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杨小洲】一个人做出版,用藏书理念诠释新时代的图书制作

在出版界,一个优秀的出版人本身就是品牌。但在实体的平台上,要带团队,要从管理中要效益。从某个方面来说,实体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供应了镣铐。


而同为品牌出版的杨小洲,却另择道路,独自而为。他奉行的是理查德·耶茨的名言:“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我们采访的杨小洲,正是以一己之力做出版。在精装书的选题、设计、制作方面,他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为读者提供了书的另外一种特质。他拓宽了图书的收藏之道——让新书也具备投资价值。

近日,本报采访了被读者贴上了“精品书制造者”标签的杨小洲,听他对自己“独立出版”的理解,对选题内容的感悟、对设计包装的体会。

一个人做出版
用藏书理念诠释新时代的图书制作


1

藏书报:现在您作为出版人的身份更为鲜明,为何选择“一个人做出版”?


杨小洲:现代企业注重的是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管理环节,这样最直接的好处是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网络时代,资讯便利,交流便利、实施便利,出版一本书从组稿、编辑、设计、印刷、销售完全可以由一个人负责到底。本来图书编辑就应该是多面手,对出版各环节都应熟悉,尤其当个人品味主导图书质量的时候,减少中间环节和管理环节至为重要。


一个优秀的出版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他的独立性,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品味,制作独立的产品,体现独立的价值。因此,“独立出版人”对我而言具有独特意义,体现个人尊严。而独立的首要条件是自由,是不受任何人为干涉,这样才能从头到尾贯彻自己独立的意志,将个人的独立品味奉献给社会大众。这种价值理念至关重要。同样的道理,当你想制作图书精品,个人品味的高低决定质量的优劣。


我并不反对团队作战,有些大型项目需要多人协作,用人力成本来减抵时间成本,比如我计划在今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和鲁迅全集。不论多卷本还是单本书,我可以保证这些书籍在日积月累后,展示相同的风格和效果。

2

藏书报:作为出版人,组稿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会约什么方面的稿件、什么样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标准?


杨小洲:我目前的出版理念是独立制作限量版,对纸张的选择,对版式的设计,对封面材料的要求,对印刷厂的挑选,对烫金的质量把握,等等,我都会亲力亲为,走精品路线,质量好、数量少、价格高。用心做出来的书不论放在什么年代都会是公认的精品。2010年开始策划出版“书房一角”,到2014年出版“书房一角”羊皮书限量版,都是很好的尝试。2016年开始制作仿皮限量版,将组稿、编辑、设计、印刷、销售合为一体独立完成。原计划按“书房一角”模式,出版几本后发现需要作些调整,首先是选题调整,其次是开本变化和丛书编排。限量版开本一致,丛书则可大可小。前面说到莎士比亚全集、鲁迅全集,这些经典作品列入今年计划。


书籍的表达形式带有我个人喜好,我用个人的品味和价值观来聚集与我相同的读者群体,获得认同。设定选择标准的参考值,比如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话谁的翻译最有影响力?莎士比亚故居纪念馆墙上镶嵌用世界各国语言的译文,中文使用的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朱生豪译文成为经典,当然是首选。鲁迅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他们的文字应该做成精品。


3

藏书报:对于书的装帧设计,您似乎非常注重,和自己的经历有关吗?书的设计和内容如何完美呈现,您主张什么样的设计风格?


杨小洲: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是线装,而我们现在的书籍出版完全是引进西方的工艺和方式,这种西方书籍装帧形式进入中国是清朝晚期,迄今一百多年,但西方书籍装帧方式在1450年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的手抄书时代就已经产生,至今将近千年,因此可知,我们的书籍装帧截取西方书籍发展的后期风格,是西方工业革命后的产物,仅有一个阶段。


西方中世纪手抄书已经将书籍和装帧当作艺术,而活字印刷术的早期阶段,仍保留着用印刷书模仿手抄书的艺术理念,因此《古登堡圣经》一经面世,从字体、版式、色彩、装帧,都与手抄书一样,具备完全成熟的书籍特征,与工业革命前的书籍形式几乎一致。


我现在做的书是用工业革命后的机器技术来实现手工时代的装帧形式,截取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书籍风格。需要强调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以前上溯到手抄书时代,书籍内容与封面设计及装帧是完全脱离的,书籍装帧不同于插图,不需要表现故事内容,只需考虑对书籍的保护,封面形式则取决于购买者个人喜好,由个人的品味和爱好所决定,比如格罗利埃,他的伟大功绩一是资助许多出版商,二是创立了书籍的新品味 。它不仅拥有阿尔定出版社所有的第一版,还对每本自己定制的藏书提出制作要求,在书籍封面上使用图案烫金肇始于他。


最值得一提的是,格罗利埃发明在书籍封面上图案烫金技术来自东方中国,是波斯人传入欧洲。格罗利埃采用东方艺术用在书籍装帧上,可见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无需拘泥,皆可自由发挥。威廉莫里斯倡导工艺美术,采用大量波斯卷叶图案装饰书籍,引发众多追随者,使得世界各民族的装饰图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其所用,唯美与包容,独特与接纳。


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与个人的见识和修养紧密相关,正如很多人的欣赏品味停留在80年代、50年代,或民国时期的新文学风格与旧文学风格一样,这是一个关坎,再往上溯就到达维多利亚时代,但我们很多读者对维多利亚风格不了解,因此很多人对这时期的作品无法欣赏,到不了这个层次。换句话说,欣赏是一种能力,需要很高的见识和修养,最能见出个人品味 。书籍装帧承载着时代风格和品味 ,我做装帧不考虑其内容统一与否,只强调书籍外在的艺术表达。

4

藏书报:不少精装本都出自您之手,为何选择这样的一种风格?颜色鲜艳,大红大绿,体现了什么理念?仿皮或真皮装,是否融合了很多西方元素?


杨小洲:现代印刷机器设备在19世纪末进入中国,已经是英国工业革命晚期。在威廉莫里斯等人工艺美术运动倡导下,书籍装帧走向辉煌。但维多利亚时期的书籍装帧技术与风格并未同时进入中国,而是受东洋日本的影响较大,印刷技术和装帧设计大多从日本学来,因此维多利亚书籍装帧与风格在中国一直缺失。我目前选择和正在做的就是维多利亚书籍装帧风格。


欧洲书籍装帧材料多为羊皮、牛皮、猪皮,鞣革的颜色较少,以红色、紫色、绿色、蓝色、棕色、白色、黄色为主,皮质表面处理只能是压花饰和烫金,因此封面装帧从色彩到制作的局限极大,要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装帧书籍,对艺术和技术的要求也就越严格,于是书籍装帧的工艺师们从皮革鞣制上下功夫,对皮质的纹路、色泽、颗粒、褶皱,肌理都有讲究,烫金师除了封面纹饰的处理,还要考虑书口、书边的花纹和烫金,让整本书成为艺术品。传说格罗利埃是第一个将摩洛哥羊皮引入书籍装帧的人,他对书籍装帧的品味影响欧洲几百年。


从颜色来讲,红色、紫色一直是皇室和贵族喜欢的色彩,也是教皇常用颜色,有高贵感。棕色则是一贯平和的色调,维多利亚皇室喜欢绿色,由此推广开来成为风尚,到现在英国生产的汽车仍然用绿色代表皇室血统。我做的书籍也都按照欧洲古典传统方式,色彩选择亦然。


从技术上讲,单纯的颜色上烫金,在制作完成之前,很难知道所呈现的效果,要靠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才有把握展开封面设计。英国的书籍装帧烫金师要有五年工作经验才出师,可见书籍烫金不是简单的事。欣赏这种书籍装帧需要具备美学知识和欧洲生活阅历,尤其我们对大红大绿的认知与欧洲人不同,要对欧洲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领悟。法国皇室的红色和蓝色是身份的象征,甚至可从书籍的颜色分辨出国家风格,可见欧洲书籍装帧用大红大绿深蓝墨绿做封面,有其深刻的审美品味和华丽的生活体验,了解这些,就能理解和欣赏欧洲书籍装帧色彩。


5

藏书报:西方做书的理念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杨小洲:不会有太大区别,现在中国的书籍出版理念与国外很接近,处在同一时代,受企鹅出版大众读物的影响,国外的大众读物追求的也是低成本低定价和发行量,也在寻求利益最大化。但另一种出版社在实现书籍精品理念,讲究多元素的艺术组合,这种理念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伊始便已有认知,格罗利埃对书籍的纸张、版式、印刷的质量要求和对书籍装帧的个人品味,造就了书籍装帧艺术,“以最奢华的形式,赋予书籍一种伟大而长久的地位,赋予杰出的思想和文字一种有价值的形式,”。他资助阿尔定成为最早将书籍做成精品的出版社,“渴望用美丽的书籍来充实这个世界”,使“阿尔定版”成为书籍收藏的极品。我做这些“美丽的书”,是向格罗利埃致敬,向阿尔定出版社致敬。


国外一直都有专事打造精品书籍的出版机构,阿尔定出版社之后,近世还有凯姆斯科特、多弗斯、金鸡、莎士比亚头脑、精品、富兰克林、等等,他们的定位很明确:做精品书籍,为小众服务。让书籍都成为特定读者的艺术收藏。但中国没有这种专做精品书籍的出版社和书坊,这是一个空缺,我目前所做正是用个人能力填补这道空缺。我曾经想借助外部力量来做此事,后来发现这事只能自己做,外力参与进来就会产生变形,个人意志不能施展,不能随心所欲,这对推崇个性独立的作品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强调个人品味对书籍带来的影响,也是我强调做独立出版的重要因素。

6

藏书报:在所有和书的出版相关的环节中,觉得最难的是哪个环节:组稿,设计,还是发行?自己也在开微店,怎么营销?这对自己是否是个挑战?


杨小洲:我对出版环节都熟悉,没太大难度。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也更适合独立出版,许多事都能依托网络解决,尤其我做限量版,每种书只做三百本,即使需求增大我也只准备五百本的限量,控制数量就能保证质量,销售相对简单。再深一步讲,许多成功的出版商也是很好的销售人,英国第一位出版商卡克斯顿即如此。


7

藏书报:今后一段时间的出版规划是怎样的?


杨小洲:我原来设定的小目标是以一己之力出版一百种图书,凯姆斯科特出版社总共才出版大约五十个品种。时代发展到今天,似乎很快就能做到。限量版精品书是慢工出细活,适合慢慢打造,靠时间积累规模。除约稿之外,还会与一些出版社开展版权合作,将优秀作品纳入我的限量版之中。

8

藏书报:都说纸质书不容乐观,从出版角度讲,您认为今后纸质书的出版应该走向哪里?


杨小洲:我对纸质书籍一直比较乐观,曾经策划和出版的书籍都卖得比较好,这过程中也有人提出质疑,但几年过去,时间证明我做的书都受到欢迎与追捧,2014年为岳麓书社制作一套羊皮书在两年后的2016年网上拍卖以12800元成交,“书房一角”定价68元,现已升值到300元,全套卖到1500元,我做的书能给读者带来价值空间,并在读者精美的藏书中为它辟出一席之地,是读者对我的肯定和市场对我的认同。或者多少年后仍然是拍卖会上的追崇物,也就没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藏书报服务纸质精品收藏 助推人文经典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手工书的诞生:法式古典装帧《蝶恋书香:中外藏书票撷英》
泰坦尼克上的书之瑰宝:一次最豪华的沉没和重生 | 文化
书籍装帧——龙鳞卷
书口画
中国传统图书装帧形制
书籍设计之美——“世界最美的书”奖得主吕敬人专访(已发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