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一个老头子,一个人划着一只小船在墨西哥湾大海流打鱼。


平淡中满是生命的辛酸

——谈张爱玲译本《老人与海》

1992年,一位普通的台湾老者在一本搜访来的旧书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题识:“老人与小孩都是灵魂大于躯体,只有成人才将躯体弄得比灵魂还要大。”这本书便是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2年1月初版的张爱玲译《老人与海》。

对张爱玲的这个译本,曾在今日世界出版社任职的董桥先生十分熟稔,他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我向来喜欢海明威,工余细心读遍他的作品,连最沉涩的《老人与海》我也捧着张爱玲的中译本对照原文细读一遍。张爱玲翻译的海明威比不上汤先生翻译的海明威那么刚介那么传神。”董桥并未见过张爱玲,但他的友人“杨老板”、余也鲁都见过张氏,宋淇、邝文美更与张氏有不错的交情。“杨老板”和余也鲁的印象里,“张小姐冷冷地过了一辈子,跟人家打个招呼她都嫌烦”,“千载难逢的那种蒙娜丽莎的浅笑,随即隐没,被一种冷漠遮掩,把你的话、你的笑、你的热全撇开,一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走了”(2009年5月31日《和杨老板聊天》,收于董桥《墨影呈祥》)邝文美却为张氏开脱:“她患近视颇深,又不喜欢戴眼镜,有时在马路上与相识的人迎面而过,她没有看出是谁,别人却怪她故作矜持,不理睬人。(宋以朗编《张爱玲私语录》)


1952年,张氏赴港,罗湖桥盘查的冷汗还未散尽,港大复学一事因奖学金的补发问题而未成,弄得老院长贝查两头为难。这年12月,张爱玲开始翻译《老人与海》,此时海氏原著刚刚修改完毕不久,翻译版权由美新处敲定,当时美新处文化部主任Richard M·McCarthy和译书部的宋淇负责相关事宜,麦氏政治立场拿捏得准,宋淇重金礼贤也用在刃上,稿费翻了五六倍,公开征集译者,结果张氏赫然在列,“我们约她来谈话,印象深刻,英文有英国腔,说得很慢,很得体,遂决定交由她翻译”(宋以朗编《张爱玲私语录》)。

译书的事,张爱玲并不喜欢,更多是为了多些进项,顺便历练英文,她后来也给宋淇夫妇建议琳琳(即宋元琳)“要中英文好,最有效的办法是多看小说”。刚到香港的这段栖身女青年会和蜗居司徒拔道的日子,张爱玲过得清苦劳碌,《张爱玲私语录》中的这几条可窥一斑:“我来了香港,写作的速率已经打破自己的纪录,不过同别人比起来还是很慢。”“住在女青年会时从朝写到晚,一天十几个小时——现在想想真太机械化了。”“长期独自关在一间房里埋头工作,使我觉得not myself,所以不愿你看见。”她自己的写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几天总写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港大退学一事也弄得她心思烦乱,她曾经开导邝文美的话里也不无夫子自道的成分:“起先我有点怕你会因为停学而不开心,或者真的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我从来不这样想你),你说不放在心上,我就放心了——而且我想起你是最会譬解的人——当初明明不是很理想的事,你都有本事让自己看出点乐趣的好处来,现在你一定也找得出理由叫自己看得开。我在港大读了三个月,你也这样。”她还告诫邝文美,“翻译工作埋没了你的个性”。除此之外,美新处并非是个清静之所,宣传美国价值观是其作为情报文宣机构不能回避的,如《赤地之恋》这部小说就受到美方干预,故张氏写起来满腹牢骚,自己也不待见。庆幸1955年秋张氏赴美,她在次年4月11日致邝文美的信中长出一口气:“每次听你说起USIS(美新处)那些狗屁倒灶的举动,总使我自庆脱离苦海,因为对于不会应付的人确是苦海,会处世的人则不过是一些小气恼,不伤脾胃。”

说来也怪,这段边译书边写书的日子里,张氏偏偏不嫌海明威,甚至迷爱,而爱默森、欧文等人的书她颇觉无奈,硬着头皮去译。宋淇记得:“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因她下过这样的批评:‘曼斯菲尔德已过时,令人想起她小说中的衣服,尤其是游泳衣。海明威就不同,虽然他也形容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陈子善先生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一文中录有张氏1954年11月为香港中一出版社印行的《老人与海》写的一篇译序,其中可见张爱玲对海明威的心思:“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题是毅力。他给毅力下的定义是:在紧张状态下的从容。书中有许多句子貌似平淡,而是充满了生命的辛酸,我不知道青年的朋友们是否能够体会到。这也是因为我太喜欢它了,所以有这些顾虑,同时也担忧我的译笔不能达出原著的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与文字的迷人的韵节。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大家都看看这本书,看了可以对我们这时代增加一点信心,因为我们也产生了这样伟大的作品,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比较,都毫无愧色。”中一出版社的本子初版时译者署名“范思平”,1955年5月3版时才署上“张爱玲”的名字。后来美新处出版“美国文学丛书”时改由今日世界出版社发行,笔者手头的即是1972年1月初版本,现已颇为难觅了,如今市面上多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的重刊本,与初版本在装帧方面有细节上的差异。

这个本子前附了李欧梵译的Carlos Baker写就的长序,其中对海氏写作过程辑录颇多掌故,梳理作品精神颇有见地,李先生的译笔也精彩谨肃。又请蔡浩泉做装帧,并绘插画八帧,张张透纸力道。

1990年8月4日,宋淇致信张爱玲,称虽已老迈,也多病扰,但还是存着那股海氏的毅力,整理张爱玲当年译作寄予皇冠出版社,以“了却心事”。而这册《老人与海》又成了稀罕物,“现在最成问题的是《老人与海》,我自己没有,朋友中也没有,不知你有否存书,如果皇冠实在找不到,可否一查”,满是况味。



藏书报

服务纸质精品收藏

助推人文经典阅读


QQ群:389514689

公众号:cangshub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译不尽的《老人与海》| 高存
读张札记三·作为译者和研究对象的张爱玲
张爱玲遇上海明威
海明威《老人与海》〓朗诵〓
老人与海 -
老人与海(海明威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