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苑文丛|探索史海往事,重温民族经典 ——记南京博物院参观学习活动
权威发布,读懂苏警。


        南京博物院紧靠中山门,四周风景秀丽,虎踞龙盘。其前身是国民政府时期由时任国立中央研究所所长的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如今也是中国第二大历史博物馆。刚从车上下来,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大殿了。该大殿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在整体上采用了辽代建筑的风格,按照《营造法式》设计建造,在细部和装饰之处兼采唐宋遗风,体现出了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泱泱大国的风虎云龙、万国来同之风。



        进入大殿,经过安检,便是“江苏古代文明”展览区域了。同学们按照各自划分的研究小组为单位,开始了对古代优秀文明的探索之旅。我们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篇富饶的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几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墓葬,从陪葬物品的数量来看,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当时已经出现的等级分化现象。从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制陶工艺水平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出土的各类陶器造型奇特,工艺精美,又坚固耐用,每一件都让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青铜时代部分。江苏在古代属于吴国,是绚烂多姿的吴文化发祥地。在古代,吴地的先民“短发纹身”,“勇武好斗”,当时的吴国也是一大经济军事强国。展厅里为我们展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还有许多青铜制造的兵器。虽然经历了上千年历史的洗礼,但今天看起来依旧是锋利无比。吴越地区的人民以蛇作为自己的图腾,许多出土的日用器物上也能看见蛇的影子。只见上面的一条条蛇造型栩栩如生,好似在蜿蜒爬动,在静态中透射出了动态之美,真是巧夺天工。青铜时代也是我国礼乐文化发展的奠基时期,周礼对后世的礼乐文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看见了一排排青铜的编钟,形态由大到小整齐排列,大的音色沉稳厚重,小的音色清脆悦耳,错落敲打,奏响了一曲历史悠久的华章。



         江苏也是汉文化的故乡。汉高祖刘邦当年仗剑斩蛇,起兵逐鹿中原,最终平定天下,开创了一代“强汉盛世”。在江苏境内,遍布着许多汉墓,从中出土了许多世所罕见的珍品。其中最最吸引人眼球的,非金缕玉衣莫属了。金缕玉衣选用上好的玉块,采用金丝线缝合而成,完整地穿在了死者的身上,表明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据说穿了金缕玉衣,尸体可以保存很久而不坏掉。玉也是权力的象征,墓主人手中紧紧握着玉块,表达出他希望将权力一直带入阴间的祈求。在本部分展览的尽头,还有一座汉墓。这座汉墓是由考古人员从发掘现场整体搬迁而来,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汉代古老的丧葬文化。透过阴暗深邃的墓穴,我们仿佛感到来到了另一个无比神秘的世界。墓墙上生动活泼的壁画,清楚地记录了墓主人生前豪华奢侈的生活,对我们研究汉代贵族的生活起居,起到了十分直观的作用。



        进入隋唐展区,一股盛世宏大的气象扑面而来。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为鼎盛繁华的时期,中外文化多元,兼收并蓄。放眼望去,绚烂多姿的唐三彩令人目不暇接。各类人物雕塑恢弘大气,丰腴健美。几位波斯商人手牵着骆驼,兴高采烈地来到扬州做生意。雕塑细微之处的表情眼神,无不恰到好处。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盛况。还有许多唐代仕女的雕像,面部丰满,形体健硕,从发髻到服饰都十分形象逼真。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几面唐镜。记得沈括曾经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鲁迅也在他的杂文《看镜有感》中盛赞了唐镜的铸造艺术。只见这几面唐镜工艺精美,花纹细腻,虽然历经千年,却依旧光彩照人。展区内还有复制的唐代扬州城的模型。扬州在我国唐代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云集了各国的商贾伶匠。模型中的扬州城气势宏大,房宇鳞次栉比,道路整齐密集,不由得让人追忆起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繁华景象。



        可惜,大唐盛世随着藩镇的割据而最终衰落,百年繁华也随着燃烧的战火而烟消云散。中国历史走入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时期。此时的南方地区,先主李昪割据一方,坐拥三十五州,建立了南唐政权。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国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在对南唐二陵的考古中,发现了一大批舞俑,以及“人头鱼身”的男子俑。这些人俑美观大气,形态夸张,想象力丰富奇特,从中依旧可以看出大唐盛世的遗风,但又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是中国历史处在过度阶段的很好佐证。



        在纷战不休的乱世中,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又南下江南,平定了南唐、吴越之类的割据政权。鉴于前朝武将权力过大导致王超覆灭的教训,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大力削弱武将的权力,因而有宋一代文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客观上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又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地区商品经济大力发展起来,城市生活繁荣丰富。我们看见了一些当时妇女使用的梳妆盒,造型别雅精致,色彩雍容华贵。还有文人使用的砚台,小巧玲珑,精细轻巧,体现出了高雅的审美艺术追求。宋代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瓷器的烧制技术在此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我们看见了许多宋代的日常生活用品,有瓷镜盒、瓷枕、瓷茶具、瓷炊具等,从侧面展示了古人优雅精致的“慢生活”。地上贴出了一张巨幅的宋代平江府城图。宋代的平江府城,即今天的苏州城。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平江府城城池巨大,城市规划有序得体。城内商铺众多,各色商品齐全。城市的水陆交通便利,北部的常熟塘可以经过常熟城一直从福山塘到达长江。城市四周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虎丘山、穹隆山、天平山等环绕四周,洞庭湖、阳澄湖等湖泊给城市带来了湿润的空气。整个城市体现出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崇高理想追求。



        然而,北方草原上的狼烟打破了江南大地的平静,随着蒙古骑兵的铁蹄踏上南方的土地,繁荣的景象便随风一般逝去了。蒙古人把人划分为四种,而“南人”又是其中地位最低下的。崖山一役,整个华夏文化遭到了空前绝后的打击。元代遗留下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我们仍旧见到了一些器物。有一个纯金打造的茶盏,四周由凤凰盘旋环绕而成,花纹细腻,独具匠心,表达了对夫妻生活恩爱甜美的殷切祝愿。

         异族的残暴统治,终究是不得人心的。仇恨在民族的压迫下越积越深,最终从黄河大堤上的“一只眼”石人中迸发出来,“红巾军”的起义使这个草原贵族的王朝迅速土崩瓦解。最后,和尚出身的普通农民朱元璋夺取了天下政权。明军一路南征北伐,将蒙古骑兵赶回了草原,又将其他几个诸如张士诚、陈友谅一般与自己竞争的对手逐一剿灭,建立起了不可一世的大明帝国。朱元璋将应天府作为自己的都城,建造了一所气势磅礴的南京明故宫。虽然经历了无数战乱的洗礼,昔日的明故宫也早已荡然无存,成为一片瓦砾场了,可在对明故宫遗址发掘中,依然找到了十分珍贵的文物。有一对曾经的宫门前的石狮子,张牙舞爪,怒目圆瞪,气势汹汹,展现出了新统治阶级的威严。还有不少的门墩、石柱、华表等,九龙环抱,象征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根据文献的记载,南京博物院还复制了一份当年明故宫的模型。整座宫殿雕梁画栋,气势辉煌,很有如今北京故宫的气概。而朱棣所营造的北京故宫,正是以他父亲朱元璋的南京故宫作为了蓝本。还有许多的宫廷用器,也是十分珍贵的。有一只瓷瓶,釉色通体洁白,晶莹剔透,上书“赏赐”二字,是明太祖用来赏赐功臣的。现在全世界仅留下来这么一个,真是“独一无二”了。由于朱元璋年轻时做过和尚,又自称是佛教“大明王”转世而来,于是斥巨资大规模扩建寺庙。南京的大报恩寺,就成为了举世无双的皇家寺庙的典范。在大报恩寺里,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琉璃塔。虽然如今琉璃塔早已不复存在,但在对大报恩寺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当年应为修理而留下来的备用门框。这个门框上飞鸟大象颜色鲜艳,整体上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也可以令人联想出当年名极一时的大报恩寺的盛况。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各种文化艺术事业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的江南地区空前繁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清代的建筑艺术巧夺天工,房屋样式美观大方。比如说清末文人甘熙的故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甘熙是清代著名的文人、金石学家、风水学家。甘熙故居位于今天南京龙蟠里,在清代民俗展区,有一套甘熙故居的模型。甘宅层层叠叠,有许多进房间阁楼。从外表来看,甘宅十分低调简朴,灰墙白瓦,丝毫没有一些阔气。然而,从整体俯瞰甘宅,则是严密大气,体现出了一种“低调的奢华”。还有甘家的后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在严肃中透露出了一丝的活泼。这也折射出了清代社会的政治环境以及士人的社会心理。由于清代皇帝大规模实施“文字狱”,许多读书人都不敢再出头评论朝政是非,于是乎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了,潜心钻研“三坟五典”,入了“考据学”的死胡同。中国文化变的这么的“小心翼翼”,“阿谀谄媚”,生怕一不小心拍错了马屁就要被满人“斩草除根”了。然而甘家毕竟还是世家大族,总要有点“老爷”的气阔,于是在不起眼的院墙中还是大兴土木的“阔气”了一番。甘家灰暗迷离的砖瓦,也暗示当时中国社会森严的封建等级,以及晚晴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甘熙故居里还有许多名贵的红木家具,均采用上好的木料制作而成,造型美观,结构坚固,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也为今天的红木家具行业提供了参考。苏州园林在清代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于清代苏州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又出现了许多的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儒商”。这些人仕途不顺,便下海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局限,他们没有将财富作为原始积累而再投资,而是全部花在了享受生活上,跳不出“衣锦还乡”的旧观念。于是他们便修建了大量豪华的私家园林供家族享受,加之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因此苏州园林座座典雅精致,独具匠心,每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展区内展示了一座留园的模型。处处粉墙黛瓦,生机盎然。



园林里讲究山水协调,使人虽然身处闹市,进门之后却有进入世外桃源,物我两忘的感受。清代的手工业艺术也是空前繁荣的。各类手工业制品精美细腻,巧夺天工,达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度。展区内有一个用象牙雕成的瓶子,以仙地胜景作为题材。瓶子上人物众多,但个个表情丰富,神态各异。四周的亭子走廊,老松祥云等一些陪衬的景物也都十分逼真,整体上来看画面饱满,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边上还有两个牙雕仙人,线条舒畅,神态安详,在细微之处的雕工也十分认真严谨。还有南京的云锦,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清代在南京设立了江宁织造府,专门负责内廷衣物的采办。有一件清代皇帝的龙袍,花纹复杂,工艺精密,上面密密麻麻修满了金丝。据说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件衣服,可见当时统治者的奢华。还有一个皇帝的龙椅套装,椅子和屏风上描龙画凤,镶满了黄金。曹雪芹《红楼梦》中对贾府生活的相关描写,即是当时生活的最好印证。有一个雍正皇帝赏赐给李卫夫人的金冠,纹路复杂,镶嵌了许多名贵的宝石。还有扬州的制玉业,宜兴的紫砂壶,都是十分出名的。有一套制玉流程的模型,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制造的工艺。还有一个宜兴紫砂壶的集中展示,琳琅满目,小巧玲珑,细细把玩,真是爱不释手。



最后,展馆集中展示了清代的藏书出版文化。清代的文化出版事业发达,教育兴盛。就江苏地区而言,出现了举国闻名的“虞山藏书”。虞山位于今天的常熟古城西北角,与旧城区交相辉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明末清初“东南文宗”钱谦益,在常熟城北门建造了“绛云楼”,收藏了大量宋元孤本。还有毛晋的“汲古阁”,位于常熟东唐市(即今天的沙家浜一带)。毛晋无意仕途,立志于藏书,搜集善本秘籍遗书,不惜高价买书,别人出一千,他出一千二,于是湖州书舶云集于七星桥毛家门前。当时有“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的谚语。前后聚书达84000余册,对宋版元椠,雇用高手以佳纸优墨影抄,字体工整,如同原作,遂以“毛抄”书著名。建有书楼名“汲古阁”,以藏精椠;另建“目耕楼”,以藏通用本及抄校本。延聘名士为他校勘图书。一生刊刻书籍极多,在中国出版史上有一定地位,刊刻图书范围广泛,唐宋别集、百家九流、道藏词曲、传记小说,广为镂板,达200余种,有“毛氏之书走天下 ”之说。辑有《津逮秘书》丛书15集,收书141种。胡震亨曾辑刻《秘册汇函》,刻板被毁于火。他得其残板,又阖家藏旧籍,重新编辑而成,其中多宋元人著作,偏重掌故琐记。以前各家丛书,多不足之本,而此丛书所收,全帙较多。又校刻有《十三经》《十七史》《六十种曲》,缮写精良。目录学造诣极深,除编有《汲古阁书目》外,作题跋152篇。或考书籍源流,或辨其真伪,或述其要点,汇刻为《隐湖题跋》。潘景郑为之补辑,得249篇,名为《汲古阁书跋》。编著有《隐湖山志》《海虞古今文苑》《词苑英华》《毛诗名物考》《宋词选》《野外诗题跋》《虞乡杂记》《明诗纪事》《僧宏秀集》《毛诗陆疏广要》《苏米志林》《隐秀集》等数百卷。还有瞿氏的“铁琴铜剑楼”,坐落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区中心。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是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与山东聊城的海源阁、归安陆氏的皕宋楼、钱塘江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乾隆年间,为瞿氏住宅。1792年瞿氏后代阳湖训导瞿绍基定居古里后,取“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将靠东四进院落的后两进藏书楼取名为“恬裕斋”藏书楼。清同治十三(1874)年,因避光绪帝载恬之讳改称“敦裕堂”。绍基与子镛收藏到铁琴1张、铜剑1把后,即把铁琴铜剑放于后楼,并把藏书楼改称为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而著称于世。藏书过程历经200年,五世传承,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十字:“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像这样以地域为载体,连绵不绝的藏书事业,在全国而言,也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地下室的民国馆展区。民国时期的南京是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整个展区给人以一种“新旧交替”的特殊感受。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空气中处处回响着民国歌后“金嗓子”周璇的歌声。处处《凤凰于飞》,家家《月圆花好》。在《夜上海》的暮色下,《夜来香》吐露着芬芳。《天涯歌女》唱着《四季歌》,街道上散漫了《龙华的桃花》。欢快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采槟榔》。新婚燕尔的夫妻在悄悄说着《厨房情话》。街边咖啡店的玻璃后,是《花花姑娘》,在《花样的年华》中,享受着《爱的故事》。随着火车的呜呜开动,年轻的姑娘《送君》到救亡图存的前线,临别时《诉衷情》,劝道《男儿立志》,希望郎君在《破阵乐》的激励下奋勇杀敌,早日唱着《凯旋歌》归来,以遂平生《心愿》。虽然此刻的《春花如锦》,但心头依然放不下《相思怨》。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君再来》,以后只能在《春风秋雨》中《梦断关山》了。看着微弱的《灯花》,一遍又一遍幻想着《庆团圆》的场景……灯红酒绿的背后,是道不尽心酸的《歌女泪》,阴暗破败的棚户区里,传来阵阵凄惨的《难民歌》……



       在展馆的出口,我们看到了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鎏金藏式佛塔。这件鎏金喇嘛塔,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出自牛首山明代弘觉寺塔地宫。说起这件喇嘛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1956年7月,几位游客在游览弘觉寺塔时,无意中发现塔下有地宫,地宫上圆下方,藏有文物。南京博物院闻讯后,立刻组织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鎏金喇嘛塔。鎏金喇嘛塔高35厘米,座高16厘米,底边83.5厘米,塔座正面刻有二力士像,右刻双狮戏球,左刻双鹿斗角,后刻云龙。塔座下枋刻有题记:“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则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鎏金喇嘛塔塔身有四个壸门,内有释迦、韦陀像,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塔内须弥座上布置一组佛像,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整个鎏金塔安放在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方形石座的四角各放一个青瓷罐,其中一个青瓷罐内放有一颗老年人牙齿以及骨灰等物。这件艺术珍品精妙绝伦,是世间难有的宝物。

  这次南京博物院之行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通过学习认知,大家对我们国家辉煌灿烂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会有持久深远的影响。


文:徐崟棠 ,编辑:罗思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常熟江南文化展示馆
琴剑书香
“虞山藏书派”今晚登陆央视
在家看天下·每日一景丨常熟铁琴铜剑楼:书香的记忆 文化的传承
看似普通的故宫玉器
光明日报浅说《书林清话文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