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春》的版本

朱自清的《春》,收在现行的初中《语文》第一册里,成为教材里的名篇,学生爱学,教师爱教。其实,在朱自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作者的集子里,是长期被遗忘了的一篇佚文。在后来编辑出版的《朱自清文集》中,也没有收入它 ;因此,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选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诗文选集》里,同样没有收录这篇短文。

 

近些年,由于《春》被多处选录,所以首先被人们追问探求的,是它的出处。据我所知,第一个回答这问题的,是吴周文同志。他在《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原载《文学评论》1980 年第 1 期)一文的注释中说 :“《春》的出处尚未查到,1937 年该文最早选入《新编初中国文》第四册。”这虽然不是一个圆满的答复,但毕竟前进了一步,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国文课本,这是可贵的。1982 年,陈孝全、陈锡岳合编的《朱自清著译系年目录》(原载《文教资料简报》1982 年第 11—12期)发表,在 1933 年项下,著录了《春》,出处为 :“收入中华书局新编初中国文第 4 册。”这比前一个说法,提前了几年,其他似没有变化。1983 年,陈杰同志发表文章,说明了《春》的出处 :“据笔者所知,《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舒新城、陆费逵校)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一九三三年七月初版发行,上海中华书局印行。”作者还说 :“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陈杰 :《关于〈春〉的出处》,载《临沂师专学报》1983 年第 2 期)这里交代的出处是详尽的,解释也是合理的。我虽然没有见过“读本”的原书,但我相信作者的结论。由于陈杰同志的文章发表在地方的学报上,不为很多人所知,这里我愿意加以详细介绍,使正确的结论为更多关心此事的朋友所知。

 

与出处相关,还有个版本问题,我愿意将我的考察公布出来。以前,《春》为朱自清的各种文集、选集不收,却早在国文读本中存留。后来,逐渐被人们忘记了,例如,当年季镇淮先生为“全集”编的《朱自清先生年谱》中,就没有提到《春》。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60年代初,人们才又从过去的《初中国文读本》中,发掘出了这篇散文。据我所知,当年北京景山学校内部铅印的《儿童学现代文》里,就收了《春》;还有一些实验教材中,也收了《春》。但是,编者嫌有的词汇陈旧,有的语句不够“规范化”,对朱自清的原文进行了“润色”。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中,收入了《春》。它在上述改动稿的基础上,再加工润色,变成了一个新的版本。内部教材、实验用书,印数不多,影响也不大。全国发行的统编教材,全国使用,那影响则是深远的。1981 年之后,各种选本入选朱自清的《春》,由于朱先生的集子中没有此文,而30 年代的《初中国文读本》又早成珍本,所以依据的版本,绝大多数都是人教社编的《语文》。这样一来,被改易过的《春》,反以“正统”的、权威的面目出现,被广为选用、征引 ;而它的原文,它的本来面貌,却少为人知了。这是版本学上极为反常的现象!

 

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中,《朱自清》一种由朱乔森同志编辑,1985年6月内陆版出版。这书中收入的《春》,使用的是作者的原文,没有改动过文字。据我所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所印的《春》,只有它是原文,这是弥足珍贵的。我说这篇《春》的文字为原文,是有充足依据的。前两年,北师大中文系蔡清富同志从日本讲学归来,带回了几种港台版的朱自清诗文选集。我们用一种台湾版的《朱自清全集》(台北市文化图书公司 1981 年 6 月 5 日再版。其实只是一种极不完全的“选集”)中的《春》,与之相校,发现文字是一样的 ;再用别种香港版的“文选”与之相校,发现文字也是一样的。港、台版的《春》,依据的版本应当是《初中国文读本》,这是没有改动过的原文,与大陆的改过的文字很不一样,而独独与朱乔森同志 所收的文字相同。这就正好说明,《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自 清》中的《春》,文字没有改动过,是原作。


下边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公布校勘的结果,使大家明了《春》的改动情况。


自然段

 《语文(第一册)中的 文字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 · 朱自清》

中的文字

  2  

起来了

起来了 

3

软绵绵

绵软软

4

花里带着甜味儿   

花里带着甜 

4

散在丛里象眼睛

散在丛里象眼睛

5

混着青草味儿

混着青草

5

鸟儿将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5

 轻风流水应和着 

 轻风流水应和着 

5

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也成天嘹亮地响

6

叶儿却绿得亮,小 草儿也……

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

6

在乡下小路上 

乡下去 ,小路上

6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工作的农民 ,披着蓑戴着笠。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还有地里 工作的农夫 ,披着蓑 戴着笠

6

他们的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他们的屋,稀稀疏疏 的在雨里……

7

也赶趟儿似的

他们也赶趟儿似的 

7

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7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10

 领着我们上前去 

领着我们上前去


改动不能算很多,但在一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中,为数也不算少了。而且有几个字的改动,我以为很紧要,诸如“花丛”“农夫”“草屋”等,是足以失去作者的个性的。因此,我建议今后应恢复《春》的原貌 ;包括中学语文教材,也不可任意改窜原作。目前,大陆出版的各种选本,除朱乔森编 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 朱自清》外,《春》的文字大都与初 级中学课本《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年 11 月出版)相同。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朱自清散文选集》等,除极个别字有差异外,其他都是一样的,说明都属于修改了的这个版本系统。

 

以上的分析表明,目前流布的各种本子中的《春》,从版本源流说,共有两个,一为朱自清的原作,一为被改易了文字的版本。但是,我还发现了一个介乎二者之间的版本,探求不出原因,写出以求正于方家。陈孝全、刘泰隆合著的《朱自清作品欣赏》(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9 月版)中,收入了《春》。文末没注明出处,不知著者依据的是什么版本。互校之后,我发现不少地方与《语文》中的《春》文字相一致,如 :“水涨起来了”“散在草丛里象眼睛”“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等等。但是,也有些文字,则保留了原作的面貌,没有改动,如 :“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树叶子”“草屋”“农夫”“他们也赶趟儿似的”等等。由于几处改动与《语文》中文字相同,则说明不可能是另一个改动本,而使人怀疑它可能是用两个版本“集纳”而成的新版本,使用了古人校勘上“择善而从”的手段。如果我猜测不错,那么,用这种方式为新文学作品校字,我以为是不妥当的。更为奇怪的是,这个版本中,还有几句文字与上述两者均不一样,则不知是何所据了。举例说,第三段最末一句是 :“风悄悄的,草绵软软的。”如果这里可以用排印时脱落了“风轻悄悄的”中的“轻”字来解释 ;那么后边的“乡下 ,小路上”“在去地里工作的农夫”等,则不好理解了。因此我想,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编著者另有所本,就是以自己的意见改动了原作。而如果真是改动了朱自清的原作,那就不太好了。


(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 年第 5 期)


附记  朱乔森说,《春》这篇文章,他“保存有解放初 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的一份手抄篇,其后注明‘原载中华书局《新编初中国文》第四册’,但未注明时间”(参阅《临沂师专学报》1984 年第 2 期)。这或者就是《新编初中国文》第 4册这个出处的来源。陈杰同志来信相告,1933 年中华版《初 中国文读本》中的《春》,文字与《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自 清》中小有差异。在第 4 段,“花里带着甜味”之后,是分号不是逗号 ;“梨儿”之后,是叹号不是句号 ;“散在花丛里,象眼睛”则是“散在草丛里象眼睛”。在第 6 段,“披着蓑,戴着笠”这句,中间没有逗号。在第 7 段,“各做各的一份事去”这句中,则是“一份儿”。看来,新中国成立前国文教材中的《春》,不同版本文字也不完全相同。现附记于此,并在书前插入 1933 年版《春》的照片,以为参考。


* * *

星汉文章版《新文学史料学》


星汉文章版《欧游杂记》


星汉文章版《背影》





本期编辑:Litost-Leo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兆轩丨两岸教科书所选林觉民《与妻书》文字差异考
语文读本
不放松文字:读《写作杂谈》有感
第三册
7,语文修辞之——引用
美国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