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云馆,藏书家的家


  这副对联是很雅致的茶联,意境很美。与好友坐在僻静的庭院中,慢慢品一盏清茗,待到山房高墙之上一轮明月清辉播撒,在舒缓飞扬的古乐声中,静静怀想,当真是极为清静安宁而高雅。

  我探头向内张望了几眼,里面的气息不像是卖茶叶的,应该是一个书画之类的艺术品工作室或交流场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就是人们所称的“八雅”,它们总是相互关联,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品性怡然。当然,也可以专门做此类生意,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之时,是最为利润丰厚的了。


  这里原本也是一间老宅,是清末人士孙翼谋的故居。查有关资料可知:孙翼谋,字砚诒,号谷庭,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庶吉士,充讲官;以丁忧归籍,服毕,入京补授御史。他为官多年,虽未见有特别的业绩,但曾上《筹国家大局》一疏,字里行间流露出忧国忧民之心;还有另一《请除近日流弊疏》,揭露一些地方官府在国家财政困难时,发动民众捐款,名为自愿实则摊派,最终演变为搜刮。最后,他病逝于湖南布政使任上。史载:“丧还之日,民赴送者塞于路。”看来,他是一个好官。

  这座老宅是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米,前后三进。在我们已经走过的许多老宅里,这间算是面积最小的了。与走过的那些老宅的主人相比,这里的旧主人虽也算有官职,但确实不甚出名,也无大功业,然而却是一位真正的儒雅之士,是个藏书家。这座老宅,原先被孙翼谋名之为“看云馆”,其中有珍稀藏书近千卷,孙翼谋还凭此著书《看云馆书目》。

  藏书家,可是一个很有地位、有格调、值得人们尊重的身份,通常也多为贵族、官员、学者等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在藏书家的家中,一定有专门的藏书阁,内里大都是文献价值较高的书籍,而且书籍数量众多,可供人文历史领域有专长的人对某些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说藏书家有为藏书而藏书,但通常,藏书家自己也是有文史专长的研究者,多为为研读而藏书,对典籍有一定的修养和鉴赏能力,将书籍进行分类收集,而且尽力去搜求质量高、年代久的精善之本或稀世罕见的孤本,同时对藏书校勘、考证、辨伪,再将所藏典籍精选编目。此外,他们往往对某些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于是将成果与编目一同刊出。因此可以说,他们在保存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方面是有大贡献的。

  我不知道孙翼谋的《看云馆书目》是否有留存下来,其中是否会有特别的研究成果,也许仅仅是校勘、考证、辨伪和编目,即便如此,无论如何也是一份贡献。

  藏书家古已有之,据有人考证,中国最早的藏书家是商周时期的楚人鬻熊;而后,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富贵之家或诗书世家也多有藏书习惯,藏书家自是层出不穷。在清末孙翼谋的同时代,就有“清末四大藏书家”与他们的私人藏书楼一同名满天下,这些藏书家和藏书楼分别是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嘉惠堂八千卷楼。这些藏书楼里的藏书品种数量与珍稀程度绝对不是一般藏书家敢比的。


  通常来说,家有藏书,就是家有宝藏,但从历史上看,藏书也有倒霉的时候。如果生活在秦始皇时期,不巧碰上了焚书坑儒,家中有大量的诸子百家的藏书,藏书家本人就有可能和书一起灰飞烟灭了。孙翼谋是清末人,清亡之后,社会动荡和战乱不断,家中的藏书估计早已散失了。如果还能侥幸度过战乱,到了反文明反文化的所谓“文化大革命”,那些藏书可能反而会害苦了自家后人,成了“在劫难逃”的一个范例。

  现今,已经少有真正的藏书家了,各级各地都有图书馆,珍稀典籍大多保存在图书馆中,民间的书籍收藏经过这些年的变动,或许已经变成和书画收藏类似,成为少数爱好者的专属活动,不再是为研读而藏书,仅仅为藏书而藏书,或者为投资而藏书。说到收藏,大多数富豪们似乎更喜欢为投资而收藏名人字画、古董之类,相较于为享受或投资而储藏红酒之类,也算是更有文化品位些。当然,我也见过在办公室和家里书架上堆砌许多崭新的大部头的实业家,那不过是用来作装饰,装点门面而已。

  我是读理工科的,自己家中有一些科技书,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其中一部分早就过时没有任何价值了,在淡出专业工作之后,其余的也几无用途,除了刊载有自己以前论文的中外刊物和参与制订的十多份国家标准要留作纪念之外,其他的技术书最终也只能当废纸卖掉了。当然,家里还有一些小说和部分人文科学类的书籍,偶尔也会翻动一下看看,数量太少完全不敢说收藏;再有就是老妻前些年从亲戚那儿收集来的连环画,这还确实是当作收藏品堆在柜子里了。


  当今时代,书籍不仅限于纸质书,还有电子书。而电子书收集起来可方便许多了,在我的电脑里和网盘中确实存有不少,其中许多我都很想找时间读一遍,却又一时难得有空而先放着。如果电子书的收藏也算作藏书的话,我或许也可勉强算是入门级的藏书家了。当然电子书收藏只为了研读,作其他用途毫无意义。作为普通人,对于收藏那些线装书、绝版书以及所谓珍本、善本,没有财力就根本别想。而普通书籍由于现在出版印刷业极为繁荣,每年出版的书以几十万种计,每一种的印数也绝不少,盲目收藏也是毫无意义。虽然出版业繁荣,但也还是有一些个人由于某些原因,写书之后并不出版,而是自费少量印刷赠送朋友,其中必有一些是有意义又有水平的作品。我倒是觉得,如果能够收集这类书籍应该也是不错的收藏,而最好也最有意义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换。

  收回遐想,抬头再看眼前这间老宅,它原先为“看云馆”,现在则名为“抱云山房”,名称有变,这是现在的承租方的命名。这新名称也颇为文雅得体,新旧两名是否都取自“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就不得而知了。“看云馆”原为藏书家之居所和藏书阁,据介绍,现今的“抱云山房”则变为一家专以推广传统书画艺术,推动书画作品进入大众收藏领域的艺术品经营投资机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传承,老宅也算是适得其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赞卿:浩瀚典籍续书香
中国古代藏书家论读书
藏古籍逾10万册、遍访160多座藏书楼,爱书成癖的他不愿“治这病”
对话江南 | 韦力:藏书家精神的当代复兴
没文化的太平天国有多可怕!
专家谈私家藏书:孔子是中国第一代私人藏书家(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