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超赞经验分享

    考研到现在总算结束了,放榜也有一周了,几位18的问了一下情况,一遍一遍的重复怪没意思的,写出来大家看看吧。

   首先大家认清一个事实,考研并不比就业来的光荣,恰恰是好多同学因为本科不够理想,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工作,才会选择考研这条路吧。如果你真的是为了求知,着这个资讯发达的网路时代,什么样的知识是你获取不到的呢,核反应堆都是可以的吧?所以看到一些同学什么所谓逆袭、沸腾和成功的字眼也不是很赞同,当然,那是阁下的权利。

  既然打算读研了,一些同学开始考虑自己本科不够好,双非院校,乃至是专升本的,会不会被歧视,请问你这一生遇到的歧视还少吗?户籍歧视、方言歧视、肤色歧视还有无处不在的颜值歧视,这一点点歧视算什么呢?再说,进不进得了都不一定呢,哪里就一定会有机会被歧视。再一个就是恋爱啦,说恋爱对考研不利的都是骗子,或者是某一小撮单身狗的别有用心,落榜的同学难道就没有单身狗吗?无聊枯燥的复习,晚上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多惬意啊。周末出去酒店住一夜,更是最大的动力了。可惜我却在考前两个月失去这这样的生活,当然,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能够正确积极的面对感情的问题。考试后看到电影《比海更深》中看到一句台词: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才是成熟的男人。也有一点得意呢。

   这些外部问题解决了,我们也要进入正题了。对中文系的同学来说,北大、复旦和南大,三所学校的考研难度是差不太多的,就拿我们的文献学来说,北大有漆永祥、廖可斌老师,复旦有陈尚君、陈正宏老师,南大的则有张伯伟,武秀成老师。本来我就想考南大武秀成老师,但是南大要考全科,语言学和文艺学完全不懂的我就被迫报了北大,后来和好多同学交流都是这个原因,看来南大为北大送了不少生源啊。择校的话,可以说是一次冒险,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高校的研究生院都是生源充足,如果第一志愿落榜的话,很难调剂到好学校,甚至作为保底的本科母校这时候都爱莫能助。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北上广的985自然是好的,但多少也要量力而为——同时也不要自馁,双非院校的至少要考211,211的同学目标要是985,不然哪里有进步呢?

    学校选好就是专业了,中文系的专业最火的是古代文学了(虽然比起金融管理的又会叫我们赧然),但是古代文学的理论性很强,创新性要求很高——比如李杜优劣论这种题目,提前一年告诉你,也未必就会答出什么高论。文献学虽然古代汉语,古代史,古代文化都要考,但是对我来说,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本来也想过去读历史系,但是看看他们的题目,才发现好多不是科班出身难以作答的,明白了中文系里所谓的熟悉古代史不过是前四史的粗浅文本理解罢了。当然,文献学也是竞争相对较小的一个专业,因为好多人看来,这个专业枯燥乏味又无聊,根本是在虚耗生命,但是我才不会告诉他们葛兆光先生在《古诗文要籍叙录》里谈到种种的好处。

   选完专业,暑假就可以开始复习了,因为我们学校负责粤省高考阅卷,所以7月中才放暑假,回家呆了一段时间,八月份开始复习。九月份之前可以把基本教材看完一遍,所以暑假安静的校园复习是很重要的。因为九月份开学就要去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了。虽然只是带两个班的课,但是班主任工作这项实习真的很琐碎,加上我的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有了第二个baby,乐得每天让我当家做主,所以这个那些妄想在实习时间复习的同学可以醒醒了这期间,大概做了政治肖秀荣一千题的一半吧,大纲和解说根本看不进去,直接做题,然后改错,后来59分的成绩说明这种粗暴懒惰的方法根本没用。而且因为实习地点是在深圳,,学校饭堂的伙食特别好,而且是自助的,所以大家不分男女,胃口都出奇的大。每天吃完饭,半天才能缓过来,然后就想着下一餐了,哪里还有心情复习。到了11月份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就紧张起来了,因为好多同学早在10月份就签好了工作,实习后或者出去代课赚钱,或者陪女友游山玩水,只等毕业,所以自己压力也比较大。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看专业课知识,对着教材目录,一节一节的回忆,记不起的再回去看。中文不回去,吃完饭喝杯咖啡,开始做英语真题,然后认真分析,差不多就四点了。然后看看点校本的《后汉书》,就去吃饭,回寝室睡一会,再去图书馆。先是看一会比较宽泛的学术史,古代史,现当代学者的著作,看看《文献》《文学遗产》,了解一下学术前沿。九点开始做最讨厌的政治,十点回去。洗澡,看看电影,十二点多上床,听杜泽逊老师的公开课音频睡觉。到了12月,算是彻底崩溃了,就是想睡觉,每天看电影,然后再懊悔自己的颓废去看书,看书时又在怀疑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到了考试那一天了。因为订酒店比较晚,所以我要七点起床,买一个超大拿铁去考场,因为我咖啡因上瘾,不喝头会疼死。当然,最大的痛苦是好久没写过这么多字了,右手感觉要废了,中指握笔的地方都快磨破了。因为一题考敦煌经部文献的,考前觉得敦煌每年考,就没看,结果却考到了,20分完全跑偏,文献学基础有一个年号排序的,明清的最简单,谁都会,北宋中期的如雍熙,绍圣,汉武帝的那些我真的排不对。

   觉得自己应该会进吧,考完还是比较放松的。直接第二天穿着一条单裤买了站票回老家了,疯狂玩了一个假期,考过什么全忘了。放榜的日记出来,还是很紧张的,发现是第三,也还算意料之中,但是总分和前两名差别还是很大的,很担心自己进不了复试,那时候正在佛山代课,学生也很为我担心,但是每天嘻嘻哈哈的,也就收到了复试通知。离复试时间已经很近了,于是和学生吃了个散伙饭,从佛山回到广州拿一些材料,刚出地铁就暴雨了,然后就赶着高铁回深圳,刚到家就发现自己感冒了,一直打喷嚏,不停的流鼻涕,而且鼻炎患者的感冒痛苦相信不同学都能理解到。第二天五点半起床去宝安机场搭去北京的飞机,到那里先睡了一天,第二天去交材料,遇到考创意写作的马同学,绕着未名湖走了走,我说要是我们能留在这里多好,结果,天遂人愿了。第三天的复试还是很恐怖的,最先是堵车(我住的酒店在清华园附近),好久才到,然后误以为哲学系是哲学楼,又折回去,还算早,没什么人,只有廖可斌老师在办公室,遇到一个研二的师兄,谈了一会,要我放松就好。复试我是最后一个进去,五个老师一个也不认识,只有廖老师是刚刚师兄告诉我的。自我介绍,说了自己为什么考文献学,抽了两个问题,丝路文献和戴震的一段话。第一个问题回答的还好,老师含笑点头,第二个就糟糕了,正说到一半就被廖老师的湖南普通话打断,说你的观点到底是什么,总之就是我看问题很偏颇巴拉巴拉,当时觉得反正没戏啦,就顶了回去,还在论战的时候,时间到了,就出去了。回去感觉好差,一天都在看手机,结果没消息,第二天就出去逛吃逛吃了,在故宫还偷拍到很好看的德国正妹,可惜我只会一句Guten Tag!然后就Ciao了,这时候才感觉到外文的重要性啊。虽然后来一个师兄说我进了,但是看不到名单还是不放心啊,终于看到名单了,哦,进了。讲到这里,好像有用的东西不太多啊。下面直接一点:

    专业课的书目很多,各种帖子都有,大同小异,我就再啰嗦一下。

学术史类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 (写的可读性很差,最重要,逼着自己去看)

曾贻芬《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商务印书馆

皮锡瑞著 周予同注《经学历史》中华书局

安静小太郎《经学史》万卷楼

江竹虚《五经源流变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各经的发展源流很明晰)

徐有富《目录学与学术史》中华书局

江蕃《国朝汉学师承记》中华书局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精彩有个性)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中华书局(训诂类很简明)

专业课

古委会《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齐鲁书社

董洪利《文献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总论的这两本就够了)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中华书局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总目》各大类叙小叙

《简明四库全书目录》

《书目答问》(经部,史部,子部的诸子、考证笔记)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玄《校勘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许逸民《古籍整理释例》中华书局

其他的基本典籍文史书目都读一下,差不多就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像 | 走近文院“于娘娘”
23复试|安大文学复试知多少
课程档案|《中国古代文献学》
却顾所来径——记南师大古典文献专业考研经验交流会
我问了好几位MAPCC导师,他们都不愿意录取“二战生”???
考研复试受到歧视?你可能只是想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