古之遗言与”之“卜”字作   ,与三体石经、《说文》古文卜作   、    形同,而与上述所谓“卜子”之卜有别。尽管甲骨、金文及古玺中有的卜字作卜,但以目前能见到的郭店楚简证上博藏楚简是最直接、最接近的材料。如是卜子,当作    或    。 
   2、若是子夏,上博书法馆宣传图册公布的楚简《孔子閒居》中已经出现其名,“(子)夏问於孔子,诗曰”云云(可参考《简帛研究》第三辑拙文《楚简续貂》),称子夏并不称“卜子”。 
   3、典籍中未见子夏单称“卜子”者。 
因此,这两个字的释读还需仔细斟酌。我们怀疑,其可能既不是孔子,也不一定是卜子,而是另外一人,即“子上”,“上”字借用了“子”字的笔画,尤其是上列“子”字作横笔者更为明显。这种借笔,楚简中常见。如: 
         郭店简“之所”作     ,之字下笔与所字上笔相互借用 
         郭店简“君子”作     ,君下口与子形上部形近而相互借用 
         九店楚简“上下”作    ,上下一笔与下上一笔相互借用 
子上是孔子的曾孙,是著名学者子思的儿子。有关他的记载,见于《礼记·檀弓》:“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云云。郑注:“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白。”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 
先秦时期,专门论诗的学人著作虽未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没有,也不能将诗的流传仅归功于子夏。当时评论诗的言论和征引诗的文句在诸如《左传》、《国语》及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记录诸子言论的书籍中则随处可见,可以推想当时论诗还是很流行的。如孔子就是一位评论诗最多、最有水平的专家。仅《论语》一书,记载他与他的学生们论诗的言论,就有近20处。而且,孔子的家教也很严励,他曾告诫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子上的父亲子思就是一位承其家学的大学问家,以至后来形成“思孟学派”。郭店、上海简中的《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甚至《唐虞之道》、《性情篇》、《六德》等著作,可能就是子思所作(见《哲学研究》第二十辑李学勤、姜广辉等先生文)。所以,竹简中出现子思之子子上论诗的言论不足为奇。 
孟子对诗也很有研究。《史记·孟苛荀卿列传》记载他“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据统计,《孟子》引《诗》多达30余处。最有影响的是他提出“以意逆志”的解《诗》主张,就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这种主张与上海楚简“诗亡(毋)   (离)志,乐亡(毋)   (离)情,  (文)亡(毋)    (离)言”(见上述《文汇报》)的主张何等相似!而孟子正是子上的父亲子思(或子思门人)的学生。子上、孟子的生卒年,最近或推定在公元前429-前383和前390-前305年(《哲学研究》第二十辑15页李学勤先生文)。孟子的年代与郭店、上海楚简的年代(战国中期偏晚)也大体相合。孟子的主张,说不定就是继承了子思的主张,所以,子上也有类似的论述。 
荀子也是论诗的专家。《荀子》32章,其中有7处论诗,81处引诗。据说俞樾辑有《荀子诗说》一卷,不知现藏何处。 
除儒家以外,先秦诸子中如《墨子》以及《庄子》、《韩非》等书中也有论诗的文字。传诗、论诗、解诗、引诗应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学术风气。 
李学勤先生曾经明确提出,研究古代的经学和学术思想,必须对孔氏家学作进一步的探讨(《孔子研究》1987年2期),这是很值得重视的指导意见。孔子的后裔承其家学,都很有学问,有的虽不是像子思、孔安国等这样的大家,典籍未能记下他们的业绩,但不等于他们在学术上没有建树和著述。 
因此,子上承其家学,对《诗》有独到的理解或研究,当时流传有他论《诗》的记录,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孔子之後,研究《诗》者不独子夏。随着地下出土材料的不断丰富,相信今后还会发现有当时其他学者论《诗》的记录。所以,上海楚简的论诗者,恐非“孔子”,也不一定就是“卜子(子夏)”,不排除是“子上”的可能性。 
   另外,孔子有两位学生(见《史记·仲尼列传》),一位是公西輿如字子上,另一位是公西葴字子上(《孔子家语》作子尚),春秋时楚国有令尹子上。这几位“子上”,与我们讨论的楚简中的“子上”可能没有关系。 
当然,这只是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材料大胆提出的一点肤浅意见,很可能不正确,聊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博简《孔子诗论》“诗亡吝志”章解
释“文无隐言”——读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一则
《论语》《孟子》诗学的生存论意义——以论孟诗学关键词为基点的考察
读李学勤先生《〈奏讞書〉初論》随笔(补写版)
郭店楚墓竹简与儒学研究(杨朝明)
专题 | 李学勤:从简帛佚籍《五行》谈到《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