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泽逊:目录学表微

目录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一般认为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间从没有间断过,然而也从没有成为普及性学科,至今还是少数人的学问,属于冷门,有人称之为绝学”。

目录学是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的学问。人类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字记录,也就有了有形的文献。文献有什么用?文献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没有文献,历史就是传说。有了文献,历史就是信史。文献记录有伪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要进行辨别,但这不影响其主体部分是信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献丰富,文献 所记载的历史悠久,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人类根据历史文献认识过去,并由此展望未来。所以,文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样的悲剧,但总的看来,历朝历代基本上是爱护并保存文献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济南的经学家伏胜就把《书经》藏在屋壁之中。西汉建国,丞相萧何在首都长安建立了皇家藏书处天禄阁”、 石渠阁。于是伏胜又把《书经》取出来,在济南传授。中央政府派晁错到济南从伏胜学习,由于方言的原因,晁错也有领会不准确之处,但伏胜对典籍的传播仍是功不可没。

既然历朝历代大都重视文献收藏,那就必然会有专人管理。老子曾经是周朝皇家藏书的管理者,史称柱下史”。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韩宣子到鲁国访问,曾经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赞叹说“周礼尽在鲁矣。这与我们今天有国外学者来访,安排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有相似之处。西汉采取保护文献措施,在宫里专门设写书之官”,还派专员谒者陈农访书天下。所以汉武帝时出现了书积如丘山的景象。当时的书是写在竹简和帛上的,尤其以竹简为主。竹简是长条形的,一般一根简竖着写一行字,一篇文章要许多简,简与简用细绳编连起来,不读时就捲起来, 所以古书数量单位之一是卷”。时间长了或翻看多了,绳子会断。孔子晚年喜欢《易》,读《易》韦编绝。韦编据说是皮条,那就更高级。皮条都断了多次,可见用功之勤。汉武帝时,库房里书籍既多,又有一些编绳断了,有书阙简脱的慨叹。所以成帝时就委派大学问家刘向、刘歆父子和几位专家如医学家李柱国、军事家尹咸等共同整理皇家藏书。他们用了二十几年才完成这一伟业。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图书的活动,大量典籍如《战国策》、《楚辞》、《管子》、《晏子》、《荀子》等都是这时编定的,在文化史上有非常伟大的贡献。

刘向、刘歆他们首先对图书进行整理,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校勘,取长补短,订正讹误,厘定篇目,排定次序,形成定本”。每部书整理好了,就写一篇书录”。这篇书录包括该书的篇目、次序、整理过程、作者生平、内容大要最后要评论得失,也就是一篇高水平的内容提要。这篇书录附在该书的书后,很像后来人们说的。其实古人的都在书后。后来移到书前,才把书后的评介文字叫。二者是同源,没有太大的本质不同。所以经常连起来叫序跋”。三联书店出版过一本 《叶圣陶序跋集》,很耐读,各位不妨一观。刘向的书录当时也汇成了一个单行本,取名《别录》,就是单行之义。刘向没有最后完成校书工作,他去世后,刘歆奉命继承父业。刘歆完成后,就把这项工作做了个总结。怎么总结法呢?他编了个总目录,叫《七略》。他把所有整理好的图书分为六类,每一类叫一略,还有一个总论性的辑略,加起来为七略”。每一略又分若干类,共38类。每略、每类都有个概论。我们称每略的概论为大序,每类的概论为小序,合称大小序。每部书又有一篇提要,这篇提要是在先前各书书录的基础上写成的。应当说《七略》是第一部系统的群书目录,是中国目录 学的创始之作。这是刘向、刘歆父子两代人的成就,所以我们把刘向、刘歆父子作为目录学的创始人。

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第一次对先秦到西汉的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总结,就总体来看,《七略》是一部系统严密的先秦至西汉的文献史,具有学术史的性质。范文澜认为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是《史记》和《七略》,不是没有道理的。

清代乾隆年间,统治者曾以纪昀、陆锡熊等为总纂官,仿刘向校书故事,进行了又一次更大规模的传世图书的整理。他们整理的图书编成了《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00余种。每部书都写了一篇提要,不同的是这些提要都放在书前。同时也仿《七略》编成一部《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张之洞在四川当学政时,有不少青年学子请教读什么书,他开了个书目叫《书目答问》,很受学术界重视,至今流行不衰。但张之洞自己却认为真正的良师是《四库全书总目》。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两千年的重要典籍大都收入了《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总目》则为这些书作了提要,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四部和各类都有一篇概论,讨论各部类的发展情况、利弊得失。这些大小序加上一万多篇提要(其中三分之一是《四库全书》收的,三分之二则是《存目》收的),可以说是两千年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总结,似乎没有哪一部书比《四库总目》更为全面系统,所以张之洞才以它为良师。《四库全书总目》太大,当时又编了一部二十卷的《四库简明目录》,鲁迅先生为许寿裳的儿子许世英推荐书目中就开列了《四库简明目录》,其性质与《四库总目》一样,其思路与张之洞也有一脉相承的轨迹。

后人把刘向、刘歆、纪昀、张之洞叫做目录学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编著了优秀的 书目。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以 来,人们对学术研究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总结每个学科的规律,作出理论性概括,于是出现了目录学理论。显然所谓目录学理论是来自目录学实践的,那些目录学实践家如刘氏父子、纪昀,也怀有理论,只是贯彻于实践当中,没有再专门写出理论著作而已。换句话说,专门从事目录学理论研究,未必就比刘向、纪昀他们高明,大家各有偏重而已。没有从事过编目实践,没有编出像样的书目,终究难成真正的目录学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说了半天,仍没有说“怎样学习目录学。我想明白人到此已经有了结论,那就是要研究目录学这门学问,首先要学习刘向、刘歆、纪昀、张之洞等人所编著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书目,学会用这些书目指导治学。然后是学着从事编目工作,比如学着写序跋,学着为图书分类,学着为一些类写概论性的大小序。我们知道近人谢国桢是晚明史大家,他的代表作其实是一部书目《晚明史籍考》,至于佛学研究方面的陈垣先生,他的目录学著作《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也是久盛不衰的。如果你能编写出这个水平的目录,也就成为目录学家了。如果进一步做出理论总结,如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或近人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那就更上一层楼,成为更全面更优秀的目录学家。我说的方向,适合于各个学科,正如谢国桢、陈垣两位先生那样,各位研究生朋友不妨试试。

来源:《中国研究生》2010年第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库全书总目》对《郡斋读书志》的接受与批评
中国古代官修目录渊源(全文)
飘逸轩珍藏[四库类目录、提要]文献目录
博而不杂 约而不漏
王子舟:目录学的方向走错了
古代目录学的种类和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