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人未必见过的宋元刻本,你能在互联网上看到了
搜狐媒体平台 04-21 11:31

此次开放的上图馆藏数字资源中,最珍贵的当属50种古籍善本、刻本,其中素有“一页一两黄金”之称的宋元刻本,很多是孤本、珍本。

上海图书馆20日宣布,将从4月23日起,通过上图馆藏数字资源开放平台(http://wrd2016.library.sh.cn),免费开放部分馆藏数字资源,包括2500种家谱全文,4种上海年华精品专题图片库,50种古籍善本、刻本,100种民国图书,10种特色老唱片音频,30余部网上讲座视频,20余部网上展览和现代报刊索引库。

恭喜您获得了1次抽奖机会!
广告

“图书馆新的开放时代到来了”,上图副馆长周德明介绍,从过去私人藏书楼秘而不宣,如宁波天一阁要7把钥匙才能打开,到上世纪80年代公共图书馆逐渐从闭架转向开架服务,再到读者可通过局域网在馆内查询相关资料,直到如今通过互联网开放独特馆藏资源,图书馆实际上经历了从馆舍到文献直至数据的三个不同的开放阶段。

上海图书馆在古籍善本、碑帖尺牍、名人手稿、家谱方志、西文珍本、唱片乐谱、近代报刊及专利标准方面的馆藏尤具特色,此次通过互联网开放部分馆藏数字资源,意味着读者甚至不用读者证就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便利地享受馆藏资源服务。

胡适是李唐皇室后代,胡李不通婚是真的吗?

家谱作为上图特色馆藏,一直是上图向大众免费开放数字资源的“主打”。继在国内率先推出基于关联开放数据的数字人文服务——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后,上海图书馆、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上海图书馆基地近日启动2016年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以家谱知识服务平台数据为基础的优秀移动应用产品原型或服务创意,以期更充分地释放平台中开放数据的价值,挖掘其背后应用潜力。

家谱开放数据可以怎么利用?上图系统网络中心研究开发部夏翠娟演示了一种“玩法”。以文化名人胡适的家谱为例,上图馆藏中共有六种与胡适所出的明经胡氏家族相关的家谱,有两种家谱记载了胡适是该家族族人,始祖是“胡昌翼”,并记载“始祖昌翼,本唐昭宗之季子”,胡适竟是李唐皇室的后代。由于这层关系,明经胡氏素有“胡李不通婚”的家规,这到底是真的吗?

通过扫描家谱图片,将家谱文献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再进一步形成机器可读的知识,可以析出胡氏先祖名人8915人、配偶4733人,4733位配偶中,曹姓最多,有982位,而从唐末至民初,胡氏家族真的没有娶过一位姓李的姑娘。

夏翠娟说,这就是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实现数字人文的一个小例子——让技术“说故事”,这让家谱数据的利用可以从小众人文研究扩展到大众通俗文化。家谱知识服务平台数据还能开发出哪些应用产品原型或服务创意,等待参赛者“脑洞大开”。目前,已有60组团队130余人报名参加这项竞赛,赛事已进入选手设计和作品提交阶段,5月将进行专家评审和颁奖。

你所见的明朝人未必见过

此次开放的上图馆藏数字资源中,最珍贵的当属50种古籍善本、刻本,其中包括37部宋刻本、10部元刻本、1部明刻本、1部明抄本和1部明铜活字印本。素有“一页一两黄金”之称的宋元刻本,很多是孤本、珍本。比如宋刻本中的《东观馀论》二卷,是宋嘉定年间的刻本,历代流转,藏印累累,但序跋残损,只剩最后几行且不清晰。明万历年间有位著名的藏书家项笃寿也曾刻印过《东观馀论》,序跋残损部分与上图所藏刻本一模一样,可见该刻本在明朝已是孤本,明朝人可见的《东观馀论》与今天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所能见到的程度是同等的。

《东观馀论》残损的跋。

还有的刻本,今天的读者可以见到,明代人未必有缘亲见。比如元刻本《颜氏家训》7卷本上盖有戳印,内容为“国子监崇文馆官书,借读者必须爱护,损坏阙失,典掌者不得收受”,说明此刻本为元代官书。由于明代流行的《颜氏家训》多为2卷本,7卷本直到清朝才复出现,推测为元代官书重新流传出来,这意味着明代人可能都没见过7卷本《颜氏家训》。

上图古籍部主任郭立暄介绍,此次“上网”的古籍善本、刻本,本着文物价值与文化价值兼具的标准进行挑选。比如宋刻本《杜荀鹤文集》三卷,是上图馆藏唯一的蜀刻十二行本——宋代三大刻本出产地即蜀(今四川)、建(今福建)、浙(今浙江)。杜荀鹤为唐代诗人,清初著名藏书家季振宜曾编《唐诗》,后来,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康熙之令编修《全唐诗》,短短一年多时间编成,正是主要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的成果。

季氏有“藏书之富,甲于江南”的名声,他整理唐诗时,直接从自己收藏的明刻本中剪切相关内容做成底本,再用更早的宋元刻本进行校对。上图所藏的《杜荀鹤文集》上就有季振宜的藏印和题记,而在他的整理底本中也提过该书,这说明此《杜荀鹤文集》正是季振宜编《全唐诗》时用过的刻本,其价值意义就不仅在于文物性,更在于文化性。再如50种善本、刻本中,特意选择了明刻本、明抄本和明铜活字印本各一,显示了中国古代出版印刷方式的变化——目前还未发现明朝之前的铜活字印本。

《杜荀鹤文集》宋蜀刻本。

据悉,目前上图馆藏善本、刻本约2.5万种,其中约三分之一完成了数字化。此次,通过互联网免费全文向公众开放50种善本、刻本,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届是一种尝试。在郭立暄看来,古籍专业性强,对于相关领域研究者来说,互联网开放是一个福音,对普通读者来说,若能通过互联网便利地亲眼目睹前朝人都未必见过的古籍原貌,亦有助于拉近大众与中华古籍的心理距离。

(题图为《颜氏家训》7卷元刻本,图片均由上海图书馆提供。编辑邮箱:scljf@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不出户,尽览国博珍藏古籍善本
周公敢 | 捐赠元、明刻本《资治通鉴纲目》
国家图书馆藏抄本述略
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阅览——国家图书馆等全国二十家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上海古籍保护10年 | 913种入选国家名录,修复古籍占全国古籍修复总量十分之一
欧然:古籍文献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